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主 刀 奚同发 ①因为刘晓波的孩子明天要手术,黄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奚同发

①因为刘晓波的孩子明天要手术,黄大夫主刀,这次约见,刘妻颇费周折。黄大夫虽身居省会,却名闻全国,外省患者来就医,仅挂他的号,便成为一种增值品。

②在晓波夫妇对面一落座,黄大夫便声明,自己只喝茶,其他什么他们看着点,反正他不会动一下。稍顷,黄大夫毫无寒暄进入主题,简明扼要讲解了这种病的来龙去脉及手术方略,还一再表示,手术风险有,但与城市交通事故相比还算低的。晓波夫妇静静地倾听,时不时点头,“嗯”声连连。今年4岁的儿子,前些天突发疾病,若不手术,一旦神经系统受到影响将终生不治。不到半小时,黄大夫便要结束谈话:“就这样吧,我还要接孙子。你们也准备一下,明夭早起孩子不能吃饭,不能喝水……”晓波顺口道:“瞧您老,工作这么忙,还要带孙子,真辛苦!儿子没在本地工作,还是也忙啊?”

③黄大夫没吱声,对视刘晓波的目光躲闪了一下。起身的黄大夫随意地问:“刘先生在哪儿工作?”“省检察院!”晓波道。

④黄大夫一愣,似有所思索,接着问:“刘先生刚才说是怎么称呼来着?”

⑤见面时,晓波已自报姓名,大概像见许多患者家长一样,黄大夫根本没在意。黄大夫“哦”了一声,突然问:“黄一勋案是你主审?”

⑥点头的同时,晓波吃惊地盯着对方,这种机密他怎能知晓?黄大夫的目光在刘晓波脸上足足停了半分钟,说句失陪了扭身便走。晓波纹丝没动,妻子追至门口终未留住对方,回来对他一通埋怨。晓波想起来了,双规的副市长黄一勋案审结前,黄医生夫妇曾托人希望能与他见一面,他根本没给对方机会。最终黄被判死刑。那是黄大夫的独生子,老两口现在带的应该是黄一勋的孩子。

⑦这次跟黄大夫见面,是他对妻子多年来的唯一一次妥协。之前,儿子在他办案期间曾两度遭到绑架,对孩子的事他也有些习惯,不可能与对方做交换。他甚至习惯性认为,只有自己办着案,孩子才是安全的,从而为公安的成功解救赢得时间。此次因为手术是否给医生送礼,当妻予第一次冲他发脾气时,他惊呆了,也把妻子自己惊呆了。婚后多年,她从没因为什么跟他红过脸,不管是办案十天半月甚至半年不归,即使不封闭,他也常常早出晚归,把家当成旅店……眼瞅妻子涕泪长流满脸憔悴,他最终的让步是与她一起请黄大夫吃顿便饭。

⑧没想到,黄大夫只答应在茶馆一见……

⑨结账时,夫妇俩才知道,黄大夫果真常来此,都是病人家属约请,但他给茶馆定了个规矩,AA制,绝不让别人替他付账。他每月底来结一次,每次清茶一杯。至于别人的花销,他不管。

⑩黄一勋案肯定不能告诉妻子,既是纪律,也不想给她增加心理负担。心怀忐忑的妻子回到家,坚持当晚要再去黄大夫家表示一下,之前,便有护士给她暗示,她也打听了,主治大夫两千,其他人几百不等。并说,黄大夫喝杯茶自己付钱,或许是给别人看的。望着妻子,他甚觉陌生,决然道:“就是做给别人看,这样能做几十年也不容易,也值得我们尊重!”

约见黄大夫那天是刘晓波与双规的杨斐然对峙的第五天。回到山庄,同事说:“刘检,你这一刀真厉害,果如你所言,你上午没来,他早猴急了要找你。”接下来几天夜以继日,终至结案,刘晓波向专案组做了汇报,然后领回自己的手机——儿子手术非常成功……

半月过后,在邓家茶馆如约而至的黄大夫,像上次来时那样平静,轻品温茶,仍是毫无寒暄直奔主题:“你不用谢我,谢习惯吧!说实话,手术前,我做了准备,不能让你的儿子活着被推出手术室。我要让你也体会一下失子之痛.可是当我站在手术台前,接过手术刀、钳子、剪刀,是习惯让我忘记了躺在面前的人是谁。我习惯地寻找病灶,习惯地把它除掉……直到习惯地摘下手套洗手时,才想起来那是你刘晓波的孩子……”

凝视着黄大夫有些湿润的双眼,刘晓波起立深鞠一躬,道:“跟您老一样,我们彼此的职业都因习惯而心无旁骛。谢谢您,黄大夫!”

十多分钟后,刘晓波起身,把十元钱压在杯子下离去。

(选自《芒种》,有删节)

(1)下列对这篇小说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黄大夫经常接受病人家属约请,但刘晓波与黄大夫在茶馆的初次见面却令刘妻费尽周折,其中最大的阻力是刘晓波始终不同意给黄大夫送红包。

B.刘晓波不愿意给黄大夫送礼有两个原因,一是自己主审黄一勋案时曾拒绝与黄大夫见面,二是他认为在手术前给医生送礼有辱医生践行天职。

C.在妻子说出黄大夫自己付茶钱可能是做给别人看的时候,刘晓波觉得妻子很陌生,因为他没有想到妻子这样聪明,能把黄大夫的情况摸得这样清楚。

D.最后一次见面,刘晓波向黄大夫鞠躬,表达了自己令黄大夫失去儿子的愧疚.也表达了对黄大夫挽救自己儿子生命的感激,还表达了对黄大夫职业操守的敬意。

E.小说的结尾写刘晓波把十元钱压在杯子下离去,内涵丰富,回味悠长,既体现了他对黄大夫的“习惯”的尊重,也显示了自己的个性。

(2)小说第⑩段写到了刘晓波与双规的杨斐然对峙及后续工作等情况,有何作用?

(3)试概括并分析刘晓波的人物形象的特点。

(4)黄大夫到底是不是一个收红包的医生?请表明白己的观点,并结合小说内容说出你的理由。

 

(1)A.E(答A给3分,答E给2分,答D给1分,答B.C不给分) (2)①人物形象上,体现了刘晓波审讯技术之高招,丰满了主人公的人物形象。(2分) ②情节上既交代了刘晓波在上班时间外出办私事的真正用意,又从侧面补充了检察人员的工作状况,表明检察人员工作的辛苦和纪律的严明,充实了小说的内容。(2分) ③结构上,宕开一笔,张弛有度,中间插入审讯杨斐然的情节,使故事更生活化,也使原本紧张急促的故事有了缓冲。(2分) (3)①面对狡猾的犯罪分子,他有高招的审讯艺术,这一点从他审讯双规的杨斐然的技巧可以看出。 ②坚持正义,秉公执法,不徇私情。拒绝被告的父亲黄大夫苦苦求见,判了副市长死刑。连儿子经常被坏人绑架,也决不妥协。即便为儿子救命,也决不走给医生行贿送礼的歪门邪道。 ③忠于职守,勤奋工作。他办案常十天半月甚至半年不归,即使不封闭,他也常常早出晚归,把家当成旅店。(每点2分) (4)观点:他是个收红包的医生。理由有以下四点:①当刘晓波的老婆去托他,护士就向她暗示要不要给主刀大夫送红包,主治大夫两千,其他人几百不等。虽然文中没有明确说是给黄大夫的,但黄大夫是主刀大夫,如果他从不收红包,护士又怎么会在恰是他黄大夫主刀做手术的时候向她暗示送红包呢?②刘晓波的老婆也听人家说,黄大夫接受病人家属约见时喝茶自己付钱,或许是做给别人看的。这完全有可能,喝茶自己付钱在明处,收红包在暗处,在明处表明大公无私、光明磊落,却在暗处徇私舞弊,这是一些以权谋私、以职谋利的人通常的“掩眼法”。③在黄大夫的儿子苗副市长将被判死刑时,黄大夫私下里去托刘晓波,希望通融一下,减轻判刑。这种走后门的做法,与收红包收贿赂的做法,如出一辙,充分说明苗大夫深谙此道,甚或惯于此道。④黄副市长成为罪人,跟他成长的家庭环境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如果是因为贪污受贿祀罪,那就更有可能是受父亲以职谋利的家庭环境影响。(每点2分) 观点二:他是个不收红包的医生。理由有以下四点:⑩黄大夫面对仇人的儿子,却放弃了本来可以报复的机会,坚持做完手术,并且做得很成功,说明他有着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这样的人不可能收别人的红包。②黄大夫接受患者家属的约请,从来都是在茶馆里喝茶,且一贯AA制,自己付自己的钱,这说明他从不贪小便宜,也做得光明磊落。③刘晓波对黄大夫非常尊重,尊重他AA制喝茶的习惯,而不给他送红包。这从一个侧面证明黄大夫为人正派,赢得了人们的尊敬。④如果他在背后偷偷地收红包,那么几十年来,数量庞大的病人、家属又怎能为他做好保密工作?(每点2分) 【解析】 (1)试题分析:D项,刘晓波秉公办案,不至于愧疚,“愧疚”说得过重了,所以给1分。B项,想起黄一勋案是二人见面之后的事。“他认为在手术前给医生送礼有辱医生践行天职”也不对,应该是他坚持正义的职业心理习惯所致。C项,“刘晓波觉得妻子很陌生”的原因是他对妻子非要去给黄大夫送礼这种功利四想感到意外,以前似乎从未发现。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考点: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中段落的作用,这一段文字的作用无非包括下面几个方面:本段表达了什么内容,和题目有没有联系,与下文是否存在内容和意义上的关联,对主题有什么影响,对读者的感受有没有帮助。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可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把握,从身份、气质等角度整体概括人物形象,然后结合着文中描写人物的言行举止及议论性评价性的语句分析概括即可。从身份上看,作为法官,他面对狡猾的犯罪分子,他有高招的审讯艺术,而且坚持正义,秉公执法,不徇私情。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探究题,答题时,应先亮明自己的观点,即是还是不是。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着小说具体内容,从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小说的主题、创作背景等角度来阐述自己的理由与看法,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以“___        ___       __”这句千古名句,告诫人们如果不吸取历史教训就会重蹈覆辙。

2韩愈在《师说》中谈及择师标准的句子是“____,_    _

3李商隐在《锦瑟》中借用典故,形象地表现相思成泪、往事迷茫的两句是“    _    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题。

秋宿虎丘寺

苏舜钦①

生事飘然付一舟,吴山萧寺且淹留。

白云已有终身约,醁酒聊驱万古愁。

峡束苍渊深贮月,崖排红树巧装秋。

徘徊欲出向城市,引领烟萝②还自羞。

【注】①庆历八年秋,苏舜钦复官为湖州长史,因故未能赴任,因游虎丘以解愁闷,但时时心系庙堂。②烟萝,草树茂密、烟聚萝缠之地,借指幽居或修真之处。

1.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结合表现手法进行赏析。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蒋偕字齐贤,华州郑县人。幼贫,有立志。父病,尝到股以疗,父愈,诘之日:“此岂孝邪?”曰:“情之所感,实不自知也。”举进士,补韶州司理参军,以秘书省著作佐郎为大理寺详断官。

密州豪人王澥使奴杀一家四人,偕当澥及奴皆大辟。宰相陈尧佐欲宽澥,判审刑院宋庠与偕持之不从,偕以是知名。

西 民苦属户为钞盗 偕得数 辈腰 斩境 上盗为息迁北作坊使兼本路钤辖。明珠、康奴诸族数为寇,偕潜兵伺之,斩首四百,擒酋豪,焚帐落,获马、牛、羊千计。所俘皆刳割磔裂于庭下,坐客为废饮食,而偕语笑自若。

湖南蛮唐和内寇,徙潭州钤辖。贼平,徙冀州。坐擅率粮草,降知霸州。逾年,徒恩州,领韶州刺史。属兵粮乏绝,朝廷方募民入粟,增虚直,给券诣京师射取钱货,谓之交钞,患未有应令者。偕使州仓谬为入粟数,辄作钞,遣属官持至京师转贸,得缗钱以补军食。为御史弹奏,降知坊州。

侬智高反,除宫苑使、韶州团练使,为广南东西路钤辖。贼方围广州,偕驰传十七日至城下。战士未集,会侬智高徙军沙头,安抚杨畋檄偕焚粮储,退保韶州。命未至,军次贺州太平场,贼夜入营,袭杀之。

初,偕入广州,即数知州仲简曰:“君留兵自守,不袭贼,又纵步兵馘平民以幸赏,可斩也。”简日:“安有团练使欲斩侍从官?”偕日:“斩诸侯剑在吾手,何论侍从!”左右解之,乃止。卒以轻肆败。

(选自《宋史蒋偕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陕西用兵数/上书论边事/迁秘书丞/徙原州/边民苦属户/为钞盗偕得数辈/腰斩境上盗/为息/

B.陕西用兵数/上书/论边事迁秘书丞徙原州/边民苦/属户为钞盗/偕得数/辈腰斩境上盗/为息/

C.陕西用兵/数上书论边事/迁秘书丞/徙原州/边民苦属户为钞盗/偕得数辈/腰斩境上/盗为息/

D.陕西用兵/数上书/论边事迁秘书丞/徙原州边民/苦属户为钞盗/偕得数/辈腰斩境上/盗为息/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磔裂”是古代一种酷刑,指车裂处死,行刑的方式是把肢体分裂,后来也指凌迟处死。

B.“州仓”在文中是指京师储存粮食的仓库,其支付职能有四项:兵饷、官禄、平准、赈贷。

C.“刺史”是古代官名,自汉设立,本为监察郡县的官员,宋元以后沿用为一州长官的别称。

D.“缗钱”是指把一千文钱串在一起的成串铜钱,汉代作为计算税课的单位,后泛指税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蒋偕为人至孝,行事出人意表。他在父亲生病的时候,割下自己腿上的肉来为父亲配药,事后还恳切地回答了父亲对于他的这一举动提出的质疑。   

B.蒋偕心狠手辣,对敌不择手段。他在边境捕了强盗后,使用腰斩的酷刑。明珠、康奴各族寇作乱时,他带兵镇压,后来把俘虏全都“磔裂”。

C.蒋偕施政灵活,有时擅作主张。他在兵卒粮饷不足的时候采用灵活的措施来筹措,但他没有把握好政策的标准和筹措方式,这给他带来负面影响。

D.蒋偕平乱有功,敢于秉持正义。朝廷多次派他到发生战乱的地方,他也多次平息事态;他不能容忍戕害平民邀功请赏的行为,几乎杀掉肇事官员。

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宰相陈尧佐欲宽潞,判审刑院宋庠与偕持之不从,偕以是知名。

(2)命未至,军次贺州太平场,贼夜人营,袭杀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意象符号”说与“语言艺术”说之差异

 

诗歌意象与普通日常语言有着完全不同的性质。普通语言符号是人类集体的产物,语言一经产生,对于每个社会成员就有一种约束力,每个社会成员都得强制性地习得和接受这种语言,不如此就无法进行思想的交流与沟通。而意象符号则是诗人直接感受的产物,具有个性创造物的特点。它是感性的、直觉的、个别的和不可重复的,是诗人在情感驱动下要求作艺术表现的产物。科林伍德曾指出普通语言描述与艺术表现的不同:“描述一件事物,就等于把这件事物归到某某类中……而表现却恰恰相反,表现是将这件事物个性化。”这就是说,普通语言仅仅是一种现成的操作,而作为艺术表现的意象,却是诗人所独创的,具有诗人的情感生命。意象是“直接”的,因为它是诗人有感而发创造出来的;日常语言则是已经褪色、陈旧、僵死的东西,也是被诗所淘汰的东西。总之,创造意象是诗人表现情感的基本手段,诗人将独创性的意象符号提供给读者,使读者产生理解与共鸣,进而被普遍接受与承认,这是普通语言所无法做到的。在一般语言中,语词所指称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外物,物的观念而非物本身,因此带有较强的主观性。普通语言,词义的指称性明确而单一,非如此则不能起到交流思想的功用;而意象具有丰富性与多义性,竭力避免单一与直接说出,它虽然以词的形式出现在诗中,但却没有词的明晰性、确定性。可以说,意象是超语义的,不可解释穷尽。意象比语言层次更高,更具独立性。在审美经验中,有许多难以用语言说出的东西,在那些已理解又未理解的无可名状的审美愉悦中,无论何种语言要描述,它都是显得力不胜任的。审美意象能引人想到许多东西,却又不可能由任何明确的思想或概念把它充分表达出来,因此也没有语言能完全适合它,把它变成可以理解的。所以意象的功能大大强似普通语词,其作用是一般语言所不可比拟的.艺术所建构的意象符号系统,既是传递情感的手段,又是目的,而在日常交际语言中,语言只是交际信号的工具,意义一经传达,信号系统就不起作用,因此它是一维性的。而在诗中,创造独特的意象符号,本身就是目的,是一种美的形式,具有审美意义,这种意象关系是“同步”、“共时”的。所以对于普通语言来说,仅仅告诉我们是什么,其任务即告完成,而意象仅仅告诉我们是什么那就不够了。它还要考虑怎样表现的问题,还要考虑意象的角度、意味、意象与意象之间的关系问题。一般语言只需要呈现逻辑的有序性,而意象则需要打破语言逻辑及理性逻辑的规范,追踪“情感逻辑”与“想象力的逻辑”的发展而不断推进。在一个意象向另一个意象跳跃的时候,一般也是由潜意识驱使着进行的,内中的心理变化也是无法以语言言明的。

无论从意象的产生过程看,还是从其作用与功能看,都是大大超越于语言的。在诗歌中,其直接现实是意象,而不是语言,或者说诗使用的是意象语言,而不是文字语言。意象是诗的特定词汇,意象是诗歌艺术的基本单位,诗人在进入创作构思时,并非是用语言进行的,而是利用意象进行的。而传统的看法,诗是语言的艺术,而不是意象的艺术,因此出现“语言的色彩美”、“语言的绘画美”等等说法,都无法说明诗的实际存在,也无法说明诗的本质。

(选自《意象符号与情感空间——诗学新解》,有删节)

1.下列关于“意象符号”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意象符号来自于诗人的直接感受,是感性的、直觉的、个别的和不可重复的艺术表现的产物,具有个性创造物的特点。

B.意象符号是诗人展示给读者用以表现情感的素材,它被诗人期望能够让渎者产生理解和共鸣,进而被普遍接受与承认。

C.意象符号与日常交际所用的语言有差别,它的系统是由艺术构建的,可以用来传递情感,但不能用作日常交际信号的工具。

D.意象符号本身就是目的,是一种美的形式,具有审美意义,所创意象在诗中与其它意象的关系是“同步”而且“共时”。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与诗人所创造的意象不同,日常语言是已经褪色的、陈旧的、僵死的东西,作为一种现成的操作,其结局是最终被诗人淘汰。

B.任何明确的思想或概念都不能充分表达出来的审美意象能引人联想到许多东西,也具有普通语词无法比拟的强大功能。

C.潜意识可以在一个意象跳跃到另一个意象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在此过程中的心理的变化虽不能言明,但遵循情感或想象的逻辑。

D.就诗歌的性质而言,诗是意象艺术,因此,语言的色彩美、绘画美的说法不能说明诗的本质,也无法说明诗的实际存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会成员都必须掌握某种语言才能与他人进行思想的交流与沟通,这是因为语言是社会集体的产物,具有普遍约束力。

B.意象在诗中的存在形式是词语,它层次高,有独立性、丰富性,不易解释穷尽,不像普通语言词语那样有着明确而单一的意义。

C.意象比语言层次更高,在意象中,有许多已理解又未理解的无可名状的审美愉悦,无论何种语言要描述它都是显得力不胜任的。

D.诗使用的是意象语言而不是文字语言,文字语言不是诗人用来创作构思的工具,这与意象的功能与作用都超越于语言是一致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现在,有一句话很流行:“只要脸好看,肚里没水也不怕。”人们说,现在是一个看脸的时代,“整容改变命运”已经不是玩笑,“换脸”也不再只是少数明星才会做的尝试。从年轻人到中年人甚至到老年人,只要有条件,相当一部分男女都愿意进行“面部改造”。在许多人看来,脸蛋美美哒、帅帅哒,恋爱、求职、晋级都不在话下。

“脸”,真的这么重要吗?现在真是“看脸时代”吗?这种“看脸时代”应该怎么看呢?你对此有哪些思考和感悟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