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以下文言选段,完成后面各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

阅读以下文言选段,完成后面各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韩故。

后十年,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从之,道遇沛公。沛公将数千人,地下邳西,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良数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时时从汉王。

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之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

 

上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上在洛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曰:“此何语?”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上曰:“天下安定,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以此属取天下,今陛下为天子,所封皆萧、曹故人所爱,而所诛者皆平素所仇怨。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恐又见疑平素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上乃忧曰:“为之奈何?”留侯曰:“上平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故,数尝辱我。我欲杀之,其功多,故不忍。”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于是上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而急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大父、父五世韩故     相:做……丞相

B沛公将数千人,地下邳西   略:夺取

C雍齿与我故,数尝辱我    窘:受困,窘迫

D而急丞相、御史定功行封   趣:同“促”,催促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良数太公兵法说沛公    还军霸上,待大王来

B所封皆萧、曹故人所爱  未有封侯之赏,听细说

C其功多,故不忍     旦日飨士卒,击破沛公军

D于是上置酒       度我至军中,公

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A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B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C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D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4.以下是对此文言选段内容的分析,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良的祖先是韩国人,韩国灭亡后,张良拿出全部家财找人刺杀秦王,替韩报仇。

B张良起初打算投奔楚假王景驹,后来得遇刘邦,于是跟从了刘邦,正所谓良臣得遇明主,为后来的建功立业奠定了基础。

C因为雍齿是除张良、萧何等人外刘邦最信任的臣子,所以先从他入手用以平息众将的怨恨。

D从这段内容看来,张良确实精通兵法,善于谋划,巧妙进谏,深得刘邦信任,得封留侯在情理之中。

5.文言翻译

(1)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之外,子房功也。

(2)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恐又见疑平素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

(3)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1.C 2.B 3.D 4.C 5. (1)出谋划策于营帐之中,决定胜负在千里之外,这就是子房的功劳。 (2)这些人怕陛下不能全部封到,恐怕又被怀疑到平生的过失而至于遭受诛杀,所以就聚在一起图谋造反了。 (3)群臣吃过酒后,都高兴地说:“雍齿尚且被封为侯,我们这些人就不担忧了。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C项的“窘”是使动用法,使……受窘。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包括通假、异义、多义、活用、偏义,此题考查一词多义,一词多义主要是根据具体语境选取常见义项中的固定用法。记忆为主,推断为辅。具体答题时,要根据语境采用代入法做出判断。 2. 【试题分析】B项的两个“而”都表转折,翻译为“但是,却”;A项的第一个“以”是“用”,作介词;第二个“以”是“来,用来”,作连词;C项的第一个“为”是“因为”,作连词;∕第二个“为”是“替,给”,作介词。D项的第一个“乃”是“就”,作连词;第二个“乃”是“才”,作副词。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①词性分析法 从词性的角度看,许多虚词是兼职的,即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词性,如“之”有代词、助词、动词三种词性。通过分析词性,以理解其意义和用法。②位置分析法 有些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因而理解虚词的作用和意义时,应从虚 词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关系、搭配习惯及其使用规律等方面入手。如“乎”作语气助词,表感叹、疑问或反问,一般位于句尾或句中;作词尾,用在形 容词后;作介词时它位于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之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处 所、范围、对象等;用于形容词后,表示比较。③语境判定法 一个虚词往往有多种用法,要理解其句中用法,必须根据上下文来确定。如“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中的“而”。后句没有紧承前句“一世之雄”的功名大加赞许和充分肯定,而是用“安在”逆接, 可见句中的“而”为转折连词,可译为“可是、却”等。 ④语法切入法: 即通过分析句中的语法结构去理解虚词在句中的用法。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句中有三个“为” ,前两句的主语是“人”和“我” ,宾语是“刀俎”和“鱼肉” ,句中的两个“为”应为动词谓语,译为“是”;末句“何辞”,即“辞何”,是个动宾结构,主语承前省略,可见句末的“为”是表疑问的语气词,因为它不表示实在意义。⑤标志识别法:有些虚词是构成特殊文言句式的标志词, 如能掌握课文或成语中出现过的一些特殊文 言句式中的标志性虚词,就能帮助我们理解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如:表示被动的“见”“于” “为”“为所”,表示宾语前置的“之”“是”等。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先通读语段,把握大概内容,再结合人名、地名、官职名称以及动词断句,这个语段主要是叙事,意思是“当初我在下邳起事,与主上会合在留县,这是上天把我交给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谋,幸而经常生效,我只愿受封留县就足够了,不敢承受三万户。”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先断易,再断难。首先默读一至两遍,大体了解文段语意,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文言文中,名词常作主语、宾语、定语。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然后再考虑有哪些人,人物间是什么关系;有什么事,有什么过程和结果。句中共有两个人物(“臣”“陛下”),对应的动词有“起、留、授、用”等。然后以动词为中心,弄清人物间的关系,了解事件的经过,断好“此天以臣授陛下”与“幸而时中”这两句。 4.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C项人事混淆,雍齿应是刘邦最讨厌的臣子,原本打算要杀他,只是因为雍齿功多才没动手。 【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名师点睛】一看人,二看事,三看时和地。正确解答这类题,需仔细阅读全文,比较准确全面地把握文章所写的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然后将选项跟原文中的有关内容进行对照,找出错论。本题设计人事出错。 5.5】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1)“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之外”是省略句,“子房功也”是判断句。(2)“此属”,这些人;“见疑”“诛”都是被动句。(3)“罢酒”,吃过酒;“尚”,尚且;“我属无患”,我们这些人就不担忧了。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文翻译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本题涉及到的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对重点实词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特殊句式中的倒装句一定要翻译出来。 【参考译文】 留侯张良,他的祖先是韩国人。韩国灭亡时,张良家有僮奴三百人。他的弟弟死后没有厚葬,而是用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因他祖父、父亲历任韩国五代国君之相的缘故。 十年之后,陈涉等起兵反秦,张良也拉起了一支百多人的队伍。听说景驹在留自立为楚王,张良便率领队伍去投奔他,半道上遇见了沛公刘邦。刘邦正率领着几 千人,在下邳以西扩张势力。于是张良便归属了他,刘邦拜张良为军中主管马匹的官。张良多次用《太公兵法》讲给刘邦听,他都十分接受,还常常使用其中的计策。 张良身体多病,从来没有独自带兵打过仗。时时刻刻跟在汉王身边,为他出谋划策。 汉六年正月,封赏功臣。张良不曾有战功,高帝说:“出谋划策于营帐之中,决定胜负在千里之外,这就是子房的功劳。让张良自己从齐国选择三万户作为封邑。”张良说:“当初我在下邳起事,与主上会合在留县,这是上天把我交给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谋,幸而经常生效,我只愿受封留县就足够了,不敢承受三万户。”于是封张良为留侯,同萧何等人一起受封。 皇上已经封赏大功臣二十多人,其余的人日夜争功,不能决定高下,未能进行封赏。皇上在洛阳南宫,从桥上望见一些将领常常坐在沙地上彼此议论。皇上说:“这些人在说什么?”留侯说:“陛下不知道吗?这是在商议反叛呀。”皇上说:“天下刚刚安定,为什么还要谋反呢?”留侯说:“陛下以平民身分起事,靠着这些人取得了天下,现在陛下做了天子,而所封赏的都是萧何、曹参这些陛下所亲近宠幸的老友,所诛杀的都是一生中仇恨的人。如今军官们计算功劳,认为天下的土地不够一一封赏的,这些人怕陛下不能全部封到,恐怕又被怀疑到平生的过失而至于遭受诛杀,所以就聚在一起图谋造反了。”皇上于是忧心忡忡地说:“这件事该怎么办呢?”留侯说:“皇上平生憎恨,又是群臣都知道的,谁最突出?”皇上说:“雍齿与我有宿怨,曾多次使我受窘受辱。我原想杀掉他,因为他的功劳多,所以不忍心。”留侯说:“现在赶紧先封赏雍齿来给群臣看,群臣见雍齿都被封赏,那么每人对自己能受封就坚信不疑了。”于是皇上便摆设酒宴,封雍齿为什方侯,并紧迫地催促丞相、御史评定功劳,施行封赏。群臣吃过酒后,都高兴地说:“雍齿尚且被封为侯,我们这些人就不担忧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从几内亚开始的新一轮埃博拉疫情正呈加速蔓延之势,目前已报告1323个确诊或疑似病例,其中729人丧生。有国际医疗组织指出,此轮疫情正面临进一步“失控”的境地。在历史上,此次埃博拉暴发是最严重的一次,但一直没有引起关注。可能的原因之一是,埃博拉一直没有走出非洲。尽管一些专家认为,埃博拉只会在非洲局部暴发流行,像SARS一样产生全球性感染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但是,埃博拉走出非洲也许只是早晚的事。

认为埃博拉不会在全世界流行的理由是,埃博拉感染的渠道是直接接触感染者的血液、精液、分泌物及其他体液,或者接触被感染对象的尸体。迄今尚未有确认通过空气传播的病例,因此,即使搭乘飞机或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遇到埃博拉感染者,感染的概率也十分低。

只有非洲当地人才会“谈埃色变”,因为埃博拉是迄今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死亡率在50%-90%之间。由于埃博拉的死亡率极高,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划归为病毒第四级,即在实验室里进行分离、实验微生物组织结构时安全隔离分级的最高等级。第四级病毒会造成致命疾病,并且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是不可救治的,死亡率最高。除了埃博拉,第四级病毒还有艾滋病病毒HIV和拉沙lassa病毒等。

然而,在病毒和疫情的凶险上,埃博拉可能是首屈一指的。由于埃博拉病毒在体内侵蚀和毁坏各种器官,就像绞肉机一样绞碎各种组织器官,使得病人不断把坏死的组织从口中吐出,当无数病人都因体内广泛性内出血而口吐鲜血和坏死的组织,并且七窍流血、脑部受损而挣扎着死亡时,连空气中都散发着血腥味和浓烈的臭味。

同为第四级病毒的HIV只是潜伏在人体的免疫T细胞中慢慢发作,并毁坏T细胞的免疫功能,虽然不能治愈,但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可以生存较长时间,不会马上死亡,而且如果终生服药,艾滋病病人还可以达到常人一样的寿命可活到70岁,这是艾滋病与埃博拉的天壤之别。目前人们已经对艾滋病有了很多了解,也有了较多的药物疗法。但是,迄今,人们对埃博拉并不了解,包括对埃博拉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传播途径、病理、流行病学特征等,当然更没有药物和其他治疗手段了。

不过,埃博拉与艾滋病或许有一个相似之处,就在于当初人们也认为艾滋病只是性传播疾病,只会局限在性乱的国家和地区,不会蔓延到世界各地。但是,由于艾滋病传播方式的多样性,迅速传遍全球。现在,人们只认定埃博拉有接触性传播,然而,即便只是这一项,也会广为传播,因此埃博拉向世界广泛传播也是时间问题。

埃博拉的悲剧也在于,尽管其死亡率极高和症状极为惨烈,但是它根本就没有得到重视。如果这一次埃博拉能走出非洲,当然可能是人类社会的不幸,但没准是一种大幸,因为埃博拉会像艾滋病一样得到人们的重视,从而了解它、研究它,并像控制艾滋病一样控制它,最终征服它。 (摘编自“中国网”)

1.下列各项中,关于“埃博拉疫情”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目前已报告1323个确诊或疑似埃博拉病例,其中729人丧生,这说明从几内亚开始的新一轮埃博拉疫情正在呈现加速蔓延的趋势。

B.因感染渠道是直接接触感染者的血液、精液、分泌物及其他体液,或接触被感染对象的尸体,所以埃博拉被认为不会在全世界流行。

C.一些专家认为,埃博拉像SARS一样走出非洲而产生全球性感染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主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只会通过接触性传播。

D.人们虽然至今仍不了解埃博拉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传播途径、病理、流行病学特征等,但还是可以采取积极手段对埃博拉进行比较有效的治疗。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此次埃博拉暴发在历史上是最严重的一次,但一直没有引起关注,有国际医疗组织认为此轮疫情正面临进一步“失控”的境地。

B.因为迄今尚未有确认通过空气传播的病例,因此搭乘飞机或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的人遇到埃博拉感染者后感染的概率也非常低。

C.尽管埃博拉与艾滋病病毒HIV和拉沙lassa病毒一样都属于第四级病毒,但埃博拉却是死亡率最高的。

D.世界卫生组织将易致命的埃博拉划归为病毒第四级,即在实验室里进行分离、实验微生物组织结构时安全隔离分级的最高等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艾滋病与埃博拉的最大区别是,前者虽然不能治愈,但病人如果终生服药,就可以生存较长时间,不会马上死亡。

B.埃博拉病毒在体内侵蚀和毁坏各种器官,使无数病人因体内广泛性内出血而七窍流血、脑部受损而挣扎着死亡。

C.艾滋病因其传播方式的多样性迅速蔓延到全球各地,与之相似,即便只是接触性传播,埃博拉也会向世界广泛传播。

D.这一次大范围的爆发终于使得埃博拉得到社会重视,人类会像对待艾滋病一样了解并研究它,最终控制和征服它。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因为责任,烛之武临危受命,智退秦师;因为责任,刘和珍欣然请愿,殒身不恤;因为责任,毛泽东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因为责任,巴金深情忏悔,呼唤人性……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铁肩担道义,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的内涵。

要求:以“责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在下面横线处各补上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形成完整的排比句。

人要懂得尊重自己,尊重自己所以不苟且,不苟且所以有品位;

人要懂得尊重别人,                                

人要懂得尊重自然,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3)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开卷有益”是说打开书就一定会有收获。                        。如果你勤读书、读好书,你就一定能真正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使人们不断完善,走向进步

当然,有的书是有缺点的,要善于选择

确实,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最好的老师

书是人类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歌德曾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书能帮助人们看清世间的美与丑

A②⑥⑤④①③ B③⑥②⑤①④

C④③①⑥②⑤ D⑤③④⑥①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