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汉王所以具知天下扼塞②,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

汉王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守巴蜀,镇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汉王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群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战,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承受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君臣皆莫敢言。于是乃令萧何第一,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未罢,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召平谓相国曰:“祸自此始矣。上暴露外而君守中,非矢石之事而益君封置卫者,疑君心矣。夫置卫卫君,非以宠君也。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佐军,则上心。”相国从其计,高帝乃大喜。

何素不与曹参相,及何病,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矣!”

孝惠二年,相国何卒,谥为文终侯。

(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

[注]①律令,法令。图书,实为图籍文书的省称。②扼塞,险要难行的军事要地。
1.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王兵东定三秦    引:率领

B.汉王失军遁去      数:数落

C.何素不与曹参相    能:和睦

D.臣死不          恨:遗憾
2.以下句子分为四组,全部表现萧何作为丞相尽忠本职的一组是   

①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②镇抚谕告,使给军食

③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

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

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①④⑤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当刘邦的军队攻进咸阳城大肆抢掠财宝的时候,萧何却独以政治家敏锐的眼光收走了秦的律令图书,为汉王朝治理关中地区提供了详备的文献资料。

B.刘邦对群臣争功很生气,他完全否定了将领们“被坚执锐”“攻城略地”的功绩,认为他不过是一群“能得走兽”的“功狗”罢了

C.汉王平定陈豨叛乱后,回到京城,认为萧何诛杀淮阴侯有功,授予萧何相国的官职。

D.萧何在临终前主动力荐韩信及曹参,表现了他的远见和大度
4.把材料中画线的句子河《滕王阁序》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

(2)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1.B 2.C 3.A 4.(1)(3分)现在萧何没有立过汗马功劳,只不过舞文弄墨.发发议论,从不上战场,却反而位居我们之上,这是什么道理?(“徒”“顾”各1分,句子通顺1分) (2)(4分)北海虽然遥远,乘着旋风可以到达;早年的时光虽然已经逝去,珍惜将来的岁月,为时还不晚。(“赊”“东隅”“桑榆”各1分,句子通顺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B项,“汉王数失军遁去”中的“数”是多义词,此处如解释为“数落”在语法上讲不通,因为后面的“失”“遁去”都是动词,“数”处于主谓之间,应是作为状语;此处的“数”应读shuò,意思应为“多次”。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本题的B项,“数”在文言文中出现的频率极高,借助课内所学即可解答问题;同时也可以借助语法知识辨别正误;也可以借助读音辨别意思,比如读shuò的时候,一般解释为“多次、屡次”,读shù的时候,一般解释为“几”“学术、技艺”“命运、天命”,读shǔ的时候,一般为动词,解释为“计算、责备、列举过错、谈论”。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首先应认真审题,明确要求,题干问的是“全部表现萧何作为丞相尽忠本职的一组”,“萧何”“作为丞相”“ 尽忠本职”应是筛选的依据,其中“作为丞相”提示了时间上的要求。文章第二段的开头说“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守巴蜀”,可见第一段的内容应不是作为丞相时的事情,涉及第一段的文字应排除在外,故排除第①句,这是萧何做丞督事时的事。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这一点关乎到“筛选的方向”,是做题时首先要注意的,题干弄错,答案自然也弄错。比如本题,题干中明确要求——“作为丞相”,这就给了学生一个暗示,只要找到萧何何时担任丞相这一内容,就可以确定答题的区域。然后要注意比较,因为筛选信息的题目中,出题者故意掺杂一些错误的信息,以增加迷惑度,所以必须把几项互相比较,才能把握住最准确的方向。最后要仔细分析,一般的选项都有一定的难度,光看语句肯定不容易判断,所以必须把选项放回到原文之中比较分析,才能判断其正误。比如本题,光看选项是无法判断出哪些不属于“作为丞相”时的事情,只有回归文本才能发现,第一句不是。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B项“他完全否定了将领们”错误,从文章第二段刘邦的答语中可以看出,刘邦并没有完全否认将领们的功劳,他说将领们是“功狗”;C项授萧何相国之事发生在高祖平定陈稀的过程中且没有回到京城;D项,从文章倒数第二段可以看出,萧何并未主动推荐曹参,说“主动力荐”不妥,同时,也不是在临终时力荐。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比如本题的B项,选项中“完全”的说法过于绝对,C项,事件与时间错位,D项,事件时间也错位。 4. 【试题分析】翻译的时候,应先找名词,再找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第一句中,“徒”,只不过;“顾”,表转折,却;“汗马之劳”,指征战的劳苦,亦指战功。第二句中,“虽”,虽然;“赊”,遥远;“扶摇”,名词作状语,乘着旋风或凭借旋风;“东隅”,东方,早晨,指早年的时光;“桑榆”,日落处,日暮,将来的岁月。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比如本题中,这两句话没有特殊句式,故翻译的时候,主要针对重点词语一一对译即可。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参考译文】 相国萧何是沛县人。高祖起兵后当了沛公,萧何常常作为他的辅佐官,督察处理日常事务。沛公进咸阳,将领们都争先奔向储藏金帛财物的仓库去分东西,唯独萧何首先进入宫室收取秦朝丞相及御史掌管的法律条文.地理图册.户籍档案等文献资料,并将它们珍藏起来。沛公立为汉王,让萧何当丞相。汉王之所以能详细地了解全国各处的险关要塞,户口多少,兵力强弱,百姓们的疾苦,都是因为萧何完整地得到了秦朝的文献档案。汉王带兵东出.平定三秦,萧何以丞相的身份留在巴蜀,镇守安抚.发布政令,告谕百姓,为在前方作战的军队供给粮食,汉王二年,汉王联合诸侯一起攻打项羽,萧何留守关中。他制定各种法令制度,建立宗庙.社稷.宫殿.县邑。汉王在战场上多次损失军队逃走.萧何常常征发关中的士卒,随时补充军队的损失。汉王五年,已经消灭了项羽,平定了天下,汉王要评定功劳,进行封赏。由于群臣争功,过了一年仍然没有把功劳大小决定下来。高祖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大,把他封为酇侯.给他的食邑很多。功臣们都说:“我们亲自身披铠甲,手执兵器作战,多的打过一百多仗,少的也经历了几十次战斗。攻破敌人的城池,夺取敌人的土地,都立了大小不等的战功。现在萧何没有立过汗马功劳,只不过舞文弄墨.发发议论,从不上战场,却反而位居我们之上,这是什么道理?”高祖说:“诸位懂得打猎吗?打猎的时候,追赶扑杀野兽兔子的是猎狗,发现踪迹向猎狗指示野兽所在之处的是猎人。现在诸位只能奔走追获野兽,功劳不过像猎狗。至于萧何,他能发现踪迹.指示方向,功劳如同猎人.何况你们都只是自己本人追随我,至多不过加上两三个亲属,而萧何全部宗族几十个人都跟随我,他的功劳是不能忘记的。”群臣听了,都不敢再说什么。于是就下令定萧何在功臣中位居第一,赐给他特殊的礼遇:可以带剑穿鞋上殿,上朝时可以不按礼仪小步快走。 高祖十一年,陈豨反叛,高祖亲自统率军队,到达邯郸。战事还没有结束,淮阴侯韩信又在关中谋反,吕后采用萧何的计策,杀了淮阴侯,高祖听说淮阴侯已经被杀的消息后.就派遣使者拜丞相萧何为相国.加封食邑五千户,并令五百名士卒.一名都尉做相国的卫队。召平对相国说:您的祸患从此开始了,皇上在外作战风餐露宿,而您留守京城,并不需要冒着矢石去冲锋陷阵.但皇上却要给您加封食邑.设置卫队.皇上对您起了疑心啊。设置卫队.并非以此宠信您。希望您辞让封赏不要接受,把自己的全部家财私产拿出来赞助军需。这样皇上就会高兴。”相国听从了他的计策,高祖果然大为高兴。 萧何向来与曹参不和,到萧何病重时,孝惠帝亲自去探望相国的病情。顺便问他:“您如果去世了,谁可以继承您的职位?”萧何回答说:“了解臣下的奠过于君主。”皇上接着问:”曹参这个人怎么样?”萧何磕头说:“皇上您找到合适的人了!我死而无憾了!” 孝惠二年,相国萧何去世,谥号为文终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楼房可以是城市最为直接醒目的外观,重视它,也没什么错。但城市的本质从来都是人的精神的外化。有多少不同的精神风貌,就会有多少不同的城市景观,并不只是豪华的外观所能够呈现出来的。人们经常称赞城市的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正是对这种美的理想追求,使得城市成为了人的精神的载体,并得以艺术性的外化和升华。在现代化的行进途中,城市精神,或曰城市文化的体现,首先需要对在城市建设中如此低劣而拥挤在一起的房子说不,而多建设一些富于艺术气质的建筑,如北京的“鸟巢”、上海的“东方明珠”、苏州贝聿铭新设计的博物馆等。

梁思成先生在世的时候,曾经感慨:城市里到处是房子,而没有建筑。的确,在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首先发现,和世界那么多号称国际化大都市相比,我们似乎最缺少的就是高楼大厦,于是,人配衣服马配鞍一般,我们越来越重视城市的外观,于是便越来越倾心倾力地盖房子。城市建设仅仅沦为梁思成先生批评的住人的房子,恰恰淹没了人本身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主体性位置。

城市精神,或曰城市文化的另一方面体现,还应该在于城市管理的大气,它的眼界,它的以人为本,尤其是对下一代的关怀方面。毋庸讳言,我们许多城市的公共设施、公共交通和公共天地,并没有真正充分地为公众服务,不少公园的门票一涨再涨,博物馆更是绝少对儿童免费开放。城市之所以不能够完全听凭经济的管理,还需要文化的领引,就在于文化更有益于世道人心以及对下一代心灵的滋润。城市管理中所体现的公共关怀丰富细致,是一座城市精神与文化品质的提升与彰显。

城市精神与文化,最终要落实在人的身上,人的文化素养与精神境界,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品质与风貌。人与城市互为表里,相辅相成,不断提升人的文化素养与精神境界,才能够不断提升城市的精神高度与文化的海拔线。说到底,重视城市精神的建设,其实关系着城市建设的最终归宿。

(《文汇报》)
1.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梁思成先生感慨的城市里到处是房子,而没有建筑,是说城市建筑没有城市精神。

B.城市建设中有如此低劣而拥挤在一起的房子,就是说建筑质量低,规划不合理。

C.人们经常称赞城市的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就是因为城市建筑流畅有精神美感。

D.城市公园和博物馆向公众尤其是向孩子们开放,是良好城市精神的体现。
2.下列关于“城市精神”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市精神,首先需要面对在城市建设中低劣而拥挤在一起的房子说不。

B.城市精神还体现在它的眼界,它的以人为本,尤其对于下一代的关怀方面。

C.不断提升人的文化素养与精神境界,才能够不断提升城市的精神高度与文化的海拔线。

D.北京的“鸟巢”、上海的“东方明珠”等一些富于艺术气质的建筑不能代表城市精神。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先生所说的我们似乎最缺少的就是高楼大厦,是指城市建设缺少艺术性。

B.城市的本质从来不都是人精神的外化,因为人的喜好有相同和相似的地方。

C.作者建议城市管理要以人为本,就是要多一些公共关怀,尤其是要给下一代多一些心灵的滋润。

D.越重视城市精神建设,城市就越有风格品位和艺术性。

 

查看答案

下面是2013年中国图书馆年会会徽,请写出该标志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字。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中国探月工程的标志,名为“月亮之上”,请分析该标志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少于50个字。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补写下列有关节日的两幅对联。注意:内容与节日有关,可以不考虑平仄。

(1)端午 上联:赛龙舟不忘楚风余韵

(2)中秋 下联:明月千里寄相思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两副打乱了次序的对联,一个是七字联,一个是十一字联。请根据要求将它们重新组合起来。

莽莽红尘   盈盈绿水   五色艳争江郎梦   三篙频送往来人

一枝春暖管城花  数息各分南北路

题毛笔店联:上联:                      下联:                  

题渡口联:  上联:                      下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