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每个人都经历过成长的过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每个人都经历过成长的过程,都体验过成长的滋味。在成长历程中有许多值得回味的事,请你选择一件写下来,要写出真情实感,突出这件事对自己成长的意义,题目自拟,写成记叙文,不少于800字。

 

成长的滋味 每个人都在不断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稀奇古怪的事,就像一个调味瓶,让你的生活充满色彩。绘画出你的人生,充实着你的生活。让你在困难面前学会坚强,让你在骄傲面前学会谦虚,让你在自负面前找回自信……它就有那么神奇。 成长的滋味酸酸的。小时候的我不懂事,喜欢大手大脚的花钱。在一年夏天,妈妈为了给我凑足学费而累倒在了厂里,那时的我还在为了妈妈不给我买衣服而大发脾气。知道最后我踩明白妈妈的辛苦,心里的酸不自然的就冒出来了,就像吃了酸角似的,说不出话来,从那以后,我理解了妈妈的苦心,变得节约了。 成长的滋味甜甜的。从小到大,不管我在多远的地方上学,妈妈总会腾出时间在周末的时候来接我放学。她总是不放心我一个人。虽然我总对妈妈说:“妈,我已经长大了,不用你来接了,这么远,好累哦!”有事,我会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但妈妈总是坚持。我的同学总是用羡慕的眼光看着我,他们都说我妈妈对我很好。每当这个时候,我就想绽开的花朵,那样自豪,那样“得意”。被妈妈的一举一动所感动,好幸福、好甜蜜。那种感觉比吃了蜂蜜还甜。 成长的滋味苦苦的。从小我就比较迟钝,理解总要慢几拍,不会活学活用。可是妈妈又是个急性子的人。所以被打、被骂是家常便饭了。一次。妈妈教我做一道数学题,在一番周折下,我终于勉强做的来。后来,妈妈给我变了一下形,顿时,我就傻眼了。在那磨了很久也下不了笔。这可把妈妈气炸了,顺手就是一掌,打得我屁股开花。当时,我泣不成声,心里好恨她,现在想起来也有点气。我真是“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啊! 小时候的无知转眼变成了现在的听话、懂事。在成长的路程中,我吃了太多太多的“味道”。在生活中还是有一点小小的成就吧!我的调味瓶给了我太多丰富多彩的生活。都说“不经历风雨,哪来彩虹”这句话,现在想起还真的不错。我会让我的调味瓶一直陪伴在我的左右,使我的生活更精彩。 成长的滋味就想一个调味瓶,开启了我稚嫩的心灵。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以“成长”为内容的作文,成长中,我们学会了开启尘封的心灵,睿智地面对世间一切不可预测的变故,打造坚实的青春底座,磨出生命的光亮,感受体验青春生命的精彩。我们开始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演绎人生的精彩。我们学会用自己的行动解读自己的生命,由青春成长感悟生命的内涵。可以写“成长的味道”、“感受成长的经历”、“充满活力的岁月”等就体现了这样的命题导向。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名师点睛】综合以往的“青春成长”类作文,我们可以看出两个特点:①命题的核心是“成长”。初中生在学习、课余、家庭等生活中,领略了喜怒哀乐,渴望着快快长大。题目中常出现类似的“我们的生活斑斓多彩,我们对未来充满希望憧憬,人的成长需要磨炼”“成长的岁月里,我们有烦恼也有快乐,成长的滋味有苦,有辣,也有甜”等语句。②初中生处于青春成长的关键期,充满激情、活力,又不免苦恼、脆弱,处于“心理断乳期”,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自制力,离家出走,轻生现象时有发生。所以,命题的方向会关注我们自身的成长,帮助我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培养乐观、健康的心态。同时,还要注意到两个趋向:①引导对自身成长经历的回眸抒写对生命的个性感悟体验。如 “成长回眸,值得思索的也许是心灵对生命的允诺;也许是换个角度思考的智慧和豁达;也许是战胜困难、毅者无疆的勇敢……回眸间,盘点曾经岁月中的记忆或对成长的理解、感悟,你一定有所收获。”此类命题既要写青春成长经历,又要得出自己独特人生感悟。②命题素材由名人名言或名人故事转向热点的人或事。如特大雪灾、汶川地震等自然灾害面前涌现出的献出自己的青春生命而拯救他人生命的可歌可泣的人、事,有些考区以此作为命题的素材或背景。特别提醒大家的是,“青春成长”类话题涵盖面很广,因此该类素材具有共通性和延展性。很多命题,如情感类、品味类、心声类、追求类、感悟类、美德类、热点类,也可以用“青春成长”类素材来写。有人做了一个简略统计,几乎90%以上的作文命题,稍微调整变换一下,都可以牵引过来,写青春成长,写人生体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幅对联:一幅有关春节,另一幅有关端午节。要求:上下联各为七个字,语意连贯,符合节日和对联的特点,不得重复使用短语。

门上桃符  碧波竞舟  江边柳线  青艾驱瘴  迎春绿  十里欢  耀眼红  千家乐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虽然无家可归的人数众多,但解放军和武警官兵的艰苦努力,使边远地区的灾民也全部得到毯子、衣服、帐篷和救援物资。

B.“侃”是特有的北京人休闲方式,也是谈生意的重要形式,它就像广东人的喝早茶,许多生意往往是在侃中谈成的。

C.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既包括精神的充实、情感的丰富与人格的提升,包括读写听说能力的养成。

D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要求各级主管部门切实履行职责,做好粮、油、肉、蛋、奶等主要食品的生产、供应和价格稳定。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有人认为,人类所需要的食物与大地所能供给的粮食会愈来愈不成比例,人类的处境会日益恶化,贫富不均的情形将每况愈下

B.来到公司的第一天,我好象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做,忙得头昏眼花。已经到了下班的时间,我还在七手八脚地忙着。

C.这件事对他的打击太大了,他珍藏多年自认为价值连城的璧玉,顷刻变成了一块不名一文的瓦片。

D.恐怖分子滥杀无辜、危害百姓,罪不容诛,正义的力量决不会允许他们逍遥法外。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小说,然后回答问题。

自行车后座上的婚礼

邱长海

三叔从老家来省城帮儿子筹备国庆节举行的婚礼,看着儿子为找不到加长林肯或凯迪拉克作婚车而唉声叹气,他一次次欲言又止。这一晚,皓月当空,父子对饮。

1981年,鲁南山区,大豆高粱在田野里飘香。三叔的爹,我的爷爷忙着张罗第三个儿子的婚事。那时候,爷爷当了村主任,最后一个儿子的婚礼当然要办得风风光光。这天一擦黑儿,爷爷就提着两瓶兰陵大曲,揣着两盒孔府烟跑了十多里的山路,摸到前进村村主任何大把式家里。前进村原来叫水洼洼庄,改革开放后靠养鱼致了富,改名前进村,去年买了台手扶拖拉机,更是闻名方圆几十里。爷爷刚开口,就被对方堵了回来。国庆节日子旺,拖拉机早被乡长的公子结婚定下了。“要不,你把它推走?”何大把式指着墙根的一辆独轮车说,“咱也就配这档次。”爷爷脸一红,二话没说,拎起桌上的两瓶酒抬腿就走。

爷爷到家时,两瓶酒只剩下半瓶。老人家把三儿子招呼过来父子对饮,那晚,皓月当空。

1953年秋天,爷爷娶奶奶的时候,换了身干净衣服空着手就进了岳母家的门,回来时,他手里就多了新媳妇的一只手。三十多里山路,奶奶的小脚实在走不动了,爷爷就向路边收庄稼的老乡借了辆独轮车,一边是黄澄澄的玉米,一边是腮上红扑扑的奶奶。车子“吱呀吱呀”唱了一路,像是最浪漫的婚礼进行曲,引着他们踏上了幸福生活之旅。

爷爷说这些时,一脸的甜蜜,听得三叔眼里潮潮的。

第二天的正午时分,爷爷满身大汗进了家门。院子里多了一辆崭新的大金鹿自行车。那时候,大金鹿还是个稀罕东西,不亚于今天谁家买了辆小轿车。全村人都羡慕得不行,就连母亲、二婶也看得眼睛放光,据说回家后闹了好几天。

眼看婚期将近,三叔抓紧时间练车。于是,早晨下地前或者傍晚回家后,村里人就看见三叔在村西的麦场里卖力地演练——对他来说,将要驮回的岂止是新媳妇,更是自己一辈子的幸福啊!

有了这辆自行车,就好像一桌酒席上有了鲍鱼,一家人顿时多了底气;有了这辆自行车,就好似一场演出来了名角儿,全村的人们都盼着好戏开演。

万众瞩目的日子终于来了。大金鹿前把上的大红花与三叔年轻的笑脸相映生辉。

三叔潇洒地跨上自行车,昂首挺胸上了路。身后是一支吹吹打打的迎亲队伍。三叔第一次看到属于自己的新媳妇——他们是媒妁之言,这之前,两人只在邻村的露天电影场见过一面,却从来没有说过话。

三婶在村里小姐妹们羡慕的目光中坐上三叔的自行车后座,一时间,唢呐叫得欢。在我们鲁南老家,新郎接新娘有很多规矩,其中一务就是:新娘不说话,新郎不回头。人逢喜事精神爽,秋风得意车轮急,三叔脚底生风,很快就把送亲的队伍甩在后边,三婶也不能说话。

三婶娘家到三叔家的路上有一段上坡路,三婶心疼累得满头大汗的三叔,就跳下了自行车,帮忙推了一把。上了坡,三叔不能回头看,根本不知道三婶下了车,也不知道她还没坐上来,就骑着空车走了。直到进了村,才发现坏了,在众人的哄笑声中掉头回去找新媳妇。

新媳妇根本没有回娘家——她哪里丢得起这个人哪!大家找来找去,终于在那段上坡路边还没收割的玉米地里找到了正生闷气的三婶。

当然,婚礼照常举行,乡亲们喜酒照喝,只不过留下了一段有趣的佳话。

三叔说这些时,一脸的幸福,听得儿子心里酸酸的。

三叔的儿子把父母的故事说给未婚妻听,她听得泪光闪烁,一脸的神往。恰好他们看到报纸上登着一家婚庆公司推出了自行车婚礼的消息。两人眼前一亮,手牵手走进那家婚庆公司,就像父辈一样,他们打算在这座城市里,举行一个万众瞩目的自行车后座上的婚礼。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里,独轮车、自行车上的婚礼带给我们的幸福感,是林肯、凯迪拉克带不来的。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题目“自行车后座上的婚礼”指的是两场婚礼,含蓄地概括了小说的主要事件,又暗示这两场不同的婚礼同样万众瞩目。

B.“听得三叔眼里潮潮的”和“听得儿子心里酸酸的”前后照应,前者写出“三叔”的感动,后者暗示了“儿子”情感和想法的变化。

C.末段的议论不仅呼应了首段的议论,使小说结构显得紧凑自然,而且包含了小说主旨,既含启发性的生活哲理,又引人深思。

D.在“三叔”的叙述中巧妙插入“我的爷爷”的故事,使小说的情节新颖独特,不仅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而且深化了主旨。

E.这篇小说的语言朴实而生动,极具鲁南山区的地方生活色彩,让读者备感自然和亲切,并使读者如身临其境般产生情感共鸣。

(2)小说两次写到“皓月当空”,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

(3)小说讲述了三代人的三个婚礼的故事,每个故事都与当时的物质生活条件有关。你认为物质生活条件和“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请结合小说和现实生活,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在《论语》中用两句话论述了学与思的关系,其中的一句话是:          ,思而不学则殆。

(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乞人不屑也。

(3)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管夷吾举于士。

(4)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           ,三而竭。

(5)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又弗如远甚。

(6)看万山红遍,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7)恰同学少年,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8)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         

(9)寻梦?撑一支长篙,         

(10)高渐离击筑,          ,为变徵之声。

(11)又前而为歌曰:“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12)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