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诺奖”实至名归,...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诺奖”实至名归,这无疑是一件值得庆祝的好事,不只是因为得奖,更因为这是造福众生的伟大贡献。

B大学毕业生小蔡应聘一公司文员,好不容易进了面试,却因填的一份400多字的手写简历中错别字连篇累牍,而未被录用。

C梁文道毫不客气地批评说,目前中国大部分文化节目都老态龙钟,使优秀传统文化节目失去了年轻人这一广大的受众群体。

D当前,“打虎拍蝇”已经取得重大成效,但腐败和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不是一得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

 

A 【解析】 试题分析:A项,实至名归: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业绩,相应的声誉自然就随之而来。B项,连篇累牍:形容篇幅过多,文辞冗长。此处用来形容错别字多不妥。C项,老态龙钟:适用对象错误,形容年老体弱,行动不灵便的样子。D项,一得之功:一点儿微小的成绩,谦词,属于谦敬错位。故选A。成语本身是没有错的,错在与语境不合、修饰对象不当、褒贬不当、范围不当、谦敬不当等等。所以学生首先要知道成语的意思,然后关注它所修饰的对象,所在的语境。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济南之所以有“泉城”之名,是由于城南有距今45亿年前的奥陶系石灰岩组成的千佛山地,这些石灰岩具有较多的或裂隙,在济南附近没(mò)入地下,并受到不透水的侵入岩岩体的    (阻挡/阻止),而上覆的第四纪山前堆积物透水性不好,从而形成承压水构造。城南山区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在城区则以上升泉形式涌出地表向外排出。金代有人立“名泉碑”,列举泉名七十有二,泉水众多,不可胜(shèng)数。历代诸家所论72泉亦不尽相同,    (大致/大约)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趵突泉又名瀑流,宋代开始称趵突泉。

泉城四大泉群一处,在济南盆地最低处形成湖面465公顷的大明湖。北魏郦道元《水经注》    (记载/记录),城西南有泺水,“北为大明湖”,后渐堵塞,半为街市。金代起今城内湖沿袭大明湖之名。一湖烟水,绿树蔽空,妖娆多姿,风光秀美。清人刘凤浩咏湖有“四面荷花三面柳,□□□□□□□”,沿湖亭台楼阁,水树长廊,错落有致。其风貌不亚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杭州西湖。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mò)           B 会流

Cshèng   沿袭    Dsāi 妖娆

2.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阻止   大约   记载      B.阻挡   大致   记载

C.阻挡   大约   记录      D.阻止   大致   记录

3.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恰当的一项是

A千家明月万家春           B满园月色一园梅

C何方春水一方天           D一城山色半城湖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公交车距离车站50米处,一位大妈扛着大包裹向公交司机挥手,示意停车。按规定,公交车不准站外停靠,所以车继续前行。但司机为了能让大妈赶上这最后一趟车,明显放慢了速度。大妈很着急,边喊边艰难地追赶。车刚停稳,司机立刻跳下车,迎着大妈跑去。他帮着大妈上了车,安顿她坐好,这时公交车已在车站停了3分钟。大多数乘客报以热烈掌声,也有人对大妈没有提前准备好上车议论纷纷,还有人对司机停车等人耽误大家的时间表示不满。对于以上现象,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中国电信(China Telecom)”的图标,根据你的理解,请用简明的语言说明图标的创意。100字以内。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之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字。

蔷薇算不上绝色,①        ,她是平民,素面,疏淡有致,绝无招摇,淡定从容地开在光阴深处;樱花一枝不算美,②        ,这是一种协同作战的美,有铺天盖地的大气势,美得几乎让人窘迫,有点做不了主;荷花出于淤泥,③       ,居于水中,却不为水淹没,一般水草都达不到她的品位。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灵魂。对尚存的乡村传统文化挖掘、保存,并根据新的情势加以改造,________。

①有助于共同体的维护与重建

②不仅能重构农民的意义与价值系统

③而且还能增加村庄社区的黏合能力

④建设与农民现实生活相匹配的乡村新文化

⑤消减他们因社会急剧变迁而产生的“拔根”感

A.④②⑤③①   B.③①⑤②④     C.②①③⑤④     D.①⑤③④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