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下题。 卖花声 张舜民 楼上久踟躇。地远身孤。拟将憔悴...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题。

卖花声

张舜民

楼上久踟躇。地远身孤。拟将憔悴吊三闾。自是长安日下影,流落江湖。

烂醉且消除。不醉何如。又看暝色满平芜。试问寒沙新到雁,应有来书。

【注】张舜民,北宋文学家、画家。元丰四年从高遵裕征西夏,无功而返。次年十月遭劾奏,谪监郴州。南行途经岳阳作此词。

1.“三闾”指谁?借吊“三闾”表达词人什么样的心境?

2.简要赏析“又看暝色满平芜”中“满”字的妙处。

3.词中抒情主人公“踟躇”的原因有哪些?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1.屈原(1分)。忠而被谤的悲愤和远离国都的凄凉。(2分) 2.满:有“布满”之意,动态地表现了夜色渐深,最终笼罩原野的过程(1分),营造出苍茫悲凉的氛围(1分),衬托出诗人年华空逝、报国无门的悲苦与凄怆。(1分)富有表现力。(1分) 3.①远离君王(忠而被贬)的苦闷;②流落江湖的孤独;③年华空逝的悲苦;④思乡(或思君)的惆怅。(4分,每点1分。)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三闾’指谁?借吊‘三闾’表达词人什么样的心境”,这是考查诗歌中的典故及运用典故的作用。第一问比较简单,课本内曾经学过《渔父》这篇文章,可以知道“三闾”是指屈原;对于第二问,考生应先明确用典的目的,再结合诗歌的注释和主旨作答。“拟将憔悴吊三闾”,“拟”即效仿之意。“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枯涸。引申为劳苦,失意。“三闾”,战国时楚国官名,屈原贬后任此职,此处指屈原。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后西汉贾谊因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而受毁谤与排挤,在汉文帝三年(公元前177年) 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以后作《吊屈原赋》,他认为自己政治上的遭遇同屈原相似,因而赋中不但慨叹屈原生前的不幸,对他寄以极大的同情;同时也以屈原坎坷的一生作自喻,揭露了统治者的是非不分、黑白颠倒,抒发了自己不受重用的不平和不甘屈服的心情。此处诗人吊屈原也有此意,借屈原才华横溢,正直不屈,忠君爱国却 几遭放逐的悲惨遭遇,表达了自己“信而见疑,忠而被谤”悲愤苦闷和远谪异地的凄凉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典故包括古代的历史人物活动、神话传说、古代诗文的句子等。运用典故可以收到言简意丰、语言含蓄而不直露的特点。鉴赏诗歌的用典主要明确两点:一是典故的来源及其含义,二是用典的作用。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在唐以后的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一般而言,古诗词中的用典有以下几种情形:引用前任语句,用事,即运用历史故事,引用神话故事。本题是运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个人情怀。 2.【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简要赏析‘又看暝色满平芜’中‘满’字的妙处”,这是考查诗歌炼字的技巧。“又看暝色满平芜”,“暝色”即暮色,夜色。“平芜”即草木丛生的平旷原野。浑浑噩噩,昏昏沉沉中又见暮色渐起,渐浓,笼罩整个旷野。“满”有“布满”“充满”之意,一则写出夜色渐浓的动态过程,写出时光偷逝,写出诗人内心隐隐年华空逝报国无门的悲苦。二则也写出暮色之浓,遍布之广,以昏沉苍茫的夜色衬托出诗人凄怆的内心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诗眼,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析诗眼就是抓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动词或形容词品味,看其在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起的作用。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炼字类答题: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比如本题中的“满”字,应先理解“满”的意思,然后再结合“满”修饰的对象来体会其效果。 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词中抒情主人公‘踟躇’的原因有哪些”,首先找到“踟躇”一词所在的位置,然后再结合上下文理解其原因。“楼上久踟躇”, “踟躇”,徘徊不前,逗留之意。起句即以“久踟蹰”写出心思沉重。且因这句话在词作的开头,故应关注后面的内容,“地远身孤”“流落江湖”,写流落江湖的孤独;“拟将憔悴吊三闾”,借屈原的典故来写自己忠而被贬的苦闷;“试问寒沙新到雁,应有来书”,写思乡之惆怅。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对于此类题目,应按照如下思路进行解答:1.审题:主要审两点:一是所给语言片段的位置和内部的层次(前面说的“句”“联”“片”等);二是所给语言材料是整首诗还是诗中的片段,弄清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这涉及分析情感题的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如材料是局部的,则要联系全诗甚至标题来分析;如是整体,则要分成几个局部来看。比如本题,看似是针对局部设问,但细细分析即可知道,应关注整首词作,因“踟躇”一词处于词作的开头,故应关涉下文所有的内容。2.答题:(1)答题时特别强调:①置身诗境。通过阅读,置身诗境,借助已有的生活体会与审美经验,与诗人取得共鸣;借助联想与想象,进入诗人所描绘的境界中,获得新奇的审美体验。②以意逆志。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寄欧阳舍人书(节选)

曾巩

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反复观诵,感与惭并。

夫铭志之著于世,义近于史,而亦有与史异者。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苟其人之恶,则于铭乎何有?此其所以与史异也。其辞之作,所以使死者无有所憾,生者得致其严。而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自立;恶人无有所纪,则以愧而惧。至于通材达识,义烈节士,嘉言善状,皆见于篇,则足为后法。警劝之道,非近乎史,其将安近?

及世之衰,为人之子孙者,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故虽恶人,皆务勒铭,以夸后世。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于是乎铭始不实。后之作铭者,当观其人。苟托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则不足以行世而传后。故千百年来,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莫不有铭,而传者盖少。其故非他,托之非人,书之非公与是故也。

然则孰为其人而能尽公与是欤?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盖有道德者之于恶人,则不受而铭之,于众人,则能辨焉。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迹非,有意奸而外淑,有善恶相悬而不可以实指,有实大于名,有名侈于实。犹之用人,非畜道德者,恶能辨之不惑,议之不徇?不惑不徇,则公且是矣。而其辞之不工,则世犹不传,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故曰,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岂非然哉!

然畜道德而能文章者,虽或并世而有,亦或数十年或一二百年而有之。其传之难如此,其遇之难又如此。若先生之道德文章,固所谓数百年而有者也。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得铭,其公与是,其传世行后无疑也。而世之学者,每观传记所书古人之事,至其所可感,则往往衋然不知涕之流落也,况其子孙也哉?况巩也哉?其追晞祖德而思所以传之之由,则知先生推一赐于巩,而及其三世。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

1.下列语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自立    自立:自己有所建树

B.警劝之道                    警劝:告诫勉励

C.于众人,则能辨焉            众人:许多人

D.虽或并世而有                并世:同时代

2.下面关于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碑铭与史传其实有着不同,铭文的撰写,为的是使死者没有什么可遗憾的,生者而借此来表达自己的尊敬之情。

B.有时,撰写铭文的人既不能推辞,又因是死者子孙所请,如果直书死者恶行,人情上过不去,铭文就出现不实之辞。

C.人之品行,有情感善良但行迹不好的,有内奸而外善的,有善恶相差而很难确指的,有实大于名的和名过其实的。

D.世上的学者,读古人事迹,看到感人之处,往往悲伤苦痛而流泪,何况是死者的子孙呢?但曾巩认为自己却非如此。

3.文中对撰写铭志提出了哪两个重要观点?

4.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犹之用人,非畜道德者,恶能辨之不惑,议之不徇?

(2)其追晞祖德而思所以传之之由,则知先生推一赐于巩,而及其三世。

 

查看答案

下列对“国家节水标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国家节水标志”由水滴、手掌和地球变形而成。圆形代表地球,象征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

B标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拼音字母JS的变形,寓意为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

C手又像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水之上善,水之至柔,水之珍稀,突出了水之品格和珍贵。

D水和手的结合像心字的中心部分去掉两个点,且水滴正处在“心”字的中间一点处,说明了节约用水需要每一个人牢记在心,用心去呵护,节约每一滴水资源。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人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瓦尔登湖》是一部蕴含了深刻哲理的散文。它分析生活,批判习俗处,见解独特,耐人寻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①即抵御今天这个纷繁复杂的物质世界的引诱的最好的办法就是简朴

②梭罗对社会的意义在于批判更在于指导

③而且全然不顾同时代人如何对我们指手画脚

④虽然客观世界和人类社会是复杂的

⑤他毫不犹豫地揭露问题的同时也负责任地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⑥但我们的知识使我们能够选择一种正确的生活方式

A⑥③④①②⑤     B②⑤①④⑥③     C②④⑥③①⑤     D⑥④②⑤③①

 

查看答案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B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C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D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考察中国国情可以预见,中国今后的民主法制建设不太可能全盘引进西方理念,而更可能采取立足民生、务实渐进,逐步实现制度的进步和升级。

B.近年来,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一些研究机构和专家不断发出全球面临粮食危机的警告:2015年全球饥民人数已高达10亿之巨。

C.苹果公司不仅为广大用户提供创新产品及相关解决方案,更重视用户的应用体验,凭借专业精深的技术帮助用户加速采用以及有效使用苹果系列产品。

D.在城市建设中,既要有超前意识,又要从保持城市个性、保护文化遗产的立场出发,秉持循环经济的理念和依法治理的要求,来进行建设和规划。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