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29分) 韩世忠,字良臣,延安人。风骨伟岸,目瞬如...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29分)

韩世忠,字良臣,延安人。风骨伟岸,目瞬如电。早年鸷勇人,能骑生马驹。卜者言当作三公,世忠怒其侮己,殴之。年十八,以敢勇应募乡州,挽强驰射,勇冠三军。

崇宁四年,西夏骚动,世忠斩关杀敌将,掷首外,诸军乘之,夏人大败。俄复出间道世忠独部敢死士殊死斗敌少却顾一骑士锐甚跃马斩之敌众大溃。绍兴四年,是岁,金人与刘豫合兵,分道入侵。帝手札命世忠饬守备,图进取,辞旨恳切。世忠受诏,感泣曰:“主忧如此,臣子何以生为!”遂自镇江济师,统制解元守高邮,候金步卒。亲提骑兵当敌骑,伐木为栅,自断归路。会遣魏良臣使金,世忠撤炊爨,绐良臣有诏移屯守江,良臣疾驰去。世忠度良臣已出境,即上马令军中曰:“视吾鞭所向。”于是引军次大仪,勒五阵,设伏二十余所,约闻鼓即起击。良臣至金军中,金人问王师动息,具以所见对。聂儿孛堇闻世忠退,引兵至江口。世忠传小麾鸣鼓,伏兵四起,旗色与金人旗杂出,金军乱,吾军迭进。敌被甲陷泥淖,世忠麾劲骑四面蹂躏,人马俱毙。世忠复亲追至淮,金人惊溃,相蹈藉,溺死甚众。

捷闻,群臣入贺,帝曰:“世忠忠勇,朕知其必能成功。”沈与求曰:“自建炎以来,将士未尝与金人迎敌一战,今世忠连捷以挫其锋,厥功不细。”帝曰:“优赏之。” 于是部将董旼、陈桷、解元、呼延通等皆峻擢有差。

世忠尝戒家人曰:“吾名世忠,汝曹毋讳‘忠’字,讳而不言,是忘忠也。”岳飞冤狱,举朝无敢出一语,独世忠桧怒。又抵排和议,触桧尤多,或劝止之,世忠曰:“今畏祸苟同,他日瞑目,岂可受铁杖于太祖殿下?”嗜义轻财,赐赍悉分将士,所赐田输租与编户等。然知人善奖用,成闵、解元、王胜、王权、刘宝、岳超起行伍,将旄,皆其部曲云。解兵罢政,卧家凡十年,澹然自如,若未尝有权位者。晚喜释、老,自号清凉居士。

《宋史•韩世忠传》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早年       绝:超过

B.统制解元守高邮    俾:使,让

C.将旄,皆其部曲云 秉:持,拿

D.帝曰:优赏之      第:特别
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臣何以生!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

B.具所见对

然后六合为家,崤函为宫

C.讳不言

爱人

D岂可受铁杖太祖殿下?

燕王拜送书
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俄复出/间道世忠/独部敢死士/殊死斗敌/少却顾一骑士锐甚/跃马斩之/敌众大溃

B.俄复出间道世忠/独部敢死士殊死斗敌/少却顾一骑士/锐甚/跃马斩之敌/众大溃

C.俄复出间道/世忠独部敢死士殊死斗/敌少却/顾一骑士锐甚/跃马斩之/敌众大溃

D.俄复出间/道世忠/独部敢死士殊死斗敌/少却/顾一骑士锐/甚跃马/斩之敌/众大溃
4.下列句子中,全都表明韩世忠“勇”的一组是(    (3分)

①顾一骑士锐甚,跃马斩之

②世忠撤炊爨,绐良臣有诏移屯守江

③汝曹毋讳‘忠’字,讳而不言,是忘忠也

④世忠复亲追至淮,金人惊溃

⑤岳飞冤狱,举朝无敢出一语,独世忠撄桧怒

⑥世忠斩关杀敌将,掷首陴外

A①④⑥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②③④
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韩世忠早年勇猛过人,占卜的人说他将官至三公,世忠认为侮辱了自己,而将其痛打一顿。后来,他凭借勇猛和骑马射箭技艺高超而使自己勇冠三军。

B.世忠不仅武艺高强,而且足智多谋。他面对西夏军队,沉着镇定,巧用计策,在途中设伏,经过激战几个回合,敌人伤亡惨重。

C.世忠英勇善战,胸怀韬略,在抗击西夏和金的战争中为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尤其是同金的作战,整个朝野都给世忠很高的评价,其部下也受到了嘉奖。

D.世忠为官正派,告诫家人不要忘忠。在岳飞蒙冤这一事件上,不肯依附丞相秦桧,为岳飞遭陷害而鸣不平。世忠这个人还轻财好义,皇上的赏赐全部分发给将士
6.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4分)

(1)亲提骑兵当敌骑,伐木为栅,自断归路。(5分)

(2)于是引军次大仪,勒五阵,设伏二十余所,约闻鼓即起击。(5分)

(3)岳飞冤狱,举朝无敢出一语,独世忠(4分)

 

1.D 2.C 3.C 4.A 5.B 6.(1)自己亲自指挥骑兵驻大仪,抵挡敌人骑兵,韩世忠命令士兵砍伐树木作为栅栏,自己断绝退路。 (2)于是率领军队驻扎在大仪,布下五阵,在二十多处设下埋伏,相约听到鼓声即发动攻击。 (3)岳飞蒙受冤狱,满朝没有人敢说一个不字,唯独韩世忠直言触怒秦桧。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D项,“帝曰:第优赏之”中的“第”,如解释为“特别”与语意不合;可以联系课内所学古诗“卢橘杨梅次第新”来解答,也可以结合后面的语境来解释,后面说“于是部将董旼、陈桷、解元、呼延通等皆峻擢有差”,其中 “擢有差”是说不同程度的提升,可见前面的“第”应解释为“次第、按次序”。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比如本题的“第”就可以代入文中辨别正误,前面说韩世忠功劳很大,后面说部将都分别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拔,可见此处皇帝应是说依次序给以奖赏,由此可以辨别“第”的意思。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题干要求选出“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A项两个“为”都是放在句子的末尾,故应都是句末语气词,解释为“呢”。B项中两个“以”后面都是跟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故都是介词,用、把。C项,前一个“而”表顺承,后一个“而”表示并列关系。D项,两个“于”都是介词,在。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前后同则同。如果相比较的两个文言句子中两个虚词前后的实词的词性或短语的属性相同,那么这两个虚词的用法一般是相同的。比如B项,两个句子中的“以”后面的词语或短语都是名词性,故两个“以”的用法一样。前后异则异。如果在解题过程中,发现虚词前后的实词或短语的属性不完全一致,那么这组虚词的用法就很有可能不一致。遇到这种情况时一定要灵活运用别的方法来辅助判定,比如联想教材上类似的句子,或联系上下文将其翻译出来,或用排除法等。特殊情况特殊处理。如果遇到所考查虚词的句子是特殊句式时要特殊处理,不要套用上面的方法。比如说是省略句,即虚词前后的词语有省略现象,这就需要将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不要不补充完整就来判定。同样,如果遇到宾语前置句式也要按宾语前置的规则来处理。还有就是如果遇到所考查虚词前后的实词有活用现象时要以活用后词性为准,不能以活用前其本身的词性为判定依据。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应将句子回归文本,结合语境理解大意;然后寻找断句的标志。“俄复出间道/世忠独部敢死士殊死斗/敌少却/顾一骑士锐甚/跃马斩之/敌众大溃”,这句话是说“不久西夏人又在小路出现,韩世忠独率敢死队兵士与西夏人殊死战斗,敌人稍稍后撤。战斗中韩世忠看见敌营中有一个非常勇猛的骑士,韩世忠骑马上前将其斩首,敌军大败溃散”,该句主要应抓名词,比如“间道”“世忠”“敌”“敌众”等。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碰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出现在句中的虚词有:于、为、则、而、以等等。当然,还有些复音虚词(包括一些复句中的关联词)也是我们的好“帮手”。它们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全都表明韩世忠‘鸷勇’的一组”。题干既给出了对象——韩世忠,也给出了对象的特点——鸷勇,这是筛选的依据。“鸷勇”意思是勇猛。③“汝曹毋讳‘忠’字,讳而不言,是忘忠也”和⑤“岳飞冤狱,举朝无敢出一语,独世忠撄桧怒”都表现其忠,②“世忠撤炊爨,绐良臣有诏移屯守江”表现的是足智多谋。这些都与“鸷勇”无关。 【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技巧点拨】文言文信息筛选的题目,大多是人物性格分析,答题时注意题干的要求是“什么人”的“什么”品质,理解这一品质的内涵,还要注意有没有“直接表现”等字样,注意运用排除法作答。此题是人物是“韩世忠”,特点是“鸷勇”,而“鸷勇”意思是指勇猛,故应指作战;然后分析列出的各项,③和⑤都表现其忠,②表现的是足智多谋。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B项,“他面对西夏军队,沉着镇定,巧用计策,在途中设伏,经过激战几个回合,敌人伤亡惨重”有误;“面对西夏的军队”是在文章第二节的开头部分,并没有“设伏……”等内容,“设伏”“激战”“伤亡惨重”应指第二段后面所说的与“金人”作战,选项张冠李戴。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本题的B项就是将第二段中与“西夏军队作战”的内容和与“金人作战”的内容混到一处。 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第一句中的主语是韩世忠,翻译的时候尽量补出;“提”是“指挥或率领”之意,“当”是“抵挡”之意;“为”,作为;“断”,断绝。第二句中,“引”,率领;“次”,驻扎;“勒”,布置;“即”,就;“次大仪”“ 设伏二十余所”都省略了介词“于”。第三句中,“举”,全;“撄”,触犯。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解答断句题的时候,应先结合语境理解所给句子的大意,然后寻找句中的断句标志,比如句末语气词,句首发语词,对称的句式等等。 【参考译文】 韩世忠,字良臣,延安人。他身材伟岸,目光如电。早年勇猛过人,能骑没有驯服的马驹。占卜的人说他将官至三公,他很生气,认为是侮辱自己,将那人痛打一顿。韩世忠十八岁时,以胆大勇敢应乡州招募,隶属于兵籍。他挽强弓骑马射箭,勇冠三军。 崇宁四年,西夏骚扰边境,韩世忠攻克关卡,斩杀敌将,将其首级掷于女墙外,诸军乘机发动进攻,西夏人大败。不久西夏人又在小路出现,韩世忠独率敢死队兵士与西夏人殊死战斗,敌人稍稍后撤。战斗中韩世忠看见敌营中有一个非常勇猛的 骑士,韩世忠骑马上前将其斩首,敌军大败溃散。 绍兴四年,金人与刘豫合兵,分路南侵。皇上亲笔致书韩世忠,命他整饬防备,图谋进取,言辞恳切。韩世忠接受诏书,感动地哭着说:“主上如此忧虑,臣子怎敢偷生呢!”于是从镇江率领军队渡过长江,派统制解元守高邮,等候金的步兵;自己亲自指挥骑兵驻大仪,抵挡敌人骑兵,韩世忠命令士兵砍伐树木作为栅栏,自己断绝退路。 适逢朝廷派魏良臣出使金国,韩世忠撤掉炊具,哄骗魏良臣说已接到诏书令移守长江,魏良臣急忙骑马离去。韩世忠估计魏良臣已离境,便立即上马,对将士下令说:“看我的鞭子指向行事。”于是率领军队驻扎在大仪,布下五阵,在二十多处设下埋伏,相约听到鼓声即发动攻击。魏良臣到金军中,金人问宋的动静,魏良臣详细地把所见到的情况都说了。聂儿孛堇听说韩世忠撤退,带领军队到江口。世忠挥小旗鸣鼓,伏兵四起,世忠军旗的颜色与金人的旗帜相混杂,金军混乱,我军不断推进。敌人披甲陷入泥潭,世忠指挥精骑兵四面践踏,将金人马都踩死。世忠又亲自追击到淮水,金兵惊慌溃逃,相互践踏,溺死者很多。 捷报传来,群臣入朝庆贺,皇上说:“世忠忠诚勇敢,朕知道他必定成功。”沈与求说:“从建炎以来,将士未曾与金人迎战一次,现在世忠连连获胜,挫伤了敌人的锐气,他的功劳不小啊。”皇上说:“应该依次给予优厚的奖赏。”于是部将董旼、陈桷、解元、呼延通等都分别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韩世忠曾告诫家人说:“我的名字叫世忠,你们不要避讳“忠”字,避讳而不再说,这是忘忠啊。”岳飞蒙受冤狱,满朝没有人敢说一个不字,唯独韩世忠直言触怒秦桧。他又抵制排斥和议,触怒秦桧之处尤其多,有人劝阻他,韩世忠说:“现在害怕祸患苟且赞同,他日死后,怎能在太祖殿上接受铁杖呢?” 韩世忠好义轻 财,皇上的赏赐全部分发给将士,所受赐的田地同编户同等交租。然而他知人善用,成闵、解元、王胜、王权、刘宝、岳超起于行伍,挥将旗指挥的,都是他的部下。他解除兵权,罢去官职,在家闲居共十年,淡然自如,好像未曾身居权位。晚年喜好佛教、老子学说,自号清凉居士。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作家梁晓声讲过一个故事。有一次,他跟两个老作家一同坐车去郊区。那天刮着风,不时有雨滴飘落,路又很窄,前面有一辆旅行车,车轮碾起的尘土扑向他们的车窗,车窗被弄得很脏,他问司机:“能超吗?”司机说:“在这样的路上超车是不礼貌的。”正说着前面的车停了,下来一位先生,先对后车的司机说了点什么,然后让自己的车靠边,让他们先过。梁晓声问司机:“他刚才跟你说什么了?”司机转述了他的话:“一路上,我们的车始终在前面,这不公平!车上还有我的两个女儿,我不能让她们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

阅读以上文字,你有什么所思所感?结合自己的体验,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不得脱离材料含义的范围作文。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不得照抄题目中原材料,不得抄袭、套作。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天之苍苍,____________________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庄子·逍遥游》

(2)长桥卧波,_______ _______,不霁何虹?(杜牧《阿房宫赋》)

(3)___________ ,百步九折萦岩峦。 ___________,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4)守着窗儿,_______ ____________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5)我最怜君中宵舞,______________ 。看试手,_______ 。(辛弃疾《贺新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

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1.上述文字中,除了“箪食壶浆”外,还有成语“_______”也源出于此。

2.简要概括孟子的战争观,并结合孟子的思想谈谈对战争观的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一丛花·溪堂玩月作

(南宋)陈亮

冰轮斜辗镜天长,江练隐寒光。危阑醉倚人如画,隔烟村、何处鸣榔?乌鹊倦栖,鱼龙惊起,星斗挂垂杨。

芦花千顷水微茫,秋色满江乡。楼台恍似游仙梦,又疑是、洛浦潇湘。风露浩然,山河影转,今古照凄凉。

【注】鸣榔:象声词,渔人捕鱼时敲击船帮发出声音。

洛浦:洛水之滨,借指洛神。潇湘:湘水之神。

1.指出下阕中“风露浩然,山河影转,今古照凄凉”这三句在词中的作用。

2.此词写景历来为后代词人所称道,结合上阕内容,简要分析作者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描绘美景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密游集序

叶燮

古今有才人之诗,有志士之诗。事雕绘,工缕刻,以驰骋乎风花月露之场,不必择人择境而能为之,随乎其人与境而无不可以为之,而极乎谐声状物之能事,此才人之诗也;处乎其常,而备天地四时之气,历乎其变,而深古今身世之怀,必其人而后能为之,必遭其境而后能出之,即其片言只字,能令人永怀三叹而不能置者,此志士之诗也。

才人之诗可以作,亦可以无作;志士之诗即欲不作,而必不能不作。才人之诗,虽履丰席厚,而时或不传;志士之诗,愈贫贱忧戚,而决无不传。才人之诗,古今不可指数;志士之诗,虽代不乏人,然推其至,如晋之陶潜,唐之杜甫、韩愈,宋之苏轼,为能造极乎其诗,实能造极乎其志。盖其本乎性之高明以为其质,历乎事之常变以坚其学,遭乎境之坎壈郁怫以老其识,而后以无所不可之才出之。此固非号称才人之所可得而冀。如是乃为传诗即为传人矣。

我友沈子云步,自少即善为诗,藻思掞发,绮丽要眇,称于世久矣。予尝读其诗,谓其能擅才人之席者也已。予老废山中,云步谒选得一官之秦,去别余十年。一旦弃官归来,访余草堂,出近诗一卷示余。余读之而惊曰:“君之诗已不为才人之诗,而为志士之诗矣!”云步负隽才,掇科名,期有所树立,以抒其志,乃仅寄百里于数千里外沙碛荒凉之区,即卑之以展其簿书期会之能,亦有不可得者。虽欲不拂衣以归,安能耶?今观其诗,见其所历之地,皆周秦汉唐成败兴废之墟,昔贤英哲之所回翔,骚人羁客之所凭吊而永叹者。其所遭如彼,而所触之境又如此,欲无所动于中,胡可得耶?其诗也,皆其抚心感魄之见于言者也。予盖太息于其志,知其有所不得不作,而决其为可传矣

予与云步早岁通门之交故知之最深云步以诗序属予予不敢辞为详言其作诗之先后所就如此以贻之

1.对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乎其变               历:经历    B能令人永怀三叹而不能 置:弃置

C谓其能才人之席者也已 擅:擅长    D云步负隽才,科名      掇:取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常              飘飘如遗世独立

B决无不传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C云步谒选得一官    奚以九万里而南为

D所遭如彼            越国以鄙远,君知难也

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古今之诗有“才人之诗”与“志士之诗”两类并对这两类诗进行比较,得出“志士之诗”高于“才人之诗”的结论。

B作者认为陶潜等人能将志士之诗推到极致的原因是,以高远明达的性情作为诗歌本质,经历世事变化而坚定学习,遭遇困顿烦恼而使学识更老成。

C作者在文中分析了沈云步的诗歌创作道路,指出他的诗歌转变与家庭出身、生平遭遇有密切的关系。

D作者把总结诗歌史上的一般规律置前,又把对沈氏诗歌的个别研究置后,有意造成宏观与微观、一般与个别的前后对照。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予与云步早岁通门之交故知之最深云步以诗序属予予不敢辞为详言其作诗之先后所就如此以贻之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一旦弃官归来,访余草堂,出近诗一卷示余。

(2)予盖太息于其志,知其有所不得不作,而决其为可传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