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春望》用“ , ”。表现了诗人在国破...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春望》用“                     ”。表现了诗人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因为衰老更增添的一层悲愁。

(2)《书愤》在今昔对比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看事物的方式不同,那么看到的内容就不同来证明“善假于物”的重要作用。

 

(1)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2)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3)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上下句填充的题目,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名篇名句的复习策略是:一要化整为零,日积月累,注意整篇背诵与片段突击相结合。复习时,注意效率;二要动口更要动手,关键是不写错别字;三要将识记与理解相结合,加强理解基础上的记忆,理解是根本,默写时要懂意思;四要注意方法,领悟含义,圈点勾画,边诵边写。“搔”、“ 簪”、“ 跂”等,这些难写的、生僻的、易错的字需注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将进酒

李贺

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

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1.前五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2. 请简要分析“桃花乱落如红雨”一句的含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

王肃字子雍。年十八从宋忠①读《太玄》而更为之解。黄初中为散骑黄门侍郎。太和四年大司马曹真征蜀肃上疏曰前志有之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此谓平涂之行军者也又况于深入阻险凿路而前则其为劳必相百也今又加之以霖雨山阪峻滑众逼而不展粮县而难继实行军者之大忌也。”于是遂罢。

帝尝问曰“汉桓帝时白马令李云上书言‘帝者谛也。是帝欲不谛。’当何得不死?”肃对曰“但为言失逆顺之节。原其本意皆欲尽心念存补国。且帝者之威过于雷霆杀一匹夫无异蝼蚁。宽而宥之可以示容受切言广德宇于天下。故臣以为杀之未必为是也。”   帝又问司马迁以受刑之故内怀隐切著《史记》非贬孝武令人切齿。”对曰“司马迁记事不虚美不隐恶。汉武帝闻其述《史记》取孝景及己本纪览之于是大怒削而投之。于今此两纪有录无书。后遭李陵事遂下迁蚕室。此为隐切在孝武而不在于史迁也。”

正始元年出为广平太守。公事征还拜议郎。时大将军曹爽专权任用何晏、邓飏等。肃论及时政正色曰“此辈即弘恭、石显②之属复称说邪!”爽闻之戒何晏等曰“当共慎之!公卿已比君前世恶人矣。”时有二鱼长尺集于武库之屋有司以为吉祥。肃曰“鱼生于渊而亢于屋介鳞之物失其所也。边将其殆有弃甲之变乎?”其后果有东关之败。嘉平六年白气经天大将军司马景王问肃其故肃答曰“此蚩尤之旗也东南其有乱乎?君若修己以安百姓则天下乐安者归德唱乱者先亡矣。”明年春镇东将军毌丘俭、扬州刺史文钦反景王谓肃曰“安国宁主其术焉在?”肃曰昔关羽率荆州之众降于禁于汉滨遂有北向争天下之志。后孙权袭取其将士家属羽士众一旦瓦解。今淮南将士父母妻子皆在内州但急往御卫使不得前必有关羽土崩之势矣。”景王从之遂破俭、钦。甘露元年薨追赠卫将军曰景侯。

(选自《三国志•魏书》,有删改)

【注】①宋忠东汉末年大儒。②弘恭、石显西汉奸臣。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前志有/之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此谓平涂之行军者也/又况于深入阻险/凿路而前/则其为劳必相百也/

B前志有之/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此谓平涂之行军者也/又况于深入阻险/凿路而前/则其为劳必相百也/

C前志有之/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此谓平涂之行军者也/又况于深入/阻险凿路而前/则其为劳必相百也/

D前志有之/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此谓平涂之/行军者也又况于深入/阻险凿路而前/则其为劳必相百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纪” 简称纪,是中国古代纪传体史书中的帝王传记。始于司马迁的《史记》,在该书中,历代的帝王传记称为“XX本纪”,不过也有例外,如吕雉不是皇帝,但其传记也称本纪。另外项羽也是无皇帝之实,却列本记者,主要是因为司马迁认为其在当时有如同皇帝般的领导力。

B“公卿” 是“三公九卿”的简称,夏朝始设,周代沿袭,“公”即是周代封爵之首,“卿”是古时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如晋国六卿。另外古时,公卿也指丈夫。。

C“武库”,是指是古代官名。汉代置武库署,有武库令丞,掌藏兵器。本属执金吾,晋以后属卫尉,历代因之,到宋代才废。明置武库司,属兵部,清末废。

D“谥”, 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后评给的称号。如谥号等。另外也有叫做、称为的意思,如“身死无名,谥为至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肃常有不同于他人的见解且敢于直言。曹真征讨蜀国时王肃认为粮草难以为继不宜征讨;鱼出现在武库的屋顶上王肃认为是边将有弃甲之变的凶兆。

B王肃不随意附和皇帝的心意。皇帝认为李云应该被处死但王肃认为李云忠心进谏不宜被杀;针对汉武帝和司马迁谁是谁非的问题王肃也持有和皇帝不同的观点。

C王肃为人正直令奸臣畏惧。曹爽专权任用何晏等人王肃谈及时政认为何晏等人就是弘恭、石显那一类的奸臣这使曹爽告诫何晏等人要小心谨慎。

D王肃主张为政者修德以治国。他认为提高自我修养来安抚百姓天下喜欢安定生活的人就会前来归附;对谋反的淮南将士的亲属应施以恩德派军队守护。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司马迁以受刑之故内怀隐切著《史记》非贬孝武令人切齿。

②昔关羽率荆州之众降于禁于汉滨遂有北向争天下之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赋予模仿两种完全不同的定义。在第三卷中,模仿指的是一种诗的风格,类似我们所说的直接引用,与叙述相对立,其意思是,如果诗句实际上是以人物的角色在说话,那么此时诗人似乎在模仿他的人物。在第三卷中,柏拉图所说的模仿是同质性的:悲剧中,演员模仿人物,也就是说模仿者与被模仿者从性质上来说是相同的;而在史诗中,诗人的语言模仿人物的语言,这种模仿可以说是一种同化的行为。

②然而在第十卷中,模仿就不仅仅是一种风格,而成为诗的本体,是诗歌的语言与现实世界之间的本质关系,任何描述外部世界和人物的语言都是模仿。与同质性模仿不同,这里所说的模仿是异质的,模仿者是语言,被模仿者是人物和事件,诗人对世界和各种事件的描绘成为模仿行为。柏拉图在论述诗歌问题的时候,加入一个画家作为论证的中项。他以“床”为例,首先是自然的床,它是床这个事物的本质,具有唯一的形式,只可能出自神的创造;现实世界中由工匠制作出来的床是对“自然的床”的模仿。而画家的床只不过在模仿事物看上去的样子而不是事物实在的本身,因此画作是对影像的模仿而不是对真实的模仿,跟真理隔了三层。

③柏拉图关于模仿的讨论最终落脚在伦理学,他对诗人实际上提出了这样一个悖论:如果他们不与诗歌中的主人公做同样的事情,那么就说明他们没有关于这些事务的正确知识,只不过是假装表现主人公的行动和语言。但是,如果他们与主人公做同样的事情,那么他们就不再是诗人。这样,任何人都不可能既是诗人同时又是一个诚实的人。然而必须指出的是,在这篇对话中,模仿具有双重的涵义,而柏拉图却没有加以区分。第一个涵义:诗人模仿现实事物如同画家,比如说画一张床;第二个涵义:诗人模仿其他人,让我们看看柏拉图对荷马的指责:他虽然从未真正统治过任何城邦却以一个统治者的方式说话,虽然从未制定任何法律,却以立法者的方式说话。因此,当他批评荷马的诗远离真实世界的时候,实际上有双重含义:一方面,荷马对政治、战争和教育等公共事务缺乏真正的知识,因此他所说的话远离真理;另一方面,荷马本人与那些在特殊领域具有真正知识的那些人物之间有很大的距离。但是,如果我们在这个意义上审视柏拉图对诗人和画家所作的对比,就会发现一些问题:根据柏拉图对模仿的定义,画家虽然模仿工匠所做的床,但是并不能说画家模仿工匠本人。画家的工具是笔和墨,而工匠用的是斧头和锯子,因此柏拉图并不指责画家为模仿工匠。然而,诗人与画家的区别在于前者使用的是对一切人都是共通的语言,诗人与他们的模仿对象有一种本质上的类似性,于是在柏拉图眼中,诗人不仅仅模仿对象,而且使自己变得像被模仿的对象,形成一种双重的同化。这种双重的模仿实际上使诗人完全成为诗歌所描绘的世界的附庸,也就是说,在柏拉图眼中,并非诗人创造了诗歌所描绘的世界,而是诗歌的世界创造了诗人,一个纯粹的依附者当然谈不上有什么太大的价值。

④柏拉图对模仿问题提出的两种不兼容的定义分别属于风格和本体。柏拉图在第三卷中从风格的角度来看问题,诗人可以进行选择,对于诗人而言,模仿是一个主动判断的结果,诗人为了达到某种效果,进行模仿或者不模仿。但是,在第十卷中,从本体的角度来看,诗人则无法进行选择。出于反对模仿的伦理要求,柏拉图把诗人从理想国里全部驱除干净,即使伟大的荷马也不例外,因为诗人不可能不是模仿者。从逻辑的一致性来看,如果模仿属于风格的范畴,那么这就是文学的内部问题,作家根据其伦理或美学的判断在创作过程中加以抉择。如果模仿属于本体的范畴,实际上这就成为文学的外部问题,其实质是探讨文学作为一个整体与文学之外的世界处于何种关系。

(摘编自钱翰《文学的再现问题中的意识形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柏拉图看来,艺术的事物是对模仿自然的事物的现实的事物的模仿,是对影像的二重模仿。

B.在柏拉图看来,作为诗的风格意义上的模仿,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中其施、受主体的具体性质是多样而非单一的。

C.柏拉图对荷马的诗的指责从两个层面来展开,一个从带着真理的知识角度,另一个是从带着知识的身份角度。

D.诗的风格意义上的模仿是主观的、同质的,而诗的本体意义上的模仿是客观的、异质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如果诗人本身在一首诗歌中处处出现,从不隐藏自己,那么这种诗歌风格就称为叙述。

B.在柏拉图看来,风格意义上的模仿与否并不改变其为本体意义上的模仿的事实。

C.在柏拉图看来,诗人与画家的价值区别在于诗人使用的工具使得他们与模仿对象具有本质上的类似性。

D.柏拉图在论述诗歌问题的时候,加入一个画家作为论证的中项,画家对工匠的模仿与诗人对被模仿者的模仿是同构的关系,均与真理隔了三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模仿如果按照文学的内、外部来划分,可以分别概括为“模仿是不是好的文学?”和“文学是不是模仿?”两个问题。

B.柏拉图对于模仿的风格和本体界说是出于伦理学的目的,他为前者寻找了前进的方向和途径,却用后者将这种方向和途径毁灭了。

C.在柏拉图看来,诗人价值的剥夺在于诗人对一个世界的创造是通过对自身向模仿对象的双重同化实现的。

D.柏拉图对诗人的伦理学悖论限制了人格身份的单一性,切断了诗人与其他职业者的切换途径,而这种限制和切断很大程度上在于其对诗本体的界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欣赏中国书法,意义存在于忘言之境。在这种纯粹线条美与结构美的魔力的教养领悟中,中国人可有绝对自由以贯注全神于形式美而无庸顾及其内容。在这片绝对自由的园地上,各式各样的韵律的变化,与各种不同的结构形态都经尝试而有新的发现。中国之毛笔,具有传达韵律变动形式之特殊效能;而中国的字体,以千变万化的结构布置,留待书家自己去决定创造。如是,中国文人从书法修炼中渐渐认识线条上之美质,像笔力、笔趣、蕴蓄、精密、遒劲、简洁、厚重、波磔、谨严、洒脱;又认识结体上之美质,如长短错综、左右相让、疏密相间、计白当黑、条畅茂密、矫变飞动;有时甚至可由特意的萎颓与不整齐的姿态中显出美质。因是,书法艺术齐备了全部完美观念的条件。

中国书法探索了每一种可能出现的韵律和形式,这是从大自然中捕捉艺术灵感的结果,尤其是来自动植物。每种动物都有其运动机能的和谐,每种植物都有其美的素质。中国文人接触了这些,把其神韵融会于自己的书法中。自然界的美是动态的美。中国书法的美是动的,它表现生动的美,具有生气,同时也千变万化无止境。这种运动的美正是理解中国书法的钥匙。运动的动态原理生发出一种结构原理,这是理解中国书法的要旨。

现代艺术为寻求韵律而试创结构上新的型体,然至今尚无所获。现代艺术家们,如果你研究下中国书法,也许能够获得新的启示。

(节选自林语堂《中国书法》,有删改)
1.为什么说中国“书法艺术齐备了全部完美观念的条件”?请分点概括。
2.根据文意,概括中国书法中所融会的“神韵”的具体内涵。
3.在作者看来,中国书法可以给志在创新但迄今尚无所获的现代艺术家们以怎样的启示?为什么?

 

查看答案

简答题
1.“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不得见人的去处”是什么地方?这段话是谁在什么情景下说的?表现说话者怎样的心理?

2.《红楼梦》中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时针对宁国府“五种习俗”采取了哪些措施?表现了她怎样的形象特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