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十 字 勋 章 (法)巴比塞 由于一次非常成功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法)巴比塞

由于一次非常成功的偷袭,我们进入了加拉各村。村子里只剩下一些妇孺老弱。只有几个漆黑的人影儿在墙上警戒着。

大家隐蔽在矮茅屋后面,子弹上膛,步枪平托,一切就绪。在我前面,有两个黑人坐在一条长凳上,背靠着墙,默默无声,一动也不动地紧偎着。我瞄准了右边那一个,暗自思忖道:他们两人没完没了地在谈些什么呢……

一声号令!我们的步枪从四面八方同时发射,有如晴天霹雳。时间并不长,两分钟而已,这些漆黑的人影儿,全都呜呼哀哉,被打发回老家去了。他们好像钻进了地底下,又好像烟雾似的,风吹云散了。

我却记得很清楚:两个黑人,在我前面,我举起步枪,瞄准了其中一个。这两人后来我又见到了:因为我几乎绊倒在他们身上。就在前不一会儿,他俩还不言不语,模样真够滑稽,现在却变成了尸体,倒在长凳下。这是两个小黑人,一男一女,身子蜷缩,相互紧抱着,酷似两只紧握住的手……是一对恋人!这件事总是不以我的意志为转移,萦绕在我的脑际,以致在这样一个值得纪念的夜晚,我不禁有好几次以此来说笑逗趣。

后来,我的脑子完全糊涂了:狂食暴饮,呼嚎吼叫,手舞足蹈,挤鼻子弄眼儿,乱蹦乱跳。突然,脑壳上一阵剧痛……我跌倒了……不省人事。

六个星期以后,在圣路易医院我才恢复了神智:一天早晨,我睁开了两眼,四周呈现出一片白色,散发着一股碘酒气味。

此后旁人陆陆续续地告诉我所发生的惨剧:我们的连队过于疏忽,滞留在那被征服的村子里,而且倒地酣睡。因而,回家来的敌人杀尽了我们全部的人,全部,一个也没剩。

“那么我呢?”我问。

他们告诉我,说运气救了我,一所茅屋倒塌了,断墙土块把我压倒在下面,但是却把我遮盖住了。第二天,远征军的主力重新占领了村子,洗劫了全村,终于把罗洛贝族人杀得一干二净,还从掩盖着我的坍塌的碎块堆里,拉着我的两腿,把我拖了出来。

不过更妙的事还在后头:总督来到我的床前,亲手颁发给我五等荣誉勋章。

没多久,我伤愈了:我迫不及待地想佩戴着我荣获的勋章回到故乡去。盼望已久的日子来到了:七月的一个清晨,我抵达维勒福城。我穿上了我原来的那件军大衣,挂上了我的新勋章,昂着头,迈着方步。

天啊!多么了不起的欢迎会!车站,乐声响连天,列着队的少女,年幼的和年轻的,全都穿上了节日的盛装,摇着旗子,挥着花束。

人们把我拥到市政厅去进午餐。席前,席后,没完没了的演说,所谈全是关于我一个人的事。大家称我:“塞内加尔的英雄”。

大家散了席,外面还有陪送的人群,他们一直排到村镇的尽头,言之无物的演说,巴尔贝大爷的敬酒,最后是一场令人受不了的拥抱,这样,大家才散了……我终于在朦胧的夜色中,独自来到了工厂区附近。

我沿着教堂旁边的小石子路走回家。夜色已降临,我不时地眨着眼睛,两眼还在冒金星,是他们的香槟酒和他们错综复杂的大道理把我的神智搞糊涂了吗?我多少有点像某些小说中的人物,忘却了自身的一段经历:我忽然忘记了自己的功勋,就像我全然不曾有过什么功勋似的。

这时,在一个拐角上,我透过昏暗的月色,发现有两个人,互相紧偎着坐在庄园里的一条长凳上,他们像是手拉着手,谁也不说话;不过,他们似乎沉湎在一种共同的寂静之中,仿佛全神贯注于一件重要的事情。朦胧的夜雾中,一点也看不清他们的模样,只能分辨出他们的形体和察觉出他们胜似语言的那种内心的交往。

“哎呀!”我叫了一声,又站住了。

两眼直望着村镇深处的这个拐角,骤然间我恍如看见了另外一个村庄,现在它已被消灭殆尽,这个村子和全体居民,最要紧的是那两个小黑人,都已从这地球上消逝了。他俩曾经活生生地出现在我眼前,虽然只看到他们的形体,只察觉到他们那种心灵相通的默契……这对小黑人,由于夜色的简化作用,就和这里的两个人影一模一样。

这两个影子,那两个黑人……我会发现他们之间有一种联系,这实在是太傻了,但我确是发现了。人们酒喝得过量的时候,就会变得十分天真,头脑也简单起来,我一定是相当醉了,因为这种可笑的联想,本来应该使我发笑的,却使我哭了。我的手伸向十字勋章,把它从胸前摘了下来,很快地塞进口袋深处,好似一件偷来的东西。林齐飞译

【注】《十字勋章》是巴比塞的以描写战争为题材的短篇小说名篇之一。小说以19世纪法国发动的一场侵略非洲的战争为背景。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的两项是         

A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写法,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我”是站在故事内部的参与者角度来讲述故事的采取的是全知视角。

B“我狂食暴饮,呼嚎吼叫,手舞足蹈,挤鼻子弄眼儿,乱蹦乱跳。突然,脑壳上一阵剧痛……我跌倒了……不省人事。”是由于战争给自己带来了极大的身体伤害。

C小说择取一个普通的战争场景,反映了极为深刻的历史问题,我既是害人者,也是被害者,理应受到军事法庭和道德法庭的双重审判。

D小说笔触深沉严肃,语言凝练干净,构思精巧,篇幅短小精悍 全篇对战争及勋章着墨不多,但读后让人深深感到战争的罪恶。

E通过参加这场战争的“我”的经历见闻及心理变化,揭露了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给非洲人民所带来的灾难。

(2)“我”在小说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单概括。

(3)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

(4)“战争”可以说是文学创作的母题之一,因为“战争”使得文学作品内涵显得更为丰富而深刻,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对战争的看法。

 

(1)D2分.E.3分 (2)战争中的幸存者。亲历战争的残酷,身心受到严重摧残,由最初对战争的迷狂到最后意识到战争的罪恶。 (3)袭击村落——受伤住院——受勋归乡——藏起勋章 (4)总观点:战争是反人类、反人性的侵略野蛮罪恶行为(2分) ①战争对和平的破坏:法国这次发动的战争是侵略性的。或村落的宁静彻底失去了。 ②战争对人性的摧残:“我”在战斗中已成为了一个战争狂。或者法国国内人们对“我”的功勋的崇拜,却忽略了这枚勋章浸透着非洲人民的鲜血。 ③战争对爱情的毁灭:“我”打死了一对非洲恋人。文末对另一对恋人的描写,表现了我对这一问题的悔悟与负罪感。 ④战争对生命的蔑视:整个村落的生命都倒在了“我方”的枪口之下,我方战士并以此为乐。(四点答出三点即可,6分)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小说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A.“全知视角”为有限视角。B.“身体”改为“身心”。C.“理应受到军事法庭和道德法庭的双重审判”主观臆断。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本题属于综合题。考查的范围包括:小说的主旨、情节构思、人物形象以及形象塑造的方法。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①读全文;②抓标题;③辨文体;④找线索;⑤理层次。A项中“全知视角”是在小说创作常用的叙述形式。一般以第三人称为主。全知视角即叙述者处于全知全能的地位,作品中的人物、故事、场景等无不处于其主宰之下,调度之中。传统作家通常采用全知全能的叙事角度,叙述者凌驾于整个故事之上,洞悉一切,随时对人物的思想及行为做出解释和评价。这种视角可以使作者随意地对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进行加工处理,但作者的过多干预和介入也同时在作品和读者之间产生了距离,从而降低了作品的真实度和可信度。本文采用第一人称为“有限视角” (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我”在小说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单概括。”这是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本题可从亲历战争的残酷,身心受到严重摧残,获得十字勋章,摘下十字勋章等事件来分析人物形象。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首先,要分析人物的典型性格。典型人物的典型性如何体现呢?这就需要注意人物的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是指典型人物所代表的那一类人的共同性格。其次,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本文中,主要通过亲历战争的残酷,身心受到严重摧残,获得十字勋章,摘下十字勋章等事件来展示人物的特点。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我们需要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第三,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矛盾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优秀的小说,总是充分地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矛盾和斗争,在典型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般说来,矛盾冲突展开得越充分,人物性格也就越鲜明。本文那种获得十字勋章,摘下十字勋章的矛盾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第四,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第五,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第六,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第七,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或联系小说主题分析)。 (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这是考查考点: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首先粗读一遍。掌握文章的大致脉络和文章结构。自己有个了解。然后分段、分层。文章分为四层。然后按照分开的段落和层次细读。可以从一些特性鲜明的句子归纳出你分的段落的大致意思。最后把你分的所有段落层次总结合并,答案为“袭击村落——受伤住院——受勋归乡——藏起勋章。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概述情节题还有一种问法“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或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或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答题时要注意:(1)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等字样编织。(2)用主谓句,以主人公为叙述角度叙述。(3)模式: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例如本题中,考生要抓住主人公“我”按照时间的先后来概述情节,“我”袭击村落,然后受伤住院,接着伤愈受勋归乡,最后反省战争藏起勋章。 (4)【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战争‘可以说是文学创作的母题之一,因为‘战争’使得文学作品内涵显得更为丰富而深刻,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对战争的看法。”。首先要审题,一审题干出题的方向,二审我们需要答什么。此题是考查“战争”内涵的探究题,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知小说内容及写作意图的基础上,结合着小说中“我”人物形象,我们可以体会,战争是反人类、反人性的侵略野蛮罪恶行为。接着从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小说主题、艺术效果等角度探究。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技巧点拨】探究小说主题的技法(1)主题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①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②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③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2)对主题的挖掘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从作者背景看、从人物特征看、从情节发展看、从语言情感色彩看、从整体倾向看。例如本题就是从人物特征看、从情节发展看。关键情节是“小黑人的身影”。对主题的概括常用这样一些基本术语:①歌颂、赞扬、弘扬什么。②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③揭示什么人生道理。④对什么现象的反思。⑤表达了什么情感。题中重在对战争的批判和揭露。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锦瑟》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         ”。

(2)《蜀道难》中虚写映衬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句子              ”。

(3)《观刈麦》中描写妇女儿童支援农忙场景(或从侧面表现农民劳动繁忙)的句子的诗句是:        ”。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东风定何物?所至辄苍然。小市花间合,孤城柳外圆。

禽声犯寒食,江色带新年。无计驱愁得,还推到酒边。

【注】①唐庚:北宋诗人。宋徽宗年间,被贬逐到惠州今属广州安置。②小市:指当地经营鱼、盐、酒、茶的集市。③孤城:指诗人被贬之地惠州城,当时商业繁盛之地。
1.本诗颔联中的“合”“圆”二字,与孟浩然《过故人庄》中的名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合”“斜”二字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分析“合”“圆”二字的妙处。
2.本诗“景”与“情”的关系有何特点?请作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曰:“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从张。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发橐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廷臣自杨最、杨爵得罪后,莫敢言时政者。四十五年二月,瑞独上疏。帝得,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尝曰:“此人可方比干,第朕非纣耳。”

帝崩,穆宗立。历两京左右通政。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

万历初,张居正当国,亦不乐瑞,令巡按御史廉察之。御史至山中视,瑞设鸡黍相对食,居舍萧然,御史叹息去。居正惮瑞峭直,中外交荐,卒不召。十二年冬,居正已卒,吏部拟用左通政。帝雅重瑞名,畀以前职。明年正月,召为南京右佥都御史,道改南京吏部右侍郎,瑞年已七十二矣。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瑞屡疏乞休,慰留不允。十五年,卒官。

瑞无子。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而哭者百里不绝。赠太子太保,谥忠介。瑞生平为学,以刚为主,因自号刚峰,天下称刚峰先生。

(节选自《明史·海瑞传》)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

无留者/是不遁也。

B.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

无留者/是不遁也。

C.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留

者/是不遁也。

D.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留

者/是不遁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斋醮:道教祭祷仪式。其法为设坛摆供,焚香、化符、念咒、上章、诵经、赞颂,并配以烛灯、禹步和音乐等仪注和程式,以祭告神灵,祈求消灾赐福。

B.疏:章。古代臣属向帝王进言陈事的文书

C自号:指人的名、字以外的自称,又称别号。旧时给自己取号或别人给取的,大都是士大夫和文人墨客,因均属通晓翰墨之人,无不别出匠心,各有所爱所好。

D.酹:将酒倒在地上表示祭奠或立誓。例如:“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瑞不媚上官。代理南平县教谕时,对前来视察的御史不跪拜;在淳安任上,总督胡宗宪的儿子嚣张违法,他断然予以处置,并上报总督。

B海瑞直言敢谏。世宗不上朝听政,专意斋醮,群臣无人敢言,海瑞买好棺材,诀别妻儿,大胆上疏,世宗最终被感动,将他比作古时的比干。

C海瑞仕途不顺。张居正掌权时,他曾不被赏识,尽管有内外朝臣的举荐,但最终也没被召用;皇帝多次想要重用他,也遭当政大臣暗中阻止。

D海瑞官威远镇。巡抚应天十府时,下属官员摄于他的威势,那些有贪污劣迹的全都自动离职,那些有权势的将自家朱漆的大门涂成黑色。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发橐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2)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过去30年,中国创造的经济奇迹如今正与令人咋舌的老龄化现象相伴而来。过快的老龄化速度正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挑战。目前,中国有135亿人口,并在继续保持增长,但中国人口总数预计到2030年左右将开始缓慢减少。要认识到老龄化对中国的影响,可以先看看劳动人口与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中国总人口的比例。1979年中国开始市场化改革时,劳动人口与老年人口的比例约为7∶1,目前这一比例约为55∶1。到了2035年,劳动人口与老年人口的比例将骤降至25∶1。

此外,劳动人口的年龄分布也很重要。过去的研究已经证明,30岁到40岁的工作人口最有生产力和创新能力,而这正是所谓的“中国人口红利”的基础。1979年改革以后,劳动人口的增长速度一直快于人口老化的速度,但从2015年开始,这一趋势将发生逆转。到2035年将有15个年纪较大的工人50到64岁对一个年轻工人15到29岁。这一趋势在低龄人口中也是如此,中国小学新生从1995年的2 500万下降到了2008年的1 670万。这表明,中国正面临着与韩国、澳大利亚和西欧其他国家一样的老龄化处境。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主要是因为人均寿命的显著增加和生育率的急速下降。1980年中国的人均寿命不到65岁,目前是75岁;1980年每个妇女平均生育263个孩子,2011年这个数字只有15。在中国的发达城市上海,生育率只有06,这很可能是全世界所有大城市中最低的。这表明,中国新兴的中产阶层与他们的西方同伴一样,比起家庭更看重生活方式和职业发展。现在,中国正在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未富先老的大国。这是建国初期人口大爆炸和过去30年预期寿命急速上升的共同结果。但我们不能将这样的困境完全归咎于持续了30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政府施行的经济政策虽然帮助中国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但却忘记了为人口老龄化做准备。

实际上,只以快速增长的人均GDP作为衡量中国经济和社会进步的指标是有很大误导性的。首先,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家主导的经济中,国有企业的营业收入以平均每年20%至30%的速度上升,中国金融体系中的国内储蓄约有一半来自国有企业。相比之下,平均家庭可支配收入同期年均增长速度只有2%~3%。此外,虽然中国居民的储蓄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在全世界里都是很高的,但存下来的钱对绝大多数指望靠这个养老的人来说基本是不够用的。其次,人均GDP并不能体现实际的财富分配情况。

现实中,需要考虑到财富分配指数,如基尼系数(是一个比值,数值在0和1之间。基尼指数的数值越低,表明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均匀。),中国在过去30多年里已经从全亚洲收入最平均的国家成了最不平均的国家。很明显,收入增长不平等和羸弱的家庭储备意味着中国普通居民对人口老龄化准备不足。没能从中国快速增长的经济中获益的居民,在退休后将处于一个非常糟糕的财务困境中。长期的偏袒国有企业和在金融上的有失公平,结果是中国家庭收入严重滞后于GDP增长速度。还有一个事实加剧了中国的老龄化问题,即只有大约15%的退休工人在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的行业中工作,他们享有某种形式的养老金。拥有退休金的人里只有大约10%至15%的人仍然依靠子女养老,但对于那些没有退休金的人,这个数字跃升至超过50%。

(摘编自《未富先老的中国》,有删改)
1.下列关于老龄化对中国影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总人口目前已有135亿,并且在一段时间内还会继续保持增长,但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会有所下降。

B.“中国人口红利”的基础将会动摇,30岁到40岁的最有生产力和创新能力的工作人口所占的比例将会下降。

C.退休金的有无以及退休工人所处的企业性质的不同,造成养老方式的不同,使得老龄化后的中国面临严重的养老问题。

D.中国新兴的中产阶层相对于家庭来说,更看重生活方式和职业发展,这是富裕群体人均寿命增加和生育率下降的重要原因。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2015年开始,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将会快于劳动人口的增长速度,而低龄人口数量却呈下降趋势,这种状况短时间里很难改变。

B.中国过去30年所创造的经济奇迹也带来了令人咋舌的老龄化问题,这一问题反过来又在影响着中国经济的继续增长。

C.中国正在成为一个未富先老的大国,这与人口和寿命的快速上升有关,也与持续了30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有关。

D.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平均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远低于国有企业的营业收入,大多数人的储蓄是不够用来养老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均寿命显著增加,生育率却急速下降,这和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所面临的处境是一样的。

B.长期的偏袒国有企业和在金融上压制普通中国居民,使得一些居民没能从中国快速增长的经济中获益,退休后将处于一个非常糟糕的财务困境中。

C.基尼系数,国际上通常把基尼系数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中国目前还没有超过这个警戒线。

D.如果我们不能对人口老龄化做好充分的准备,那么,中国过去30年所创造的经济奇迹就不能持续,还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日前,齐鲁晚报官方微博发布消息,山东巨野县纪委、监察局公布了5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案件通报,其中一起是巨野县田桥镇政府办公室主任魏衍顺因吃拿商户2个苹果未交钱而被诫勉谈话。同时还有一则类似消息,那就是中国传媒大学从党委书记到校长再到主要处长一共8人,因为超标准用车等问题被纪律处分和组织处理。

这两则消息引发了网友的热议,对纪委、监察局的做法有的赞成,有的质疑。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与思考?请写一篇议论文,表明你的态度, 阐述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