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臣密言:臣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选自《陈情表》有删节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改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陈情表》,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洗马征至洛。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

(选自《晋书•李密传》,有删节)

[注]醮:改嫁。醮,结婚时以酒祭神的仪式。游夏:指孔子的学生子游和子夏,用来指有才华的人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出自《左传·闵公元年》,大意是如果不除去庆父,鲁国的灾难是不会终止的。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国家就得不到安宁。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母志                夺:改变

B兄弟                鲜:少,这里指没有

C前太守臣逵臣孝廉      察:观察

D周门人之游夏          方:比拟,比方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险衅,夙遭闵凶                      洗马征至洛

B进退,实为狼狈                      劾也

C臣欲奉诏奔驰,刘病日笃                刘氏有疾,涕泣侧息

D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

3.下列各项中对原文中未加标点部分内容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

B.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

C.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

D.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情表》开篇作者以简洁精练的语言写自己的孤苦,为“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作铺垫

B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为祖母端饭菜、端药,他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用。

C李密在祖母刘氏过世后,应征太子洗马,实现他在《陈情表》中所说的先尽孝后尽忠的诺言。

D李密为官清廉,为人正直,很有才能,却始终没有得到皇上的赏识,因而未能回到京城任职。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4分)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2)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3)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

 

1.C 2.D 3.A 4.D 5.⑴我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还不会走路。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关键词:不行、成立,句意通顺。) ⑵我们祖孙二人,相依为命,因此我不忍心废止奉养祖母而远离。(关键词:是以、废远,句意通顺。) ⑶他年少时在蜀汉做官,做到郎官。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吴人称赞他。(关键词:仕、数、称,句意通顺。)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字意。可采取代入原文法、位置推断法、语境推断法、词性推断法等。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可知选项C察:考察。这里是推举的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文言断句有其规律可循。一是句末语气词,比如“也、耶、乎……”;二是句首发语词,比如“若夫、至若、盖、唯……”;三是名词或代词,一般在句中做主语或宾语;四是排偶的句式;五是顶真的修辞。诵读所断之句,然后先易后难。本题主要依据虚词断句,断后要通读,一检查意思是否讲得通;二是检查内容是否合理。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这是一道内容归纳概括题。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可使用假设法与代入法,与选项所在段落进行比较:D项李密不能回京为官是因为朝中无人作后盾。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第一句中不行:不会走路;成立:成人自立。第二句中是以:因此;废远:远离。第三句中仕:做官;数:多次;称:称赞。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文言文翻译】 李密,字令伯,是犍为武阳人(今四川省彭山县),他的一个名字叫虔。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何氏再嫁。当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恋母情深,性情淳厚,思念成疾。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侯在祖母身旁,夜里未曾脱衣。祖母的饭菜、汤药,他总要尝过后才让祖母用。有空闲的时候就讲学,忘记了疲劳,拜 谯周为师。被谯周的学生比作子游、子夏一样(很有才华)的人。 他年少时在蜀汉做郎官。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吴人称赞他。蜀汉平定后,泰始初年,晋武帝委任他为太子洗马。他因为祖母年高,无人奉养,没有接受任命。皇帝看了以后说:“(这个)读书人高雅的名声,不是图有虚名啊。”于是就停止征召(他)。后来刘氏去世了,(他)服完丧,又以洗马的身份被征召到洛阳。(后来他)到外地做温县的县令,很讨厌下属官吏,曾经给人写信说:“庆父这种人不死,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下属官吏把他的信上报给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城为官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李密有才能,常盼望转回朝廷做官,可是朝廷中无人作后盾,于是被调到汉中作太守,他自己因为不如意而心怀怨恨。等到皇帝在东堂赏赐酒席,让李密作诗时,他在诗的末尾说 :“我这人也有心里话,今天说出原因。做官却朝中无人,不如回家种田。圣明的皇帝高高在上,(我的)这番话哪会正确啊!”武帝对此很生气,都官从事马上奏请罢免李密的官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通变”与中国独特价值观

李德顺

中华文化区别于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视野集中于世事人生、伦理政治,有一条人本主义的主线;西方文化则偏重于探求知识、科学及其应用,有一条科学主义的主线。理解中华文化特有的精神气质,可以从考察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入手,其中“通变”就是一个着眼点。

《周易》是凸显中华文化独特精神气质的经典文献之一,其中心思想很明确,就是“易”。“易”即“通变”。《周易》所言,就是如何依靠“通变”来追求善治和人生平安幸福的经验与道理。《周易》认为,人世间的事,有变才有通,国家和人民才能生存发展,因此要“通变”。当然,变中有所不变,变是为了保持主体的地位及其根本目标的不变。为此,《周易》提出了两条价值原则: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两条结合起来,就是主张依天地之道,始终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根本目标,处理好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数千年来,中华文化也确实保持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通变”精神。

拿语言文字形式来说,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历来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作为其统一公共形式的汉语,从甲骨文的字体和发音开始,经历了从象形到形意兼备、从篆隶体到行楷体、从繁体字到简体字等一系列演化,才形成现代汉语,且变化仍未结束。再拿汉语的文学形式来讲,从远古神话传说、《诗经》中的民谣,到接替兴起的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直到现代白话文学,总是在推出一种又一种创新形式,引领一代又一代风骚,并没有一个终结。而所有这些变化的动力,都来自人们的生活,与中国人的生活和精神追求相适应。

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如此,建筑、服饰、饮食、医药等生活领域以及生产、科技、军事、政治等社会领域,也无不如此。举凡为民族生存发展所必需的事务,中国人都能以“为仁由己”“和而不同”的姿态,做出与时俱进的改变。在这些自我改变的过程中,中华文化固然遭遇了诸多曲折和磨难,甚至充满凶险和动荡,但最终总能浴火重生、不断更新,赢得更广大的生长空间与更旺盛的生机活力。而这一切所显示出的,正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气质。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不仅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密码,而且是中华民族得以发展壮大的文化基因。它让中华民族具有宽广、从容、务实、机敏的胸襟气度,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在变中求不变的经验、技巧和具体成果,包括各种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诸子百家学说、治政经验、礼仪风俗,到各种具体的文化形式和器物,以及中华先人传下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遗产,内容博大精深。但必须看到,它们毕竟多属时政、规范和技术层面的成果,都是变化演进过程中的具体收获,因此有一定的历史阶段性和局限性,并非终极不变的样式。唯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本身,才是中华民族特有且不可替代的文化“真身”。

自古以来,我国的有识之士就不怕改变自己,而是处变不惊,对内对外均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吸收一切有益的东西,通过兼容并蓄成就自己。正因为如此,我们今天的文化才呈现出“马、中、西”汇通的新面貌。无论其中有多少得失曲折、有哪些未尽通达之处,“马、中、西”汇通都是近代以来中国从被动变为主动,面向世界、走上现代化道路的正常状态,也是新形势下弘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的内在需要。

(选自《人民日报》2015-6-18

1.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文化视野集中于世事人生、伦理政治,有一条人本主义的主线;西方文化则偏重于探求知识、科学及其应用,有一条科学主义的主线。

B中华文化遭遇过许多曲折和磨难,但总能不断更新,赢得更广大的生长空间与更旺盛的生机活力靠的正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气质。

C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通变”精神是中华民族得以发展壮大的文化基因,作为有识之士就要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

D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通变”精神,是中华民族独特的价值观和精神密码,“马、中、西”汇通是新形势下弘扬这种精神的内在需求。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依靠“通变”来追求善治和人生平安幸福的经验与道理,这就是《周易》的中心思想。

B通变精神让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不断追求变化的经验、技巧和具体成果。

C汉语文字形式和文学形式变化的动力来自中国人的生活,与生活和精神追求相适应。

D对民族生存发展必需的事务,中国人都能以“为仁由己”“和而不同”的姿态通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变”作为考察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的一个着眼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中华文化特有的精神气质。

B《周易》主张依天地之道,始终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根本目标,处理好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

C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真身”,但有历史阶段性和局限性,并非终极不变的。

D我们今天的文化能够呈现出“马、中、西”汇通的新面貌是因为有识之士能通过兼容并蓄成就自己。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虚拟的网络所以有无尽吸引力,就在于一个主要原因是它能隐藏的身份,使人生活在一个虚幻迷离的世界里。

B.近年来先后实施的全面免除农业税、免收农村中小学生的学杂费,充分说明了中央政府对农民问题的高度关注。

C.杨丽萍用她那优美娴熟的舞姿、流盼生辉的眼神,塑造了美丽而活泼的金孔雀形象,成为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象。

D.据《中国日报》报道,我国居民储蓄的43%用于子女的教育,这已经大大超过了用于养老或购买住房的储蓄比例。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诺奖”实至名归,这无疑是一件值得庆祝的好事,不只是因为得奖,更因为这是造福众生的伟大贡献。

B大学毕业生小蔡应聘一公司文员,好不容易进了面试,却因填的一份400多字的手写简历中错别字连篇累牍,而未被录用。

C梁文道毫不客气地批评说,目前中国大部分文化节目都老态龙钟,使优秀传统文化节目失去了年轻人这一广大的受众群体。

D当前,“打虎拍蝇”已经取得重大成效,但腐败和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不是一得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济南之所以有“泉城”之名,是由于城南有距今45亿年前的奥陶系石灰岩组成的千佛山地,这些石灰岩具有较多的或裂隙,在济南附近没(mò)入地下,并受到不透水的侵入岩岩体的    (阻挡/阻止),而上覆的第四纪山前堆积物透水性不好,从而形成承压水构造。城南山区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在城区则以上升泉形式涌出地表向外排出。金代有人立“名泉碑”,列举泉名七十有二,泉水众多,不可胜(shèng)数。历代诸家所论72泉亦不尽相同,    (大致/大约)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趵突泉又名瀑流,宋代开始称趵突泉。

泉城四大泉群一处,在济南盆地最低处形成湖面465公顷的大明湖。北魏郦道元《水经注》    (记载/记录),城西南有泺水,“北为大明湖”,后渐堵塞,半为街市。金代起今城内湖沿袭大明湖之名。一湖烟水,绿树蔽空,妖娆多姿,风光秀美。清人刘凤浩咏湖有“四面荷花三面柳,□□□□□□□”,沿湖亭台楼阁,水树长廊,错落有致。其风貌不亚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杭州西湖。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mò)           B 会流

Cshèng   沿袭    Dsāi 妖娆

2.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阻止   大约   记载      B.阻挡   大致   记载

C.阻挡   大约   记录      D.阻止   大致   记录

3.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恰当的一项是

A千家明月万家春           B满园月色一园梅

C何方春水一方天           D一城山色半城湖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公交车距离车站50米处,一位大妈扛着大包裹向公交司机挥手,示意停车。按规定,公交车不准站外停靠,所以车继续前行。但司机为了能让大妈赶上这最后一趟车,明显放慢了速度。大妈很着急,边喊边艰难地追赶。车刚停稳,司机立刻跳下车,迎着大妈跑去。他帮着大妈上了车,安顿她坐好,这时公交车已在车站停了3分钟。大多数乘客报以热烈掌声,也有人对大妈没有提前准备好上车议论纷纷,还有人对司机停车等人耽误大家的时间表示不满。对于以上现象,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