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人也,将作大匠严之子。为人美辞...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人也,将作大匠严之子。为人美辞貌,有俊才。初,京兆挚恂以儒术教授,隐于南山,不应征聘,名重关西。融从其游学,博通经籍。恂奇融才,以女妻之。永初二年,大将军邓骘闻融名,召为舍人。非其好也,遂不应命,客于凉州武都、汉阳界中。会羌虏飙起,边方扰乱,米谷踊贵,自关以西,道殣相望。融既饥困,乃悔而叹息,谓其友人曰:“古人有言:‘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其喉,愚夫不为。’所以然者,生贵于天下也。今以曲俗咫尺之羞,灭无赀之躯,殆非老庄所谓也。”故往应骘召。四年,拜为校书郎中,诣东观【注】典校秘书。是时,邓太后监朝,骘兄弟辅政。而俗儒世士,以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遂寝蒐狩之礼,息战阵之法,故猾贼从横,乘此无备。融乃感激,以为文武之道,圣贤不坠,五才之用,无或可废。元初二年,上《广成颂》以讽谏。颂奏,忤邓氏,滞于东观,十年不得调。因兄子丧,自劾归。太后闻之怒,谓融羞薄诏除,欲仕州郡,遂令禁锢之。太后崩,安帝亲政,召还郎署,复在讲部。出为河间王厩长史。时车驾东巡岱宗,融上《东巡颂》,帝奇其文,召拜郎中。融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教养诸生,常有千数。善鼓琴,好吹笛,达生任性,不拘儒者之节。居宇器服,多存侈饰。尝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弟子以次相传,鲜有入其室者。尝欲训《左氏春秋》,及见贾逵、郑众注,乃曰:“君精而不博,君博而不精。既精既博,吾何加焉!”著《三传异同说》。注《孝经》、《论语》、《诗》等,所著赋、颂、碑、诔……凡二十一篇。初,融惩于邓氏,不敢复违忤势家,遂为梁冀草奏李固,又作大将军《西第颂》,以此颇为正直所羞。年八十八,

延熹九年卒于家。遗令薄葬。

论曰: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夫事苦,则矜全之情薄;生厚,故安存之虑深。登高不惧者,胥靡之人也;坐不垂堂者,千金之子也。原其大略,归于所安而已矣。

(节选自《后汉书•马融传》)

【注】东观:汉代宫中藏书、著书的机构。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马融辞命/ 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 既而羞曲士之节惜/ 不赀之躯终/ 以奢乐恣性党附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B.马融辞命/ 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 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 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 能匡欲者鲜矣/

C.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 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 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 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D.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 既而羞曲士之节惜/ 不赀之躯终/ 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2.下列是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舍人,古代豪门贵族家里的门客,宋元后用以称呼权贵子弟,明代军卫应袭子弟也称“舍人”。

B.老庄,老子和庄子的并称,老子和庄子是道家学说的代表人物,道家主张“清静无为”“顺应天道”“人性本善”“逍遥齐物”等思想。

C.岱宗,泰山的尊称,泰山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历代帝王封禅的神山,是佛道两家的圣地,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缩影。

D.《左氏春秋》,简称《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融年轻时长相英俊,擅长辞令,颇有才气,拜隐居的挚恂为师,学业大有长进。挚恂认为马融是个奇才,将女儿嫁给了他。

B.马融起初拒绝了大将军邓骘的征召,客居在武都、汉阳一带,后边境不安定,物价飞涨,马融生活陷入困顿,最终接受了邓骘的邀请。

C.马融因上奏《广成颂》讽谏朝廷,得罪了当权的邓氏,被滞留在东观,十年得不到升迁,还遭到禁锢,被限制了人身自由。

D.马融门下学生数以千计。教授学生时,他坐在高堂上,堂上设置红色纱帐,纱帐后安排女乐,学生按照次序传习他的学说,能登堂入室得其面授者很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人有言:“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其喉,愚夫不为。”所以然者,生贵于天下也。

译文:

(2)而俗儒世士,以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遂寝蒐狩之礼,息战阵之法,故猾贼从横,乘此无备。

译文:

 

1.C 2.B 3.C 4.(1)古人有这样的话:“左手拿着天下的地图,右手割断自己的喉管,这是愚蠢的人都不做的事情。”这样的原因,是生命比天下更宝贵;而当时浅陋的儒生和读书人,都认为可以大兴文德,武力应该废止,于是停止打猎的礼仪,停息作战布阵的法令,所以狡猾的盗贼放纵横行,乘朝廷当时没有防备。 【解析】 1.1】 试题分析:给文言文语段断句,需要在通文意初断句的基础上,对不能断开的字词要研究前后语句的含义及联系,看看断在哪里语意才能明白,句子前后的联系往往都有标志可寻,只要抓住了这些标志,就可以轻松断句,同时,需要掌握语句的大意。本句话的意思为,马融不应邓骘之请,犹豫徘徊在陇、汉一带,是想要坚守自己的操守吗?接着却羞愧于孤陋寡闻的人保持所谓的名节,爱惜自己高贵之身,最终因为奢侈享乐放纵心性,纠合亲附朋党成为别人讥笑的对象,原本就知道懂得节制自己欲望的人很少啊。本题可据此得出答案。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理解内容和断句是紧紧相关联的,熟读精思,理解大意是正确断句的前提,因为读不懂就点不断,不理解就点不好。首先要通读全文,反复钻研,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遍数读多了,其意义自然就理解了;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给一段文章加标点,往往有易有难。本题中,只要稍一留意,答案AB两项中,“党附成讥固知识”这一停顿语义不通,所以,应该排除掉;比较答案CD时,D项,“既而羞曲士之节惜”这一语句没法解释,所以直接排除掉,从而得出答案为C。 2.2】 试题分析:此题解答需要结合平日阅读积累的知识加以分析、判断。选项B,“人性本善”应是儒家孟子的思想主张。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此题在古文阅读中出现,不算是新题型,考查的仍是对文言文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很多的文言文化知识,应该靠平日的积累,很多在教材中接触过,比如,本题中,A项,对“舍人”的考查, 在我们学过的“游褒禅山记”中,接触过,较易判断;B项,介绍老庄,内容全面,但题目故意和儒家学说的观点混淆了,比如,“人性本善”是儒家观点;C项,考查对“岱宗”的知识内容掌握,这里介绍的非常准确;D.《左氏春秋》,也是我们平时就能熟练掌握的,较易判断其正误。此类题目,一靠平日的掌握,二要学会大胆地猜答案,因为一般情况下,题目答案设计都是几个课内接触过的解释和学生较为陌生的混合搭配,所以不难排出答案。 3.3】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文中C项说法,马融因为哥哥的孩子去世,向朝廷请求回乡,太后认为马融轻视、羞辱了朝廷的任命,想到州郡做官,于是下令禁锢他。不是因为上奏《广成颂》被禁锢。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正确解答这类题,需仔细阅读全文,比较准确全面地把握文章。假设法和代入法是解答此类题最好的方法,即假设这些选项的内容都是正确的,用来加深理解原文,然后再用代入法,一一与原文比照验正,就会发现与原文内容不符的选项,排除即可。本题的答题难度在于是否能够准确把握全文大意,比如,C项,属于曲解文意,强加因果,“马融因上奏《广成颂》讽谏朝廷,”与文意不符。据此便可知答案。 4.4】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关键字(1)“据”:拿着;“刎”:割断;“所以”:……的原因;状语后置“生贵于天下”句要翻译出来;句意1分;(2)“以为”:都认为;“宜”:应该;“寝”:停止;“从”:通假字,同“纵”,放纵;句意1分。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本题可以参考文言文翻译题的做法。文言文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本题中,(1)处,应注意“据”字的翻译,因为在教材中,没有出现过,但我们可以结合语境推断出来,还有倒装句式也要翻译出来;(2)处,“寝”字不好理解,但我们要联系“废寝忘食”也就可以猜测其意义;“从”要能分析出是通假字即可推知答案。 【文言文翻译】 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人,将作大匠马严的儿子。马融长相英俊,善于言辞很有才气。起初,京城的挚恂用儒术教授生徒,在南山隐居,不答应朝廷征召聘任,在关西一带名气很大,马融跟着他游学,学识渊博精通儒学经典。挚恂认为马融有奇才,就把女儿嫁给了他。永初二年,大将军邓骘听说了马融的名声,把他召为舍人,但是马融内心很不乐意,就没答应,客居在凉州的武都和汉阳境内。恰逢羌虏迅猛扰边,边境混乱不安,粮价飞涨,关内以西之地,路上饿死的人随处可见。马融在陷入饥饿困苦后,才后悔并且叹息着对朋友说:“古人有这样的话:‘左手拿着天下的地图,右手割断自己的喉管,这是愚蠢的人都不做的事情。’之所以这样的原因,是生命比天下更宝贵。现在因为一点点世俗的屈辱,而毁灭自己高贵的身体,这大概也不是老子庄子所认可的啊。”于是就答应了邓骘的邀请。永初四年,任命为校书郎中,到东观做典校秘书。这个时候邓太后主持朝政,邓骘兄弟辅佐她。而当时浅陋的儒生和读书人,都认为可以大兴文德,武力应该废止,于是停止打猎的礼仪,停息作战布阵的法令,所以狡猾的盗贼放纵横行,乘朝廷当时没有防备。马融于是感慨激愤,认为文武之道,圣贤都没有放弃,勇、智、仁、信、忠五才,没有一个可以废止。元初二年,上奏《广成颂》来规劝进谏此事。《广成颂》的上奏,违逆(得罪)了邓氏,马融被滞留在东观,十年都没有调任新职。因为哥哥的孩子死了,他便向朝廷请求回乡。太后听到这个消息很生气,认为马融羞辱轻视了朝廷的任命,想到州郡做官,于是下令监禁他。太后死后,安帝刘祜亲政,把他召回郎署做侍从郎官,又做了皇帝的侍讲官。后离开京师做了河间王的厩长史。当时皇帝车马东巡泰山,马融上了一篇《东巡颂》,皇帝认为他的文章写得很不一般,召他进京任命为郎中。马融才高博学,是当时的一个大学者,教授的学生常以千数。擅长演奏琴,喜欢吹笛子,性情放达率真,不拘泥于儒士的礼节。居室房屋里的器物服饰,多有奢侈讲究的装饰。曾经坐在高堂上,挂着绛纱帐,前面教授学生,后面排列着女乐,学生按照次序传习他的学说,很少有人登堂入室。曾经想注解《左氏春秋》,等到看到贾逵、郑众的注解,就说:“贾先生精深而不广博,郑先生广博而不精深。又精深又广博的,谁又能超过我呢?”著《三传异同说》,注《孝经》、《论语》、《诗》等,所著赋、颂、碑、诔……一共二十一篇。当初,马融被邓氏惩罚,不敢再违逆得罪权势人家,于是替大将军梁冀起草奏书参奏李固,又写了吹捧梁冀的《西第颂》,因此被正直之人羞耻。八十八岁,延熹九年死在家中。留下遗嘱要求简单安葬自己。 (范晔)评价说:马融不应邓骘之请,犹豫徘徊在陇、汉一带,是想要坚守自己的操守吗?接着却羞愧于孤陋寡闻的人保持所谓的名节,爱惜自己高贵之身,最终因为奢侈享乐放纵心性,纠合亲附朋党成为别人讥笑的对象,原本就知道懂得节制自己欲望的人很少啊。大概做事艰苦,那么顾惜保全自己的想法就少一些;生活优厚,所以想要安定保全自己的顾虑就多了。登上高处而不害怕的,那是刑徒之人;不坐在屋檐下的,那是家有千金之人。推究其中主要的原因,归于他们所处的环境不同罢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书籍插图开始流行以后,一系列的插图术语也随之诞生,如“绘像”、“绣像”、“全像”、“出像”、“补像”、“全图”等。每一个术语都代表着一种插图方式,这些术语和插图方式的变化,与当时的审美风尚息息相关。就明刻本插图而言,主要有“全像”(全相)、“出像”(出相)、“绣像”等几种命名方式。本文着重探究“出像”(出相)这一插图方式。

满分5 manfen5.com

关于出像(出相),鲁迅先生的界定是:“宋元小说,有的是每页上图下说,却至今还有存留,就是所谓‘出相’。”《汉语大词典》的解释也是如此,“有的书籍,书页上面是插图,下面是文字,谓之‘出相’”。戴不凡先生则认为,“舍建版而外,明人刻小说戏曲恒多整页之‘出像’、‘全图’”,即整页的插图谓之“出像”和“全图”。前两种解释与全像(全相)的概念接近,后一种解释认为“出像”与“全图”的意思相同。关于“全图”,鲁迅先生的解释是“有画每回故事的,称为‘全图’”,《汉语大词典》的解释是“旧时线装本通俗小说,卷首有每回主要故事情节图画的,称‘全图’”。由此可见,鲁迅先生和《汉语大词典》对于“全图”的解释也与戴不凡先生的观点有分歧,一者指向整页插图方式,一者指向每回故事情节的插图。

“出像”的命名方式多出现在金陵富春堂、世德堂、文林阁和广庆堂所刊刻的曲本中,徽州、建阳和杭州等地刊刻的曲本中也偶有以“出像”命名的。万历元年(157 3 ),富春堂刊刻了《新刻出像增补搜神记》,这是较早以“出像”命名的明刻本,全书采用单面整幅的插图方式,共1 26 幅插图,每一幅插图分别对应一段内容,并在插图右上角以直列式标题的形式呈现出来,世德堂万历二十年(15 93)所刻《新刻出像官版大字西游记》的插图,采用了双面连式横幅大图的版式,崇祯年间刊刻的《峥霄馆评定出像通俗演义魏忠贤小说斥奸书》和《新镌出像批评通俗演义鼓掌绝尘》插图则采用单面整幅的版式。也就是说,小说中“出像”插图的方式是单面整幅或双面连式,用一到两幅插图表现每一出的精彩情节。

就戏曲而言,万历辛巳年(1 581)富春堂刊刻的《新刻出像音注释义王商忠节癸灵庙玉玦记》是现存较早的以“出像”命名的戏曲本子,稍后的有世德堂万历十四年(1 586 )刊刻的《新刊重订出像附释标注裴度香山还带记》、《重订出像注释裴淑英断发记》,以及万历十九年(158 9)刊刻的《新刊重订出像附释标注月亭记》。这些本子的题名是以“出像”进行标榜,插图为单面整幅的版式。《玉玦记》共3 6 折,30 幅插图,《还带记》共4 0 出,24 幅插图,《拜月亭记》共43 折,10 幅插图。细查这些插图发现插图所表现的情节都是与每折的内容相对应的。又因为在曲本传抄、刊刻的过程中,“出”与“折”往往是通用的,“出”也就具有了“折”的意思,“相”指故事情节图,那么“出相”就有了表现每出故事情节图的意思。当然,这并不是说有多少折内容,就有多少幅插图,插图往往表现的是比较精彩的内容和章节,平淡的情节一般并未通过插图来表现,所以插图与每一折的内容之间也并不一定会完全做到了一一对应。如果说《玉玦记》中的3 6 折,安排了3 0 幅插图,还是力求一一对应的话,那么到《拜月亭记》中,43折仅有10 幅插图,则是重点表现精彩情节了。以《拜月亭记》为例,这10幅插图的标题分别是“世隆自叙”、“瑞兰自叙”、“兄妹逃军”、“隆兰遇强”、“世隆成亲”、“兴福离寨”、“汴城聚会”、“试官考选”、“官媒送鞭”、“成亲团圆”,均是书中最精彩的情节,也是后世选本中选用最多的几折。

由此可见,“出像”插图最初时是采用单面整幅的方式,用一到两幅插图表现每一出的精彩情节,

后来慢慢出现了双面连式横幅大图的版式。可能由于商业竞争和书坊主趋利的关系,书中“出像”插图的数量开始减少,已经无法和每一出内容一一对应了,只是挑选其中最精彩的情节进行表现,而平淡的情节则一带而过,出现了几出或几折内容用一幅插图带过的现象。

(节选自《古典文学知识》2 015 年第181 期)

1.下面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对于“出像”的界定,鲁迅先生认为宋元小说中的每页“上图下说”,就是所谓的“出像”,这与《汉语大辞典》的解释基本相同。

B.戴不凡先生认为,“明人刻小说戏曲多整页之‘出像’‘全图’”,整页的插图就是“出像”和“全图”,他认为“出像”和“全图”的意思相同。

C.关于全图,鲁迅先生的解释是“有画每回故事的,称为‘全图’”,这与《汉语大辞典》的解释类似,都是指向整页插图方式的。

D.鲁迅先生对“出像”与“全图”的理解不同,在他的理解中这两种插图方式的指向是不一样的。

2.下面说法不能作为划线句“‘出相’就有了表现每出故事情节图的意思”的论据的是     

A.在曲本传抄、刊印的过程中,“出”与“折”往往是通用的,“出”就有了“折”的意思,“相”指故事情节图。

B.《玉玦记》总共36 折,安排了30 幅插图,插图所表现的情节力求与每折的内容一一对应。

C.《新刻出像增补搜神记》全书采用单面整幅的插图方式,共1 26 幅插图,每一幅图分别对应一段内容情节。

D.并不是有多少折内容,就有多少幅插图,插图与每一折的内容并不一定完全做到了一一对应,这些插图往往表现的是剧本中比较精彩的内容和章节。

3.下面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小说中的“出像”插图的方式是单面整幅或双面连式,如《新刻出像官版大字西游记》的插图为后者,每一幅图分别对应着一段内容的精彩情节。

B.《新刻出像音注释义王商忠节癸灵庙玉玦记》是现存较早的戏曲本子,稍后的还有《新刊重订出像附释标注裴度香山还带记》等本子,它们的插图为单面整幅的版式。

C.《拜月亭》中有  “世隆自叙”、“汴城聚会”、“兄妹逃军”、“隆兰遇强”等10幅插图,这些图仅与书中最精彩的情节一一对应。

D.“出像”插图随着时间推移数量开始减少,出现了几出或几折内容用一幅插图带过的现象,这与商业竞争和书坊主趋利或有关联。

 

查看答案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们学着只争朝夕。人生苦短,道路漫长,我们走向并珍爱每一处风光,我们不停地走着,不停地走着的我们也成了一处风光。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随着雾霾频发,油品质量对环境的影响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有测试表明,一些城市空气中PM2.5的20%左右来自机动车尾气,而只要使用符合新标准的汽油和柴油,           。有鉴于此,我国将加快促进成品油质量升级国家专项行动。

A即使现有汽车不作任何改造,其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也能减少10%

B汽车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就可减少10%,现有汽车的改造并不是必须的

C再加上对现有汽车进行改造,其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就将减少10%以上

D不管是否改造现有汽车,其尾气中的相关污染物排放都将减少10%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历史表明,尊重对手,平等待人,学会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对话,共同应对生活面临的挑战,是文明应有的内涵。

B.古代神话虽然玄幻瑰奇,但仍然来源于生活现实,曲折地反映了先民们征服自然、追求美好自然生活的愿望。

C.一般人常常忽略的生活小事,作者却能够慧眼独具,将之信手拈来,寻找其叙述的价值,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

D.在昨天进行的欧洲羽毛球团体赛中,卫冕冠军丹麦队和德国队以5:0和3:2分别战胜芬兰队和瑞典队,闯进了决赛。

 

查看答案

在下面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李金发先生一生清高,不大与文坛往来,出版的作品也甚少,但却以风格迥异的诗歌,成为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           

(2)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狡猾的美国人         ,待时机成熟便以所谓中立国的身份向交战国家贩卖军火、战略物资、情报等,伺机大发战争横财,使得战后美国的经济一跃成为世界第一。

(3)诚实守信、            历来都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是公民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基石和标志。

A.开山鼻祖  坐山观虎斗  一诺千金    B.始作俑者  隔岸观火  一言九鼎

C.始作俑者  坐山观虎斗  一诺千金    D.开山鼻祖  隔岸观火  一言九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