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快手刘
冯骥才
①人人在童年,都是时间的富翁。有时呆在家里闷得慌,或者父亲嫌我太闹,打发我出去玩玩,我就不免要到街口,去看快手刘变戏法。
②快手刘是个撂地摆摊卖糖的胖大汉子。他有个随身背着的漆成绿色的小木箱,箱上架一条满是洞眼的横木板,洞眼插着一排排廉价的棒糖。他变戏法是为吸引孩子们来买糖。戏法十分简单,俗称“小碗扣球”。他两只手各拿一只茶碗,你明明看见每只碗下边扣着两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动一下,嘿!四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只茶碗下边去了。
③有一次,我亲眼瞧见他手指飞快地一动,把一个球儿塞在碗下边扣住,便禁不住大叫:“在右边那个碗底下哪,我看见了!,,“你看见了?”快手刘明亮的大眼珠子朝我惊奇地一闪,跟着换了一种正经的神气对我说:“不会吧!你可得说准了。猜错就得买我的糖。’’“行!我说准了!”我一口咬定。谁知快手刘哈哈一笑,突然把右手的茶碗翻过来。“瞧吧,在哪儿呢?”咦,碗下边怎么什么也没有呢?难道球儿钻进左边那个碗下边去了?快手刘好像知道我怎么猜想,伸手又把左边的茶碗掀开,同样什么也没有!球儿都飞了?只见他将两只空碗对口合在一起,举在头顶上,口呼一声:“来!”双手一摇茶碗,里面竟然哗哗响,打开碗一看,四个球儿居然又都出现在碗里边。四周围看的人发出一阵惊讶不已的唏嘘之声。“你输了吧!买块糖吧,这糖是纯糖稀熬的,单吃糖也不吃亏。”我臊得脸皮发烫,在众人的笑声里买了块棒糖,站在人圈后边去了。他的戏法,在我眼
里真是无比神奇了。
④他那时不过四十多岁吧,正当壮年,精神饱满,肉重肌沉,皓齿红唇,乌黑的眉毛像用毛笔画上去的。他一边变戏法,一边卖糖,一双胖胖的手,指肚滚圆,却转动灵活。这双异常敏捷的手,大概就是他绰号“快手刘”的来历。
⑤我上中学以后就不常见到快手刘了。只是路过那路口时,偶尔碰见他。他依旧那样兴冲冲地变“小碗扣球”。
⑥我上高中是在外地。人一走,留在家乡的童年和少年就像合上的书了。往昔美好的故事,亲切的人物,甜醉的情景,就像鲜活的花瓣夹在书页里,再翻开都变成了干枯了的回忆。谁能使过去的一切复活?那去世的外婆,不知去向的挚友,妈妈乌黑的鬈发,久已遗失的那些美丽的书,那跑丢了的绿眼睛的小白猫……还有快手刘。
⑦高中二年级暑期,我回家度假。一天在离家不远的街口看见十多个孩子围着什么又喊又叫。走近一看,心中怦然一动,竟是快手刘!他依旧卖糖和变戏法,但人已经大变样子。十年不见,他的模样接近了老汉。饱满的曲线没了,脸盘仿佛小了一圈,眸子更没有当初左顾.右盼、流光四射的精神。这双手尤其使我动心——他分明换了一双手!手背上青筋缕缕,污黑的指头上绕着一圈圈皱纹,好像吐尽了丝而皱缩下去的老蚕……他抓着两只碗口已经碰得破破烂烂的茶碗,笨拙地翻来翻去,那四个小球儿,一会儿没头没脑地撞在碗边上,一会儿从手里掉下来。他的手不灵了!孩子们叫起来:“球在那儿呢!”“在手里哪!”“指头中间夹着哪!”
⑧我也清楚地看到,在快手刘扣过茶碗的时候,把地上的球儿取在手中。这动作缓慢迟钝,失误就十分明显。孩子们吵着闹着叫快手刘张开手,快手刘的手却攥得紧紧的’朝孩子们尴尬地掬出笑容。这一笑,满脸皱纹都挤在一起,好像一个皱纸团。他几乎用请求的口气说:“是在碗里呢!我手里边什么也没有……”这些稚气又认真的孩子们偏偏不依不饶’非叫快手刘张开手不可。他哪能张手,手一张开,一切都完了。我真不愿意看见快手刘这一副狼狈的、惶惑的、无措的窘态。多么希望他像当年那次——由于我自作聪明,揭他老底’迫使他亮出一个捉摸不透的绝招,小球突然不翼而飞,呼之即来。如果他再使一下那个绝招,让这些不知轻重的孩子们领略一下名副其实的快手刘而瞠目结舌多好!但他老了,不再会有那花好月圆的岁月年华了。
⑨我走进孩子们中间,手一指快手刘身旁的木箱说:“你们都说错了,球儿在这箱子上呢!”孩子们给我这突如其来的话弄得莫名其妙,都瞅那木箱,就在这时,我眼角瞥见快手刘用一种尽可能的快速度把手里的小球塞到碗下边。“球在哪儿呢?”孩子们问我。快手刘笑呵呵翻开地上的茶碗说:“瞧,就在这儿哪!怎么样?你们说错了吧,买块糖吧,这糖是纯糖稀熬的,单吃糖也不吃亏。”
(选自《小说选刊》,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第③段通过细腻生动的笔触描写了童年的我与快手刘的一次较量,表现了我的幼稚、率真,也说明了快手刘的狡猾,理趣盎然。
B.在文中,作者将快手刘与外婆、挚友、妈妈的鬈发、遗失的书等并列陈述,显然是将快手刘当作过去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的一部分。
C.文章以“快手刘’’为题,是因为快手刘不但拥有一双异常敏捷的手,而且还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变戏法的民间艺人,深得老百姓喜爱。
D.小说结尾处,我目睹快手刘无助无奈的神情后,帮助他完成戏法,摆脱窘态,是为了让孩子们相信他的戏法,不再为难他,买他的糖吃。
E.小说通过对比的手法表现了快手刘在人生不同阶段截然不同的精神面貌及生活境况,充分展示了小人物生活的艰辛与岁月的无情、强大。
2.请简要分析“我’’在小说中的作用。(6分)
答:
3.小说是怎样表现快手刘“快手”这一特点的?请简要分析。(6分)
答:
4.文中两次写到快手刘说“买块糖吧,这糖是纯糖稀熬的,单吃糖也不吃亏”,两次说话时背景不同,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说这样写有何效果。(8分)
答: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现将士们思乡与报国的矛盾心情的诗句是:“ , ”
(2)《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用“ , ”表明了远赴百里之外求学的原因。
(3)《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手法,感伤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短暂和个体渺小的语句是:“ ,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秋兴八首①(其四)
杜甫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②关山金鼓振,征西③车马羽书驰。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注】①《秋兴八首》是公元766年杜甫流寓夔州(今重庆奉节)时所作。②直北:正北,指北边的回纥。③征西:与西边吐蕃之间的战事。
1.首句中的“闻道”有何作用?“弈棋”该如何理解7.(5分)
答:
2.结合全诗分析“悲”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左良玉,字昆山,临清人。少孤,育于叔父。其贵也,不知其母姓。长身赪面,骁勇,善左右射。目不知书,多智谋,抚士卒得其欢心,以故战辄有功。时陕西贼入河南,图怀庆。廷议令良玉将昌平兵往剿,大指专办河南。会贼寇修武、清化者窜入平阳,因檄良玉入山西御之,颇有斩获。时曹文诏将陕西兵,帝令良玉受尚璟节制,与文诏同心讨贼。
良玉之起由侯恂。恂,故东林也。马士英、阮大铖用事,虑东林倚良玉为难,谩语修好,而阴忌之,筑板矶城为西防。良玉叹曰:“今西何所防,殆防我耳。”会朝事日非,监军御史黄澍挟良玉势,面触马、阮。既返,遣缇骑逮澍,良玉留澍不遣。澍与诸将日以清君侧为请,良玉踌躇弗应。
崇祯初,屡迁四川副总兵,与侯良柱共斩安邦彦。京师有警,率六千人勤王,共复遵、永四城。加署都督佥事,世荫千户。寻擢总兵官,镇守遵化。战喜峰口及洪山,并有功,进秩为真。五年春,叛将乱登、莱,王洪等无功。玘自请行,命为援剿总兵官,与洪及刘国柱御贼沙河,战相当。已而遁走,贼乘之,大败。寻与诸将金国奇等复登、莱二城,录功进署都督同知。
十一年正月,良玉与总兵陈洪范大破贼于郧西。张献忠假官旗号袭南阳,屯于南关。良玉适至,疑而急召之,献忠逸去。追及发两矢中其肩复挥刀击之面流血其部下救以免遂逃之谷城。未几,请降,良玉知其伪,力请击之,文灿不许。
十五年四月,自成复围开封,乃释故尚书初荐良玉者侯恂于狱,起为督师,犒良玉营将士,激劝之。良玉及虎大威、杨德政会师朱仙镇,贼营西,官军营北。
十七年三月,诏封良玉为宁南伯,畀其子梦庚平贼将军印,功成世守武昌。命给事中左懋第便道督战,良玉乃条日月进兵状以闻。疏入,未奉旨,闻京师被陷,诸将汹汹,以江南自立君,请引兵东下。良玉恸哭,誓不许。副将士秀奋曰:“有不奉公令复言东下者,吾击之!”以巨舰置炮断江,众乃定。
选自《明史》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檄良玉入山西御之檄:檄文
B.良玉适至 适 :恰好
C.贼营西营:扎营
D.良玉乃条日月进兵状以闻闻:使……闻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追及/发两矢/中其肩/复挥刀击之面/流血/其部下救以免/遂逃之谷城
B.追及/发两矢/中其肩/复挥刀击之面/流血/其部下救/以免遂逃/之谷城
C.追及/发两矢/中其肩/复挥刀击之/面流血/其部下救/以免遂逃/之谷城
D.追及/发两矢/中其肩/复挥刀击之/面流血/其部下救以免/遂逃之谷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良玉少时多舛,成年后显贵。他小时候父亲就死了,连母亲的姓氏都不知道,被叔父养育大。后被封为宁南伯,父子世代得以把守武昌。
B.左良玉受人提携,能善待部下。他因侯恂的推荐而做官,尤其是削职回乡后,侯恂推举他做了副将。他善于安抚士兵,能得到他们的欢心。
C.左良玉骁勇善战,每战都建功。他作战勇猛,屡建奇功,曾以副将身份率军战于松山、杏山,功劳评定排第一。在郧西与陈洪范也大败敌军。
D.左良玉尽忠报国,且很有智谋。他为朝廷尽心尽职,常年在外征战,京师沦陷后仍忠心不改。张献忠假装投降时是良玉识破了他的诡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朝事日非,监军御史黄澍挟良玉势,面触马、阮。
译文:
(2)乃释故尚书初荐良玉者侯恂于狱,起为督师,犒良玉营将士,激劝之。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当今,新媒体在人们生活中所占地位越来越重要,自古形成的阅读规矩正面临解体,包括阅读方式、阅读习惯、阅读内容等,说到底,是阅读文化发生了巨变。人们通过网络可随时与世界保持连接,可闪电般地同步获取最新信息。然而,当电子阅读变得如此轻松、愉悦、便捷时,人们自然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忧虑:既然有如此直观和方便的电子资料和网络讯息,纸质阅读将何以安顿?是否会成为明日黄花?
其实,“中国阅读”的数量并没有减少,甚至在增加,若把电子阅读、手机阅读、网络阅读算进来的话,现在读书人的总量并不比上世纪80年代少,只是阅读状态和内容有别。当下的“中国阅读’’更多是跳跃化的、碎片化的、缩略化的阅读,实用阅读在取代审美阅读,消遣阅读在压倒心灵阅读,人们追求更多的是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愉悦。
这当然值得忧虑,但忧虑是没有用的。冷静下来想,电子阅读并非没有好处。首先,对阅读的概念应该有所改变,不是抱着一本书看才叫阅读,手机阅读、网络阅读也应该是阅读的一部分,且汲取方法简便、迅速,知识含量巨大。第二,当下的纸质媒体的文章质量不令人满意。纸媒的文章,显得规范、严谨,想象力不足;而个人空间、文学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上的文章,发表渠道便捷,显得活泼、生动,也更接地气,当然也难免芜杂。读者可以在第一时间与作者互动,甚至会直接影响下一步的写作,成为“再创作者”;客体转变成了主体。网络文学、网络阅读正以其自身的优势冲击着纸媒的生存。
但我们需要呼唤真正有价值的阅读。这是一种挑战。问题不在于使用哪一种形式,而是触及怎样的内容。少了青灯黄卷和书香墨痕的阅读形式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新兴的电子阅读会不会在不经意间演化成“浅阅读”“泛阅读”“飘阅读”。难怪丹尼尔·贝尔喟叹:“当代文学正在蜕变为视觉文化,而不是印刷文化。’’如果流于了解故事,其阅读完全可以是快速的、概览式的。倘要去钻研、品咂一部真正的文学,那必然是一种细嚼慢咽,而不是狼吞虎咽。的确,凡读书者,都会有这样的读书经验: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在阅读生活中,一直存在着既有轻松易读的“兴趣书”,又有艰深繁难的“严肃书”。内容艰深繁难的书读起来不仅需要我们的审美判断力,对我们的智力和道德水平,也是一种考验。尤其是在当下阅读文化中,人文阅读、经典阅读和严肃读物阅读日益萎缩,而“轻阅读”“飘阅读”“浅阅读”成为流行、时尚的阅读。读内容艰深沉重的书,读“费劲”的书、读“难书”读“慢书”,便越发显得可贵。应该警惕的是,当我们过多依赖搜索引擎,也就在纵容大脑思考的惰性;当我们能很方便地从网络得到问题答案,也就不自觉地弱化了查找、探索知识的能力。来得容易忘得快!这才是真正可怕的。所以,在今天这个随处可以阅读的时代,我们要努力探索:既善于运用电子阅读,同时能达到以往纸质阅读时的良好效果。也就是说,把读屏的便捷与阅读的深度融合起来。
我非常认同这样的判断: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社会到底是向上提升还是向下沉沦,就得看一个国家谁在看书,看什么书,怎么看书。有效的阅读不仅仅影响到个人,还影响到整个民族,整个社会。所以政府提倡“书香社会”。有人感叹:“当今社会识字的人多了,读书的人却少了。”事实上,阅读这一社会问题虽然不像环境、住房、教育等问题那么急迫、及物,但它是一个影响长远的问题,将影响到社会、民族的文化走向和精神结构。
(雷达《反思阅读方式的巨变》,选文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今,人们可以通过网络等新媒体随时与世界保持连接,能够闪电般地同步获取最新信息,阅读文化,包括阅读方式、阅读习惯、阅读内容等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
B.当下的“中国阅读”更多是跳跃化、碎片化、缩略化的阅读,实用阅读取代了审美阅读,消遣阅读压倒了心灵阅读,人们追求更多的是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愉悦。
C.纸媒文章虽然规范、严谨,但想象力不足;个人空间、文学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上的文章,活泼、生动,更接地气,发表也更加便捷,但难免有些良莠不齐。
D.少了青灯黄卷和书香墨痕的阅读形式并不可怕,但是,新兴的电子阅读如果在不经意间演化成“浅阅读’’“泛阅读”“飘阅读”则足以让一个民族担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直观和方便的电子资料和网络讯息让电子阅读显得相对更加轻松、愉悦、便捷,这样,必将挤压纸质阅读。
B.抱着一本书看是阅读,电子阅读,如手机阅读、网络阅读同样是阅读,只是自古形成的阅读规矩正面临解体。
C.新媒体让读者可以与作者互动,甚至直接影响作者的下一步写作,成为“再创作者”,客体可以转变成为主体。
D.真正有价值的阅读是那种细嚼慢咽的,需要我们的审美判断力,能考验我们的智力和道德水平的严肃阅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新媒体冲击下的当前时代,纸质阅读的人数虽然减少,但由于阅读状态和内容有别,所以现在读书人的总量并不比上世纪80年代少。
B.阅读形式的变化使当下的人文阅读、经典阅读和严肃读物阅读日益萎缩,而“轻阅读”“飘阅读”“浅阅读”则日渐成为流行、时尚的阅读。
C.过多依赖搜索引擎,也就容易纵容大脑思考的惰性,当我们能很方便地得到答案, 也就不自觉地弱化了探寻、求索新知识的能力。
D.从某种意义上讲,阅读问题比环境、住房、教育等问题对一个国家、民族影响更长远,将影响到社会、民族的文化走向和精神结构。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2014巴西世界杯硝烟已经散尽,弹丸小国哥斯达黎加连克强敌,闯入八强,在成为本届比赛最大黑马的同时,也创造了令国人惊喜和震撼的奇迹。
2015俄罗斯第16届游泳世锦赛,中国选手宁泽涛以47秒84的成绩勇夺男子100米自由泳冠军,创造中国乃至亚洲男子游泳选手在世锦赛该项目的奇迹。
奇迹是一种实在的结果,还是一种期待的缘分?富尔格姆在《信条》中锐:“要承认奇迹。”而学者陈书凯告诫我们:“不要相信奇迹.”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体验和感悟?请选择合适的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