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朱自清先生 冯至 ①远在二十五年前,我读到过一部诗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朱自清先生

冯至

①远在二十五年前,我读到过一部诗集《雪朝》,是六个人的合集,其中有一位是朱自清。封面是黄色的,里面的诗有一个共同趋势:散文化,朴实,好像有很重的人道主义的色彩。那本诗集现在已经很不容易得到了,并且里边的诗我一首也不记得,但根据我模糊的印象,我可以说,假如《雪朝》里的诗能够在当时成为一种风气,发展下去,中国新诗也许会省却许多迂途。只可惜中国的新诗并没有那样发展下去,中间走了许多不必要的歧途,而《雪朝》中的六位作者也在中途有的抛掉了诗,有的改变了作风。其中真能把那种朴质的精神保持下,不但应用在诗上,而且应用在散文以及做人的态度上的,据我所知,怕只有朱自清先生吧。

②我最初遇见先生是在一九三二年的夏天,那时我住在柏林西郊,他在清华任教,休假到伦敦住了一年,归途路过柏林。我请他到我住的地方谈过一次,过了几天又陪他到波茨坦的无忧宫去游玩过。他很少说话,只注意听旁人谈讲;他游无忧宫时,因为语言文字隔阂,不住地问这个问那个,那诚挚求真的目光使回答者不好意思说一句强不知以为知的话。此后他就到意大利从威尼斯登船回国了。三年后,我也回国了,和他却很少见面,见了面也没有得到过充足的时间长谈。至于常常见面,能谈些文学上问题,则是共同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教书的那几年。

③他谈话时,仍然和我在柏林时所得到的印象一样。他倾心听取旁人的意见,旁人的意见只要有一分可取,他便点头称是。他这样虚心,使谈话者不敢说不负责任的话。他对我的确发生过这样的作用。我不知道别人在他面前是否也有过同样的感觉,但愿他的诚挚和虚心——这最显示在他那两只大眼睛上——曾经启迪过不少的人,应该怎样向人谈话!

④由虚心产生出的是公平,没有偏见。党同伐异,跟自己意见相同的就结为朋党,跟自己意见不同的就加以攻击。刻薄寡恩,在先生写的文字里是读不到的。他不是没有自己的意见,但他对于每个文艺工作者都给予了所应得的地位,不轻易抹杀任何一个的努力。去年五四,北大举行文艺晚会,我和他都被约去讲演,我在讲演时攻击到战前所谓象征派的诗。夜半回,他在路上向我说:“你说得对!只是有些过分。”今年七月四日,我到清华去看他——这是我最后一次见他——他已十分憔悴,谈起一个过于主观的批评家,他尽管不以他为然,却还是说:“他读了不少的书。”

⑤一个没有偏见的、过于宽容的人,容易给人以乡愿的印象,但是我们从朱先生的身上看不出一点乡愿的气味。一切在他的心中自有分寸,他对于恶势力绝不宽容。尤其是近两年,也就是回到北平以,他的文字与行动无时不在支持新文艺以及新中国向着光明方面的发展。他有愤激,有热烈的渴望,不过这都蒙在他那平静的面貌与朴质的生活形式下边,使一个生疏的人不能立即发现。他最近出版的两部论文集《论雅俗共赏》和《标准与尺度》是他最坦白的说明。他一步步地转变,所以步步都脚踏实地;他认为应该怎样,便怎样。我们应该怎样呢?每个心地清明的中国人都会知道得清楚。

⑥不幸他在中途死去。中国的新文艺失却一个公正的扶持人,朋友中失却一个公正的畏友,将的新中国失却一个脚踏实地的文艺工作者。

⑦现在我如果能够得到《雪朝》那本诗集,再把他历年的著作排列在一起,我会看见他在这一世纪的四分之一的时间内走着一条忠实朴素的道路。

一九四八年,北京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  

A.本文以与朱自清先生交往的时间为线索,运用了叙议结合的方式,突出了朱自清先生“忠实朴素”的特点。

B.本文写朱自清先生,却从诗集《雪朝》写起,因为朱自清先生是《雪朝》的作者之一,通过《雪朝》很自然地引起对朱自清先生的回忆,也是为了表现朱自清先生质朴的品质。

C.文中的“迂途”指的是诗歌发展走的不必要的歧路,“乡愿”指对家乡有深厚情感的人,“畏友”指能严正指出自己错误的朋友。

D.文中划线的句子是朱自清先生对作者的委婉批评。这体现了朱自清先生对朋友的宽容——即使朋友说错了,也要先肯定。

E.文章第五段结尾说“我们应该怎样呢?每个心地清明的中国人都会知道得清楚”,“知道”的内容应该是保持做人的忠实朴素。

2.文章结尾一段可不可以删掉?为什么?

3.文章写了朱自清先生的哪些优秀品质,请简析。

4.朱自清先生对人过于宽容,甚至肯定一个过于主观的批评家“读了不少书”,而第五段又说他“绝不宽容”,这是否矛盾?请结合文本探究。

 

1.AB 2.不可以。最后一段与第一段照应,使文章浑然一体;(2分)用《雪朝》收束全文,高度概括朱自清先生的质朴精神和对中国新文学的贡献。(2分)(此类题的作答,需先对文本有一个整体把握,分析文本某段在文中的作用可从内容、结构等方面入手。) 3.要点:①与人谈话保持诚挚和虚心的态度;②对待他人公平,没有偏见;③对恶势力决不妥协宽容;④做事情坚持原则(或公开),脚踏实地。 4.不矛盾。(1分)①朱自清先生的宽容,指的是他身上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及对每个文艺工作者的肯定,这也是他对新文艺支持的一种表现。(2分)他对所谓象征派的诗以及一个过于主观的批评家的态度上,可以清楚地表现出这一点。(1分)②“绝不宽容”是指向恶势力的,他的文字与行动无时不在支持新文艺以及新中国向着光明方面的发展。(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可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从文本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段,然后仔细辨识细微差别。C项,“乡愿”指的是外貌忠诚谨慎,实际上欺世盗名的人。“畏友”指的是自己所敬畏的朋友。D文中划线句子主要是为了表现朱自清对待他人公平.没有偏见,对于每个文艺工作者都给予了所应得的地位,不轻易抹杀任何一个的努力。E项,“知道”的内容应该是支持新文艺以及新中国向着光明方面发展)(A3分,B2分,共5分) 考点:对作品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一般多以选择“不可以”为宜(因为这是名人的成功作品)。在选择论据时,可从该段内容对表现作品主题、展现传主品德、完整作品结构等方面入手。从作品结构上看,最后一段与第一段照应,使文章浑然一体;从表现作品主题看,最后一段用《雪朝》收束,可高度概括朱自清先生的质朴精神和对中国新文学的贡献。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要抓住“优秀品质”一语在文本中筛选相关信息,然后加以归纳概括。比如,根据文本第二、三自然段内容可归纳出朱先生与人谈话保持诚挚和虚心的态度;根据文本第四段可归纳出朱先生对待他人公平.没有偏见;根据文本第五段内容可归纳出朱先生对恶势力决不妥协宽容和做事情坚持原则、脚踏实地的品德。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回答本题,一般多以选择“不矛盾”为宜(因为这是名人的成功作品),然后再认真寻找论据。这论据主要应从文本中关于朱先生肯定一个过于主观的批评家“读了不少书”的内容和第五段说朱自清先生“绝不宽容”的对象上去寻找。从中可以看出,朱先生的宽容,指的是他身上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及对每个文艺工作者的肯定,这也是他对新文艺支持的一种表现;而朱先生的“绝不宽容”,则是指向恶势力的。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谁主沉浮?

(2携来百侣曾游,                      

(3恰同学少年,            ;书生意气,                

(4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5满载一船星辉,              

(6但我不能放歌,                      

(7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君快战,必三胜之,为君溃围,斩将,刈旗,令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①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②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①赤泉侯:汉骑将杨喜,后封赤泉侯 ②舣船:使船靠岸

1.下列句子中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项王军壁垓下      壁:营垒         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属:跟随

C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罪:过错   D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遭受

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项羽勇猛善战的一项是(      

①力拔山兮气盖世          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    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项羽被汉军包围在垓下,夜听四面楚歌,感到大势已去,于是饮酒帐中,慷慨悲歌,怆然涕下,英雄末路,无限悲凉。

B项羽带领骑兵,乘夜突围,过淮河,剩下八百余人,到阴陵时迷路,被一老农所骗,陷入沼泽地中,被汉军追击。

C为了证明“天将亡我,非战之罪也”,项羽奋起神威,斩将杀敌,瞋目一叱,使汉军骑将杨喜倒退数里。

D乌江亭长请项羽过江,项羽自感无面目再见江东父老,不愿渡过乌江,带领部下徒步作战,最后自刎而死。

4.把上篇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2)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查看答案

从句式角度考虑,为定语后置句的一项是(    

A夫晋,何厌之有

B大王来何操

C群臣侍殿上者

D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夫人之力不及此

B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C备他盗出入与非常

D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一项是(       

A.既封郑                    B.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封之

C.范增数项王                D.吾得事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