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篱笆青青 宋长征 篱笆青青,来自乡村的深处,青绿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

篱笆青青

宋长征

篱笆青青,来自乡村的深处,青绿着,蜿蜒着,像一条绿色的丝带,拴住乡村的暖,拴住庄户人的脚步,拴住千里万里之外游子的心。你见过山的险峻,见过海的宽广,却不一定就见过一围小小的篱笆,纤细,温柔,一如母亲慈爱的眼神。等你走得近了,等你放下手中的行囊,你禁不住要停下来,在这小小的篱笆旁,借着篱笆青青的思绪,想起了远方的亲人。

一丛篱笆,可能是一段小小的竹林。青青的叶子,细细的竹节,繁密或稀疏的枝条,透过去,能看见鸡的逡巡,鸭的悠闲,或许还有一条狗戒备的眼神。忽而,篱笆深处闪过一张朴实的面孔,和蔼的女主人会用浓浓的方言问你:渴了,还是累了,要歇歇脚?庄户人家的日子散乱,不过水是甜甜的。没错,甜津津,凉丝丝,你不要介意隔着竹篱递过来的青瓷大碗,井里汲取的凉水混着竹的清新沁人心脾。

竹篱内外,陌生也变得如此温馨。

一丛篱笆可能是一棵棵紧密相连的花椒树。尖尖的针刺均匀分布在相互交错的枝丫间,不挡风,不挡雨,却可以忠实守护好自家的小院。院子里的枣树挂满了果儿,红的青的真好看,馋煞了几个调皮的乡下小子,他们围着花椒树篱笆转了好几圈儿,就是没找到一个可以下手的地方。这些,树篱都看见了,只是不想说,但等八月十五的当口,卸枣果儿,主人自会提了满满一篮子,东家西家,左邻右舍,哪个乡下的捣蛋鬼都能咀嚼上甜丝丝脆生生的大红枣。

花椒树上已然挂满了一嘟噜一嘟噜的小花椒,红红的,秋风里飘着麻酥酥的香味儿。

一丛篱笆可能是一串长长的豆角丝瓜架。父亲随便插了一圈小木棍,母亲在春天撒上种子。单等着春风吹,单等着夏雨下,长长的木篱笆上开满了花。有吊瓜花,有丝瓜花,有紫红如梅朵的梅豆花。要不人说乡下的母亲辛苦呢——见缝插针地打扮了一下,就给小小的农家小院牵来一篱笆美丽的花。蜜蜂嗡嗡飞,蝴蝶对对舞,偶尔也有一只小虫子躲在花篱的深处,弹起柔柔的丝弦。

繁花锦簇的木篱笆是母性乡村优雅的蕾丝花边,掩映间,羞怯不语。

红红的朝阳升起来了,一声鸡啼唱破了黎明,一刹那乡村沐浴在七彩云霞下,鸟儿们在篱笆上唱起了情歌,歌声婉转,流淌着多情的音符。我自散发着谷物香醇的梦里醒来,绕着青青的篱笆看了又看,像读一首诗,像欣赏一幅画,像听一曲古典的乡情乡韵。每片叶子都是清新的,每朵花都飘散着清香。就连晶莹的露珠,一旦亲近上青青的篱笆,也会久久舍不得离去。它快乐地从高处滑落,落在低处的叶面上,又调皮地跌落在篱笆下青青的草丛里;又或许被几只早起的蚂蚁匆匆抢了去,分享着自然母亲赐予的芳醇。

花墙,当我想起这个词来,青青的篱笆把我包围在幸福的记忆中央。我知道,乡村是贫穷的,但乡村又是那样的质朴。每一个村庄有每一个村庄的气息,每一个村庄都会有几条青青柔柔的篱笆墙。春天,你推开料峭的春寒,跟墙角的爬山虎较着劲儿,和田野里的庄稼打个赌——一定要把乡村打扮成如花的女儿。秋天,你怎能拒绝篱笆上面青青红红的果实,长长的丝瓜,爬一路结一路,点缀其间;紫红的梅豆,站在最高处,像一面面飘扬在风中的旗帜。母亲呢,正忙着招呼路过篱笆门的大娘婶子:“多摘点,多摘点,你看这篱笆要压塌了呢!”

平原的乡下,不见山不见水,唯独随处可见青青的篱笆。土墙呢,嫌太厚,嫌太重,让人感觉不到一丝轻松;砖墙呢,嫌太高,嫌太冷,有点不近人情;只有篱笆墙的影子,青青细细柔柔长长,像过也过不完的青葱岁月。我从乡下走来,深深懂得篱笆墙的弱德之美:不与人争辩,也不自惭形秽,只要心中永驻春天,生命的青绿会一直蔓延。

轻轻的,当我的眼神再次抚摸青青的篱笆,刚好暮色渐浓。一弯新月升起在村庄的上空,皎洁的月光洒在屋檐上,流泻在安静的庭院中,穿过岁月那围青青的篱笆,投影在我安静的思绪里。这一生,是不是我也会拥有自己的篱墙,一丛青青的竹,或一排密密的小树,抑或一条开满春天的花墙,清与浊,真与假,善与恶,都不会轻易逾越。

我只愿与一面清寂的篱笆,与乡村相守到老。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描写的几种篱笆各有特点。竹林篱笆或繁密或稀疏,温馨清新;花椒树篱笆枝丫交错,香味麻酥酥;木篱笆繁花锦簇,优雅羞怯。

B文章开篇点题,作者借着篱笆青青的思绪,想起了远方的亲人,由此揭示了全文的主旨,即表达了对乡村、对亲人的怀念和敬佩之情。

C在第⑦段中,作者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繁花掩映的木篱笆给母性乡村带来的优雅感与含蓄美。

D作者以土墙的厚重、砖墙的高大冷漠衬托篱笆墙,突出了篱笆墙的青细柔长和温情等特点,抒发了作者对篱笆墙的喜爱之情。

E作品的结尾出乎意料,似乎不在情理之中。那个篱笆与乡村相守到老,暗示我们不能破坏乡村,而要让篱笆阻隔喧嚣,守护乡村。

(2)作者在文章的第①段中运用了第二人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文章为什么以“篱笆青青”为题?

(4)请赏读文章最后三段,探究其用意。

 

(1)BE (2)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揣摩读者心理,在对比中表达了对篱笆墙的喜爱之情;(3分)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让读者仿佛也感受到了篱笆墙的慈爱与温馨,撩拨起思念亲人的情绪。(言之成理即可。)(3分) (3)篱笆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结构上起到了串联全文的作用;篱笆是温馨、幸福、质朴的象征;是抒情的载体,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坚守心中篱笆墙,希望心中永驻春天、生命的青绿常在”的主题。(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每点2分) (4)以土墙的厚重、砖墙的冷漠反衬,突出篱笆墙的青细柔长和温情,抒发的作者对篱笆墙的喜爱之情。借篱笆墙的弱德之美写自己也要像篱笆墙一样,在生命中摒弃假恶浊,坚守真善清。借篱笆、新月、静夜以突出乡村的静谧,进而沉静自己的心灵。与篱笆相守,实际上是守住内心的宁静、清洁、本真。与乡村相守,就是守住乡村淳朴的人情之美、本真之美。(每点2分,任答4点给满分,)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文本的内容和技巧。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可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散文的情感载体及叙事抒情的线索,B.第(1)段借篱笆会引起“你”对远方亲人的怀念来表达作者自己对篱笆、对亲人的热爱之情。作者身处篱笆与亲人之中,不能说是“怀念和敬佩”,且此情感也只是主旨的一部分。E.结尾并非出乎意料,却在情理之中。从上文作者对乡村充满热爱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愿与篱笆、乡村相守到老是合乎情理的;不是“篱笆与乡村相守到老”,而是作者愿与篱笆、乡村相守到老。 【考点定位】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读一篇散文,我们必须明白三个问题,即“写的什么?怎样写的?为何这样写?”要搞清这些内容,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关注“标题”,理清“思路”,抓“关键语句”,理解“主旨”。 “标题”,提供了阅读的线索,隐含着写作对象、重要内容等信息,与文章的主题有着密切的联系,阅读首先从标题开始,必须加以关注。比如本文的标题“篱笆青青”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同时也是抒情的载体。(二)理清“思路”,整体把握。任何一篇作品都有其特有的行文思路,把握了文章的行文思路,有助于我们对文章思想内容、情感主旨的把握。本文就是以“篱笆”为把手,由实实在在的篱笆写到心中的篱笆墙,由实到虚,逐层深入地揭示文章的主旨。 (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作者在文章的第①段中运用了第二人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这是考查第二人称的作用,第二人称叙述的好处是:1.增加亲切感,这种方法的效果就好像是作者面对我们娓娓而谈一样,无形之中拉近了读者的距离;2.便于对话,便于抒情,有呼告效果,可加强感染力;用于物,有拟人化效果。本文第一自然段运用第二人称的作用我们就可以按照文章的内容结合第二人称的作用来回答。很多时候,学生们还是要掌握一定的做题方法。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答题之前应先审题,用切的方法切出关键的信息,比如本题“作者在文章的第①段中运用了第二人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第①段”提示题目针对的区域,“第二人称手法”是设题的方向,“作用”是针对第二人称的作用,这个题目就是考查第二人称的作用;然后就要回顾第二人称的常见作用,比如更直接、更自然、更亲切;最后要回归文本结合文章的内容分析具体的作用。 (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文章为什么以‘篱笆青青’为题”,这是考查散文标题在文中的作用,可考虑题目与全文线索和主题的关系。纵观全文,作者讴歌的对象时“篱笆”,全文内容主要围绕篱笆展开,篱笆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结构上起到串联全文的作用;原文最后两段是全文主旨所在,篱笆是抒情的载体,是温馨、幸福、质朴的象征,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坚守心中的篱笆墙,希望心中永驻春天、生命的青绿常在”的主题。 【考点定位】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和标志,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常常透漏出作者的观点或感情倾向,暗示文章的主旨,串连文章的结构,起到揭示主旨和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在考试中,它经常被设计成“如何分析文章的标题”这样的问题,考查学生的分析概括和鉴赏评价能力。本题问为什么以“篱笆青青”为题,回答时可分四步:第一步, 明确标题表面义。第二步,分析文章结构。第三步, 概括文章内容。第四步,挖掘标题的中心义。此题“篱笆青青”表层含义就是指乡村篱笆的颜色;文章从竹林篱笆写到花椒树篱笆,再到木篱笆,篱笆始终贯穿全文,成为本文的线索,也是温馨、幸福、质朴的象征;通过对篱笆的描写,体现了作者希望心中永驻春天、生命的青绿常在的思想感情。 (4)【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请赏读文章最后三段,探究其用意”,这是考查文章的意蕴。“土墙呢,嫌太厚,嫌太重,让人感觉不到一丝轻松;砖墙呢,嫌太高,嫌太冷,有点不近人情;只有篱笆墙的影子,青青细细柔柔长长,像过也过不完的青葱岁月”,此处用“土墙”“砖墙”反衬篱笆墙,体现篱笆墙的“青青细细柔柔长长”,表达对篱笆墙的喜爱;“我也会拥有自己的篱墙,一丛青青的竹,或一排密密的小树,抑或一条开满春天的花墙,清与浊,真与假,善与恶,都不会轻易逾越”,将篱笆墙虚化,体现对真善美的坚守;“我只愿与一面清寂的篱笆,与乡村相守到老”,此处的篱笆和乡村具有了虚化的意义,其实就是守住内心的宁静和本真。 【考点定位】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探究题,对于这类题目,首先应审题,从题干中“切”出要点,审题要审准探究点,即探究什么,是探究标题、句子含意还是文本的艺术特性,比如本题,从题干中可以指导是探究最后三段的用意。明确了探究点,就知道了探究方向,知道了应从哪些层面或角度去探究,应从文本中的材料尤其是细微的材料中挖掘(探究)出丰富而深刻的意蕴,比如本文的最后三段文字,除了写篱笆墙之外,又写土墙、砖墙;从实实在在的篱笆墙到心中的篱墙,由实到虚,解答的时候,应从现实中的篱笆墙入手理解其意蕴。答题要注意:①符合答题要求:a.观点要明确;b.理由要充分(充分展现探究过程);c.分析要紧扣文本;d.表达要清晰,有层次。②特别注意多层面多角度切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简洁而生动地表现了“山间之四时”中秋天和冬天的景象。

(2)王湾《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富有哲理。

(3)《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发萼九华隈①,开跗②寒露侧。             芳叶已漠漠,嘉实复离离。

氤氲非一香,参差多异色。                 发景傍云屋,凝晖覆华池③。

宿昔寒飚举,摧残不可识。                 轻蜂掇浮颖,弱鸟隐深枝。

霜雪交横至,对之长叹息。                 一朝容色茂,千春长不移。

注【解析】
①九华:山名;隈:wēi,角落。②跗:Fū,花的根部。③华池:神话传说中的池名,在昆仑山上。

1.试比较两首诗中芳树的异同点。

2.分析两首诗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小题。

示季子懋修书

  张居正

汝幼而颖异,初学作文,便知门路,吾尝以汝为千里驹,即相知诸公见者,亦皆动色相贺曰:“公之诸郎,此最先鸣者也。”乃自癸酉科举之后,忽染一种狂气,不量力而慕古,好己而自足。顿失邯郸之步,遂至匍匐而归。

丙子之春,吾本不欲求试,乃汝诸兄咸来劝我,谓不宜挫汝锐气,不得已黾勉从之,竟致颠蹶。艺本不佳,于人何?然吾窃自幸曰:“天其或者欲厚积而钜发之也。”又意汝必惩再败之耻,而俯首以就矩矱也。岂知一年之中,愈作愈退,愈激愈颓。以汝为质不敏耶?固未有少而了了,长乃懵懵者。以汝行不力耶?固闻汝终日闭门手不释卷乃其所造尔尔,是必志骛于高远而力疲于兼涉所谓之楚而北行也!欲图进取,岂不难哉!

夫欲求古匠之芳躅,又合当世之轨辙,惟有绝世之才者能之,明兴以来,亦不多见。吾昔童稚登科,冒窃盛名,妄谓屈宋班马,了不异人,区区一第,唾手可得,乃弃其本业,而驰骛古典。比及三年,新功未完,旧业已芜。今追忆当时所为,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甲辰下第,然后揣己量力,复寻前辙,昼作夜思,殚精毕力,幸而艺成。然亦仅得一第止耳,犹未能掉鞅文场,夺标艺苑也。今汝之才,未能胜余,乃不俯寻吾之所得,而蹈吾之所失,岂不谬哉!

吾家以诗书发迹,平生志励行,所以则于后人者,自谓不敢后于古之世家名德。固望汝等继志绳武,益加光大,与伊巫之俦,并垂史册耳!岂欲但窃一第,以大吾宗哉!吾诚爱汝之深,望汝之切,不意汝妄自菲薄,而甘为辕下驹也。

今汝既欲我置汝不问,吾自是亦不敢厚责于汝矣!但汝宜加深思,毋甘自弃。假令才质驽下,分不可强;乃才可为而不为,谁之咎与!己则乖谬,而使诿之命耶,惑之甚矣!且如写字一节,吾呶呶谆谆者几年矣,而潦倒差讹,略不少变,斯亦命为之耶?区区小艺,岂磨以岁月乃能工耶?吾言止此矣,汝其思之!

(选自《张文忠公全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好己而自足    矜:夸耀          B.艺本不佳,于人何    尤:埋怨

C.平生志励行    苦:为……所苦    D.所以则于后人者      贻:遗留
2.对于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固闻汝终/日闭门/手不释卷/乃其所造尔尔/是必志骛于高远/而力疲于兼涉/所谓之楚而北行也

B固闻汝终日闭门/手不释卷/乃其所造尔尔/是必志骛于高远/而力疲于兼涉/所谓之楚而北行也

C固闻汝终/日闭门/手不释卷/乃其所造尔尔/是必志骛于高/远而力疲/于兼涉所/谓之楚而北行也

D固闻汝终日闭门/手不释卷/乃其所造尔尔/是必志骛于高/远而力疲/于兼涉所/谓之楚而北行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张居正写给他季子的一封书信,帮助儿子总结科举考试失利的原因。

B.张居正认为儿子两次科考失利,与儿子好高骛远、贪多务得、用力不专有关。

C.张居正以自己走过来的经验教训教育儿子,鼓励儿子努力改正自己学习上的缺点。

D.张居正认为儿子自幼就自大自狂,慕古不成便自暴自弃,因此及时劝勉使之能成大器。
4.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汝之才,未能胜余,乃不俯寻吾之所得,而蹈吾之所失,岂不谬哉!

区区小艺,岂磨以岁月乃能工耶?吾言止此矣,汝其思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原生态”文化,是指根植于某个地域并且反映当地历史人文特征、没有经过商业开发的文化形态,是自然界最初的、最原始的状态,其特征是天然美、自然美、原始美。文化艺术领域的“原生态”即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典型的代表如音乐、舞蹈等。原生态的音乐声调古朴原真、嗓音鲜润婉转、高亢雄浑,让人们犹如听到了来自高远的天籁之音;原生态的舞蹈服饰绚丽斑斓、动作豪迈铿锵、舞步翩跹袅娜,将古朴轻松、厚重愉悦的乡野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示出原型化的乡土风貌。

任何一种艺术都有其自身独特的表现语言。苗寨的山歌闪烁如祖传的银冠,蒙族的呼麦宽广如无垠的草原;一曲十二木卡姆,一书“山药蛋”,一嗓子信天游;那古朴原真的乡间俚语、原汁原味的山歌吆喝、节奏铿锵的翩跹舞步无不展现出各民族音乐舞蹈所独有的艺术语言。各民族独特的服饰文化,歌舞中独有的形体动作和节奏都构成了各民族原生态舞蹈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真实得让人获得反璞归真的快感。在歌唱领域中,要是没有正确把握各民族的语言,唱得再好,也不是地道的原生态民歌。用民族语言或地方方言来演唱,就是在强调原生态唱法语言上的特点,不然,就失去了原生态歌唱的意蕴。如:在劳动中所产生的“劳动号子”,在田野山间所产生的“山歌”,其语言韵调都有明显特点。

原生态艺术同时也体现出不同的地域特点,地方色彩浓郁。如:陕北的信天游;甘肃、青海、宁夏的花儿;蒙古的长调牧歌等;侗族大歌;彝族的阿诗玛;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等。我国地域宽广、幅员辽阔,既有高山大川,又有丘陵平原;既有江南水乡,又有北方草原。许多地区交通阻塞,人迹罕见,这在客观上也为原生态艺术的保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许多少数民族的原生态歌舞、音乐我们还是第一次欣赏到,令人耳目一新。这些原生态民歌相比传统的美声、通俗等,唱法更加丰富,更加有味道,也更能获得观众的喜爱。如:本届青歌赛上云南省代表队的原生态唱法选手纳西姐妹组合,以动情感人的《嫁女调》获得青歌赛第五名,很多观众都说,这个剧目唱得非常好,很有地方色彩,非常感人。

当前,民族文化正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冲击,许多文化现象正快速消失,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生存的土壤也正在发生变化。原生态艺术只能存在于适宜它发展的土壤里,一旦受到现代文明的冲毁,也就失去了它本身存在的意义。虽然目前原生态的呼声越来越高,但原生态的土壤依旧一寸一寸地被吞噬,如何更好地保护原生态文化,避免原生态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冲击下变质,在不断发扬中消失,最终沦为一种表演,这是我们值得深思和需要理性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原生态文化的美需要我们去呵护,去尊重!而不要去排斥!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原生态文化中那种纯洁美!
1.下列对“原生态”文化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原生态”文化是一种文化形态,它植根于某个地域,反映当地历史人文特征,且未经商业开发。

B“原生态”文化具有天然美、自然美、原始美的特征,是自然界最初的、最原始的状态。

C“原生态”文化在原生态舞蹈上的体现是:服饰绚丽斑斓、动作豪迈铿锵、舞步翩跹袅娜。

D“原生态”文化在文化艺术领域的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音乐和舞蹈,它们是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
2.下列表述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各民族的原生态艺术都有其自身独特的表现语言。如苗寨的山歌、蒙族的呼麦、节奏铿锵的翩跹舞步等,无不展现出各民族音乐舞蹈所独有的艺术语言。

B在歌唱领域中,原生态唱法只要用民族语言或地方方言来演唱,就不会失去原生态歌唱的意蕴。

C原生态艺术地方色彩浓郁,体现出不同的地域特点。而我国许多地区交通阻塞,人迹罕见,这在客观上为原生态艺术的保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D原生态艺术只能存在于适宜它发展的土壤里,一旦受到现代文明的冲毁,也许会像许多受到经济全球化冲击的文化现象一样快速消失。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原生态艺术有着独有的艺术语言和地方特色,其它地方的观众会因为语言不通和民俗不同而很难接受它,更谈不上喜欢它、欣赏它。

B原生态民歌因为唱法丰富,有味道,真实得让人获得反璞归真的快感,所以,相比传统的美声、通俗等唱法,更胜一筹,从而获得观众的喜爱。

C原生态艺术只能存在于适宜它发展的土壤里,一旦离开这块土壤也就失去了它本身存在的意义,所以,对民歌手的精心策划、包装完全是不必要的。

D目前,原生态文化生存的土壤正一寸一寸地被吞噬,如果我们不去想办法更好地保护原生态文化,那么,它最终会变质,沦为一种表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毕加索带学生到巴黎郊外的土豆地里写生,被土地的主人索赔,毕加索当即表示可用自己的画赔偿,农夫断然拒绝,徒弟们帮腔:“这可是当今世界最伟大的画家!”农夫抓起一把湿泥说:“管他是谁!如果不赔,我就用泥巴糟蹋一下你们的画,让你们也尝尝被人毁掉劳动成果的滋味!”毕加索连连道歉,并按对方要求进行了赔偿。

事后毕加索感慨了很久:“不要自以为是地觉得所有人都会高看你,在有些人眼中,你的所谓‘天价作品’甚至不及他的一亩土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文体自定(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