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对诗歌《新月》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新月弯弯,像一条小船。 我乘船归去,...

诗歌《新月》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新月弯弯,像一条小船。

我乘船归去,越过万水千山。

花香,夜暖。

故乡正是春天。

你睡着了么?

我在你梦中靠岸。

A.入手擒题,诗一开始就把银钩似的一弯新月比作"一条小船",使之成为诗人情感的闸门。

B."我乘船归去,/越过万水千山。"两句写诗人以虚当实,凭借想象踏上返回故乡之路。

C."花香。夜暖。"一句四字,从视觉、嗅觉和触觉等方面向读者面展现了故乡春夜的迷人美景。

D.结句情深意美,诗人借新月之船,将绵绵不尽的游子之情,洒落在故乡的土地上,洒落在故乡的梦里。

 

C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核对诗歌的理解。C项,正面的角度而非侧面角度,应指嗅觉和触觉,无有视觉。《新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思想感情。“新月弯弯,像一条小船。”诗人将新月比喻成船,虽浅显但却真挚,它使我们想起那首儿歌“弯弯的月儿像只船”,让人倍感亲切。这句也是全诗的引子,后面依此展开想像。“我乘船归去,越过万水千山。”身处异地他乡的诗人只能借助这叶扁舟,踏上回乡(思乡)之路。“花香。夜暖。故乡正是春天。”这里诗人化虚为实,将对故乡的赞美用“春天”“花香”“夜暖”等形象来寄托,给人以多感官的体验和美的享受。“你睡着了么?我在你梦中靠岸。”仿佛故乡的亲人也在做着同样的梦,在欢迎着游子的归来,从而表现诗人对故乡亲人的眷恋、向往之情。在这首短诗中,诗人将对故乡的眷念和向往之情表达得淋漓酣畅,丰富的想象力无疑是让诗人思绪腾飞的翅膀。两个“你”指的是故乡,在诗中的作用是使表达真切。诗人为我们创造了一个非常美好的意境,读了这首诗,我们会想起“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低吟和“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酸楚。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诗歌鉴赏技巧:一、看背景:结合注释告诉的背景来迅速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二、看关键语言(标题、结尾诗句、诗眼)。古诗中的关键语言,例如标题、结尾诗句和其他一些表明诗眼的词句,往往直接透露出诗歌主题的信息。三、看体裁:如果是叙事诗,则可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进而概括诗歌的主题,赏析诗歌语言的凝炼性、形象性。如果是哲理诗,概括主题时则应揭示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分析表现手法时则从“托物言志”角度出发。如果是抒情诗,则从写的景物(具体名词)中理解诗人抒发的感情,在回答诸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请欣赏这句诗”等问题时,就考虑是否应该答直抒胸臆或间接抒情(借物抒情、情景交融)。四、看技法:㈠抒情手法⑴直抒胸臆⑵间接抒情A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B借景(物)抒情 C情景交融。㈡描写手法:①对比:勾画……的生活画面,突出表现诗人……的情感,或表达了对生活、社会的……思考。②衬托(映衬、反衬、烘托)③渲染(三次或三次以上描写铺排)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㈢修辞手法⑴用典——借用神话故事、历史人物活动、古诗文。⑵借代——含蓄、委婉,表达特定的感情;⑶比喻——形象生动,寄托感情;或语言深入浅出地揭示生活哲理。想象、联想,设想奇巧,勾画了……的生活或社会图景。⑷双关——意在言外,耐人寻味,具含蓄美。A谐音双关,含蓄,富有情趣。B语意双关。⑸拟人,景和物人格化,形象生动,寄托感情;或情景交融,物我一体;或借物喻人,象征。⑹夸张,突出特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或造成奇特的意境,表现浪漫主义的情感。⑺反复,连用某字,突出特点或某种情感。⑻设问,一问一答,富有情趣;反问,增强说服力,发人深醒。⑼反语,讽刺。⑽互文:“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㈣其它表现手法:虚实相生五、看意象。⑴柳:“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⑵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⑶菊花坚贞、高洁品格的象征。陶渊明“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⑷梅花:冰清玉洁、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⑸松:坚贞、高洁的品质。⑹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⑺梧桐: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⑻杜鹃鸟:是凄凉、哀伤的象征。⑼鹧鸪鸟:旅途艰险的和满腔的离愁别绪.⑽寒蝉:悲凉的同义词。⑾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⑿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⒀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⒁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⒂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⒃乌鸦: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⒄猿啼: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⒅羌笛:凄切之感。⒆水: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李煜词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观《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⒇鸿鹄:鸿鹄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志气高远的人,如“鸿鹄去不返,勾吴阻且深”(《感遇二首》柳宗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以下新闻,从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一项作为正标题(   

中新社北京11月3日 记者 郭金超 孙自法北京时间11月3日凌晨1时36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顺利完成首次交会对接,中国载人航天首次空间交会对接取得圆满成功。正在国外访问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专门发来贺电,祝贺中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圆满成功。吴邦国、温家宝、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等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全程观看此次交会对接。

北京时间11月2日23时08分,神舟八号飞船飞行至第28圈,移动至天宫一号相对距离5公里处,进入交会对接飞行过程自主控制段。11月3日凌晨0时03分,神舟八号飞船经过4次自主变轨控制,抵达距天宫一号约5公里的对接入口点。随后,从对接机构接触开始,经过捕获、缓冲、拉回、锁紧4个步骤,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器实现刚性连接,形成组合体。3日1时43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常万全宣布:天宫一号、神舟八号首次交会对接取得圆满成功。

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成功,为中国突破和掌握航天器空间交会对接关键技术,初步建立长期无人在轨运行、短期有人照料的载人空间试验平台,开展空间应用、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以及建设载人空间站奠定基础、积累经验。

A.国家领导人全程观看空间交会对接任务

B.中国载人航天开启新纪元

C.中国突破和掌握航天器空间交会对接关键技术

D.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顺利完成首次对接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县教育局于教师节前已兑现了拖欠教师的所有工资。

B.梁任公对我的爱好文学和走近文学,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C.在21世纪人们称颂五六十年代的人际关系,这表明五六十年代的人际关系确有令人留恋、值得肯定。

D.在学校师资不足的情况下,主动挑起了为请假的老师代课的重担,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查看答案

例句他一火起来,谁都不敢说话,例句中的与下面哪几句话中加点词语的词性相同     

①这里的东西很便宜   ②他上海开会。

③他把钱都光了       ④昨天我们听了一个报告    ⑤小李教室吗?

A  ②③⑤  B  ①③⑤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中对《小狗包弟》文本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文章开始写艺术家与狗的故事,以此引出包弟的故事,起铺垫的作用。

B.作家一共写了两个故事,前一个故事写狗的忠诚,后一个故事写人的背弃,通过对比体现狗的忠诚和人的背弃。

C.“文革”结束后,作者写到院子里的“竹篱笆”换成了无缝的“砖墙”,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说明文革十年导致社会经济进步缓慢。

D.连一条狗都不能逃过劫难,这更能体现文革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现实。

 

查看答案

下面有关课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沁园春 长沙》上阕中,面对生机蓬勃、绚丽壮美的大自然和广阔宇宙,诗人很自然地想到了祖国命运和革命未来。

B刘和珍君》一文抒发了作者悼死者痛恨杀人者的悲愤之情。作者就以这条感情线索贯穿全文,围绕着“沉痛的悼念与愤怒的批判相结合”这一文章中心安排内容,使之形成有机的整体。

C《包身工》是一篇报告文学。这种文体脱胎于新闻,但又不同于新闻,作者可以对涉及的事件和人物进行合理的艺术加工。

D《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的作者严守新闻“客观报道”“零度写作”的要求,不动声色的把自己和其他参观者在奥斯维辛访问时所见到的情景冷静客观地展现出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