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白居易传 辛文房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白居易传

辛文房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馀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元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五集,及所撰古今事实,为《六帖》,述作诗格法,欲自除其病,名《白氏金针集》三卷,并行于世。

注:①勋庸:功勋。此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 ②履道里:洛阳里巷名。唐白居易居处。 ③科头:指不戴冠帽。 ④鸡林国:国家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请捕贼                     亟:立即,迅速

B.会昌初致仕                   致仕:获得官职

C.居易累以忠鲠遭摈             忠鲠:忠诚耿直

D.如山东父老农桑             课:讲,谈论

2.下列句子中,全都说明白居易诗歌受到人们欢迎的一组是

①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②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

③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馀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

④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

⑤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

⑥及述作诗格法,欲自除其病,名《白氏金针集》三卷。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②④⑥        D.①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时有盗贼刺杀了宰相,白居易第一个上疏皇帝,请求抓捕盗贼,遭到了权贵的嫉恨,后来就被贬为江州司马。

B.有一年,黄河以北地区发生暴乱,朝廷出兵无功,白居易又向朝廷进谏,没有被采纳,于是请求外调,担任了杭州太守。

C.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D.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                  译:

⑵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    译:

⑶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译:

 

1.B 2.D 3.D 4. ⑴(白居易)被重新任用后,(由于)遇到的又都是年少君主,(所以)做官的心情顿时消沉。 ⑵鸡林国的商人把他的诗作卖给他们的国相,每篇都是一百两银子,如果是伪造的,鸡林国相马上就能分辨出来。 ⑶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肩挑头顶(背着或者顶着东西)了。 【解析】 1. 试卷分析: B.“会昌初致仕”大意理解是“会昌初年辞职回家” 。可见这里“致仕”不是“获得官职”,而是“辞官”。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卷分析:②“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是白居易的为官经历。④“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是白居易写诗注重平白如话。⑥“及述作诗格法,欲自除其病,名《白氏金针集》三卷”是白居易流传于世的作品。这些都不能表现白居易的受人欢迎。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3. 试卷分析: D.“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说法不准。白居易前期为官主要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之后被贬,志向受挫,主要受释家思想的影响。这里不能说两种思想“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卷分析:文言翻译要先确定考点,本题涉及的考点有 ⑴“复用”被重新任用;“索寞”消沉。⑵“行贾”商人, “率篇”每篇。⑶“谨”认真地兴办,动词;“庠序之教” 学校教育,“申之以孝悌之义” 把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颁白者”头发花白的老人,“负戴”肩挑头顶。解决了这些考点,再在补充省略成分的基础上翻译整句,要使翻译的句子语意通顺。 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文言翻译】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他在年近二十名声未起的时候,(有一次)去京城游玩,拜见(当时名流)顾况。顾况是南方吴地人氏,自恃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人,于是就取笑白居易说:“长安城什么东西都贵,要想‘居’于此,是非常不容易的。”等到翻阅白居易诗卷,读到其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诗时,他就又感慨道:“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想居天下都不难。老夫我之前的话是开玩笑的了。”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主持进士考试,选拔英才,白居易全都考中,被朝廷授任为校书郎。元和元年,白居易写作乐府及诗歌一百多篇,讽谏时事,流传到了宫中。皇帝读了他的诗后非常喜欢他,召见他并且授任他翰林学士一职,接着又历任了左拾遗。当时有盗贼刺杀了宰相,京城议论纷纷。白居易第一个上疏皇帝,请求紧急抓捕盗贼。有权贵厌嫌他越职行事,对他十分恼怒。不久就有传言说:“白居易的母亲落井而死,他却写了篇《新井篇》,词句十分浮夸华丽,如此品行不可重用。”后来白居易就被贬为江州司马。起初白居易只是认为不应当让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暴尸街头,其实并没有别的想法,(想不到却)触怒了奸党,于是志向受挫。但他能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借佛教的生死之说超脱形体的痛苦。很长一段时间后,又调任中书舍人,主管制定朝廷的政令。有一年,河北发生暴乱,朝廷出兵无功,白居易又向朝廷进谏,没有被采纳,于是请求外调,担任了杭州太守。唐文宗即位后,下诏升任白居易为刑部侍郎。会昌初年辞职回家,最后死在家中。 白居易多次因为忠诚耿直遭到排斥,于是就纵情喝酒作诗。被重新任用后,(由于)遇到的又都是年少君主,(所以)做官的心情顿时消沉。在履道里购宅定居,与香山僧人如满等成立净社。每天开挖沟池,栽种树木,建造石楼,开凿八节滩,作为游玩之乐,茶壶锅子酒杯不离身。曾经有一次光着头,像箕一样张开腿盘坐着,谈论佛理,吟咏古诗,十分清静安闲。自己号称醉吟先生,并且还为此作了篇传记。白居易十分喜欢佛教,也常常几个月不吃荤,自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等人宴饮集会。这些人都是年纪大却不肯做官的人,每天互相招待邀请,当时人们很羡慕他们,有人给他们画了一幅《九老图》。 白居易的诗以风雅颂赋比兴六义为主,不推崇艰涩难懂,每写成一篇,必定让他家里的老婆婆先读一读,询问老婆婆直到她理解了才抄录下来。后人评价白居易的诗作就像崤山以东的百姓谈论农桑之事,字字句句都是非常朴实的话。鸡林国的商人把他的诗作卖给他们的国相,每篇都是一百两银子,如果是伪造的,鸡林国相马上就能分辨出来。白居易与元稹关系十分要好,友情可谓如胶似漆,写诗追求的音韵也相同,天下人把他们并称为“元白”。元稹死后,白居易与刘禹锡齐名,并称为“刘白”。白居易喜欢神仙,曾经自己造了一双飞云鞋,点起香举起脚,好像在腾云驾雾,云雾冉冉降临。刚来九江时,居住在庐阜峰下,建了一座草堂,炼制丹药。这座草堂如今还保存着。撰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五集,以及所撰古今事件实情的,写了《六帖》,叙述作诗格式方法,想自己改掉其中的不足,名叫《白氏金针集》的三卷,都在世上流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

那年,那猴

柳边河

秋收过后,生产队会计稀里哗啦拨弄算珠,根据每一个社员家庭的人口、出工和分配的多少得出哪家该进钱哪家该补钱,准备开分红会。每年此时,段二爷和他的母亲总会有盼头。他和他的母亲,都是能出工的劳力。

段二爷其实并不姓段,也并不是能够称得上“爷”的老头。他叫佟寿,虚岁二十的年轻壮小伙。为何叫段二爷,都是那回看猴戏看出来的。耍猴戏的人姓段,叫段二爷,身材瘦瘦的,佟寿和他差不多。那年秋收后耍猴戏的段二爷牵着一只可爱的小猴来到小村庄里耍猴戏。吃完晚饭老老少少早早地来到生产队的晒谷场上围坐上了。佟寿家离晒谷场近,自然就来得早坐在最前面。耍猴戏的段二爷牵着戴了官帽穿着官服的小猴,提着个小锣咣咣咣的绕场一周就算开场了。猴戏耍得精彩就不必说了,大家正全神贯注地看着,不知那耍猴戏的段二爷变了个什么戏法,把坐在前排的佟寿变成了他自己的模样,那小猴把佟寿当作段二爷在他身上又抓又抚,弄得佟寿不知所措,头发被抓得乱蓬蓬的。身边的人明明看着坐的是佟寿,怎么会成了段二爷,都感到不解。从此,佟寿就没有哪一个叫他佟寿,不管大人小孩都叫他“段二爷”了。

分红自然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进钱的人家不必说,补钱的人家就得一五一十地把钱拿出来,补给那些劳动日挣得多的。可钱从哪里来?那时候是要割资本主义尾巴的,要想把什么变一分钱是没有什么可变的,唯独自留地里种点辣椒或其他的经济作物,秋后按国家牌价卖给供销社才能变出点钱来,所以每到要分红的时候该补钱的人是愁上眉头。

有的进钱人家与补钱人家相互谈好,答应喊着,等哪时有了哪时给。段二爷没有找哪一家喊,自己的劳力,癞子头上的虱子——跑不脱。他想到的是进现钱,好实现他的愿望。

分红会上,各自揣着的心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像灯火苗一样摆动,跳跃,或被灯蛾扑打得东倒西歪。桌上摆着一沓钞票。段二爷看着那沓钞票逐渐地矮下去,完全消失了,会计还没有叫到他的名字,他全身冰凉。

会计终于叫到他的名字,宣布他应进一百三十元,比去年多了十五元。尽管多了十五元,段二爷心里高兴不起来,当他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会计接着念了下一个人的名字。

下一个是佟金银,生产队长,是段二爷亲幺爸,人多劳力少,应补一百五十元。

佟金银当场把二十元现钞搭在桌子上交给了出纳,剩余一百三十元。他望了望段二爷,大声地喊,段二爷,喊到哈,过几天给你。

说话算话哟,幺爸。段二爷只得应承了一句。你放心,男儿汉大丈夫。佟金银拍着胸膛慷慨答道。

腊月说到就到,家家户户置办年货忙。段二爷分红该进的钱还没有到手。心里着急,亲自登门要账。佟金银满口答应,行,没问题,等会赶场就给你找来。你放心,好侄儿,下午我亲自给你送来。下午六点钟了,段二爷还不见幺爸拿钱来。一下午他都死盯着佟金银赶场回家的路,眼都望穿了。天色渐渐朦胧起来,他终于看到了一个模糊的人影朝这边晃动。那影子他很熟,不错,是佟幺爸,喝醉了酒,一路乱七八糟地唱着京戏:咣扯咣扯咣……

段二爷心急火燎,不等他咣过来就扑了上去。佟幺爸一把抱住段二爷,好侄儿,我晓得,我晓得,然后用醉气熏熏的嘴对着段二爷的耳朵耳语了几句,段二爷还没愣过神来,佟幺爸用京腔大笑着大摇大摆地走开了。

腊月二十四过小年了,段二爷的钱还是一分没得,别人家热热闹闹,自己家里冷屁熏烟,再也按捺不住,怒火中烧,再次登门催帐。这次段二爷是麻了脸,甚至是开黄腔不认亲了。佟金银,你跟老子拿钱不,不拿老子今天跟你拼了。

佟金银看到一个晚辈指名道姓骂到自己脸上来,又是堂堂的一队之长,顿觉不光彩,恼羞成怒,站出来指着段二爷一阵骂,腊时腊月的你吼哪样?老子又不是说不拿,你那点老子拿不起是不是,老子少喝两杯……

邻居七八个男劳力汉上前各自劝说才算把火扑灭。

年三十,佟幺爸为了表示歉意,置办了年饭把段二爷母子俩请到家里。佟幺爸一阵甜言蜜语劝下三杯酒,然后又亲情加感情滔滔不绝,乖侄儿,幺爸实在是对不起你,今年幺爸确有难处……摆了摆头,叹一口气,举杯同段二爷又连干了两杯接着说,明年,明年补偿你,让你工分挣得更多,幺爸说话算话,绝对不骗你……又是两杯下肚,段二爷不胜酒力,有些昏昏的了。佟幺爸接着话茬把他的意思讲完,明年佟石川家饲养耕牛到期了,我把它转让给你,一年多挣三百多个劳动日呢。你想想,三百多个劳动日一年多收入几十块啦……

段二爷懵懵懂懂地听着,不知什么时候进入了梦乡。等他一觉醒来,已是家家户户桃符更新,噼里啪啦燃放鞭炮贺新春。段二爷被鞭炮声震醒,模糊中仿佛又看到那只猴在他身上抓捞……

1.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现了段二爷什么样的情感?

2.小说中的佟金银是什么形象?请简要概括。

3.小说叙写“可钱从哪里来,那时候是要割资本主义尾巴的……秋后按国家牌价卖给供销社才能变出点钱来”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小说主要内容是围绕秋收分红展开的,却花了不少笔墨交代“段二爷”名字的由来。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重新认知“老戏”的经典魅力(节选)

一般概念中,京剧中的“老戏”泛指建国后到现代新编戏的反义词,但实际上并不准确。近日,戏曲评论家柴俊为在上海图书馆所做的名为《情定四季戏里姻缘》讲座中提到,京剧形成以后,产生了两个阶段的传统:在谭鑫培逝世之前,形成的称为京剧的第一传统;谭鑫培以后,以梅兰芳为代表的新派名家崛起,梅兰芳以后的京剧传统称为第二传统。而现在通常意义上所称的“老戏”,其实指的是第一传统的那部分。

在“老戏”中,看不到爱情。来源民间草根的老戏,素来以直白、实际见长,丝毫没有文人的浪漫气息,男欢女爱根本不会被刻意描绘,至多涉及到婚配问题,也是以一种两性伦理关系的形式存在。另外一个原因,老戏都是男演员编、男演员唱、男观众看的,所以老戏中表现的两性关系完全是男性视角。在老戏的原则里,女性必须贤惠、贞洁,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过去《武家坡》和《汾河湾》都有这样的唱词:“我离家一十八载,不知她的贞洁如何,待我来试她一试。她若贞洁,将她认下,她若不贞,一箭将她射死,转头就走。”放到现代来看简直封建到令人发指,所以现在这些唱词被删去了,但是这就是老戏根深蒂固的基本观念,代表的是那个时代的文化。

《御碑亭》也是传统老戏中的一个典型。虽说宣扬的是封建腐朽的“太上感应篇”,却也能在今天品出新意和喜感来。

茅盾的《子夜》里面有一个老太爷,天天念“太上感应篇”,一看到花花绿绿的东西就昏过去。“太上感应篇”开头就两句话,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御碑亭》的主旨也正是这“万恶淫为首”。一对夫妻感情本来非常好,丈夫去赶考。清明节,娘家要女子回去祭坟,祭完回家的路上下起大雨,她就躲进了一个御碑亭避雨。正赶上另一个赶考的叫柳生春,一看到里面有个妇人,他就不敢进去避雨了。两个人一个在檐外一个在檐内站了一宿。结果因为不“淫”,积了阴德,玉皇大帝决定让他中举。但中举回家后他却因为妻子跟别人在御碑亭呆了一宿暴跳如雷决定休妻。直到玉帝插手才让误会消除。《御碑亭》虽然跳不出伦理、寓意说教,但是在表现上还是颇有人情味。最后,误会消除了,也是符合人伦的美好结局。

看老戏,已经不在于看故事情节,而是听门道、看技术,重新认识经典作品中蕴含、呈现的表演艺术精华。那些历史观念、伦理观念或许已不符合当下的价值观,但是观众仍能发现、审视其中的魅力——我们所经历的历史文化中曾有这   东西,还是有一种普世价值”,这就是艺术独有的穿越时空的力量。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虽然传统老戏常常也宣扬一些“太上感应篇”之类的封建腐朽的东西,但现在的观众们怀着别样的情愫,依然可以从中品出新意。

B.今天,在对“老戏”的门道、技术以及蕴含的表演艺术精华的欣赏中,我们重新发现了它的魅力。

C.由于时代差异,现代观众与“老戏”之间的隔膜可能会很深,但不会因此否定它在历史文化中的意义。

D.形式单一、表达直白、观念封建是“老戏”草根特征的反映,但这些特征并没有消解它穿越时空的力量。

2.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在‘老戏’中看不到爱情”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老戏”源于民间,从不刻意描写男欢女爱,这与创作者没有文人的浪漫气息有关。

B.“老戏”的编演者是男性,观众群也是男性,在这种旧时的男性视角里,并没有爱情的位置。

C.在“老戏”《御碑亭》中,婚姻关系以一种两性伦理关系的形式存在,爱情被处理成婚姻的对立面。

D.“老戏”往往蕴含着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对爱情的轻视有的甚至封建到令现代人难以忍受。

3.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出“老戏”的经典魅力有哪些。

 

查看答案

请用一句话概括下列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

今天上午,记者在北京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看到,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除了常用的各种警务信息,又多了一块儿内容,“平安北京”微博里举报问题分布、媒体热线报道摘要、媒体报道走势等内容在大屏幕上不断切换着。据介绍,今天是北京市公安局110报警服务中心“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一体化指挥调度平台”正式运行的日子,平安北京微博和媒体报道中反映的社会治安类问题,将作为110报警的补充,第一时间得到妥善处置。

北京警方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坚持“民意主导警务”理念,市公安局推出了“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一体化工作”新举措。该平台可以实现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的“同时监测、同台指挥、同步行动”,使警方在各类重大紧急情况中的快速反应能力有效提升。

答: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与“无乃尔是过与”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非我也,岁也。                D.树之以桑。

 

查看答案

下面几句话排列次序合理的一项是

一个人在苦难中也可以感觉到生命意义的实现乃至最高的实现,因此苦难与幸福未必是互相排斥的。

我相信,即使是这样,只要没有被苦难彻底击败,苦难仍会深化一个人对于生命意义的认识。

幸福是生命意义得到实现的鲜明感觉。

但是,在更多的情况下,人们在苦难中感觉到的却是生命意义的受挫。

③④②①    B.③①④②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