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共15分) 红房子 (德)黑塞 ①从你身边经过,头...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共15分)

红房子     (德)黑塞

①从你身边经过,头一回经过时,我的流浪的乐趣就震颤地想起了它的对称极,我又一次奏起往昔经常弹奏的旋律:有一个家,绿色花园里的一幢小屋,周围一片寂静,远离村落;在小房间里,朝东放着我的床,我自己的床;在小房间里,朝南摆着我的桌子,那里我也会挂上一幅小小的古老的圣母像,那是我在早年的一次旅途中,在布雷西亚买到的。

②正如白昼是在清晨和夜晚之间,我的人生也是在旅行的欲望和安家的愿望之间渐渐消逝的。也许有朝一日我会达到这样的境地,旅途和远方在心灵中属我所有,我心灵中有它们的图像,不必再把它们变成为现实。也许有朝一日我还会达到这样的境地,我的心灵中有家乡,那就不会再向花园和红房子以目送情了——心灵中有家乡!

③如果有一个中心,所有的力从这个中心出发向两端摆动。那是,生活会是多么不同啊!

④但是,我的生活没有这样一个中心,而是震颤地在许多组正极和负极之间摇摆。这边是眷恋在家安居,那边是思念永远在旅途中。这边是渴望孤独和修道院,那边是思慕爱和团体!我收集过书籍和图画,但又把它们送掉。我曾摆过阔,染上过恶戏,也曾转而去禁欲与苦行。我曾经虔诚地把生命当做根本来崇敬,后来却又只能把生命看作是功能并加以爱护。

⑤但是,把我变成另一个模样,这不是我的事情。这是神奇的事情。谁要寻找神奇,谁要把他引来,谁要帮助它,它就逃避谁。我的事情是,漂浮在许多紧张对立的矛盾之间,并且做好了精神准备,如果奇迹突然降临到我头上的话。我的事情是,不满并忍受着动荡不安。

⑥绿色中的红房子!我对你已经有过体验,我可不想再次体验了。我曾经有过家乡,建造过一幢房屋,丈量过墙壁和屋顶,筑过花园里的小径,也曾把自己的画挂在自己的墙上。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欲望——我也想按这种欲望来生活!我的许多愿望已经在生活中实现了。我想成为诗人,也真的成了诗人。我想有一所房子,也真为自己建造了一所。我想有妻室和孩子,后来也都有了。我要同人们谈话并影响他们,我也做了。可是每当一个愿望实现了以后,很快就变成了不满足。但这是我所不能忍受的。我于是怀疑起写诗来了。我觉得房屋变狭窄了。已经达到的目的,都谈不上是目的,每条路都是一条弯路,每次休憩都产生新的渴望。 我还会走许多弯路,还将实现许多愿望,但到头来仍将使我失望。总有一天一切都将显示它的意义。

⑧那儿,矛盾消失的地方,是涅槃境界。可是,可爱的眷念的群星还向我放射出明亮的光。
1.通读全文,阐释“红房子”的两层意思。(2分)
2.文章第段划线句子应怎样理解,请具体说明。(4分)
3.请概括本文中心思想。不超过40字(3分)
4.本文在语言表达方面有其特色,请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人称使用等方面分条举例赏析。任选两个方面即可(6分)

1.(1)实指红色的房子和舒适的现实生活;⑵象征实现了的理想、愿望。 2. “矛盾消失的地方”指人生不停追求的渴望和对安宁舒适生活向往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的境界; “可爱的眷念的群星还向我放射出明亮的光”指在到达一个理想的境界、实现一个愿望之后,人又会产生新的愿望,永远不会满足。(每点2分) 3.本文提示了对人生目标不停追求的渴望与对安宁生活的向往之间的矛盾。 4.⑴修辞手法丰富多样。第①段中的比喻、第④段中的反复、第⑥段中的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⑵表达方式灵活多变。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灵活多变,相辅相成。⑶人称转换自由灵活。第①第⑥两段第二人称“你”似与“红房子”对面交流,便于抒发作者的感情。(评分细则:3点任答两点即可,每点总说特点1分,举例分析2分,例子应具体。)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红房子’两层意思”条件是“通读全文”,这是考察考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红房子”是文章的标题,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它有表层和深层两层意思。表层意思:指红色的房子和舒适的现实生活,这表现在第一节“有一个家,绿色花园里的一幢小屋,周围一片寂静,远离村落;”;深层意思:实现了的理想、愿望,表现在第二节和最后一节“许有朝一日我还会达到这样的境地,我的心灵中有家乡,那就不会再向花园和红房子以目送情了——心灵中有家乡!”“已经达到的目的,都谈不上是目的,每条路都是一条弯路,每次休憩都产生新的渴望。 我还会走许多弯路,还将实现许多愿望,但到头来仍将使我失望”。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散文语言考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考查,即理解句意。这个考点是着重在语言的思想性层面的,是对诸如中心句、点睛句、过渡句、矛盾句、哲理句等的表层含义、深层含义或句外意义的分析概括。二是对“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考查,即鉴赏语言。这个考点重在考查对语言的艺术性的理解和把握,是对语言的表达技巧、修辞、写作手法及其效果的分析。常见的命题形式:①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某句的深刻含意;②从文中看,某句指的是什么意思;③依据某段文字,如何理解某句话的意思。考查的重要语句①内涵比较丰富的语句——对重要句子含意的考查通常情况下是考查句子中某个或某几个词语的丰富内涵。答题步骤:抓关键词——上下勾连。②使用特殊表现手法的语句——有的重要句子,就是因为它使用了特殊的表现手法,所以我们在分析句子的时候,就要抓住它使用的表现手法。答题步骤:还原手法+作用+情感(把握修辞——由表及里)。③结构复杂的句子——句子本身有时结构比较复杂,需要对这类句子给以足够的重视。不同结构的句子强调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对句子每一部分都要给以解释。答题步骤:复杂句子简单化+写关键解析+作用+情感。本题属于考察的第一类,考察的词语“红房子”是内涵丰富的词语,考生答题时要按照:深层和表层两个方面来答题,抓的是“红房子”的实际意义和象征意义。 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文章第⑧段划线句子应怎样理解,请具体说明。”,画线句子“矛盾消失的地方”“可爱的眷念的群星还向我放射出明亮的光。”句子出现在文章结尾,原句是“那儿,矛盾消失的地方,是涅槃境界。可是,可爱的眷念的群星还向我放射出明亮的光。”这是内涵比较丰富的语句——对重要句子含意的考查通常情况下是考查句子中某个或某几个词语的丰富内涵,本题抓住“矛盾”“ 可是”“眷念的群星”“放射出明亮的光”几个丰富内涵关键词,由关键词来理解句意。所以依据上文“矛盾”指人生不停追求的渴望和对安宁舒适生活向往之间的矛盾,“消失”指矛盾的解决。“眷念的群星”“放射出明亮的光”表现新的愿望对人生的吸引。关键词含义理解了,整个句子的含义就出来了。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解题方法:一、抓关键词语来答题。对句子的理解更多的时候,要善于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结合上下文段,挖掘出它们的语境意义。本题抓住“矛盾”“ 可是”“眷念的群星”“放射出明亮的光”几个丰富内涵关键词,由关键词来理解句意。句子里的关键词有以下几个特点:1.句中的特定称谓2.句中的指示代词3.句中的动词和修饰语,多为形容词和条件、原因状语4.运用了修辞的词语,多指比喻、比拟、借代、反语、反复.本题中的“眷念的群星”用的比喻修辞手法。5.注意句子中有特色的也往往是某一点,题中考查的往往集中在某一个方面。二、结合位置特点来答题。根据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和作用来看,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首句,一般具有点明主旨,总领全文的作用;还可为后文提出观点或引出主要人物、事件作铺垫;还可点题以及交代起因或缘由.2.过渡句,多出现在文章的中间部分,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起转换或逐层深入的作用.3.段首段尾句,多能对本段内容进行总领和总结。三、由浅入深,全面完整地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要考查的句子大都是具有内涵丰富和表达特色的,要分析清楚,力求不遗漏要点.。1。含蓄委婉的句子要用直接明确的语言转述出来,恢复它的本来面目.2.概括简练的句子要根据句子中的内容分点解说出来.3.内涵丰富的句子要说出它的浅层意思和深层意思.4.总体来讲,要分析句子的深刻含义,要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原则.至少要写出它在文章里的字面意思和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或深刻道理.本题就是结合上文,打出句子的深层含义,在到达一个理想的境界、实现一个愿望之后,人又会产生新的愿望,永远不会满足。因此才会有精神追求“红房子”。四、抓住句子的陈述主体来答题。1.分清句子的陈述主体可以明确回答的方向,不至于抓不住重点.2.如果句子的陈述主体在句中省略必须通过上下文来推断,把它补充出来。五、抓住题目中的提示语或引导语来答题。提示语有明确的也是暗示的,但要记住,题干中一定会有这样的信息,一定要加强审读,不能大略看一下问什么和有几问,就草草答题。 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请概括本文中心思想。”,这是考查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本文以“红房子”为题,给与“红房子”实现了的理想、愿望的象征意义。文章的开头作者表达了对安定生活的渴望。文章的结尾作者有抽象的语句阐述了人生的矛盾:不停追求却又向往安宁生活。考生抓住标题和开头结尾段就能概括出主题。 【考点定位】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做这类题目,首先,我们应该明确的是“中心意思”的含义。我们认为,它至少包括这样两层含义:(1)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2)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本题属于第二类,考生不光要概述内容还要考虑写作意图。文章中心意思概括方法:1.抓关键部位。就文章的中心而言,文章标题、开头、结尾,文中的议论和抒情、文眼等,都是尤其需要注意的关键部位。本题中考生答题时要抓的就是“题目”“开头”“结尾”。文题常能反映作者的立意或命题角度,从不同方面与文章中心相关联:文章的开头或开门见山,或设例引譬,例如“红房子”。文章的结尾或卒章显志,或总结全文、引申开拓,均与中心意思密切相关,如本文最后一节“那儿,矛盾消失的地方,是涅槃境界。可是,可爱的眷念的群星还向我放射出明亮的光。”。2.归纳层意和内容要点。从文章中提取要点,归纳各层层意,进而提炼出中心意思,是分析文章中心意思的一种传统的、实在的、有效的方法。 4.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本文在语言表达方面有其特色,请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人称使用等方面分条举例赏析。”。首先要审题,一审题干出题的方向,二审我们需要答什么。答题关键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人称使用”,答案从这几个角度,结合文章句子来分析概括。⑴修辞手法丰富多样。第①段中的比喻、第④段中的反复、第⑥段中的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⑵表达方式灵活多变。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灵活多变,相辅相成。⑶人称转换自由灵活。第①第⑥两段第二人称“你”似与“红房子”对面交流,便于抒发作者的感情。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 散文语言考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考查,即理解句意。这个考点是着重在语言的思想性层面的,是对诸如中心句、点睛句、过渡句、矛盾句、哲理句等的表层含义、深层含义或句外意义的分析概括。二是对“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考查,即鉴赏语言。这个考点重在考查对语言的艺术性的理解和把握,是对语言的表达技巧、修辞、写作手法及其效果的分析。本题属于第二种考察方式,考生抓住答题关键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人称使用”从达技巧、修辞、写作手法及其效果方面来组织答案,一定要联系具体文章,空谈框架会失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漫画,根据情景补充人物的对话,要求简洁得体。(2分)

满分5 manfen5.com

主持人:您能用一句话描述这幅画吗?

嘉宾:①

主持人:老人为什么喃喃自语这句话?

嘉宾:孩子不在身边,老人非常孤独。

主持人:您觉得这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嘉宾:

主持人:您觉得孩子们能做些什么?

嘉宾:最重要的是,还要常回家看看。

 

查看答案

仿照前后的句子,在横线上另写两句话,要求句式一致,语意连贯。(4分)

对久居城市的忙碌的人们而言,旅行的意义在于,你会踏上一段穿高跟鞋走不到的路,呼吸到喷着香水闻不到的空气,遇见一些在写字楼里永远碰不到的人……要知道,当你埋头做PPT时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在会议中吵架时,西藏的山鹰一直盘旋在云端。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是有过《诗经》的民族,我们是有过诗意表达的民族。我们需要诗歌,需要意义,  我们需要生活;我们不光需要面包,还需要玫瑰。

B.从杭州的胡斌到保定的李启铭,再到西安的药家鑫,接二连三发生的驾车撞人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让人们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观和责任感。

C.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取决于各类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数量。

D.为了避免广大教师在我省高中第一轮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不会无头绪、无目标,市教育局组织人员搜集、整理了大量的可供借鉴的案例。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学者认为,清明节成型于大唐盛世,是清明节、寒食节、上巳节三者      而成的节日。查阅典籍可以发现,唐代的正史、野史、诗歌文论中       清明的记载比比皆是,向我们展示了时人过清明的真实图景。

②唐诗和宋诗孰优孰劣,在后代引起了      的争论。对唐宋诗的评价,往往因个人爱好的不同而       ,其实两个朝代的诗歌各有千秋,不应该用一种固化的标准评价不同风格的诗歌。

A.融合    关于    旷日持久    大相径庭

B.融合    对于    经年累月    南辕北辙

C.融汇    对于    旷日持久    南辕北辙

D.融汇    关于    经年累月    大相径庭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南浔区从人民大会堂捧回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证书,标志着南浔古老的蚕桑习俗文化正式挤身世界级文化殿堂。

B.雷军说在45岁生日当天他收到了两份大礼,一份是360投资结盟酷派,另一份是华为发布荣耀6plus,“这个行业的竞争恐怖得一踏糊涂”。

C.一个人着装时不拘礼节可能表示你对交流沟通的另一方的漠视,肮脏的牛仔裤与笔挺气派的西装会给人以截然不同的印象。

D.记者从省文联获悉,由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共同主办的“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暨中国美术创作奖、获奖题名作品展”15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