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小雨点从天空往下飞,它看到下方有干净的瓶子、泥泞的土地,还有辽阔的大海,我该去哪里呀?她犹豫了……

 

我的选择,我信任 若能掬起一捧月光,我选择最柔和的;若能采来香山红叶,我选择最艳丽的;若能摘下满天星辰,我选择最明亮的。也许你会说,我的选择不是最好,但,我的选择,我信任。在俞伯牙与周杰伦之间,我选择《高山流水》,那时而磅礴,时而悱恻的旋律,胜过一切浮躁的时尚;在李白与 F4 之间,我选择《蜀道难》,那勇敢的想像,浪漫的色彩,足以抵抗一切无聊的庸俗。也许你会说,我的选择太老土,但,我的选择,我信任。 我爱好在网上冲浪,感受大步行走在“信息高速公路”上的方便与实用,但我拒绝网上交换,因为只有面对面,心灵才干交汇;我爱好散步在繁荣的街头,努力呼吸科技培养的现代气味,但我讨厌现代工业,因为是它们将美好家园损坏得满目疮痍。也许你会说,我的选择太抵触,但人本来就是抵触的统一体,因此,我的选择,我信任。 演讲成功了,我选择自负的笑而不是虚伪的安静;球赛失败了,我选择淋漓尽致的哭而不是假装满不在乎,“失败是成功之母”。你不美,我不会夸你倾国倾城,但我会告诉你,心灵的充实胜过所有美貌;你驽钝,我也不会说你绝顶聪慧,但我会开导你,勤恳会使你成功!也许你会说,我的选择不够含蓄,但,我爱好率直,真挚是我的本性。 在高山上遇到身陷困境的人,我必定会选择伸出支援之手;在沙漠中遇到干渴的人,我必定会选择让出最后一滴水;在金钱名利与国家利益面前,我告诉自己:永远是中国人,我的生命在中国;在正义与生命之间,我告诉自己,道德与气节是生命的精魂,人,不能没有灵魂。也许你会说,我的选择不明智,但,我的选择,没有理由,我只知道,这是我的心做出的选择,而我,不能背叛我的心。 在花前月下与埋头苦读之间,我选择了求知这条充满艰辛与坎坷的旅途;在出外游玩与题海泛舟之间,我选择了向心中的“象牙塔”迈进的人生站台。在生与死之间的无数种人生中,我选择一条最波折的路。因为我始终告诫自己:能登上象牙塔的可以是雄鹰,也可以是蜗牛。如果上天注定我不能成为雄鹰,我也要做一只小小的蜗牛,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永不低头,永不言弃。 每一次挫折,都留下一处伤痕,每一处伤痕,让我又多了一双看世界的眼睛。也许你会笑我的选择太傻,但我的执著,促使我作出了自己的选择,我永远坚信。 人生答卷上的选择太多,也许我的选择并不完善,但我居心做出的一切选择,我将永远信任,永不转变! 【解析】 【试题分析】要想写好材料作文,就必须认真审视材料,设法找出材料中有关立意的点滴“标识”,反复揣摩命题人既定的写作“走向”,尽量做到“顺竿子往上爬”,把握最佳立意角度。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要求学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即出题者已经把作文的“基本中心”提供给考生了,审题时要抓住关键语句重点思考。这是一则寓言类材料,对象是“小雨点”,小雨点面对“干净的瓶子、泥泞的土地,还有辽阔的大海”,“犹豫了”,不知何去何从;可以从选择的角度进行立意,也可以从判断的角度立意,还可以从取与舍的角度立意。人生在世,常常需要作出选择。最好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寻找切入点。像考试作弊、父母吵架、同学误会、师生对话等,就是很好的素材。可以通过曲折的经历来反映自己在某方面作出的正确选择。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技巧点拨】一、抓关键句法。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二、明确褒贬法。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学生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三、由果溯因法。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本题也可以采取这种方法进行立意。四、找对象法,即从文中不同的对象入手进行立意。比如本题,可以找到材料中的对象,是小雨点,再结合其行为进行立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文盲

①对于文艺作品,全无欣赏能力,这种病症,我们依照色盲的例子,无妨唤作文盲。说来也奇,偏是把文学当作职业的人,文盲的程度似乎愈加厉害。好多文学研究者,对于诗文的美丑高低,竟毫无欣赏和鉴别。

②认识字的人,未必不是文盲。譬如说,世界上还有比语言学家和文字学家识字更多的人么?然而有几位文字语言专家,到看文学作品时,往往不免乌烟瘴气眼前一片灰色。有一位语言学家云:“文学批评全是些废话,只有一个个字的形义音韵,才有确实性。”拜聆之下,不禁想到格利佛在大人国瞻仰皇后玉胸,只见汗毛孔不见皮肤的故事。眼孔生得小,视界想来不会远大,看诗文只见一个个字,看人物只见一个个汗毛孔。训诂音韵是顶有用、顶有趣的学问,就只怕学者们的头脑还是清朝朴学时期的遗物,以为此外更无学问,或者以为研究文学不过是文字或其它的考订。

③色盲决不学绘画,文盲却有时谈文学,而且谈得还特别起劲。于是产生了印象主义的又唤作自我表现或创造的文学批评。印象创造派谈起文来,那才是真正热闹。大约就因为缺乏美感,所以文章做得特别花花绿绿。他会怒喊,会狂呼,甚至于会一言不发,昏厥过去——这就是领略到了“无言之美”的境界。他没有分析——谁耐烦呢?他没有判断——那太头巾气了。“灵感”呀,“纯粹”呀,“真理”呀,“人生”呀,种种名词,尽他滥用。“印象”倒也不少,有一大串陈腐到发臭的比喻。假使他做篇文章论雪莱,你在他的文章里找不出多少雪莱;你只看到一大段描写燃烧的火焰,又一大节摹状呼啸的西风,更一大堆刻划飞行自在的云雀,据说这三个不伦不类的东西就是雪莱。这种文艺鉴赏,称为“创造”的或“印象主义”的批评,还欠贴切。我们不妨小试点铁成金的手段,各改一字。“创造的”改为“捏造的”,取“捏”鼻头做梦和向壁虚“造”之意,至于“印象派”呢,我们当然还记得四个瞎子摸白象的故事,改为“摸象派”,这跟文盲更拍合了

④捏造派根本否认在文艺欣赏时,有什么价值的鉴别。配他老人家脾胃的就算好的,否则都是糟的。文盲是价值盲的一种,在这里表现得更清楚。有一位时髦贵妇对大画家威斯娄说:“我不知道什么是好东西,我只知道我喜欢什么东西。”威斯娄鞠躬敬答:“亲爱的太太,在这一点上太太所见和野兽相同。”真的,文明人类跟野蛮兽类的区别,就在人类有一个超自我的观点。因此,他能够把是非真伪跟一己的利害分开,把善恶好丑跟一己的爱憎分开。他并不和日常生命粘合得难分难解,而尽量企图跳出自己的凡躯俗骨来批判自己。所以,他在实用应付以外,还知道有真理;在教书投稿以外,还知道有学问;在看电影明星照片以外,还知道有崇高的美术;虽然爱惜身命,也明白殉国殉道的可贵。生来是个人,终免不得做几桩傻事错事,吃不该吃的果子,爱不值得爱的东西;但是心上自有权衡,不肯颠倒是非,抹杀好坏来为自己辩护。他了解该做的事未必就是爱做的事。这种自我的分裂、知行的歧出,紧张时产出了悲剧,松散时变成了讽刺。只有禽兽是天生就知行合一的,因为它们不知道有比一己奢欲更高的理想。

⑤好容易千辛万苦,从猴子进化到人类,还要把嗜好跟价值浑而为一,变作人面兽心,真有点对不住达尔文。

1.文章第二段提到格利佛的故事,主要有什么作用?

2.如何理解文中划线句子的含意?这句话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3.简要概括第四段的论述思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题。

人狼之遇

陈阵骑着大青马在腾格里小道中走着。天越来越冷,太阳被冻得瑟瑟颤抖,缩到地平线下面去了。雪面的寒气升上半空。丘陵起伏,一个接着一个,四周是望不到一缕炊烟的蛮荒之地。大青马哆嗦着走进了阴森山谷喇叭形的开口处。

陈阵猛地转头向山谷望去,距他不到四十米的雪坡上,天光下,竟然有三四十头蒙古狼,金毛灿灿、杀气腾腾,全体瞪着他,一片目光飕飕飞来,锥子般的,几乎把他射成了刺猬。蹲坐在雪地上的大狼,呼地一下,全部站立起来,长尾统统平翘,像一把把即将出鞘的军刀,一副弓在弦上、居高临下、准备扑杀的架势。狼群中一头被大狼们簇拥着的白狼王,它的大片灰白毛,发出白金般的光亮,耀眼夺目,射散出一股凶傲的虎狼之威。

陈阵在那一瞬其实已经失去任何知觉。他记忆中的最后感觉是头顶迸出一缕轻微但极其恐怖的声音,像是口吹足色银元发出的那种细微振颤的铮铮声。

事到临头,千钧一发之际,大青马突然异常镇静。陈阵强撑着身架,端坐马鞍,不由自主地学着大青马,调动并集中剩余的胆气,也装着没有看见狼群,只用眼角的余光紧张地感觉着近在侧旁的狼群。

他感到狼王正在伸长脖子向他身后的山坡望,群狼都把尖碗形的长耳,像雷达一样朝着狼王张望的方向。所有的杀手都在静候狼王下令。

晚霞渐渐消失。人马离狼群更近了。大青马又走了几步,陈阵突然感到有一条狼向他身后的雪坡跑去,他意识到那一定是狼王派出的探子,想查看他身后有无伏兵。

陈阵忽然像草原牧民那样在危急关头心中呼唤起腾格里:长生天,腾格里,请你伸出胳膊,帮我一把吧!他绝望地抬起头,想最后看一眼美丽冰蓝的腾格里。

突然,老阿爸的一句话从天而降,像疾雷一样地轰进他的鼓膜:狼最怕枪、套马杆和铁器。枪和套马杆,他没有。铁器他有没有呢?他脚底一热,有!他脚下蹬着的就是一副硕大的钢镫。他的脚狂喜地颤抖起来。这副马镫开口宽阔,踏底是圆形的,比普通的浅口方底铁镫,几乎大一倍重两倍。

狼群正在等待探子,人马已走到狼群的正面。陈阵迅速将双脚退出钢镫,又弯身将镫带拽上来,双手各抓住一只钢镫——生死存亡在此一举。陈阵憋足了劲,猛地转过身,朝密集的狼群大吼一声,然后将沉重的钢镫举到胸前,狠狠地对砸起来。

“当、当……”

钢镫击出钢锤敲砸钢轨的声响,清脆高频,震耳欲聋,在肃杀静寂的草原上,像刺耳刺胆的利剑刺向狼群。对于狼来说,这种非自然的钢铁声响,要比自然中的惊雷声更可怕,也比草原狼最畏惧的捕兽钢夹所发出的声音更具恐吓力。陈阵敲出第一声,就把整个狼群吓得集体一哆嗦。他再猛击几下,狼群在狼王的率领下,全体大回转,倒背耳朵,缩起脖子像一阵黄风一样,呼地向山里奔逃而去。连那条探狼也放弃任务,迅速折身归队。

陈阵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如此可怕庞大的蒙古狼群,居然被两只钢镫所击退。他顿时壮起胆来,一会儿狂击马镫,一会儿又用草原牧民的招唤手势,抡圆了胳膊,向身后的方向大喊大叫:豁勒登!豁勒登!(快!快!)这里的狼,多多的有啦。

狼群撤得井然有序,急奔中的狼群仍然保持着草原狼军团的古老建制和队形,猛狼冲锋,狼王靠前,巨狼断后,完全没有鸟兽散的混乱。狼群一眨眼的工夫就跑没影。

山谷里留下一大片雪雾雪沙。天光已暗。

(选择姜戎《狼图腾》,有删改)

1.第一段描写了环境,有什么作用?

2.文中的“蒙古狼”有哪些特性?请简述。

3.人狼相遇,庞大的蒙古狼群,为何会退避?

4.结合第二段,赏析本文语言特色。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2)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3)扈江离与辟芷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4)_________,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蒹葭萋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蒹葭》)

(6)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与元九书》)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题。

卖花声

张舜民

楼上久踟躇。地远身孤。拟将憔悴吊三闾。自是长安日下影,流落江湖。

烂醉且消除。不醉何如。又看暝色满平芜。试问寒沙新到雁,应有来书。

【注】张舜民,北宋文学家、画家。元丰四年从高遵裕征西夏,无功而返。次年十月遭劾奏,谪监郴州。南行途经岳阳作此词。

1.“三闾”指谁?借吊“三闾”表达词人什么样的心境?

2.简要赏析“又看暝色满平芜”中“满”字的妙处。

3.词中抒情主人公“踟躇”的原因有哪些?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寄欧阳舍人书(节选)

曾巩

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反复观诵,感与惭并。

夫铭志之著于世,义近于史,而亦有与史异者。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苟其人之恶,则于铭乎何有?此其所以与史异也。其辞之作,所以使死者无有所憾,生者得致其严。而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自立;恶人无有所纪,则以愧而惧。至于通材达识,义烈节士,嘉言善状,皆见于篇,则足为后法。警劝之道,非近乎史,其将安近?

及世之衰,为人之子孙者,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故虽恶人,皆务勒铭,以夸后世。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于是乎铭始不实。后之作铭者,当观其人。苟托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则不足以行世而传后。故千百年来,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莫不有铭,而传者盖少。其故非他,托之非人,书之非公与是故也。

然则孰为其人而能尽公与是欤?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盖有道德者之于恶人,则不受而铭之,于众人,则能辨焉。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迹非,有意奸而外淑,有善恶相悬而不可以实指,有实大于名,有名侈于实。犹之用人,非畜道德者,恶能辨之不惑,议之不徇?不惑不徇,则公且是矣。而其辞之不工,则世犹不传,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故曰,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岂非然哉!

然畜道德而能文章者,虽或并世而有,亦或数十年或一二百年而有之。其传之难如此,其遇之难又如此。若先生之道德文章,固所谓数百年而有者也。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得铭,其公与是,其传世行后无疑也。而世之学者,每观传记所书古人之事,至其所可感,则往往衋然不知涕之流落也,况其子孙也哉?况巩也哉?其追晞祖德而思所以传之之由,则知先生推一赐于巩,而及其三世。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

1.下列语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自立    自立:自己有所建树

B.警劝之道                    警劝:告诫勉励

C.于众人,则能辨焉            众人:许多人

D.虽或并世而有                并世:同时代

2.下面关于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碑铭与史传其实有着不同,铭文的撰写,为的是使死者没有什么可遗憾的,生者而借此来表达自己的尊敬之情。

B.有时,撰写铭文的人既不能推辞,又因是死者子孙所请,如果直书死者恶行,人情上过不去,铭文就出现不实之辞。

C.人之品行,有情感善良但行迹不好的,有内奸而外善的,有善恶相差而很难确指的,有实大于名的和名过其实的。

D.世上的学者,读古人事迹,看到感人之处,往往悲伤苦痛而流泪,何况是死者的子孙呢?但曾巩认为自己却非如此。

3.文中对撰写铭志提出了哪两个重要观点?

4.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犹之用人,非畜道德者,恶能辨之不惑,议之不徇?

(2)其追晞祖德而思所以传之之由,则知先生推一赐于巩,而及其三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