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处士卢岵山居 温庭筠 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 古树...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处士卢岵山居

温庭筠

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

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

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①花。

注:荞麦:瘠薄山地常种的作物,春开小白花。

1.这首诗中“卢岵山居”的景色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2.诗歌的尾联为什么要写荞麦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1.环境清幽,远离尘世。“问樵客”“遥识”以及“入云斜”的小路,暗示出卢岵山居处所的幽僻;老树的高古,泉水的清澈,沙石的净洁,群峰的雄奇,足见卢岵山居环境的清幽美好。 2.借景衬托人物性格,点明访问的季节。在日照强烈的白天里,荞麦花不显眼,等到日暮鸟散后,才显现出满山的洁白,这与卢岵山居的环境相合,以此来表现人物品行的孤高;又点明了访问的季节是春天。表达了作者的景慕和赞许之情。 【解析】 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景物特征的题目,注意抓住诗中重点的词语进行分析,“古树”“急泉”“清露”“千峰”“一径”“鸟飞”“荞麦花”。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概括景物特征的题目,从诗歌的重点词语入手,找到景物,进行描述,之后概括景物特征,有时还要分析情感。 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借景抒情的题目,景物的切入点是“荞麦花”,注意它和诗人情感的联系。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分析意象和情感的关系的题目,首先分析意象特征,然后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经二者联系到一起分析意象是如何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的,进而分析诗人的情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国人对梅花的认识,有一个从实用到审美的发展过程。《尚书•说命》记载:“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可知盐和梅是当时饮食中的主要调味品:盐主咸,梅主酸。梅的果实不仅能食用,还可以制酱、酿酒,甚至还可以入药,有收敛止痢、解热、镇咳和驱蚊虫的功效。

从魏晋南北朝开始,人们才改变了写梅咏其“实”的传统,将梅作为一种“花”来欣赏。到南朝刘宋,一种独立的诗歌品种──咏梅(花)诗正式出现。后来沿唐及宋,咏梅花的诗不止千首。南宋彭克一人竟写了300首梅花诗,南宋刘克庄也一人创作了123首咏梅诗和8首咏梅词,可见当时咏梅花诗之盛行,以至于有人埋怨诗人“弃实求花”是失了“梅真”。

那么,什么才是咏梅诗中的“梅真”呢?诗人往往通过梅花形象的四大亮点──色、香、姿、韵,展现梅的多方面特征。

梅花色淡,不以艳胜。宋卢梅坡《雪梅》曰:“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诗人常常将雪与梅一并书写,以突出它的色淡。梁简文帝《雪里不见梅花》:“绝讶梅花晚,争来雪里窥。”南宋杨万里更是将梅、雪浑融来写,创造了亦梅亦雪的绝妙诗境。以雪衬梅,更显其清、洁、寒的特色。宋张道洽《梅花》“质淡全身白,香寒到骨清”,正是此意。骨清,香寒,质淡,是为梅色的内涵。

其次是梅花的香。张道洽说:“根老香全古,花疏格转清。”梅花的香是“古香”,而“古”即是“雅”,不是贵妇人的艳抹浓妆,脂粉味太足令人生厌,而是在夜色中轻轻“浮动”的“清香”。吕居仁《蜡梅》说:“不将供俗鼻,愈更觉清香。”这种清、淡之香,只有雅士方可共赏,那些俗客是没有资格享受的。

第三是梅花的姿。北宋林逋可谓写梅姿的第一能手,他的“疏影横斜”几乎成了梅的代名词。他还有两联诗写梅花的姿也同样有名,一联是“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另一联是“湖水倒窥疏影动,屋檐斜入一枝低”,均将梅树特有的姿态──老干、疏影、横枝写得入木三分。树枝横斜自如,花期没有树叶,花朵干瘦色淡,这是上苍赋予梅的“天姿”,其他任何植物都无法相比。

有人认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杏与桃李皆可用也”。混淆了桃李与梅花的界限。对此,苏东坡给予严厉的驳斥,认为“彼杏桃李者,影能疏乎?香能暗乎?繁秾之花又与月黄昏、水清浅有何交涉?”结论是“但恐杏桃李不敢承担耳”,从而维护了梅花的崇高地位。

第四是梅花的韵。范成大在《梅谱》中说“梅以韵胜,以格高”,从韵到格,就是陆游笔下梅花的形象特征所折射的高尚人格:“人中商略谁堪比,千载夷齐伯仲间。”(《梅》)陆游将梅花化为封建社会士人尊奉的清高守节的典型,作为物的梅花被彻底地虚化了,它完全变成了诗人申诉理想人格的一种符号和载体,因此清人潘德舆盛赞陆游的梅花诗“实能为此花写出性情气魄者”,挖掘到了梅花诗的神韵。(节选自《梅花诗话》,有删改)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人对“梅”的认识经历了从注重其实用价值到注重其审美价值的发展过程。

B.“梅”在魏晋以前的功用主要是取其果实,供食用、调味、制酱、酿酒、入药,而不用于供人们欣赏花形。

C.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开始注重梅花的审美价值,进而创造了新的诗歌种类——咏梅诗。

D.即使在南宋咏梅花诗盛行之时,文人们依然注重梅花的实用价值,认为“弃实求花”是失了“梅真”。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梅花色淡,“雪”有清、白、寒的特色,因而诗人们在咏梅诗中将“梅”与“雪”结合吟咏,构成梅花“骨清”“香寒”“质淡”的特质。

B.梅花的香气以“清香”“冷淡”见长,与文人雅士的志趣暗合,俗客是欣赏不到的。

C.梅花的姿,在咏梅诗中除了写干瘦色淡的花朵,主要是描绘梅树的枝干,且以横斜疏瘦、老枝怪奇者为贵。

D.陆游的《梅》将梅花与伯夷、叔齐相联系,赋予梅花封建社会士人清高守节的特征,从而将梅花的品性上升为一种理想人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魏晋南北朝以前,写梅的诗重在写梅的果实而不专门歌咏其形;咏梅诗盛行后,为了避免落入“俗客”之流,文人们纷纷展现梅花“清香”“冷淡”的香气特征。

B.针对某些混淆桃李与梅花界限的观点,苏轼给予了严厉的批评,由此可见在苏轼的审美观中桃李是无法与梅花相比的。

C.中国文人普遍推崇梅花的清淡雅致,为了突出其淡雅疏朗的特征,常常用“月黄昏”“水清浅”等意境来烘托强化。

D.梅以韵胜,以格高。相比之下,林逋所重,在其韵,通过描画梅的外在特征写出梅的清神逸韵;陆游所重,在其格,突出梅花的清风亮节。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从小被告知:只要努力付出,终究会有丰厚的回报。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也因此体会了收获的快乐。但是无法回避的是,很多时候,我们努力付出了,但最终还是一无所有。当设想中的一切突然落了空,我们往往无法承受,甚至感到自己被欺骗,感到命运的不公。

你在生活中有怎样的体验?请你谈谈自己的体验和想法。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与含义的范围。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

 

查看答案

把下面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

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

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

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

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诬蔑的人

而我可以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A ⑤②⑥③④①   B⑤②④①③⑥   C③⑥①④⑤②    D③⑥①⑤②④

 

查看答案

把下面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书面表达虽然主要诉诸人的视觉

②“语音修辞”有点儿像作曲家给一首歌词“谱曲”

③主要是为了使语句富于节奏,优美动听

④这对于口语老说至关重要,如电影、电视、戏剧、广播、演讲、报告等

⑤但语句在语音上是否和谐,也会影响阅读的效果

⑥主要靠口头传递和听觉接受信息,语音是否和谐就直接影响到表达的效果

A ②③④⑥①⑤  B②⑥③④①⑤    C①⑤②③④⑥    D①⑤②④⑥③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警察反复观察了两个目击者提供的弹壳,并进行技术分析,确定它们和从案发现场得到的弹壳并不是出自同一支枪。

B.“嫦娥二号”卫星成功飞抵距地球约700万公里远的深空,这标志着“嫦娥二号”工程完美收官,为中国未来更远深空的探测奠定了科技基础。

c我们一定能在奥运之际展现出古老文明大国的风范,那时我们的城市不仅变得更加美丽,每一个人也会更讲文明。

D.自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以来,促使欧盟和美国不断寻求有效制裁俄罗斯的方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