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根据下面的表格内容和文字表述,回答问题。 我国二氧化硫排放情况调查表 排放形式 ...

根据下面的表格内容和文字表述,回答问题。

我国二氧化硫排放情况调查表

排放形式

排放量(万吨)

排放率(%)

煤炭燃烧

2179

86.6

炼钢

168.5

6.7

炼油

68

2.7

机动车

99.8

4

合计

2515.3

100.0

[注] 二氧化硫与空气中的其他污染物进行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形成硫酸盐、硝酸盐二次颗粒,由气体污染物转化为固体污染物,成为PM2.5升高的最主要因素,从而导致雾霾天气的产生。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造成全国大范围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

答:

(2)根据所提供的材料,谈谈你对治理雾霾天气的建议。

答:

 

(1)煤炭燃烧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硫与空气中其他污染物结合形成的固体污染物。 (2)改善能源结构,控制由煤炭燃烧而产生的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加大环保管理力度,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根据图表和注解可知,二氧化硫是导致雾霾天气形成的重要物质,而煤炭燃烧在二氧化硫的排放中,比重最大,由此可以总结出雾霾天气产生的主要原因。知道原因,相应的解决策略也就有了。做此类题的技巧是:①重视数据变化。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些问题,这可能正是图表的关键处,也是得到观点的源头。②注意图表细节。图表下“注”等细节起提示作用。③把握考题要求。根据考题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考题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④简要归纳概括。解答前,正确分析图表中所列内容间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分析出有关材料的内在联系,再按题目要求(句式、字数)归纳概括。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不得抄袭材料。每处不超过20个字。

“面子”是中国人人际交往中最不可或缺的人情媒介,也许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民族像中国人这样“爱面子”。在一项最新调查中,有83.33%的被调查者认为①       。②      ?除去具体的生理意义,它仅仅是一种荣辱观念的具体反映,还暗含了某种社会行为潜规则。在实际生活中,每个人都面对不同层次的社会关系生存,人情法则在不同的情况下表现也并不相同。③         ,根本不以求回报作为“做人情”的第一目的。然而绝大多数的情形之下,一个人面对同学、单位同事、社会朋友等诸多层面的社会关系,这时其“做人情”的出发点就不会像对亲属那样单纯。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华民族有自己独特的月亮文化。                                        祭月之举扩展至民间,民众亦有广泛的拜月习俗。

①且祭月的习俗绵延不绝

②现在北京的月坛即为明清帝王祭月的场所

③月亮崇拜古已有之——远古先民看见月出月落、月缺月圆

④自周朝起,中国就有祭月仪式

⑤内心感受到一股神秘的力量支配着大地,心生敬畏

⑥月亮称“太阴”,与太阳分别成为中华文化中代表阴阳的“两极”

A.③①⑤②⑥④       B.⑥④①⑤③②     C.③⑤⑥①②④     D.⑥③⑤④①②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平凡的世界》是路遥呕心沥血之作。小说完成后,作者有一段时间甚至不能从书中回到现实世界来,连过马路也要弟弟搀扶。不久他就去世了,但却被人们广泛传阅。

B.由于购房者大多是以炒房投机者为主,当房价抵不上按揭贷款的本息,这些投机分子就会选择“弃房断供”,把风险转移给开发商和银行。

C.从1996年错判冤杀到2014年沉冤昭雪,从最初重重阻碍到最终拨云见日,呼格案见证了司法机关冲破各种藩篱、勇于向自身开刀。

D.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的全长595公里、总投资160亿元的银西高速铁路将在今 年下半年开工建设,建成后,银川至西安旅客列车运行时间将由现在的14小时缩短至3小时。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在电子商务方面,他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他没有        ,而是瞄准了新的领域。

(2)有分析家指出,西班牙队坚持旧的战术是         ,他们没有取得好成绩是理所当然的。

(3)在新的环境下,我们对行情的理解也要变化,不能          ,用旧的思维模式来指导自己的操作。

A.故步自封    抱残守缺    墨守成规        B.墨守成规    抱残守缺    故步自封

C.抱残守缺    故步自封    墨守成规        D.故步自封    墨守成规    抱残守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忆高华年——语言学界宗师.一生钟情学问

①年轻有为。这四个字可以说是对高华年在20多岁时便已取得相当的学术成就的最好注解,而走上语言学研究这条路,是他一辈子的选择。从未改变过。

②和民国时期很多学术大师一样,高华年在进入大学之前,走的也是“新派小学+教会中学”之路。而这种模式也决定了他在国学和英文方面,都有着相当不俗的造诣。高华年之子高植生回忆说:“我的七叔曾经告诉我,父亲在中学时就很严谨,他的笔记本,每一个本子里都是很小的字,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都是写得满满的。”

③现在可以确定的是,高华年年轻时并没有想过从事语言学方面的研究。最早的时候他应该是想成为一名教师。所以中学毕业后。他就去报考了国立北平师范大学。而根据高植生的说法。他的父亲是在北师大期间,受到黎锦熙教授的影响,才开始立志“研究学问”。虽然在这期间,由于抗日战争的爆发,北师大被迫迁到西安,但这并没有影响到高华年的志向。毕业后,他报考了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的研究生,辗转了很久才从西安到达昆明。而在此时。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已经在昆明组式西南联合大学。

④在文科研究所里,高华年得到了罗常培、李方桂两位中国语言学界泰斗的指导。两位大师震惊于他那过人的听力,开始“因材施教”,帮助他向语言举方面发展。这期间,由于昆明四周少数民族众多,高华年就开始对云南的黑彝等少数民族语言进行深入调查并写出报告。也正因为这些成就,1943年1月,罗常培写信给冯文潜教授,推荐年仅20多岁的高华年在毕业前就开始到南开大学的边疆人文研究室工作。

⑤1944年,高翠年的《昆明核桃箐村土语研究》一文获当时的教育部嘉奖,同时获奖的还有闻一多、陈寅恪、冯友兰等这些当时已成名的学术大师。刚毕业的高华年能得到此奖,足可以证明他这篇文章的学术水平之高。

⑥由于“天赋异禀”,凡是人类发出的声音高华年都能听出其不同,在听音、发音、辨音方面他是当代第一人,即使到了垂暮之年,功夫犹在。即将出版的《高华年文集》收集了很多他年轻时候写的文章。经历了60多年的风雨洗刷之后。有些文字已经模糊不清了,只能影印出来。高华年的夫人植符兰说,很多高华年亲手写的声韵、语言研究和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的材料。“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写不出来”。

⑦还有一个事实也能说明高先生的独一无二。他在中大中文系前后开了七门课,但因为他不在了,有些课比如《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研究》《汉藏系语言概要》,中文系已经开不了了。并不是没人想学,而是很少有人在听音、辨音等方面能有高先生这样的造诣。当然,除了这种天分之外,高华年的勤奋也令人吃惊:穷尽一生收集到的海量的调查材料,包括很多卡片、笔记本,单是收集在《高华年文集》中的,数量就已经非常庞大。高华年师从罗常培和李方桂,加上西南联大所在地昆明四周的少数民族众多,为高华年成为大师创造了外在条件;而他拥有的那双无比灵敏的、能够分辨出人类最细微语音差异的耳朵,则为他成为语言学大师提供了天然的内因。

⑧从民国时期一路走来的学者大师们,大都有一种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风骨。高华年作为其中之一,自也有其可敬之处。

⑨作为书生,高华年从来都不乏那倔强的嶙峋骨。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高华年随南开大学搬回天津。途中在重庆候机北上时,他于7月17日得知闻一多教授在昆明被刺的消息,极为愤怒,并和西南联大滞留重庆的33位教授,包括金岳霖、姚从吾、马大猷等一起致电南京政府教育部部长朱家骅,要求主管当局务必缉凶归案,严究主使。“一代通才,竟遭毒手!正义何在? 纪纲何存?同人等不胜悲愤惊愕!”教授们的痛斥让社会舆论更加沸腾了,也使蒋介石陷入了整日的“忧闷”,最后被迫下令让刚上任全国警察署署长的唐纵前往昆明办案,并声称该案为“政府莫大之耻辱”。

⑩作为书生,高华年同样有那指点江山、挥斥方道的热血时刻。在联大的岁月里,高华年和所在班级的同学经常到罗常培先生家做客。虽然时已至深夜,但胸怀天下的年轻人在讨论问题时还是会遏制不住憋得火热的喉咙,争论声大作。恰好当时陈寅恪先生住在楼上,于是有时候就会听到先生用拐杖敲地板的“笃笃笃”的声音。这时罗先生就会说,“先生要休息了,你们快回去吧”,众人这才作罢散去。

作为学者,高华年的政治判断同样准确。随着国民党在解放战争中的溃败已无法挽回,1949年天津的国民党政府决定撤离,同时准备好了飞机让大学里副教授以上的教师离开,但高华年最后选择了留下。经过几十年的风雨磨砺之后,当被问及当年为何不强随国民党去台湾时,他也只是云淡风轻地说一句“当时就是不想去”。此后,高华年在1950年南下广州,先在岭南大学任教。在中山大学和岭南大学合并后,他就一直在中山大学语言系任教授,这也是中国的第一个语言系。在1954年全国院系调整时,大部分语言系的师生被合并到了北京大学中文系。高华年本也想去北京大学,毕竟他是北大的校友,同时他的导师罗常培以及很多朋友也都在北京。但那时他正陷入热恋,同时考虑到在广东更适合做少数民族语言的研究,便选择留在了中大,并一真任语言学教研室主任至退休。几十年来,他为中国的语言学界培养了无数的人才,包括著名音韵学家唐作藩、著名方言学家詹伯慧等。

作为学者,高华年的低调谦逊也是很著名的。弟子们总结高先生长寿的秘诀是:淡泊名利,清心寡欲。他的弟子、韩山师范学院院长林伦伦说:“先生低调内敛,除了上课做学问,几乎没有什么应酬活动。他不争名利,60岁退休年纪刚过不久就辞去广东语言学会会长等职务,让位给年轻人。”                                   (节选自《南方日报》,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高华年(1916~2011),福建省南平市人。他曾是岭南语言学界的领军人物,也是中山大学对外汉语教学的奠基人。一生潜心研究语言学,尤其在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方面有很高的造诣。生前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中山大学中文系最高寿的老教授,我国少数民族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曾长期担任广东语言学会会长。他著作等身,桃李满天下。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学习他生前的著述,他的夫人植符兰副教授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把他失散于全国各单位的论文收集在一起,编成《高华年文集》。近日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②每天除了与报纸和书为伴之外,高华年对其他的一切无甚关心,家里的事情也从来不管,甚至连自己一个月有多少钱的工资都说不出。高华年唯一关心的事情就是,把自己的文章写好、修改好,将来结集出版后留给后世的人。因为已经90多岁的他将名利看得淡如水。

③严谨的作风是高华年功成名就的重要原因之一。高华年坚持认为,虽然会说普通话,但如果没有经过中文系基础课的训练,便不能当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所以高华年让那些年轻老师去中文系补课,直到考试及格了才能回来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最后,当初只有6个学生的汉语培训中心,现在已经发展成为1000多人规模的国际汉语学院。毋庸置疑,高华年是中大对外汉语教学史上的第一人。

(以上三则材料均摘自《南方日报》)
1.对于文章内容的分析与表述,最为恰当的两项是

A.一代宗师,才绝惊艳。高华年自小就走上了语言学研究这条路,这是他一辈子的选择。他对此坚持不懈,从未改变过。

B.高华年的成功万万离不开罗常培、李方桂两位中国语言学界泰斗对他的指导。因为两位大师震惊于他那过人的听力,所以开始“因材施教”,帮助他向语言学方面发展。

C.他是北大的校友,同时他的导师罗常培以及很多朋友也都在北京,这使得高华年也想去北京大学。但那时他正陷入热恋,同时考虑到在广东更适合做少数民族语言的研究,便选择留在了中大,并一直任语言学教研室主任至退休。

D.本文文字质朴平实,着重语言描写(兼有动作刻画),攫取高华年生活的几个片段,生动形象地为我们展示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语言大师的形象。

E. “每天除了与报纸和书为伴之外,高华年对其他的一切无甚关心,家里的事情也从来不管,甚至连自己一个月有多少钱的 工资都说不出”体现了高华年对家庭的淡漠。
2.为什么高华年被人们誉为“语言学界宗师”?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

答:
3.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高华年这一人物的形象特点。

答:
4.通读文章后,阐述高华年功成名就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