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练习。
俞献卿,字谏臣,歙人。少与兄献可以文学知名,皆中进士第。献卿起家补安丰县尉。有僧贵宁,积财甚厚,其徒杀之,诣县绐言师出游矣。献卿曰:“吾与宁善,不告而去,岂有异乎?”其徒色动,因执之,得其所瘗尸,一县大惊。调昭州军事推官,会宜州陈进乱,象州守不任事,转运使檄献卿往佐之。及至,守谋弃城,献卿曰:“临难苟免,可乎?贼至,尚当力击;不胜,有死而已,奈何弃去。”初,昭州积缗钱巨万,献卿尽用平籴,至积谷数万,及是大兵至,赖以馈军。
除殿中侍御史,为三司盐铁判官。上言:“天下谷帛日益耗物价日益高欲民力之不屈不可得也今天下谷帛之直比祥符初增数倍矣人皆谓稻苗未立而和籴桑叶未吐而和买。”
淮、浙盐利不登,命献卿往经度之,更立新法,岁增盐课缗钱甚众。会其兄为盐铁副使,徙开封府判官。朝廷择陕西转运使,宰相连进数人,不称旨。他日,献卿在所拟中。帝曰:“此可以除陕西转运使。”时边吏多因事邀功,泾原路钤辖擅于武延川凿边壕,献卿度必招寇患,亟檄罢之。未几,贼果至,杀将士,塞所凿壕而去。徙京西。因入对,甚言赵振堪将帅,范仲淹、明镐可大用,及条上边策甚备。
除福建转运使,还判三司盐铁勾院,累迁尚书刑部郎中、直史馆、知荆南,历户部、度支、盐铁副使,以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知杭州。暴风,江潮溢决堤,献卿大发卒凿西山,作堤数十里,民以为便。还,勾当三班院,知通进、银台司,最后知应天府,以刑部侍郎致仕,卒。
【注】瘗(yì):埋葬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谷帛日益耗物/价日益高欲民力之/不屈不可得也/今天下谷帛之直/比祥符初增数倍矣/人皆谓稻苗未立而和籴/桑叶未吐而和买
B.天下谷帛日益耗/物价日益高/欲民力之不屈/不可得也/今天下谷帛之/直比祥符初增数倍矣/人皆谓稻苗未立而和籴/桑叶未吐而和买
C.天下谷帛日益耗/物价日益高欲/民力之不屈/不可得也/今天下谷帛之直/比祥符初增数倍矣/人皆谓稻苗未立而和籴/桑叶未吐而和买
D.天下谷帛日益耗/物价日益高/欲民力之不屈/不可得也/今天下谷帛之直/比祥符初增数倍矣/人皆谓稻苗未立而和籴/桑叶未吐而和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高一级考试,即会试的,称为进士。
B.盐课,是中国古代的盐税,盐税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C.尚书,一指儒家经典《尚书》,二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政府官员名称,如刑部尚书。
D.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我国很早就建立了官员退休制度,各朝代退休年龄不尽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俞献卿聪明敏捷。他少年时以文学出名;他在安丰县任职,有个和尚杀了自己的师父,却想欺瞒征服,被俞献卿识破,真相大白后,震惊全县。
B.俞献卿恪尽职守。他被派往象州协助太守处理叛乱,他反对弃城而逃;当初,他就预料到会有人叛乱,用公款购买很多粮食,这时候正好派上用场。
C.俞献卿深得皇帝信任。朝廷挑选陕西转运使,宰相呈上好几个人选皇帝都不满意,一次,皇帝看到名单中有俞献卿,即认可他出任这个职务。
D.俞献卿关注民生,有才能。他上书关心粮、布价格;他在杭州任职,杭州受到风暴侵扰,他挖山筑堤,百姓感到便利;他被派去管理淮、浙盐利,政绩显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临难苟免,可乎?贼至,尚当力击。
(2)泾原路钤辖擅于武延川凿边壕,献卿度必招寇患,亟檄罢之。
现代文阅读
21世纪是影视剧极盛的时代,视觉艺术以其声光色影和感官直觉,从文学作者和读者群中分流了很大的数量。这表明文化生活的丰富性和个人嗜好的选择性的拓展和多样化,这本来是无可厚非的。值得警惕的是文学作品日益影视化的负面影响。不少作家在写小说之初,就是以流行的中外电影电视剧为创作目标的,奔着有朝一日将小说改编为影视剧的目标而去,期冀获得经济上的高额回报,或者是将已经拍摄完成的影视剧本敷衍成小说,让那些影视剧的追捧者再做一番回味。其对文学造成的最大的伤害有二:一是只顾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的营构,严重忽略文学语言的独创性,只求浅层次、直观性的表情达意,而忘却了对文学语言的自觉追求;二是只注重那些具有视觉和听觉特征、容易将其转化为画面和声音的场景,而忽略了对人性和生活的更具广阔性的精致描写,作品越来越粗疏简陋,作家的语言贫乏化,作家对人性和心灵的关注日渐空缺,文学的本体性因此越来越弱化,这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这句话看似老生常谈,但它蕴含着文学的真谛。影视剧以直观形象的艺术手段见长,它可以诉诸人们的视听感官,在短时间内形成很大的观众群,文学则把语言作为自己唯一的工具,同时在更高的层面上,语言的新颖独特,准确传神,以个人的或者集体的文学创作,丰富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精神表达的能力。因而,文学大师,一定也是语言大师。据专家统计,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共使用了两万个词,在古今作家中居于第一位,排在第二位的是托尔斯泰,他拥有1.6万个词汇。道理一目了然,作家的词汇量,就像建筑师的材料库,能够娴熟地选择和运用的词汇越多,越能够变化多姿和准确到位地表述出作家想要传达和抒发的精神情感,也越能反映出作家对纷纭万状的人性和生活的观察体验的能力。
文学文本与影视作品的线性时间和一次性完成的特点不同,它可以打乱时空顺序,突破直观性的生活场景的局限,而在多个层面上展开,为揭示复杂的现实和人性提供足够的空间,读者也可以打乱文本顺序而反复地玩味作品。电影专家在讲述不同文本的差异时,爱引用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那位名叫圣地亚哥的老渔民与孩子的对话,老渔民口口声声地说他做了一锅用鱼烧的米饭,然而孩子知道,“他们每天要扯一套这种谎话”。这种同时在真假两个层面上进行的现实的和心灵的活动,尤其是孩子心中暗暗展开的否定性,很难直接用影视语言表现出来。文学的强项在于,除了听觉和视觉等有形的感官,可以诉诸嗅觉、味觉,更可以直指人的心灵,它的大量的“潜台词”,远非影视文本所可比。它对于人的精神世界的高度关注与揭示,远远超越了其他的艺术门类。
同时,语言可以表达某些抽象的意念,不受画面和声音的制约。雨果在《悲惨世界》的开篇中所写,比大海更广阔的是蓝天,比蓝天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这种广阔性,超出了具象的边界,而容纳了大量的玄思妙想和激情涌荡,只有用文学的语言才可以捕捉和勾勒。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21世纪影视剧极盛,文学作品的读者减少,说明文化生活的丰富性和个人爱好呈现选择性的拓展和多样化。
B.不少作家创作小说之初,就把流行的中外电影电视剧作为创作目标,把有利于将小说改编为影视剧作为目标。
C.应重视文学语言的独创性,杜绝营构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应自觉追求文学语言,杜绝浅层次、直观性的表情达意。
D.直观形象的艺术手段,可以诉诸人们的视听感官,在短时间内形成很大的观众群,这是电影电视剧的长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学大师,必定是语言大师,因为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它要求作家用新颖独特、准确传神的语言来进行文学作品的创作。
B.一位作家要变化多姿和准确到位地表述出自己想要传达和抒发的精神情感,一个方法是积累丰富的词汇,积累越多表达能力越强。
C.影视作品具有线性时间和一次性完成的特点;文学文本则可以打乱时空顺序,在多个层面上展开生活场景,读者可打乱它的顺序而反复玩味。
D.不可直指人的心灵是影视文本比不上文学的地方,但对于人的精神世界的高度关注与揭示,影视文本远远超越了其他的艺术门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作品日益影视化是由一些作家的创作动机造成的,其中一个动机就是这些作家希望得到高额的经济回报。
B.作家拥有的词汇量越多,创作的成就越大。莎士比亚拥有的词汇量比托尔斯泰多,所以成就比托尔斯泰大。
C.作家语言丰富,对人性和心灵予以关注,对人性和生活进行广阔性的精致描写,文学的本体性就不会弱化。
D.影视作品受到画面和声音的制约,难以表达某些抽象的意念;文学语言的广阔性也不是影视所能达到的。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5年8月30号下午,开封暴雨,路面积水成河。一名60岁老人骑电动车涉水时突然倒地,在水中不停挣扎。就在老人倒地时路边有多人目击,其中两女一男见状即刻淌水过去,但靠近落水者看一眼后,不但没有伸手去拉,而是马上又缩回路边,其中一女指手划脚示意其他人上去救人,但无人愿意,她也离开了。其后又有多辆汽车驶过失事者旁,均视若无睹,直到过了3分鐘后,老人已无动静仰躺水面,被水浪冲离原位,才有几名路人过去,将他拖到路边,但已经没有了呼吸与心跳。
对于老人摔倒在积水中不停挣扎,无人搀扶溺亡你们怎么看?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下面是某网上书店购书流程图,请将其转换成一段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幸福就在于生命的单纯和精神的丰富。这两条是最重要的,没有这两条, ① ;有了这两条,物质的东西少一点也是幸福的。从主观上说,生命的单纯和精神的丰富是好的品质,② ,也就具备了幸福的能力。从客观上说,是好的状态,如果你二者的状态是好的,那么从客观上评价你就是幸福的。立足于价值观看幸福,幸福问题就变得清楚简单了,你是可以支配自己的幸福的,因为 ③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史记》中记载人物的篇章,是历史传记文章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早期散文成就的典范。一部《史记》, , , , , , 。足见《史记》沾溉后人,其泽甚远,唐宋以来的文章大家,无不奉《史记》为圭臬。
①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②郑樵认定“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舍其书”
③韩愈盛赞“雄深雅健” ④苏辙颂其奇
⑤刘熙载称其逸 ⑥柳宗元推尊“峻洁”无比
A.③⑥④②⑤① B.③⑥④⑤②① C.①③⑥④⑤② D.①③⑤⑥④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