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 自沙县抵龙溪县,值泉州军过后,村落皆空,因有一绝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

自沙县抵龙溪县,值泉州军过后,村落皆空,因有一绝

韩偓

水自潺湲日自斜,尽无鸡犬有鸣鸦。

千村万落如寒食,不见人烟空见花。

1.请对首句中的两个“自”字进行赏析。

2.“不见人烟空见花”用了对比反衬手法,请分析其在诗句中的具体表现和表达效果。

 

1.①用两个“自”字来描写潺湲之水和西斜之日,营造了当地的一切都是自生自灭,与人无涉,村落皆空的意境,强化了对村落荒废的描写,②表达了诗人对百姓苦难的同情和泉州军暴行的愤慨之情。两个“自”字造成音韵上的回环反复,表现了诗人情感的悲痛低迴。(表达效果2分,情感2分,答出音韵效果给满分) 2.①诗中一“见”一“不见”,相互衬托,把“千村万落如寒食”的荒凉破败的惨象展现在人们眼前。(1分)②以乐景衬哀情,鲜花盛开反衬出不见人烟的的怅惘、感伤之情。(2分)③将眼前的有花而无人烟的景象与想象中过去人烟与鲜花共存的和谐景象对比,突出了眼见的荒凉与心中的悲伤。(2分)(答出一点3分,两点5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速读题干“请对首句中的两个‘自’字进行赏析”,此类是属于考查炼字的题,诗歌的语言历来“言有尽而意无穷”,因此要多角度加以剖析,应从形式到内容、由表及里的阐述。这句的意思是:流水独自缓缓地流动,天边孤独的落日也渐渐西沉着。“水自潺缓”说明经过战乱,溪流之上无人行船、无人渡河,所以河水也只有空空的自流了。太阳东起西落,似乎与人事没有关系,可是在乎时,晨旭初红,便有一无数的男女晨起劳作,夕阳落辉时劳动者扛锄而归。而如今,“村落皆空”,无人耕种。所以夕阳也只好空“自斜”了。呈现出当时农村的一切都是自生自灭,无人问津,空空荡荡,一派荒废。这样,既把“千村万落如寒食”的悲惨景象展现了出来, 同时也把诗人对泉州军暴行的愤怒之情含蓄不露地表达了出来。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许多诗中都有一些值得重视的词,这些词使全诗增色不少。那么,哪些词是作者有意锤炼,用得传神的呢? 一般说来,有动词、形容词、叠韵词、运用修辞手法的词、词性改变的词、副词及数量词。炼字类答题: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麽作用?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水自潺湲”描写潺湲独自之水,“日自斜”描写西斜之孤独落日。(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指出其表现手法。“水自潺缓”说明经过战乱,溪流之上无人行船、无人渡河,所以河水也只有空空的自流了。太阳东起西落,似乎与人事没有关系,可是在乎时,晨旭初红,便有一无数的男女晨起劳作,夕阳落辉时劳动者扛锄而归。而如今,“村落皆空”,无人耕种。所以夕阳也只好空“自斜”了。(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营造了当地的一切都是自生自灭,与人无涉,村落皆空的意境,强化了对村落荒废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百姓苦难的同情和泉州军暴行的愤慨之情。两个“自”字造成音韵上的回环反复,表现了诗人情感的悲痛低迴。 2. 【试题分析】速读题干“‘不见人烟空见花’”用了对比反衬手法,请分析其在诗句中的具体表现和表达效果”,题干明确了范围,也指出了手法,所以在难度上就降低不少,所谓“具体表现”即拿什么和什么作对比,拿什么来反衬什么;表达效果一是突出了什么内容,二是表达了什么情感。诗中一“见”一“不见”,相互衬托,把“千村万落如寒食”的荒凉破败的惨象展现在人们眼前;以乐景衬哀情,鲜花盛开反衬出不见人烟的的怅惘、感伤之情;将眼前的有花而无人烟的景象与想象中过去人烟与鲜花共存的和谐景象对比,突出了眼见的荒凉与心中的悲伤。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首先要区分鉴赏要求,即试卷设题是要我们从修辞角度,还是表现手法角度,还是篇章结构,还是兼而有之。(1)必须准确的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其次才是对相关表达技巧的具体的鉴赏。(2)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3)说说作者采取这种手法的原因。再次,解释(4)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怎样的旨趣。运用该手法的好处。在鉴赏过程中的语言表述必须是将诗歌的意境解释和形式技巧的鉴赏结合在一起的流畅优美的赏析。解题格式: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常见错误:解答这类提问时,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对诗歌某个局部的修辞手法进行阐述。这是不对的。但在阐述具体某句诗时,可以谈及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本题题干明确了范围,也指出了手法,所以在难度上就降低不少,所谓“具体表现”即拿什么和什么作对比,拿什么来反衬什么;表达效果一是突出了什么内容,二是表达了什么情感。能“见”到的是什么,是 “花 ”;“不见”的又是什么,是“人烟”。这样,一“有”,一“无”,一“见”,一“不见”,就把“千村万落如寒食”的荒凉破败的惨景,描绘成一幅具体形象的艺术画面,活脱脱地展现在人们眼前。衬托是一种有效的艺术手法。以丑衬美,美者更美;以动衬静,静者更静;鲜花盛开反衬出不见人烟的的怅惘、感伤之情。同样,以“有”衬“无”,也可以使“无”更显得一无所有,眼前的有花而无人烟的景象与想象中过去人烟与鲜花共存的和谐景象对比,突出了眼见的荒凉与心中的悲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何攀,字惠兴,蜀郡郫人也。仕州为主簿。刺史皇甫晏为牙门张弘所害,诬以大逆。时攀适丁母丧,遂诣梁州拜表,证晏不反。赦晏冤理得申。王濬为益州,为别驾。濬谋伐吴,遣攀奉表诣台,口陈事机,诏再引见,乃令张华与攀筹量进时讨之宜。濬兼遣攀过羊祜,面陈伐吴之策。攀善于将命,帝善之,诏攀参濬军事。及孙皓降于濬,而王浑恚于后机,欲攻濬。攀劝濬送皓与浑,由是事解。

除廷尉。时廷尉卿诸葛冲以攀蜀士,轻之,及共断疑狱,冲始叹服。迁散骑侍郎。杨骏执政,多树亲属,厚封赏,欲以恩泽自卫。攀以为非,乃与石崇共立议奏之,奏曰:“今承洪基,此乃天授。至于班赏行爵,优于泰始革命之初,不安一也;今恩泽之封,优于灭吴之功,不安二也;今之开制当垂于后若尊卑无差有爵必进数世之后莫非公侯不安三也。臣等敢冒陈闻。窃谓泰始之初,及平吴论功,制度名牒,皆悉具存。纵不能远遵古典,尚当依准旧事。”帝不纳。

以豫诛骏功,封西城侯,邑万户,赐绢万匹。攀固让所封户及绢之半,余所受者分给中外宗亲,略不入己。征为扬州刺史,在任三年,迁大司农。转兖州刺史,加鹰扬将军,固让不就。太常成粲、左将军卞粹劝攀莅职,中诏又加切厉,攀竟称疾不起。及赵王伦篡位,遣使召攀,更称疾笃。伦怒,将诛之,攀不得已,扶疾赴召。卒于洛阳,时年五十八。

攀居心平允,莅官整肃,爱乐人物,敦儒贵才。为梁、益二州中正,引致遗滞。巴西陈寿、阎义皆西州名士,并被乡闾所谤,清议十余年。攀申明曲直,咸免冤滥。攀虽居显职,家甚贫素,惟以周穷济乏为事。子璋嗣,亦有父风。

(选自《晋书·何攀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之开制/当垂于后/若尊卑无差/有爵必进数世/之后莫非公侯/不安三也

B.今之开制当/垂于后若尊卑/无差/有爵/必进数世之后/莫非公侯/不安三也

C.今之开制/当垂于后/若尊卑无差/有爵必进/数世之后/莫非公侯/不安三也

D.今之开制当/垂于后若尊卑无差/有爵必进数世/之后莫非公侯/不安三也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牙门与牙旗一样,源起都有古人借猛兽利牙的图案彰显荣耀和威武之意。

B.丁母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

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D.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攀担任别驾之时,不仅奉王濬之命带着奏章前往中央,主动与张华商量伐吴事宜,还又前去拜访羊祜,面陈讨吴之策,他的才能赢得皇帝嘉许。

B.何攀与石崇共同弹劾杨骏,认为其赏赐封爵不应厚于本朝开国之时,不应高于对灭吴功臣的封赏,即使不能遵循远古典制,也应当依照先例。

C.何攀为官严肃,曾任廷尉、刺史、大司农等职,却坚决推辞了充州刺史之职,后带病应召,是为篡位的赵王司马伦所迫,实属无奈之举。

D.何攀正直爱才,不仅任梁州、益州中正之时引荐被埋没的人才,而且还勇于辩明曲直,为刺史皇甫晏以及西州名士陈寿、阎义洗清了冤枉。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攀适丁母丧,遂诣梁州拜表,证晏不反,故晏冤理得申。

(2)攀虽居显职,家甚贫素,惟以周穷济乏为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中国人的精神

一个外国人在中国居住的时间越久,就越喜欢中国人,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中国人身上有种难以形容的东西。我已经把这种难以形容的东西概括为温良。如果我不为这种温良正名的话,那么在外国人的心中它就可能被误认为中国人体质和道德上的缺陷——温顺和懦弱。这里再次提到的温良,是一种源于同情心或真正的人类智慧的温良——既不是源于推理,也非产自本能,而是源于同情心——来源于同情的力量。那么,中国人又是何以具备了这种同情的力量的呢?

中国人之所以有这种力量,这种强大的同情的力量,是因为他们完全地或几乎完全地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中国人的全部生活是一种情感的生活——这种情感既不是来源于感官直觉意义上的那种情感,也不是来源于你们所说的神经系统奔腾的情欲那种意义上的情感,而是一种产生于我们人性的深处——心灵的激情或人类之爱的那种意义上的情感。

对此,我们可以用中国人实际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般特征,来加以说明。

首先,我们来谈谈中国语言。中国的语言是一种心灵语言。一个很明显的事实就是:那些生活在中国的外国人,其儿童和未受教育者学习中文比成年人和受过教育者要容易得多。原因就在于儿童和未受教育者是用心灵来思考和使用语言。相反,受过教育者,特别是受过理性教育的现代欧洲人,他们是用大脑和智力来思考和使用语言的。有一种关于极乐世界的说法也同样适用于对中国语言的学习:“除非你变成一个孩子,否则你就难以学会它。”

其次,我们再指出一个众所周知的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事实。中国人具有惊人的记忆力,其秘密何在?就在于中国人是用心而非用脑去记忆。用具有同情力量的心灵记事,比用头脑或智力要好得多,后者是枯燥乏味的。举例来说,我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童年的记忆力要强过成年后的记忆力。因为儿童就像中国人一样,是用心而非用脑去记忆。

接下来的例子,依旧是体现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并得到大家承认的一个事实——中国人的礼貌。中国人一向被视为礼仪之邦,那么其礼貌的本质是什么呢?这就是体谅、照顾他人的感情。中国人有礼貌是因为他们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他们完全了解自己的这份情感,很容易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显示出体谅、照顾他人情感的特征。

我们举的中国人的特性的最后一例,是其缺乏精确的习惯。这是由亚瑟·史密斯提出并使之得以扬名的一个观点。那么中国人缺少精确性的原因又何在呢?我说依然是因为他们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心灵是纤细而敏感的,它不像头脑或智慧那样僵硬、刻板。

正是因为中国人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一种孩子般的生活,所以他们在许多方面还显得有些幼稚。这使得一些浅薄的留学中国的外国留学生认为中国人未能使文明得到发展,中国文明是一个停滞的文明。必须承认,中国人的智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被人为地限制了。众所周知,在有些领域,中国人只取得了很小的进步甚至根本没什么进步。这不仅有自然科学方面的,也有纯粹抽象科学方面的,如逻辑学。实际上欧洲语言中“科学”与“逻辑”二词,是无法在中文找到完全对等的词来加以表达的。

像儿童一样过着心灵生活的中国人对抽象的科学没有丝毫兴趣,因为在这方面心灵和情感无计可施。事实上,每一件无需心灵与情感参与的事,诸如统计一类的工作,都会引起中国人的反感。

1.下列对作者在文中提出的“温良”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它是一种中国人身上所具有的难以形容的东西。

B.它既不是源于推理,也非产自本能,而是源于同情心。

C.它显示出中国人体质和道德上的缺陷——温顺和懦弱。

D.它源自中国人完全地或几乎完全地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

2.下列对中国人“过着一种心灵生活”的理解有误的一项(    

A中国人没有僵硬、刻板的习惯,因为中国人的心灵是纤细而敏感的,它不像头脑或智慧那样僵硬、刻板。

B.中国人是用心而非用脑去记忆的,用具有同情力量的心灵记事,比用头脑或智力要好得多。

C中国的语言是一种心灵的语言,所以那些受过理性教育的外国人用大脑和智慧来思考和使用反而行不通。

D.中国一向被视为礼仪之邦,中国人很容易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显示出体谅、照顾他人情感的特征。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人身上有一种难以形容的东西,那就是一种源于同情心或真正的人类智慧的温良,它可能表现为一种缺陷。

B.在中国留学的外国学生认为中国人未能使文明得到发展,中国文明是一个停滞的文明。

C.外国的儿童和未受教育者学习中文比成年人和受过教育者要容易,因为儿童和未受教育者是用心灵来思考和使用语言的。

D.中国人的生活是一种源于感官直觉意义上的情感的生活,不是来源于神经系统奔腾的情欲那种意义上的情感生活。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日前,杭州图书馆引起了无数网友和一些主流媒体的关注。杭图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实行“零门槛”阅览,因此常有乞丐、拾荒者和农民工进门阅览,图书馆对他们的唯一要求就是把手洗干净再阅读。有读者无法接受,找到褚树青馆长,说允许乞丐和拾荒者进图书馆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尊重,褚树青回答: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利选择离开。

此消息在网上传播开后,被感动的网民把杭图称为“史上最温暖图书馆”。馆长褚树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却慨叹,公共图书馆零门槛开放本来就是正常之事,也已做了多年,瞬间引发如此大的关注值得反思。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出现一个光明的新境界。陆游在《游山西村》中表达这一人生理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待利益得失,君子往往心胸宽广,而小人则会忧愁悲伤。孔予在《论语·述而》中表达这一现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及“学”与“思”的问题,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苟子在《劝学》中则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甫《哀江头》中有两旬诗“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姜夔《扬州慢》中也有两句诗此意思相近,手法相同,选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

沈钦圻

冰霜磨炼后,忽放几接新。

独立江山暮,能开天地春。

自然空色相,谁与斗精神。

野客闲相对,如逢世外人。

(1)请赏析颔联“独立江山暮,能开天地春”。

(2)请分析诗人将梅称为“世外人”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