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白居易在地方为官时很注意接近民众...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白居易在地方为官时很注意接近民众,不管是乡间农妇还是下里巴人,他都能谈得来。

B.如果台独分子对中国政府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之度外,一意孤行,他们必将自食其果

C.他在外地工作二十多年,直到今年才回到家乡,享受天伦之乐

D.随着双边关系的改善,中俄两国终于结为秦晋之好

 

C 【解析】 【试题分析】A项的“下里巴人”①古代民间通俗歌曲。下里,乡里;巴,古国名,地在今川东﹑鄂西一带。②泛指通俗的文艺作品。B项的“置之度外”表示不把某事放在心上,其对象多事生死、安危、厉害关系等。应改为“置若罔闻”。 D项的“秦晋之好”指两姓联姻,并非指两国关系友好。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如何正确使用成语?一是弄清成语来源,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切忌望文生义;二是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三是注意成语运用对象的范围;四是注意避免意思重复和矛盾;五是注意区分同义成语;六是注意某些成语只能用于肯定句或否定句中。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怅廖廓         苍茫大地     峥嵘岁月   书生意气

B.浪遏飞舟       五岭逶迤     颓圮       凄婉迷茫

C.河畔           星辉班斓     笙箫       天伦之乐

D.青苔           披荆斩棘     扭怩       窗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从一个微笑开始

刘心武

⑴又是一年春柳绿。

⑵春光烂漫,心里却丝丝忧郁,问依依垂柳,怎么办?

⑶不要害怕开始,生活总把我们送到起点,勇敢些,请现出一个微笑。

⑷一些固有的格局打破了,现出一些陌生的局面,对面是何人?周遭何冷然?心慌慌,真想退回到从前,但是日历不能倒翻,当一个人在自己的屋里,无妨对镜沉思,从现出一个微笑开始,让自信、自爱、自持从外向内,在心头凝结为坦然。

⑸是的,眼前将会有更多的变故,更多的失落、更多的背叛,也会有更多的疑惑、更多的烦恼、更多的辛酸;但是我们带着心中的微笑,穿过世事的云烟,就可能沉着应变。努力耕耘,收获果实,并提升认知,强健心弦,迎向幸福的彼岸。

⑹地球上的生灵中,惟有人会微笑。群体的微笑构筑和平,他人的微笑达成理解,自我的微笑则是心灵的净化剂。

⑺忘记微笑是一种严重的生命疾患,一个不会微笑的人可能拥有名誉、地位和金钱,却一定不会有内心的宁静和真正的幸福,他的生命中必有隐藏的遗憾。

⑻我们往往因成功而狂喜不已,或往往因挫折而痛不欲生。当然,开怀大笑与嚎啕大哭都是生命的自然悸动,然而我们千万不要将微笑遗忘。

⑼惟有微笑能使我们享受到生命底蕴的醇味,超越悲欢。

⑽他人的微笑,真伪难辨。但即使虚伪的微笑,也不必怒目相视,仍可报之以一粲。

⑾即使是阴冷的奸笑,也无妨还之以笑颜。微笑战斗,强似哀兵必胜,那微笑是给予对手的饱含怜悯的批判。

⑿微笑毋需学习,生而俱会,然而微笑的能力却有可能退化。倘若一个人完全丧失了微笑的心绪,那么,他应该像防癌一样,赶快采取措施,甚至对镜自视,把心底的温柔、顾念、自惜、自信丝丝缕缕捡拾回来。从一个最淡的微笑开始,重构自己灵魂的免疫系统,再次将胸臆拓宽。

⒀微笑吧!在每一个清晨,向着天边第一缕阳光;微笑吧!在每一个春天,面对着地上第一根新草;微笑吧!在每一个起点,遥望着也许还看不到的地平线……

⒁相信吧,从一个微笑开始,那就离成功很近,离幸福不远!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此文是一篇耐人寻味的哲理散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表现了微笑是一个人饱含热情、拓宽心胸、获得成功与幸福的基础。

B.作者认为,一个不会微笑的人可能拥有名誉、金钱、地位,但不一定会拥有宁静的内心和真正的幸福。

C.微笑毋需学习,但存有微笑心绪的前提是心存温柔、顾眷、自惜、自信的情感。

D.倒数第二段运用了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拥有微笑心绪的人对瞬间之美的捕捉,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E.作者选取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表情微笑入手,表现自己对生命、 生活的深层感悟,做到了以小见大、托物言志。

2.第⑤段世事的云烟指什么?(请从文中找答案)

世事的云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第⑤-⑨段中,作者联系现实生活,有针对性地谈到了“微笑的作用”,请分条概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群体的微笑……心灵的净化剂一句有什么特点和作用?从语言表达和表述对象的排列这两个方面来概括说明。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①恰同学少年,                ;书生意气,                   

②寻梦?撑一支长篙,               ;满载一船星辉,                 

③复为慷慨羽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各题。

客舍对梅

 

野迥林寒一水傍,密如①疏蕊正商量。半霜半雪相仍②白,无蝶无蜂自在香。

月过晓窗移影瘦,风传残角引声长。还怜客路龙山下,未折一枝先断肠。

[注]①如:与,和。②相仍:仍旧。

1.前两联主要描写了梅花的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作者感情的变化过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

二十四年春,秦使人告晋大臣,欲入重耳。晋许之,於是使人送重耳。二月,重耳立为晋君,是为文公。文公使人杀子圉。子圉是为怀公。其秋,周襄王弟带以翟伐王,王出居郑。二十五年,周王使人告难於晋、秦。秦缪公①将兵助晋文公入襄王,杀王弟带。二十八年,晋文公败楚於城濮。三十年,缪公助晋文公围郑。郑使人言缪公曰:“亡郑厚晋,于晋而得矣,而秦未有利。晋之强,秦之忧也。”缪公乃罢兵归。晋亦罢。三十二年冬,晋文公卒。

郑人有卖郑于秦曰:“我主其城门,郑可袭也。”缪公问蹇叔、百里傒,对曰:“径数国千里而袭人,希有得利者。且人卖郑,庸知我国人不有以我情告郑者乎?不可。”缪公曰:“子不知也,吾已决矣。”遂发兵,使百里傒子孟明视,蹇叔子西乞术及白乙丙将兵。行日,百里傒、蹇叔二人哭之。缪公闻,怒曰:“孤发兵而子沮哭吾军,何也?”二老曰:“臣非敢沮君军军行臣子与往臣老迟还恐不相见故哭耳。”二老退,谓其子曰:“汝军即败,必於肴厄矣。”三十三年春,秦兵遂东,更晋地,过周北门。周王孙满曰:“秦师无礼,不败何待!”兵至滑,郑贩卖贾人弦高,持十二牛将卖之周,见秦兵,恐死虏,因献其牛,曰:“闻大国将诛郑,郑君谨修守御备,使臣以牛十二劳军士。”秦三将军相谓曰:“将袭郑,郑今已觉之,往无及已。”灭滑。滑,晋之边邑也。当是时,晋文公丧尚未葬。太子襄公怒曰:“秦侮我孤,因丧破我滑。”遂墨衰绖②,发兵遮秦兵於肴,击之,大破秦军,无一人得脱者。虏秦三将以归。

(节选自《史记·秦本纪》)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

([宋]吕祖谦《东莱博议》)

[注]①秦缪公(?—公元前621年),也作秦穆公。②衰绖(cuī dié):古代丧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其城门           主:掌管

B晋地,过周北门     更:更改

C.何之速也           移:变化

D.相之久也           与:结交

2.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解的一组是()

A.臣/非敢沮君军 /军行臣子与往 /臣老迟还 /恐不相见 /故哭耳。

B.臣非敢沮君军  /军行臣子 /与往臣老 /迟还恐不相见 /故哭耳。

C.臣 /非敢沮君军 /军行/臣子与往/臣老迟还 /恐不相见/故哭耳。

D.臣非敢沮君军 /军行 /臣子与往 /臣老 /迟还恐不相见/故哭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王室兄弟阋墙,日渐衰微。周襄王遭到弟弟攻打只好出逃郑国,向秦晋求告,最后还是依靠缪公、文公的支持才得以回朝,杀死弟弟。

B.烛之武审势度势,一言纾难。烛之武陈说利害,指出灭掉六国只会利晋而无益于秦,还会给秦国埋下祸患,最终促成秦国退兵,保全郑国。

C.秦穆公利益至上,相时而动。秦穆公本来是助晋围郑,认清利弊之后马上叛晋而亲郑,但后来有人出卖郑国时,又不惜劳师袭远攻打郑国。

D.晋文公借力使力,晋国坐大。晋文公借助秦的力量回国登位,又在秦穆公的带领下助襄王回朝。城濮之战四年后,晋文公竟能阻击大破秦军。

4.把原文中面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人卖郑,庸知我国人不有以我情告郑者乎?

2)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