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古诗文默写。(任选3题 ) (1)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 。 ...

古诗文默写(任选3题

(1)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3)               ,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

(4)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1)怅寥廓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白露横江 凌万顷之茫然 (4)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属于一般性默写,难度不大,默写时要把握一些重点字词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如“寥廓”“峥嵘”“砺”“知”“凌”“蜉蝣”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平时还要注意多多积累常见的名句名篇。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言文翻译

(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个选段,回答

①最初几天的约会和采访热潮已经过去,任何外来者都会突然陷入难耐的冷清,恐怕连流亡的总统或国王也概莫能外。这个城市不属于你,除了所有的服务都要你付钱外,这里的一切声响都弃你而去,奔赴它们既定的目的,与你没有什么关系。你拿起电话不知道要打向哪里,你拿着门钥匙不知道出门后要去向何方。电视广播以及行人的谈话全是法语,把你囚禁在一座法语的监狱无处逃遁。从巴黎带来的华文报纸和英文书看完了,这成了最严重的事态,因为在下一个钟头,下一刻钟,下一分钟,你就不知道该干什么。你到了悬崖的边缘,你跳下去不会有任何声音和光影,只有虚空。

②你对吊灯作第六或六十次探究,这时候你就可以知道,你差不多开始发疯了。……很想念家里——似乎是有点没出息。倒不是特别害怕孤寂,而是惦念亲人。我知道我对她们来说是多么重要,我是她们的快乐和依靠。我坐在柔和的灯雾里,听窗外的海涛和海鸥的鸣叫,想象母亲、妻子、女儿现在熟睡的模样,隔着万里守侯她们睡到天明……

③我这才明白,为什么各种异国的旅游景区都不能像故乡一样使我感到亲切和激动。我的故乡没有繁华酥骨的都会,没有静谧侵肌的湖泊,没有悲剧般幽深奇诡的城堡,没有绿得能融化你所有思绪的大森林。故乡甚至是贫瘠而脏乱的。但假若你在旅途的夕阳中听到舒伯特的某支独唱曲,使你热泪突然涌流的想象,常常是故乡的小径,故乡的月夜,月夜下的草坡泛着银色的光泽,一只小羊还未归家,或者一只犁头还插在地边等待明天……

④故乡存留了我们的童年,或者还有青年和壮年,也就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成了我们自己。它不是商品,不是旅游的去处,不是按照一定价格可以向任何顾客出售的往返车票和周末消遣节目。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故乡的美丽总是含着悲伤。而美的从来就是悲的。中国的“悲”含有眷顾之义,美使人悲,使人痛,使人怜,这已把美学的真理揭示无余。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任何旅游景区的美都多少有点不够格,只是失血的矫饰。

⑤我已来过法国三次,这个风雅富贵之邦,无论我这样来多少次,我也只是一名来付钱的观赏者。我与这里的主人碰杯、唱歌、说笑、合影、拍肩膀,我的心却在一次次偷偷归去。我当然知道,我会对故乡浮粪四溢的墟场失望,会对故乡拥挤不堪的车厢失望,会对故乡阴沉连日的雨季失望,但那种失望不同于对旅泊之地的失望,那种失望能滴血。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

⑥故乡意味着我们的付出——它与出生地不是同一回事。只有艰辛劳动过的奉献过的人,才拥有故乡,才真正懂得“游子悲故乡”的情怀——无论这个故乡烙印在一处还是多处,在祖国还是在异邦。没有故乡的人身后一无所有。而萍飘四方的游子无论是怎样贫困潦倒,他们听到某支独唱曲时突然涌出热泪,便是他们心有所归的无量幸福。

1.第①段“任何外来者都会突然陷入难耐的冷清”中“难耐的冷清”在文中有哪些表现?请分点概括。

2.第⑥段中,作者说“故乡意味着我们的付出——它与出生地不是同一回事。”请概括作者心中“故乡”的内涵。

3.根据文意,请归纳身居法国的“我”,“心”为何向故乡“归去”。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余自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隙:暇,空闲的时候

B.上高山,入深林,穷 :曲折

C.到则草而坐,倾壶而醉 :拨开

D.过湘江,染溪,斫榛莽 :攀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1)凡是州山水有异态者       (2)蚓无爪牙利,筋骨之强

B.(1)攀援而登,箕踞         (2)吾尝终日思矣

C.(1)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 (2)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

D.(1)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 (2)生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3.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用来说明“西山之怪特”的一组是      

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4.以下对本文有关内容和写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从游众山写起,然后笔锋一转,写宴游西山给自己带来的精神愉悦,第一段对第二段起衬托作

用。

B.全文紧扣“始”字落笔,从“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到“始指异之”,再以“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游于是乎始”结束全文。

C.西山之怪特美和作者受到挫折却不甘沉沦的人格美相互映照,作者的“情”与西山的“景”完全融

为一体,最后达到“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境界。

D.作者陶醉于西山风景的“怪特”之中,不觉“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作者醉倒山中,无法行走,

以致天黑了还没有能够回去。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

联合国气候专家委员会最新的报告指出,20世纪全球海平面已平均上升了10~20厘米,现在,海平面每年在上升0.08英寸(约0.2厘米)。然而,按目前全球各个国家对石化等能源的使用情况推算以及南极和北极格陵兰岛冰川融化的情况来看,到2100年,海平面还要上涨9~88厘米。

海平面升高不仅仅威胁到一些岛国人们的生存,而且也影响到北极因纽特(爱斯基摩)人的生存。早在2004年初因纽特北极联合会主席谢拉•瓦特•克劳蒂尔就说,北极冰层的融化威胁着因纽特人的人权。全球不断增高的温度正在威胁着因纽特人传统的生活方式,因为他们的生活来源主要是狩猎动物,如海豹、鲸鱼、海象和北极熊。因纽特人狩猎是在北极的永久性冻土上进行的,但融化使得建筑垮塌,永久性冻土变成一触即溃的滑溜泥塘。近几年许多在永久性冻土上狩猎的因纽特人便因为滑入薄冰下的深海而溺死。而联合国气候专家委员会的研究报告还提示,这种危险会越来越严重,到2100年夏天,北冰洋将在更大的范围变成无冰海面。

在阿拉斯加、加拿大、格陵兰和俄罗斯境内生活着155000名因纽特人,全球变暖带给因纽特人的麻烦还有很多。一些研究证明,在海洋动物如抹香鲸体内发现了一些杀虫剂残余,最多的是DDT、多氯联苯(PCBs)等,这是陆地人们大量使用杀虫剂的结果。大量的杀虫剂残余随着江河和降水流向大海,全球的各种海域无一幸免,研究人员从全球各海域捕获的鲸鱼组织样本中都查到了较高浓度的杀虫剂残余。这也意味着在其他海洋生物中也可能沉积着各种杀虫剂残余,因此加拿大的因纽特人已经被多次警告不要再吃海鱼。对于以鲸鱼、海象、海豹等为生的因纽特人,等于是切断了他们的食物来源,他们真的是处于生存还是死亡的边缘了。

由此看来,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升高对因纽特人的长远威胁不亚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许多岛国,因纽特人的生存权也直接受到人类活动引发的气候变化的威胁。

1.下列关于联合国气候专家委员会最新报告有关内容的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A在刚过去的世纪里全球海平面最少的上升了10厘米,最高的上升了20厘米。

B.现在,全球海平面每年仍在不断地上升,上升约0.08英寸(折合为0.2厘米)。

C.预计到了2100年夏天,北冰洋上的无冰海面范围将变得更为廓大。

D.北极冰层的融化成了威胁因纽特人的人权和生存环境的主要因素。

2. 下列关于文中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到2100年,海平面还要上涨9-88厘米是按目前全球各个国家对石化等能源的使用情况推算出来的。

B.因纽特人的生活来主要是狩猎海豹、鲸鱼、海象和北极熊等动物,全球不断增高的温度正在威胁着他们传统的生活方式。

C.人类活动引发了全球温度不断增高,导致了北极冰层的融化,海平面升高,直接威胁了因纽特人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

D.从全球各海域捕获的鲸鱼组织样本中都查到了较高浓度的杀虫剂残余,这是陆地人们大量使用杀虫剂的结果。

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全球海平面上升之快,预计再过100年左右,南极和北极格陵兰岛冰川融化的情况将十分糟糕。

B.全球不断增高的温度,使因纽特人狩猎生活所依赖的北极永久性冻土范围正变得越来越小。

C.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了大量使用杀虫剂的严重后果,并积极研究相应的对策。

D.人类活动如充分考虑石化等能源的使用可能引发的气候变化,因纽特人的生存威胁会小得多。

 

查看答案

下面与各项中两句话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客有吹洞箫者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何为其然也

D因坐法华西亭              居是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