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水调歌头 苏轼 欧阳文忠公尝问余:“琴诗何者最...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水调歌头

苏轼

欧阳文忠公尝问余:“琴诗何者最善?答以退之听颖师琴诗最善。公曰:此诗最奇丽,然非听琴,乃听琵琶也。余深然之。建安章质夫家善琵琶者,乞为歌词。余久不作,特取退之,稍加隐括,使就声律,以遗之云。

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恩怨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

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跻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
1.这首词主要用            手法摹写音乐,全词写出了琵琶曲曲调                等几个不同的变化阶段(请依次写出)。(5分)
2.同是写听者的感受,白居易的《尾琶行》结尾说“江州司马青衫湿”,苏词却道“无泪与君倾”,一个泪湿青衫,一个却是“无泪”,这样写,有什么相同的作用?你更喜欢哪一种?请作简要分析。(6分)

答:

 

1.比喻(通感)(1分)低抑幽怨 雄壮高昂 缥缈幽远 高亢艰险 陡然下降(每个1分,写出4个计满分) 2.有泪与无泪,其实都是从侧面来烘托琵琶曲的艺术效果。(2分) 观点一;更喜欢白诗写法。白诗说青衫湿,不仅因为琵琶曲感人,更因为琵琶女的身世激起了诗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迁谪之恨,诗人情不自禁,泪水滂沱。“有泪”,突出了音乐在听者心中所引发的共鸣,渗透了作者的主观情感,更为感人。而苏轼的“无泪”只强调了听者对音乐的感受,只突出了琵琶弹奏者高超的技艺,没有两者情感的共鸣。(4分) 观点二;更喜欢苏词写法。苏词说“无泪与君倾”是反语,这里的“无泪”,与前面的“烦”相照应,词人并非真的无泪,只因为对方指间能兴风作雨,技艺十分高超,听者仿佛心中时而如置冰,时而如置炭,时而起,时而坐,实在是难于承受,于是推手欲走。诗人说“烦”,其实是赞,说“无泪”其实是泪水难禁,是借此突出音乐所产生的的艺术效果。所以,“无泪”比“有泪”更能突出音乐的震撼力。 【解析】 【试题分析】唐代诗歌繁盛,音乐发达。唐人描写音乐美的诗歌,不乏名篇佳构。然而在宋词中,能成功地描写音乐的篇什,则寥寥无几。此词是根据唐朝诗人韩愈(字退之)写音乐的名作《听颖师弹琴》改写的,大约作于公元1087年(元祐二年)苏轼在京师任翰林学士、知制诰时。词的写作过程是对韩诗“稍加隐括,使就声律”,也即按照词牌的格式和声律来“矫制”韩诗,一则增添新内容,二则减去原作中的部分诗句,三则利用原诗句稍加变化,以创新意。韩愈的原诗如下: 昵昵儿女语,思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苏词从开头到下片的“一落百寻轻”均写音乐,写音乐的部分比韩诗增加了十个字,占了全词百分之七十多的篇幅,使得整个作品更为集中、凝练、主次分明,同时又保留了韩诗的妙趣和神韵。 词先写乐声初发,仿佛静夜微弱的灯光下,一对青年男女在亲昵地切切私语,谈爱说恨,卿卿我我,往复不已。“弹指泪和声”倒点一句,见出弹奏开始,音调既轻柔、细碎而又哀怨、低抑。“忽变”三句,写曲调由低抑到高昂,犹如气宇轩昂的勇士,在镇然骤响的鼓声中,跃马驰骋,不可阻挡。“回首”两句,以景物形容声情,把音乐形象化为远天的暮云,高空的飞絮,极尽缥缈幽远之致。接着是百鸟争喧,明媚的春色中振颤着宛转错杂的啁哳之声,唯独彩凤不鸣。瞬息间高音突起,曲折而上,曲调转向艰涩,好像走进悬崖峭璧之中,脚登手攀,前行一寸,也要花费很大气力。正在步履维艰之际,音声陡然下降,恍如一落千丈,飘然坠入深渊,弦音戛然而止。至此,词人确乎借助于语言,把这位乐师的高妙弹技逼真地再现出来了。 最后五句,则是从听者心情的激动,反映出成功的弹奏所产生的感人的艺术效果。“指间风雨”,写弹者技艺之高,能兴风作雨;“肠中冰炭”,写听者感受之深,肠中忽而高寒、忽而酷热;并以“烦子”、“置我”等语,把双方紧密关联起来。音响之撼人,不仅使人坐立不宁,而且简直难以禁受,由于连连泣下,再没有泪水可以倾洒了。“无泪与君倾”,较之原诗中“湿衣泪滂滂”,更为含蓄,也更为深沉。 诉诸听觉的音乐美,缺乏空间形象的鲜明性和确定性,是很难捕捉和形容的。但词人巧于取譬,他运用男女谈情说爱、勇士大呼猛进、飘荡的晚云飞絮、百鸟和鸣、攀高步险等等自然和生活现象,极力摹写音声节奏的抑扬起伏和变化,借以传达乐曲的感情色调和内容。这一系列含义丰富的比喻,变抽象为具体,把诉诸听觉的音节组合,转化为诉诸视觉的生动形象,这就不难唤起一种类比的联想,从而产生动人心弦的感染力。末后再从音乐效果,进一步刻画弹技之高,笔墨精微神妙,可说与韩诗同一机杼,同入化境。 苏轼这首词的“隐括”,虽保留了韩诗的总体构思和一些精彩的描绘,但又在内容、形式以及两者的结合上,显示了自己的创造性,从而使此词获得了新的艺术生命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1)手法与曲调变化题:联系学过的《琵琶行》与《李凭箜篌引》,描写音乐美的诗歌,一般都用比喻写声;曲调变化一般分“开始—发展—高潮—尾声”四部分:乐声初发,仿佛静夜微弱的灯光下,一对青年男女在亲昵地切切私语,既轻柔、细碎而又哀怨、低抑。“忽变”三句,写曲调由低抑到高昂。“回首”两句,以景物形容声情,把音乐形象化为远天的暮云,高空的飞絮,极尽缥缈幽远之致。接着是百鸟争喧,明媚的春色中振颤着宛转错杂的啁哳之声,唯独彩凤不鸣。瞬息间高音突起,曲折而上,曲调转向艰涩。最后音声陡然下降,恍如一落千丈,飘然坠入深渊,弦音戛然而止。(2)探究题:有泪与无泪的辨析,其实都是从侧面来表现琵琶曲的弹奏效果。不管选择有泪还是无泪,均要结合作品的背景与效果分析理由。白诗有泪,不仅因为琵琶曲感人,更因为琵琶女的身世激起了诗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迁谪之恨,诗人情不自禁,泪水滂沱。苏词由于连连泣下,再没有泪水可以倾洒了。“无泪与君倾”,较之原诗中“湿衣泪滂滂”,更为含蓄,也更为深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田儋者,狄人也,故齐王田氏族也,儋从弟田荣,荣弟田横,能得人。

横定齐三年,汉王使郦生往说下齐王广及其相国横。横以为然,解其历下军。汉将韩信引兵且东击齐。齐初使华无伤、田解军於历下以距汉,汉使至,乃罢守战备,纵酒,且遣使与汉平。汉将韩信已平赵、燕,用蒯通计,度平原,袭破齐历下军,因入临淄。齐王广、相横怒,以郦生卖己,而亨郦生。齐王广东走高密,相横走博,守相田光走城阳,将军田既军於胶东。楚使龙且救齐,齐王与合军高密。汉将韩信与曹参破杀龙且,虏齐王广。汉将灌婴追得齐守相田光。至博,而横闻齐王死,自立为齐王,还击婴,婴败横之军於嬴下。田横亡走梁,归彭越。彭越是时居梁地,中立,且为汉,且为楚。韩信已杀龙且,因令曹参进兵破杀田既於胶东,使灌婴破杀齐将田吸於千乘。韩信遂平齐,乞自立为齐假王,汉因而立之。

后岁馀,汉灭项籍,汉王立为皇帝,以彭越为梁王。田横惧诛,而与其徒属五百馀人入海,居岛中。高帝闻之,以为田横兄弟本定齐,齐人贤者多附焉,今在海中不收,後恐为乱,乃使使赦田横罪而召之。田横因谢曰:“臣亨陛下之使郦生今闻其弟郦商为汉将而贤臣恐惧不敢奉诏请为庶人守海岛中。”使还报,高皇帝乃诏卫尉郦商曰:“齐王田横即至,人马从者敢动摇者致族夷!”乃复使使持节具告以诏商状,曰:“田横来,大者王,小者乃侯耳;不来,且举兵加诛焉。”田横乃与其客二人乘传诣洛阳。

未至三十里,至尸乡厩置,横谢使者曰:人臣见天子当洗沐。止留。谓其客曰:横始与汉王俱南面称孤,今汉王为天子,而横乃为亡虏而北面事之,其耻固已甚矣。且吾亨人之兄,与其弟并肩而事其主,纵彼畏天子之诏,不敢动我,我独不愧於心乎?且陛下所以欲见我者,不过欲一见吾面貌耳。今陛下在洛阳,今斩吾头,驰三十里间,形容尚未能败,犹可观也。遂自刭,令客奉其头,从使者驰奏之高帝。高帝曰:“嗟乎,有以也夫!起自布衣,兄弟三人更王,岂不贤乎哉!”为之流涕,而拜其二客为都尉,发卒二千人,以王者礼葬田横。

既葬,二客穿其冢旁孔,皆自刭,下从之。高帝闻之,乃大惊,大田横之客皆贤。吾闻其馀尚五百人在海中,使使召之。至则闻田横死,亦皆自杀。於是乃知田横兄弟能得士也。

太史公曰:田横之高节,宾客慕义而从横死,岂非至贤!

—节选自《史记·田儋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臣亨陛下之使/郦生今闻其弟郦商为汉将/而贤臣恐惧/不敢奉诏/请为庶人/守海岛中

B臣亨陛下之使郦生/今闻其弟郦商为汉将而贤/臣恐惧/不敢奉诏/请为庶人/守海岛中

C臣亨陛下之使/郦生今闻其弟郦商为汉将而贤/臣恐惧不敢/奉诏请为庶人/守海岛中

D臣亨陛下之使郦生/今闻其弟郦商为汉将/而贤臣恐惧/不敢奉诏/请为庶人/守海岛中
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解释和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拜见君主则面北,因此“北面”有臣服于人之意。

B“布衣”指麻布衣服,代指老百姓,在古文中黎首、黔首、黎民、庶民、孤、孺人都有百姓的意思。

C.“传”字在文中位于“乘”字后,应该为名词,《说文》中提到:“传,遽也,驿递曰传。”因此传有驿传车马之义,古者以车驾马,乘诣京师,谓之传车。

D.古人有姓和氏之分,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信为人善用计谋,他一面派郦生去说服齐国归顺,一面又用蒯通的计谋,奇袭了齐国,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B.齐国灭亡以后,田横逃到了一个岛上,而汉王刘邦因为仰慕田横能得士的美名,执意要召见田横。

C.在被韩信用计谋击败后,田横十分的生气,先后两次组织军队和汉军交战,皆以失败告终,最后带领五百人逃到了海中的小岛上。

D.田横起初与刘邦都是王,而最后刘邦称帝,田横却要称臣,因此田横觉得羞耻。再加上田横杀了汉臣郦商的哥哥,自觉羞愧,这两个原因共同导致了田横的自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韩信遂平齐,乞自立为齐假王,汉因而立之。

译文:

(2)乃复使使持节具告以诏商状,曰:“田横来,大者王,小者乃侯耳。”

译文: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所谓唐型文化,是一种相对开放、外倾、色调热烈的文化类型,李白的诗、张旭的狂草、吴道子的画,无不喷涌奔腾着昂扬的生命活力。昭陵古雕中雄壮健伟.神采飞扬的“八骏”,透露出大气盘旋的民族自信。而宋型文化则是一种相对封闭.内倾.色调淡雅的文化类型。这一时期的各种文化样式无论是哲学、文学、艺术还是社会风习,都在不同程度上浸润着宋型文化的特有风貌。

宋代文化最重要的标志乃是理学的建构。

两宋理学,不仅将纲常伦理确立为万事万物之所当然和所以然,亦即“天理”,而且高度强调人们对“天理”的自觉意识.为指明自觉认识天理的途径,朱熹精心改造了汉儒编篡的《大学》,突出了“正心、诚意”的“修身”公式。从“格物”到“致知”,实质上将外在的规范转化为内在的主动欲求,亦即伦理学上的“自律”,有了这一自律,方有诚意—正心—修身乃至齐家、治国、明德于天下的功业。

理学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由于理学家将“天理”、“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带有自我色彩的情感欲求受到强大的约束。理学专求“内圣”的经世路线以及“尚礼仪不尚权谋”的致思趋向,则将传统儒学的先义后利发展成为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但与此同时,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文天祥、东林党人在异族强权或腐朽政治势力面前的正气浩然,风骨铮铮,无不浸润了理学的精神价值和理想。

与理学着意于知性反省、造微于心性之际的趋向相一致,两宋的士大夫文化也表现出精致、内趋的性格。

词起源于市井歌谣,因文人介入而趋于雅化。与含义阔大、形象众生的诗不同,词小而狭,巧而新。它侧重音律和语言的契合,造境摇曳空灵,取径幽约怨悱,寄托要眇怅惆,极为细腻,极为精致。尽管宋代词坛还有别一番风貌的歌唱,这就是由苏轼开创的、以辛弃疾为代表人物的豪放词风,但词坛的主流始终是“婉约”、“阴柔”,集中反映出两宋文人士大夫与唐人大不相同的心境和意绪。

宋词雅,宋画也雅。苏轼在《跋宋汉杰画山》一文中提出“士人画”这一观念,强调融诗歌、书法于绘画之中,以绘画来表现文人意趣。以此文化心理为总背景,两宋绘画富于潇洒高迈之气与优雅细密、温柔恬静之美。

两宋士大夫文化的其他领域,也无不表现出与宋词、宋画相通的性格。两宋古文舒徐和缓,阴柔澄定;宋诗“如纱如葛”、“思虑深沉”。

宋词、宋画、宋文以及宋代理学构筑成一个精致辽阔的上层文化世界,而在这一世界之外,在熙熙攘攘的商市生活中,野俗而生动的市民文化悄然兴起。两宋市民阶层的崛起,以中晚唐以来的都市经济发展为基础。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便反映了当时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市民们无意追求典雅的意境,沉郁迷离的诗情,而是醉心于能直接满足感官享受的艺术样式,因此市民文化显示出一种野俗的活力与广阔的普及性。一种不同于贵族口味与诗人情调的市民文化跻身于文化系统中,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存在。

—节选自《中国文化概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诗含义阔大、形象众生,是开放的,外倾的,色调热烈的,无不喷涌奔腾着昂扬的生命活力。

B两宋理学,强调纲常伦理对世界万物的所当然和所以然,也强调人对于“天理”的一种自觉意识。

C词起源于市井歌谣,因文人介人而趋于雅化,其特点为:小而狭、巧而新。它侧重音律和语言的契合,细腻精致。

D.市民文化是以晚唐以来的都市经济发展为基础,在熙熙攘攘的商市生活中兴起的一种文化,《清明上河图》便反映了这种野俗而生动的市民文化。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两宋理学其实是对传统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因此两宋理学与传统儒家学说有着相同的“义利观”。

B.理学突出自觉的“修身”与“自律”,把天理与人欲对立起来,以天理来遏制个人情感欲求。

C.市民文化由于更能够直接而热烈地满足快节奏生活下的市民阶层的感官享受,因此在两宋时期有了蓬勃发展。

D.两宋词坛主流的婉约词风是当时士大夫的心境的集中体现,因而与盛唐时期的诗人在风格和意绪上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
3.下列根据原文的分析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唐朝的热情奔放不同,宋朝文化中的哲学和艺术都会体现出一种相对封闭和内倾的倾向,这应该是与唐宋的社会政治、经济格局变迁相关。

B.张载曾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一思想正是受到理学的精神价值与道德理想的影响所形成的。

C.由于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宋朝的文人赏玩瓷器时喜爱的类型应该是繁丽丰腴的;他们喜爱的服饰类型也应该是雍容华贵的。

D.按照文中对市民文化的描述,当台上在演出歌舞小戏时,台下应该是观众云集,大声应和,情景十分的热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现代作家鲁文·达里奥讲过一个寓言:伊甸园里,有一株最美丽的玫瑰,有一个魔鬼对她说:“你的确很美。不过……你没有用。你看看为生灵提供食物的大树——玫瑰啊,美丽是不够的……

于是玫瑰像夏娃一样受了诱惑——想变得有用。她去请求上帝:“您能把我变得有用吗?

上帝回答道:”如你所愿,我的孩子。”

就这样,世界上有了第一颗卷心菜。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定角度,自拟题目。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闾阎扑地,                   ;舸舰迷津,                    。(王勃《滕王阁序》)

(2)                  ,佳木葱茏而可悦。                   ,木遭之而叶脱。(欧阳修《秋声赋》)

(3)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司马迁《报任安书》)

(4)寄蜉蝣于天地,                         ,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5)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蜀相》)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7分)

答张十一①      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 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②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③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韩愈一生中两次遭贬,本诗是他第一次被贬到阳山(今属广东)后的第二年春天作的德宗贞元十九年,张十一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一起被贬张到郴州林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②恩波:皇帝的恩泽。③斗:通“陡”。
1.赏析第二联中“竞”“闲”二字的妙处。(3分)
2.“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这两句是全诗的关键,蕴含着作者内心深处许多矛盾着的隐微之情,请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