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以下小题。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以下小题。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本词与《迢迢牵牛星》都使用了什么修辞格?有什么艺术效果?请简要分析。

2.本词与《迢迢牵牛星》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1.叠词。(1分)《迢迢牵牛星》全诗以叠音词入诗,以描写为主,情景交融,声情并茂,音律感强。“迢迢”,写距离之远;“皎皎”,写星光之亮,使人产生一种夜空广大、星光灿烂的视觉感受。 “纤纤”状素手之修美,“札札”状织布之繁忙,一状形,一摹声。 “盈盈”写水之物貌;“脉脉”写人之情貌,水貌和情貌都很美。可是一水之隔,却“不得语”,只能含情脉脉,隔河相望。景情并生,哀怨动人。《鹊桥仙》“迢迢”说明牛郎织女相距之远,同时也极尽摹写二人相思之苦。“朝朝暮暮”歌颂了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同时也增强了诗词的音律感。(效果2分,分析2分。答案不必求全,只要结合两诗的某一点进行分析即可。若答比喻且分析到位也可得满分。) 2.《迢迢牵牛星》和《鹊桥仙》同是取材于“牛郎织女”这一美丽的传说。《迢迢牵牛星》塑造了一位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表达的是愁苦哀怨之情。(1分)开头两句“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写出了牵牛和织女夫妇相距之遥远。然后,“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抒。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四句正面描写织女美丽勤劳的形象和她的悲痛情怀。接下来的“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又写织女的内心独白,那阻隔了他们夫妇的银河既清且浅,相去也并不甚远,却偏偏成了不可逾越的障碍,因此,当织女回眸河汉时,强烈的相思再也无法抑制,情感达到了高潮。“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这两句生动地写出了凝视对岸、悄然无语、外表极平静而内心极凄苦的思妇形象,“此时无声胜有声”,令人回味无穷。《鹊桥仙》歌颂真挚而忠贞的爱情。(1分)“金风玉露”两句表达作者的爱情理想:他们虽然难得见面,却心心相印、息息相通,这岂不远远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 “柔情似水”,形容牛郎织女缠绵之情,犹如天河中悠悠的流水。“佳期如梦”,既点出了欢会的短暂,又真实地揭示了他们久别重逢后那种如梦似幻的心境。“两情若是”二句是对牛郎织女深情的慰勉,歌颂的是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情感概述准确各得1分,分析各2分。答案不必求全,只要结合两诗的具体诗句进行分析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该题考核诗词的修辞格。解题前应对《迢迢牵牛星》有基本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分析两首词在修辞格上的相同点,从《迢迢牵牛星》中“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从《鹊桥仙》中“迢迢”;“ 朝朝暮暮”中可以判断为叠词,联系词句具体分析即可。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叠词是以词的形状来判断,有两个要素:组成词的单个字是同一个字;单个字的组成部分也要是同一个字或偏旁。叠词构成的成语有以下几种形式:AABB型、AABC型、ABB型、ABAC型、ABCA.ABCB等 。叠字在诗词创作中独具魅力,其特殊功能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形象性。诗中叠字运用得恰到好处,可使所描绘的自然景色或人物特征更加形象。《古诗十九首》中《青青河畔草》开头六句连用了六组叠词:“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前两句写景,用“青青”、“郁郁”描绘出春天草木浓密的生机;后四句写人,四组叠字将思妇的体态、仪容、装扮等写得十分逼真,简直呼之欲出。二是确切性。叠字既可以摹声,又可以摹色,达到摹状的修辞效果,使表达的意象更加确切。如《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用“隐隐”、“甸甸”摹拟车马声,非常确切,渲染了兰芝被遣归家时的悲凉气氛,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叠字还可以摹拟各种声音。三是音乐性。叠字可使诗的音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如李白的《秋浦歌十七首之十》:“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诗的前四句分别用叠字领起,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如该题中考核,即为侧重于叠词的“形象性”与“音乐性”。 2. 试题分析:该题考核思想情感。《鹊桥仙》,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显然,作者否定的是朝欢暮乐的庸俗生活,歌颂的是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在他的精心提炼和巧妙构思下,古老的题材化为闪光的笔墨,迸发出耀眼的思想火花,从而使所有平庸的言情之作黯然失色。这首词将抒情、写景、议论融为一体。意境新颖,设想奇巧,独辟蹊径。写得自然流畅而又婉约蕴藉,余味隽永。《迢迢牵牛星》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见的故事,抒发了因爱情遭受挫折而痛苦忧伤的心情。这首诗抓住银河、机杼这些和牛、女神话相关的物象,借写织女有情思亲、无心织布、隔河落泪、对水兴叹的心态,实际来比喻人间的离妇对辞亲去远的丈夫的相思之情。诗想象丰富,感情缠绵,用语婉丽,境界奇特,是相思怀远诗中的新格高调。这首诗又多用叠字,增强了诗的节奏美,诵读时要把这一节奏美表现出来。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易错警示】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注意抓住诗中的“金风玉露”、“佳期如梦”带有的情感色彩来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拜住,安童孙也。至大二年,袭为宿卫长。英宗在东宫,问宿卫于左右,咸称拜住贤。遣使召之,欲与语。拜住谓使者曰:“嫌疑之际,君子所慎。我长天子宿卫而与东宫私相往来,我固得罪,岂太子福耶?”竟不往。至治元年正月,帝欲结彩楼于禁中,元夕张灯设宴。时居先帝丧,参议张养浩上疏,拜住谓当进谏,即袖其疏入奏,帝悦而止,仍赐养浩帛,以旌直言。三月,从幸上都,帝以行宫亨丽殿制度卑隘,欲更广之。奏曰:“陛下初登大宝,不求民瘼,而遽兴大役以妨务农,恐失民望。”从之。帝尝谓拜住曰:“朕委卿以大任者,以乃祖安童相世祖克成善治也。”时右丞相铁木迭儿屡杀大臣,鬻狱卖官,广立朋党,凡不附己者必以事去之。尤恶平章王毅,右丞高昉。因京诸仓粮储失陷,欲奏诛之。拜住密言于帝:“论道经邦,宰相事也。以金谷细务责之,可乎?”帝然之,俱得不死。铁木迭儿复引参知政事张思明为左丞以助己。思明忌拜住方正,谋中害之。左右得其情,乘间以告,且请备之。拜住曰:“大臣协和国之利也今以右相仇我我求报之非特吾二人之不幸亦国家之不幸汝辈毋复言”夏六月,拜住以海运粮视世祖时顿增数倍,奏请岁减二十万石,帝遂免之。时铁木迭儿过恶日彰,拜住悉以奏闻。上悟,夺其官。奸党铁失等甚惧,乃生异谋。晋王也孙帖木儿时镇北边,铁失潜遣人至王所,告以逆谋,约事成推王为帝。王命囚之,遣使赴上都告变。未至,车驾南还,次南坡,铁失等夜以所领阿速卫兵为外应,杀拜住,遂弑帝于行幄。晋王即位,铁失等伏诛。诏有司备仪卫,百官耆宿前导,舆拜住画相于海云寺,大作佛事。观者万数,无不叹惜泣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乃祖安童世祖克成善治也                      相:辅助

B以金谷细务                                  责:责罚

C铁木迭儿复参知政事张思明为左丞以助己          引:推荐

D拜住以海运粮世祖时顿增数倍                    视:观察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臣协/和国之利也/今以右相仇我/我求报之/非特吾二人之不幸/亦国家之不幸/汝辈毋复言

B.大臣协和/国之利也/今以右相仇我/我求报之/非特吾二人之不幸/亦国家之不幸/汝辈毋复言

C.大臣协和/国之利也/今以右相仇我/我求报之非特/吾二人之不幸/亦国家之不幸/汝辈毋复言

D.大臣协/和国之利也/今以右相仇我/我求报之非特/吾二人之不幸/亦国家之不幸/汝辈毋复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拜住是元初名相安童的孙子。早年在朝廷官袭宿卫长,后虽然得到太子的欣赏,但他宁可得罪太子,也不愿为其招来祸端。

B拜住支持张养浩上疏,劝阻元帝在服丧期间张灯设宴庆祝元宵,并且带着张养浩的奏章进谏,使张养浩得到了元帝的奖赏。

C右丞相铁木迭儿在朝中打击异己,滥杀大臣。拜住暗中进言,使王毅、高昉得以保全。张思明因忌恨拜住方正而密谋陷害时 拜住则不予计较。

D在奸党铁失的叛乱中,拜住不幸被杀;晋王即位后,诛杀铁失,将拜住的画像送到寺庙,并为他举行了隆重的祭奠仪式。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英宗在东宫,问宿卫于左右,咸称拜住贤。

拜住以海运粮视世祖时顿增数倍,奏请岁减二十万石,帝遂免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有一种犀利的观点认为,无智和无趣是中国当下文化两个最主要的特征。我以为不无道理,这种观点同样契合当下的散文写作。无智,就是指文章按照别人的思路来写作,没有自己的精神发现;无趣,就是指文字没有温度,文章里面很难生长出令人心生暖意和美的东西。

中国是一个散文大国,自先秦以降,直到晚明小品,出现了无数令人称道的名篇。后来八股文一统天下,用一色词章占领文坛时,古文走到了绝路。白话文的先驱者们希望找到新的智慧的表达方法,为汉语写作开掘新的可能。1917年白话文兴起,胡适等人开始提倡白话文写作。直到上世纪30年代,众多民间沙龙和社团活跃文坛,它们有不同的美学追求,所创办的报纸杂志也各有特色,文学写作的多样性就此出现,也涌现一大批有智性的作家。1949年以后的一段时间,散文写作受到一些制约,直到80年代有所改善。近几十年,散文写作较为老实、温吞,辞章也不乏优美之处,但往往缺少智慧的表达。

在我看来,文章若想写好,除了作者的天赋和感觉,智慧和学养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总的来说,文章不可缺失者三,一是具神思,二是能兴感,三是有美质。学者因兼具智慧和学养,其为文便兼备自由神思和美质,我称之为学者之文。现当代的学者之文有很多代表,如王国维、陈寅恪、冯友兰,到后来的钱锺书、黄裳,我们都能在他们身上感受到学者之文的精妙之美。除此之外,朱自清、俞平伯和废名等人也都属学者为文,都在有意地找寻属于自己的智慧的表达方式。

而这种趣味和智性,对民国时期的散文以及后来中国文化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学者之文侧重于个人心灵的凝视,着重于纯粹审美和静观的写作。其中智性的凸显,标志着智性散文开始出现。当代“智性散文”的形态具体怎样,目前还很少有人界定。我给“智性散文”作了一个可以继续丰富的定义,即以感性方式呈现认知世界和表现自我的诗化智慧。这方面的代表有钱锺书、唐弢和吕叔湘。

用智慧来写作的作家,情况比较复杂,作家里面有深厚学问的是少数,大部分是仰赖自己的天赋和生活经验来写作。其中一类有学问的作家,他们的作品可以归到学者之文,如钱锺书的《围城》,非常优美,但实际上是学者的叙事语态。另一类作家,是发自内心自然流淌出来的,与学术的关系若即若离,巴金、萧红的散文都是这样。萧红的散文甚至是天籁,完全不仰仗中国古代文学的修养,是东北黑土地上心灵和上苍交流碰撞而成的特殊文本,直到今天,她的写作依然受人称赞。这些都属于作家之文,它是靠天才、靠生命内延的丰富性以及对丰富性的深切打量和咀嚼产生的,一个时代不过几个这样的作家而已。

中国几千年文章的发展之道,非常讲究文章学的内涵。文章学讲究写作的起承转合,及其内在规律。以上谈及的学者们对文章之道有自己的会心之处,所以每每下笔,辄令人叹为观止。我们现在很少讲文章学了,“文学”的概念与“文章学”也相去甚远。后来由于战争、革命,提倡大众文化,鼓励一般作家的写作,学者之文便越来越小众,成为象牙塔的一部分,不得不说,这是文学发展的不幸。

(节选自《人民日报》)

1.下列有关“无智与无趣”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当下文化两个最主要的特征是无智和无趣,作者认同这种观点,提出要写智性散文。

B.无智即写文章无自己的精神发现;无趣即文字写作没有温度,二者关系密切,相辅相成。

C.无智和无趣非常契合中国当前的散文写作,要改变文学创作现状,就得告别无智与无趣。

D.学者之文力避无智与无趣,其作品兼备自由神思和美质,能感受精妙美。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项是

A改革开放后。中国散文创作少了一些制约。散文写作较为老实、温吞,出现了一些辞章优美的作品,但一般缺少智慧的表达。

B.散文创作者要具备一定的智慧和趣味而趣味和智性对民国时期的散文以及后来中国文化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不可忽视。

C.想写好文章,须具备三个不可缺失的条件,一是具神思,二是能兴感,三是有美质,但如今中国还没有此类作家及作品。

D.有学问的作家其作品能归到学者之文。他有学者的叙事语态,一些作家之文与学术若即若离.其靠天才靠生命等来创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文化的现状特征就是无智,无趣,也就是说中国的文章没有作家自己的精神发现,

文章里也没有令人心生暖意和美的东西

B.追溯历史,中国曾是个散文大国,出现了无数散文名篇,后来八股文一统天下,古文衰落,白话文兴起,出现了很多有智性的作家。

C.现当代的一些学者教授创作学者类文章,都能在他们身上感受到学者之文的精妙,他们都在有意地找寻属于自己的智慧表达方式。

D.要想写好文章需要有一定的天赋和感觉.智慧和学养特别重要,但真正用智慧来写作的作家情况复杂大多依赖经验和天赋写作。

 

查看答案

题目:请以“早”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命题作文不等于审题无障碍请务必认真审读题目挖掘个性化内涵。

②情节设置尽量兼顾合理性和新颖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说真话之四(节选)

巴金

关于说真话,各人有各人的想法。有人说现在的确有要求讲真话的必要,也有人认为现在并不存在说真话的问题。我虽然几次大声疾呼,但我的意见不过是一家之言,我也只是以说真话为自己晚年奋斗的目标。

说真话不应当是艰难的事情。我所谓真话不是指真理,也不是指正确的话。自己想什么就讲什么;自己怎么想就怎么说--这就是说真话。你有什么想法,有什么意见,讲出来让大家了解你。倘使意见相同,那就在一起作进一步的研究;倘使意见不同,就进行认真讨论,探求一个是非。这样做有什么不好?

近年来我在荧光屏上看到一些古装的地方戏,戏中常有县官审案,“大刑伺候”,不招就打,甚至使用酷刑。古语说,屈打成招,酷刑之下有冤屈,那么压迫下面哪里会有真话?……

奇怪的是有些人总喜欢相信压力,甚至迷信压力会产生真言,甚至不断地用压力去寻求真话。的确有这样的人,而且为数不少。我在十年浩劫中遇到的所谓造反派,大部分都是这样。他们的办法可比满清官僚高明多了。所以回顾我这一生,在这十年中我讲假话最多。讲假话是我自己的羞耻,即使是在说谎成为风气的时候我自己也有错误,但是逼着人讲假话的造反派应该负的责任更大。我脑子里至今深深印着几张造反派的面孔,那个时期我看见它们就感到“生理上的厌恶”(我当时对我爱人萧珊讲过几次),今天回想起来还要发恶心。我不明白在他们身上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封建官僚气味?!他们装模作样,虚张声势,惟恐学得不像,其实他们早已青出于蓝!封建官僚还只是用压力、用体刑求真言,而他们却是用压力、用体刑推广假话。“造反派”用起刑来的确有所谓“造反精神”。不过我得讲一句公道话,那十年中间并没有人对我用过体刑,我不曾挨过一记耳光,或者让人踢过一脚,只是别人受刑受辱的事我看得太多,事后常常想起旁听县官审案的往事。但我早已不是六七岁小孩,而且每天给逼着讲假话,不断地受侮辱受折磨,哪里还能从容思索,“忆苦思甜”?!

在那样的日子里我早已把真话丢到脑后,我想的只是自己要活下去,更要让家里的人活下去,于是下了决心,厚起脸皮大讲假话。有时我狠狠地在心里说:你们吞下去吧,你们要多少假话我就给你们多少。有时我受到了良心的责备,为自己的言行感到羞耻。有时我又因为避免了家破人亡的惨剧而原谅自己。结果萧珊还是受尽迫害忍辱死去。想委曲求全的人不会得到什么报酬,自己种的苦果只好留给自己吃。我不能欺骗我的下一代。我一边生活一边思考,逐渐看清了自己走的道路,也逐渐认清了“造反派”的真实面目。

……

“四人帮”终于下台了。他们垮得这样快,我没有想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训。沙上建筑的楼台不会牢固,建筑在谎言上面的权势也不会长久。爱听假话和爱说假话的人都受到了惩罚,我也没有逃掉。

1.作者说自己在文革中“讲假话最多”的原因是:

2.简要概括作者现在要讲真话的原因。

3.说说你对“其实他们早已青出于蓝”这句话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离三月十八日也已有两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记念刘和珍君》)

1.怎样理解“真的猛士”既是哀痛者又是幸福者?

2.作者两次谈到“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是否啰嗦多余,为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