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家风”是一个家族开展教育的起点。在传统中国,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家风”是一个家族开展教育的起点。在传统中国,社会教育不发达,人的成长往往依赖家庭教育。许多大的家族组织,承担着对本家族成员的社会保障功能。家族成员之间通过礼仪性的活动取得联系,同时也接受家族的集体约束。在这一层面,家风家训好比家族“纲领”,指导和规训着每一位家族成员的生活和行为。  

“家风”还是家族的共识性的道德观念。无锡《锦树堂钱氏宗谱》所记载钱氏《家训》,可以概括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字。在传统社会,家风往往是儒家核心价值观念的具体展开,因族群的生活环境及文化传统不同,侧重会略有不同,但无外乎是教人向善、积极进取、勤劳节俭。 

在每一个具体的家族中,家风不仅仅是道德教化的口号,还是家族精神的体现,通过代代家族成员具体的行为而践行和传承。有的历史人物,可能和这个家族并无直接的血缘关系,但是因为相同姓氏往往也被说成是本族的祖先。用祖先的荣耀和事迹,增强自身的荣誉感和尊严感,凝聚家族成员,使他们对于姓氏家族本身产生认同。家风实际是一种经过历史积累而形成的精神尺度。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方向: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概括,反映了现阶段全国人民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 

从家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个具体现实,另一个宏观抽象,二者其实存在深刻的内在联系。正是有了家风这样的微观载体,宏观抽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会变得具体而鲜活,也就更容易从精神层面的“深入”,到具体行动上的“浅出”。 

现实中,家庭就是这样一个很好的载体。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个人、家庭、国家的统一。而受传统儒家文化的熏陶,中国人内心深处有着浓厚的家庭情结,诗礼传家、耕读传家、精忠报国等家风,更是一代代传承下来,深入到每个人的血脉当中。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风可谓是深入人心的无形力量。它有时候就是普普通通的语言,却能在日常生活中影响每个人的心灵;尽管它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却能通过言传和身教让每个人刻骨铭心。正因为家风是让每个人从小就不断触及的,因此,对一个人的影响就是整体和全方位的。 

家风的作用固然不可低估,但我们也要看到,随着传统大家庭在现代社会的分崩离析,家风的传承也正面临诸多挑战。在社会加剧转型过程中,不仅传统大家族逐渐被小家庭取代,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离婚率上升、啃老等问题,也对家庭道德产生诸多负面影响。将家风作为社会主流道德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更需要我们协调好国家、集体、家庭、个人的关系,维护一个个社会细胞的和谐与安定。 

无论现实多么复杂多变,人们的价值观如何变化,一个个家庭的家风的存在,仿佛就是一棵棵参天大树,屹立不动。它们从历史中成长起来,植根于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有强烈的道德感召力,让人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启示。我们继承历史留给我们的深厚家风,我们也要不断发扬民族的家国精神,让家风这一棵棵大树,最终成长汇聚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茂密森林。
1.下列关于“家风”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社会的家风是家族成员共识性的道德观念,往往是儒家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展开,不外乎  教人向善、积极进取、勤劳节俭。 

B受中国传统文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影响,“诗礼传家、耕读传家、精忠报国”  等家风代代传承,已融入到了每个人的血脉。 

C在社会教育不发达的传统中国,家风是人们所受的最基本、最经常的教育,是每个家庭成员  受教育的起点,人的成长往往离不开它。 

D在家族成员受家族的约束层面,家风好比家族“纲领”,指导和规划着每位家族成员的言行,  承担着对本族成员的社会保障功能。
2.下列对“家风”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人有浓厚的家庭情结,家庭成员通过礼仪性的活动取得联系,从中受到家风无形力量的  影响,这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可能性。 

B要想让家风这一棵棵大树成长汇聚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茂密森林,我们既要继承历史留  给我们的深厚家风,又要不断发扬民族的家国精神。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国人民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家风是经过历史积累而形成的精  神尺度;一宏观一微观,两者互为补充,各有侧重。 

D家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微观载体,它使宏观抽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得具体鲜    活;通过这个载体,核心价值观更易实现“深入浅出”。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家风根植于深厚的文化土壤,有强大的道德感召力,对个体的教育是持久而全方位的;离   开了家风的继承和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无法践行。   

B要让家风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重大作用,将它作为社会主流道德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就需要协调好国家、集体、家庭、个人的关系。

C有的大家族,把和自己姓氏相同但并无直系血缘关系的杰出历史人物说成是自己家族的祖先,是为了提高本家族的社会地位,赢得社会的认同。

D随着传统大家庭被小家庭取代,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离婚率上升、啃老等问题日趋严重,家庭道德教育受到严重影响,家风的传承难以为继。       

 

1.D 2.C 3.B 【解析】 1. 试题分析: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类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本题属于概念类,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D项,偷换概念,“承担着对本家族成员的社会保障功能”的应为“家族组织”,而非“家风”。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题中,C项,理解不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现阶段全国人民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两者互为补充,各有侧重”错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题中,A“离开了良好家风的继承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无法贯彻落实”,绝对化,家风是重要载体,而非唯一载体。C“是为了提高本家族的社会地位,更加赢得社会的认同”错,目的是为了赢得家族成员的认同。D“家风的传承难以为继”,程度言重了。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段话,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我们跋涉在人生旅途中,走过春夏秋冬,经历风霜雨雪,总有一些人、一些事、一些场景和画面让我们一次次驻足回首,感受永不褪色的温度。多少往事,总在不经意间被风轻轻吹起,飘向那遥远的美丽。

请以“有一种记忆叫温暖”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不少于800字。2有真情实感,不得套作,不得抄袭。3字迹工整。

 

查看答案

文学名著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请简要说明“克己复礼”的含义。结合相关知识谈谈你对“仁”的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新闻的主体部分,写出新闻的导语。

瑞士黑猩猩自制武器攻击游客

这只雄性大猩猩叫“圣帝诺”,于1978年出生在德国慕尼黑动物园。在5岁的时候,它被转移到了目前所在的瑞士动物园。据工作人员介绍,有一天他们发现“圣帝诺”总在动物园关门后收集石子,还用泥土自制一些盘状物,神态镇定自若。当第二天游客们进入园子后,他就将这些“武器”掷向围观的人们。

科学家认为,这只黑猩猩的行为证明了“人类并不是能够计划未来的唯一生物”,而且是目前找到的、证明上述理论的最有力的证据。此前,人们一直认为,人类行为区别于动物行为的重要标志就是计划性。主导这项研究的学者是瑞士隆德大学的教授马蒂亚斯,他对黑猩猩的行为已经研究了12年之久。马蒂亚斯说:“这意味着它们具有高度发达的意识,包括预测即将发生的事情的能力。它们就像我们一样不仅可以回顾过去还可以展望未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传奇女子——林徽因

柳已青

①林徽因(1904年~1955年),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她才华横溢,光彩照人。林徽因写过诗、小说、散文、剧本等,还为一些刊物画过封面,但她致力于建筑事业,作为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激起我们永恒的钦佩。从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林徽因以一个文化精英与热情大方的沙龙女主人的凝聚力,聚集起同样富有才情与热情的学者和作家。与她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有: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

②为林徽因作传的人不少,她太吸引人了,尽管我们不是梁思成,也不是金岳霖,更不是徐志摩,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喜欢她、欣赏她、深爱她,不能减少一丝一毫对她的爱慕。的确,林是20世纪中国最有魅力的女性之一。有那么多文化名人为她倾倒,使她身上多了一些传奇色彩。如果褪去这些传奇的成分,也不失为中国女性的偶像。

③林徽因的生命,不论是波澜起伏,还是风和日丽,她不是伟大和崇高的符号,不是降到人间的仙女,也不是供后人崇拜和议论的偶像,她是一个女人,一个追求着自由思想的知识分子。不幸的是,一提及林徽因,总是把她和别人捆绑在一起。《林徽因》的价值,在于廓清了浮荡在主人公身上的尘埃,将她的真实面目彰显出来,在历史背景中将林徽因凸显出来,同时还生动地勾勒出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沈从文等一批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高雅的志趣品格、多彩的生活经历,从而折射出他们所生活的时代的精神。

④我们不妨看看林徽因走过的路。少女时代的林徽因曾随父亲到了欧洲,她芳华绝代,才华横溢,她像一弯新月,而周围是一群文化名人围绕着她。“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作为母亲的林徽因娴静温柔,端庄慈爱,以多病之身操持着一个大家庭的事务。走出沙龙的林徽因,踩泥泞,乘驴车,和梁思成一起辗转各地,为古建筑测绘,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考察和研究中国古建筑,为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奔波,此时她是一位执著的艺术家。在抗战8年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林徽因一家颠沛流离,从云南到四川,困居在偏远的李庄。他们贫病交加,靠典当度日,却坚毅地开始了撰写《中国建筑史》和《图像中国建筑史》的巨大工程。1945年美国专家给她检查身体,说她不会活过五年了,她能够支撑下来活到现在已经是个奇迹。可是她又活了10年,支撑她的其实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激情、是一种灵魂在飞扬。

⑤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张爱玲,我觉得林徽因可爱得多。不论是生命的境界,还是生活的足迹,林徽因是一个完整的女人,为人妇,为人母,为人友,她的才华和境界,在人生的每一个角色都是完美的。如果说没有林徽因家的沙龙的培育,中国的现代文学星系中璀璨群星的光芒将暗淡几分。如果没有林徽因的辅助,梁思成很难完成《中国建筑史》。张清平用林徽因和梁思成终生痴迷的古建筑来比喻他们的结合:梁思成是坚实的基础和梁柱,是宏大的结构和支撑;而林徽因则是灵动的飞檐、精致的雕刻、美丽的栏杆。他们一个厚重坚实,一个轻盈灵动,他们的组合无可替代。林徽因和梁思成堪称中国知识分子的夫妻楷模,另一对我认为是傅雷和他的夫人。相比较,张爱玲尽管有才气,但她终是一个异数,带着一种偏执、阴冷之气,连爱情、生活都有一种决绝,而林徽因始终有一种光辉,温暖人心。

⑥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对林徽因来说只是一个称谓,或者后人对她的某一方面才华敬佩,但很难道出林徽因的精神境界。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让人敬慕的,不仅是她的美貌与才华,更是她外柔内韧顽强不屈的精神和爱能爱到至深至纯、诚又诚到如痴如醉的人生境界。张清平这样评价林徽因:“她的生命中有病痛,但没有阴暗;有贫困,但没有卑微;有悲怆,但没有鄙俗。”

(1)文中说:“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花”指什么?“树”又指什么?

(2)林徽因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她的?

(3)文中将林徽因与张爱玲对比,她们之间有哪些不同?

(4)林徽因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从她身上你学到了哪些?请结合自身经历简要叙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 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 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 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 寂寞将何言。

【注】①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1)诗中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2)作者写“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诗中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