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不全有通假现象的一项是( ) A.自余为僇人 山川相缪 B.举匏尊以相...

下列各句中不全有通假现象的一项是(      

A.自余为僇人   山川相缪                    B.举匏尊以相属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D.君子生非异也  或师焉,或不焉

 

B 【解析】 试题分析:A项“僇”通“戮”,刑辱的意思;“缪”通“缭”,缭绕,纠结。B项“尊”通“樽”,指酒杯。C项“冯”通“凭”,乘的意思;趣,通“趋”。D项“生”通“性” 天性、本性;“不”通“否”。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菩萨蛮

晏几道

来时杨柳东桥路。曲中暗有相期处。明月好因缘。欲圆还未圆。

却寻芳草去。画扇遮微雨。飞絮莫无情。闲花应笑人。

A.“却寻芳草去”中,“却”字写出赴约人失望的心情,“芳草”暗指他所渴念的女子。赴约人感到“飞絮”、“闲花”都“无情”“笑人”,其中蕴含了对那人不能赴约的几丝怨意。

B明月好因缘”中的“因缘”是指男女之间的缘分。“欲圆还未圆”表面上写约会时的景色,实际上是暗喻约会成空:事情眼看要圆满了,却伊人未来,终未能圆满。

C上阕从前来赴约现实性起,重点点明约会的地点。“曲中暗有相期处”是说约会的地点在路的转弯处一个异常黑暗的地方。

D首句冠以“来时”,下阕又说“去”,而不分别说“去时”、“归”,表明是以当时的口吻行文,给人一种现场感。体现出晏几道含蓄婉曲、蕴藉深厚的一贯词风。

 

查看答案

根据各种文体对语言的要求,选出语言得体的一项(     

A自从我省东部地区发生特大洪水以来,我市各界对灾区人民生活甚是关心,积极开展赈灾活动,捐款(包括实物折款)累计已逾百万之巨。(广播稿)

B4月18日,该犯与两个哥们儿一同到博物馆踩点,回来合计好行动步骤,当晚乘月黑风高之际,潜入博物馆,盗窃有价值文物多件。(法院公告)

C梅:落叶乔木,品种很多,性耐寒,叶子卵形,早春开花,花瓣五片,有粉红红等颜色,叶香。果实球形,青色,成熟的黄色。都可以吃,味酸。(工具书)

D我校教室一共六间,有四间处在风雨飘摇之中,东倒西歪,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迫切希望教委伸出援助之手,拨款修整为荷!(某校给教委的报告)

 

查看答案

下列对课文的解说,有错误的一项是(      

A《沁园春•长沙》一词分上下两片,上片重写景,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湘江秋景图;下片重抒情,抒发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改造旧中国的壮志豪情和目空一切的大无畏精神。

B《想北平》一文以“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收笔,作用是点明题意,照应开头,使结构更加严谨,把“想北平”的感情推向了高潮,戛然而止,耐人寻味。

C《劝学》用生活中常有的经历来设喻,阐明借助外部条件和注重积累的重要作用,借此证明人通过学习,能弥补自身不足。

D《师说》最后对士大夫之族的评论批判的力度加深,“其可怪也欤”一句对不肯从师而学的愚蠢作风表现出无法容忍的批判态度。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是一种合乐可唱、句式长短不一的诗体。它的特点是“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在宋代发展到最高峰,可分豪放和婉约两大流派。

B 韩愈,字退之,散文家、诗人,唐宋八大家之首。唐宋八大家分别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和曾巩。

C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韩愈和柳宗元是这次运动的倡导者,他们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持摈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

D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苏轼在谪居黄州期间游览赤壁古战场的遗址后写下了《赤壁赋》和《后赤壁赋》等散文名篇。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

A.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B.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C.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D.远处的山巅,近处的断崖,都笼罩在一片雪帘雾障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