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提笔忘字:科技进步导致文化衰退? 陈雍君 日前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提笔忘字:科技进步导致文化衰退?

陈雍

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石激越千层浪: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

显然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虽然现在用得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等,提笔忘字却并非偶尔。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按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键盘依赖症,就是这样活灵活现。

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就是必然结果。御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然而,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

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精髓所在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作家王蒙曾言: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可是,避免称为新文盲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的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但基本上人们已经淡忘隽秀字体所带来的荣光。因为,写一手好字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实际作用,比如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找到更好的对象;因为,写一手好字并不能与现在的办公自动化无缝衔接,这是实用主义的选择。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从高效低碳的无纸化自动办公环境中返回,也不可能要求人们在打字更高效的场合必须使用手写。就像曾经的清朝,每年的木兰秋闱可以保证八旗子弟不忘骑射,但是却并不能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所以,要想阻止提笔忘字现象的继续恶化,仅仅依靠感慨和呼吁或是一两条无法施行的法令是不够的,必须让能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甚至让手书汉字不仅成为一项技能,更加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美的享受──就如同现代社会节奏再快,也挡不住大家停下来喝杯茶的兴致。而我们知道,咖啡和可乐的入侵并没有让中国人遗忘飘荡千年的茶香。

也许,拿起笔享受书写,比将其看作宏图重任更加轻松,更加实际。
1.下列对提笔忘字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提笔忘字如果成为在大部分中国人中都普遍存在的现象,将给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华文化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失。

B提笔忘字时,不去翻字典,而是拿出手机用拼音打出忘记的字,这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

C提笔忘字反映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再一笔一划书写汉字,而是在使用手机或电脑时用拼音进行交流的现象。

D提笔忘字现象可以不再恶化,但必须让能够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更加成为一种对美的享受。
2.下列对汉字书写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汉字书写不仅是生存和生活技能,而且还寄托着中国文化之精髓,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

B提笔忘字的最实际解决方案是拿起笔来享受书写,正如中国人停下来喝茶,并享受茶香一样。

C.无纸化自动办公比手写汉字更加高效,也更低碳,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在一切场合使用手写。

D.如今写一手好字已经不再令人惊叹,也失去了以此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和找更好的对象的功用。
3.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A.用键盘输入替代汉字手写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淡忘了汉字书写却表现出传统文化的衰退。

B.美国媒体率先发现了中国存在提笔忘字的现象,这一报道引起了国内媒体的纷纷报道和评论。

C.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华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其原因之一是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中寄托了中国文化精髓。

D.行政指令或法律无法避免出现数典忘祖的新文盲,正如木兰秋闱无法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1.C 2.D 3.B 【解析】 1. 试题分析:选项C不正确,并不是使用拼音进行交流,而是使用拼音输入法,属暗中更换。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这类题目的错误点设置:(1)暗中更换,偷换概念;(2)夸大或缩小事实;(3)相互矛盾;(4)无中生有,捏造事实。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选项D不正确,“已经不再令人惊叹”说得过于绝对。原文是说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的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基本上人们已经淡忘隽秀字体所带来的荣光。做题时,要依据选项找原文对应句,比较题干、选项看选项是不是答非所问;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比较选项和选项,选出最正确或最错误的一项。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文中没有依据证明中国存在“提笔忘字”现象是美国媒体率先发现,而只是美国媒体率先报道出来,而国内媒体纷纷报道和评论的不是“美国媒体的报道”,而是“提笔忘字”现象。做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再快速梳理语段内容,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即可快速作出正确选择。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答题。

2012年7月31日,20岁的张有波在县城网吧里上网查到,他已经被南京东南大学录取,通知书一周前就已寄出。当天,他身患绝症的母亲为了不拖累家人自杀身亡。

没有一个母亲是不爱自己孩子的,所以请理解我们的父母。

一个有感情的人,常有被感动的时候。有时是因为一件事,有时是因为一个人,有时是因为一个场景,还有时是因为一句话……有时是触动了尘封已久的记忆,有时是受到了心灵的震动,有时是得到了终生受益的启发……

那么,读了这则材料,你有什么感想?在你的感情世界,是否一直都有一种时刻存在却又难以出口的感情叫做愧疚?在你的学习生活中,是否一直都有一种时刻存在却又难以战胜的固执叫做幼稚?是否还有……

你还在犹豫什么?这难道就是成长的代价吗?

你还在等待什么?勇敢地行动吧,说出心中想说的话,做一个有担当的孩子!不要让成长付出太过沉重的代价!
1.附加题:“以从今天起,我……”为开头,续写一段能够表达你此刻感受的话,要求语言通顺,情感真挚。不少于100字。(注:本题5分,得分计入总分)
2.写作文。要求:1.题目自拟。2.文体不限(记叙文,就要书写真情故事,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写出人物个性,展现人性的光辉;叙事散文,就要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抒发独特的人生感悟或者浅浅的哲理;议论文,就要观点鲜明,论据充分,结构合理)。3.字数在800以上。

查看答案

给下面这则消息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

北京时间2009年10月26日晚8时,第11届全国运动会在山东济南西柳体育中心决出了田赛场上最有分量的一块金牌,邹振先保持了28年男子三级跳全国纪录终于被打破,河北选手李延熙以17米59的成绩创造了新的亚洲纪录并获得冠军。

这一成绩创下后,全场顿时沸腾了!而还有四跳任务在身的李延熙简单的挥手向观众致意,看台上观看的邹振先满脸带笑,他终于看到了中国后生小子们超越了他的纪录!而浙江选手朱书靖也不含糊,取得17米41的好成绩。

赛后李延熙说自己也被这个成绩吓了一大跳,他表示自己就没有想到能跳到17米59,只想着能跳30左右即可,李延熙把破纪录主要归功于场上的热烈气氛,以及朱书靖高水平的竞争。

答:                                                           

 

查看答案

从“知识”“兴趣”中任选一个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两个句子。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两个句子之间在语意上形成对比。

时间是海绵里的水,只要你勤奋地挤,总会有所收获;

时间是掌缝中的沙,如果你不太在意,就会全部漏光。

 

查看答案

下面这副对联有一处对得不够工整,请加以修改。

栏干槽净六畜兴旺,肥多水足稻麦丰登。

                      改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怀鲁迅

郁达夫

真是晴天的霹雳,在南台的宴会席上,忽而听到了鲁迅的死!

发出了几通电报,荟萃了一夜行李,第二天我就匆匆跳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

22日上午10时船靠了岸,到家洗一个澡,吞了两口饭,跑到胶州路万国殡仪馆去,遇见的只是真诚的脸,热烈的脸,悲愤的脸,和千千万万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与紧捏的拳头。

这不是寻常的丧葬,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这正像是大地震要来,或黎明将到时充塞在天地之间的一瞬间的寂静。

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这些问题与感觉,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鲁迅的死的彼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更猛烈的寂光。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鲁迅的灵柩,在夜阴里被埋入浅土中去了;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

1936年10月24日在上海
1.文中第三节所写的“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与紧捏的拳头”,反映了青年男女什么样的心情?
2.请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3.结尾一节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 这句话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