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老人与海》中塑造了一个经典的硬汉——桑地亚哥,他有一句名言“一个人可以被毁灭,...

《老人与海》中塑造了一个经典的硬汉——桑地亚哥,他有一句名言“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请阐述一下这句话中所蕴含的哲理。不少于80个字

 

在恶劣环境和不可抗拒的命运面前,人会失败,肉体会被消灭,但抗争、决不屈服的精神和意志是无法摧毁的;作为一个硬汉形象,体现了永不屈服、保持尊严的人格力量。(4分)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阐述“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蕴含的哲理。考生首先结合《老人与海》文本内容,联系语句中关键词语“毁灭”“ 不能被打败”,首先写出语句含义,再表明人物语句所蕴含的精神价值。“毁灭”的是肉体,“不能被打败”的是抗争、决不屈服的精神和意志。题目要求结合人物形象,在小说中他是一个硬汉形象,在大海中坚持着。最后他虽带回一副鱼骨架,但他克服了各种各样的困难。所以意志很重要,不可被打败。整句话体现了永不屈服、保持尊严的人格力量。这也是《老人与海》的主题。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阐述一下这句话中所蕴含的哲理”的考查,即理解句意。这个考点是着重在语言的思想性层面的,是对诸如中心句、点睛句、过渡句、矛盾句、哲理句等的表层含义、深层含义或句外意义的分析概括。考查的重要语句①内涵比较丰富的语句——对重要句子含意的考查通常情况下是考查句子中某个或某几个词语的丰富内涵。答题步骤:抓关键词。比如本题的关键词语“毁灭”“ 不能被打败”, “毁灭”的是肉体,“不能被打败”的是抗争、决不屈服的精神和意志。②使用特殊表现手法的语句——有的重要句子,就是因为它使用了特殊的表现手法,所以我们在分析句子的时候,就要抓住它使用的表现手法。答题步骤:还原手法+作用+情感(把握修辞——由表及里)。③结构复杂的句子——句子本身有时结构比较复杂,需要对这类句子给以足够的重视。不同结构的句子强调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对句子每一部分都要给以解释。答题步骤:复杂句子简单化+写关键解析+作用+情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一段介绍阳光体育的材料,请概括其主要内容,以“阳光体育的目的”为开头写一段文字,不超过50个字。

为切实推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热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启动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它以“健康、运动、阳光、未来”为宣传口号,深入研究体育在青少年良好的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情趣的形成中的重要作用,探讨以体育为手段,促进中国青少年全面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旨在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精神,全面推动阳光体育运动在全国的深入实施。

 

查看答案

把下列几个句子组成上下衔接、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立秋至处暑,秋阳肆虐,温度较高,加之时有阴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

②秋季的气候是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

③故有“秋老虎”之说。

④“白露”过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稍有不慎,容易伤风感冒,许多旧病也易复发。

⑤被称为“多事之秋”。

⑥因此,秋季养生在对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导引等方面进行调摄时,应注重一个“和”字。

⑦由于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环境变化相适应,体内阴阳双方也随之发生改变。

A.②①③④⑤⑦⑥      B.①③⑤④②⑦⑥

C.②③①④⑤⑥⑦      D.②⑤④①③⑦⑥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星光大道”栏目因为没有任何限制,广泛吸纳多种表演形式,所以前来报名的选手各年龄段都有,他们展示的绝活也异彩纷呈。

B.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器获得的7米分辨率全月球影像图,可以清晰展示月球撞击坑边缘的细纹,让人更加真切地观察到月球的形貌。

C.网络问政要贴近民生实际,要将领导干部是否倾听网络民意、是否加强与网民的沟通交流,作为考量其执政能力的标准。

D.“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拜万人师,谋万人居。”60多年来,吴良镛先生上下求索、学以致用,践行着“让人们诗意般、画意般地栖居在大地上”。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填入的成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听到市公安局成功打掉这股长达十年的黑势力的消息,老百姓     ,拉横幅、放鞭炮庆贺,表达出对黑恶势力的深恶痛绝,对法律正义的欢欣鼓舞。

②人生在世,很多事情难以预料,用      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往往会享有一片安静清新的心灵天地。

③消费者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仍是服装的标识      ,如将化纤衣物标注成纯棉的,羊绒等实际成分与标签不符等。

④随着冬天的脚步临近,商场里的被子销售开始火热起来,但蚕丝被、羊毛被等大打“多功能、高科技”概念,让消费者      ,从几百元到近万元的价格更是让人咋舌。

A弹冠相庆  安之若素   鱼龙混杂  一筹莫展

B拍手称快  随遇而安   鱼目混珠  无从下手

C弹冠相庆  随遇而安   鱼龙混杂  无从下手

D拍手称快  安之若素   鱼目混珠  一筹莫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守在科学的屋檐下

 

1913年,普朗克担任柏林大学校长不久,便将爱因斯坦请到柏林大学,并为他设立了一个新的教授职位。在他看来,“把更多有天赋的科学家留在德国”是一名科学家应尽的责任。

当然,对普朗克来说,一切并不是“责任”两个字这么简单。在这个路德教徒心中,科学是他的另一个上帝。而终其一生,他一直守在科学的屋檐下。

1878年,20岁的普朗克已在慕尼黑大学小有名气。名声来自他的音乐天赋,这个大二学生曾为多首歌曲和一部歌剧作曲。但在选择专业时,他选择了物理。一位物理学家教授试图劝说年轻人另走他路,这样或许更容易有所成就。普朗克拒绝了教授的好意,他回应道:“我并不期望发现新大陆,只想把现有的物理知识搞清楚。”

第二年,当为自己以“论热力学的第二定律”为题目的博士论文答辩时,年轻的普朗克被一位知名化学家进行了近乎讽刺的批评。幸运的是,普朗克最终通过答辩,并获得了慕尼黑大学的教职,可以继续从事他的理论物理研究。

普朗克所不曾期望的“新大陆”,则在22年后浮现。1900年,普朗克提出黑体辐射问题,进而提出了量子概念,这给物理学带来巨变,也在18年后给普朗克带来了诺贝尔奖。

只是,此时的奖励,已难以抚平普朗克内心的千疮百孔。他的妻子和女儿先后离世,大儿子则死于一战战场。

战争带给普朗克的,不仅是家庭的巨变,还有事业的动荡不安。1914年,在军国主义分子的操纵和煽动下,德国科学和文化界发表了《文明世界宣言》。普朗克在德国物理学界享有最高声誉,不得不在这个臭名昭著的宣言上签名。很快他便后悔了。两年后,他再次签名,不过是反对军国主义。

与此同时,德国的科学研究也陷入了困境。为了让局面改观,普朗克向同事们呼吁“坚持到底,继续工作”。1920年10月,他和犹太化学家弗里茨·哈伯创建德国科学临时学会,以求募集资金支持科学研究。

纳粹的上台,则让普朗克的努力几乎化为乌有。身为威廉皇家学会主席的普朗克,眼睁睁看着大批犹太朋友和同事被驱逐和羞辱,数以百计的科学家被迫离开德国。部分人在普朗克的劝说下,留了下来,其中包括哈伯。

只是,这些为科学而留下来的人,几乎处处饱受屈辱。普朗克曾直接找到希特勒,抗议哈伯遭受的不公正待遇,但丝毫于事无补。德国科学的屋檐之下,已无这些人的容身之处。哈伯最终在1934年死于流亡途中。爱因斯坦则在1935年远走美国。普朗克弹钢琴时,由爱因斯坦拉小提琴伴奏的场景,也从此成为绝响。

那些在皇家学会研究所内工作的犹太科学家,在失去了普朗克竭尽全力的保护后,不得不离去。普朗克则选择留在德国,在他看来,自己“有责任”留在国内,保护已经支离破碎的科学研究。他无力反抗纳粹的暴行,但当二战的战火燃烧到柏林时,他似乎看到了希望。他写到:“要渡过危机,一直活到重新崛起的转折点那天。”

可惜的是,在1944年2月的一次空袭中,普朗克在柏林的家完全被摧毁,他留在家里的论文手稿和藏书化为灰烬。5个月后,他的二儿子埃尔温·普朗克因参与密谋暗杀希特勒,被逮捕关入盖世太保的总部,并在1945年被处决,曾经幸福的家庭,只剩下一位87岁的老人,在屋檐之下体会着家国的凋零。

而为了“扩大科学的影响”,老人不顾健康问题的困扰,前往各地巡回演讲。在演讲中,他呼吁人们“向上帝走去”,这个“上帝”不是他信仰了一生的耶稣,而是他为之付出了一生的科学。

(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文章在表现普朗克对科学的坚守的同时,说“科学是他的另一个上帝”,文末进一步提到普朗克的呼吁——“向上帝走去”,这正暴露出人性的两面性。

B.在作者看来,20岁的普朗克凭借他的音乐天赋已在慕尼黑大学小有名气,可是选择专业时,他选择已经研究得差不多的物理,这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

C.文章运用平实的语言,讲述了普朗克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苦难经历,塑造了一位执著爱国的物理学家的形象。

D.普朗克不曾期待在物理学上有“新大陆”般的发现,但他在1900年,却提出了黑体辐射问题,进而提出了量子概念,这正反映出他对科学始终不渝的探索。

E.尽管作出了最大的努力,普朗克还是不能使那些为科学留下来的人免受屈辱,而他本人,也不得不在《文明世界宣言》上签名。

(2)文章第四段提到普朗克在进行博士论文答辩时被一位知名化学家进行了近乎讽刺的批评一事,这是否会影响普朗克的形象?请说明你的理由。

(3)文章是从哪些方面表现普朗克终其一生,一直守在德国科学的屋檐下的?请举例表述。

(4)在其他科学家选择了“不得不离去”后,普朗克则选择留在德国,他的这个选择给了你什么样的启发?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