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特立独行朱维铮 刘志琴 在我的朋友中,没有一个像他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特立独行朱维铮

刘志琴

在我的朋友中没有一个像他那样特立独行遭受非议也少有像他那样治学备受称赞连论敌也不乏褒奖之词。

非议的是他的坏脾气他桀骜不驯盛气凌人遇有不合意的立即拉下脸来开骂不管不顾有的学术会议甚至不敢请他参加就怕他弄得人下不了台称赞的是他的功力非凡。他师从经学大师周予同专治经学史这是一门头绪纷繁而又古奥艰深的学问他凭借严密的思维流畅的表达条分缕析把一团乱麻整理得井井有条且多有独特的见解。经他编注的古人文选准确精当明白晓畅广受好评。

学业成就了他的声名也毁了他个人的幸福。他治学之勤奋实属少见白天教学夜间工作经年累月彻夜不寐直至早晨才合上眼休息半日。他自述做学问是自讨苦吃每有兴会又兴奋不已深夜空腹也要自斟自饮甚至酗酒无度贬之者视为酒鬼褒之者誉为酒仙日积月累伤害了身体。

他的前妻是出身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也是学业有成的数学家可是强强联合难免不会针尖对麦芒。在居家生活中两人都忙于学业不及他顾总要吃饭吧?

谁也不愿起身动手结果呢谁耐得住饥饿谁就是胜利者! 这样的婚姻又怎能不走到尽头?

在大学时他们本是一对身材高挑、面目姣好的金童玉女是人见人羡的绝配又有两个可爱的儿女那该多么美满!

然而婚姻终于被岁月消磨。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他前妻出国深造感情已有裂痕他托我买一火腿请人捎给她为了这火腿一再嘱咐什么品牌、规格、包装等等叮咛复叮咛大大咧咧的他竟然也会这样婆婆妈妈! 这使我意外也由此感受到他对妻子的款款情意如此佳偶又何以不能相守白头?难道沉醉于学问的人是如此不通人事?

对此我只有叹息! 后来他终于找到现在的妻子在家庭生活上画了圆满的句号这是他的幸运。

他的骂人有时是怪怪的使人不可捉摸。一次他对王元化说 “你当上海宣传部长三年一事无成。”这是指责吗?

也不是。接着又说一上任便遭遇反对精神污染连自己都差点成了反面教员怎能再有建树?

不过有一件事没做没有主动整过一个知识分子。还有一次他和我一见面劈头来一句“你怎么去抢文学家的饭碗一个历史还不够你搞的!”我一怔才明白这是指我写了些散文这句话是对我批评还是表扬? 不明白。他就是这样好话当做坏话说坏话更要使劲向坏处说。

他的骂人有时也带来一些麻烦不仅到处树敌有人还扬言要控告他。这是因为他说孔子是私生子孔子家系自东汉孔融之后就已混乱孔子后世七十多代到底有多少孔子的真血缘?早就断档了!这引起孔子后裔的不满五十多人联名写信要告他侮辱先圣。对孔子血脉一说虽不中听可也没有什么不妥据新华社2010年2月7日报道最新科学研究发现当今中国实际上已不存在纯种的汉族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汉人已与其他民族融合经现代生物学的检测汉族已不再具备专有的DNA。

连当今中国人已不再有纯汉族的血统现代孔子后裔怎能拥有两千多年前孔子的纯血脉?要说是后人也只能是文化传承。当初他说这话并不知道后来这一结论与孔子后裔也无冤无仇为什么要甘犯众怒出此言说为的是坚持真知这就是他治学的风骨。

当然他的骂人也有失之偏颇之处尤其对国学和国学院用语之尖刻出言之不逊使人难以承受国学不是“学”吗? 既为之学不妨多元多议岂能以骂压人?有时他骂得太出格了被骂的也就一笑置之这才是高人之态相比之下他反而显得褊狭。

他这样的不近人情有时也对着自己。他是国内外的著名学者佳作迭出可很少能申请到国内社会科学基金的补助。因为凡是申请者都需要填写一叠申请表说明课题的主题、内容、价值、作用和意义等等申请人往往为此费尽心机有的还组成团队反复论证以期获得通过。而他在课题有何作用这一栏写出的竟是“无用”两字!

古往今来凡是高才俊逸之士往往有与众不同的性格或怪僻庄子的狂放、嵇康的怪异、李贽的反叛、袁枚的荒诞直至民国的章太炎、辜鸿铭等等种种毛病可以找出一箩筐可都不妨碍在学术上作出杰出的贡献。这样的人也许就在你的身前身后请理解这样的个性像谅解前人一样宽容身边的人吧。

(选自《中华读书报》)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没有一个像他那样特立独行遭受非议也少有像他那样治学备受称赞”是全文的总领句。

B朱维铮遇有不合意的拉下脸开骂性格古怪、胡搅蛮缠有的学术会议甚至不敢请他参加。

C朱维铮托“我”买一火腿请人捎给妻子一再嘱咐品牌、规格、包装说明他为了感情而放弃事业。

D朱维铮治学的风骨是古怪与孔子后裔无冤无仇却甘犯众怒坚称孔子是私生子。

E朱维铮种种毛病可找出一箩筐但不妨碍在学术上作出杰出的贡献作者主张理解个性宽容对待。

(2)请概括分析朱维铮的形象。

(3)请分析“学业成就了他的声名也毁了他个人的幸福”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4)你怎样看待朱维铮的事业与婚姻的关系?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1)选E得3分,选A得2分,选B得1分;选C.D不得分。 (2)(1)特立独行,遭受非议;(2)博学慎思,敢讲真话;(3)治学严谨,不近人情。 (3)说明朱维铮一心扑在事业上。承接上文朱维铮专治经学史,编注的古人文选广受好评的内容,引出下文经年累月彻夜不寐,直至早晨才合上眼的内容。 (4)答案:观点一:事业影响了他的婚姻。①每有兴会,又兴奋不已,深夜空腹也要自斟自饮,甚至酗酒无度;②在居家生活中,两人都忙于学业,不及他顾。观点二:放弃婚姻成就了他的事业。①放弃婚姻使朱维铮成为国内外的著名学者,佳作迭出;②放弃婚姻使朱维铮在学术上作出杰出的贡献。(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试题分析:B“性格古怪、胡搅蛮缠”于文无据;C反映他对妻子的款款深情;D朱维铮治学的风骨是坚持真知。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对读选项和原文的细微差别。试题命制的错误选项多为无中生有,牵拉因果、传主的品格和所举的事例不对应。答题时注意和文章仔细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注意1分选项,1分选项多为绝对、不全面、牵强、似是而非等特征。 (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通过主要事件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信息筛选的题目,首先要求审清题干,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此题是综合信息筛选,注意从文章的事件中总结人物的形象特征。 (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语句含义和作用的题目,注意答出含义然后从文章的结构角度分析作用,注意问题的特征是传记,突出传主的性格特征。 【考点定位】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分析句子的题目注意先答出句子的含义,然后分析作用,含义注意结合传主的事件分析反映传主的性格特征,结构注意语句的位置,开头是引起下文,中间是承上启下,结尾是升华主旨,此题先概括含义反应传主“一心扑倒事业上“的性格特征,然后是承上启下的作用。 (4)试题分析:这是从一个侧面探究传主的性格特征的题目,首先答出传主如何处理的,然后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结合文章进行论述。 【考点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概括传主的某些品质,或品质的成因,答题时首先概括,然后列举文章中的具体事件说明,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此题属于前者,首先答出传主的做法,然后针对传主的做法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后用文中的事例进行论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回味你的酒气

徐立新

四年前,留学莫斯科的我,每个周末的晚上都要到莫斯科一家叫“鲟鱼”的酒馆里打工,当一个端盘子的服务生。由于酒馆的地理住置非常好,而且价格也公道,因此每晚的客人都特别多,特别是周末,等待在“鲟鱼”门口的客人总是要排成一条长长的队伍。

但是有一个人永远都不需要排队,她便是酒馆的常客,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妇人伊丽娜大妈。伊丽娜大妈总是在每个周末下午的5:20准时来到“鲟鱼”,然后坐到一个靠窗户的固定座位上,再十分小气地点上两盘最便宜的小菜和一小壶150亳升的低档酒。“先给我来杯水,7:00准时上酒起菜!”每次她总是这样对我吩咐道。之后,便打开随身携带的一本书,静静地看了起来,似乎不在乎外人看她的眼光。

晚上7:00正是“鲟鱼”上客的高峰期,客人们三三两两地彼此推杯换盏,热闹无比,他们酒量大得惊人,每个人都要喝上好几大壶酒,而与他们相比,伊丽娜大妈显得很另类——酒上来时,她会将酒慢慢倒入杯中,然后再将盛满酒的杯子移放在胸前,接下来她并不急于喝,而是一点一点地品尝桌子上的菜肴,其间还不时地把酒杯端到面前,但却只嗅不喝,一副自我陶醉、始终舍不得喝的样子。

更要命的是,伊丽娜大妈还故意吃得很慢,因此往往等她吃完起身离去时,“鲟鱼”里也差不多没有什么客人了。

作为“鲟鱼”老板的谢尔盖先生对伊丽娜自然是压着一肚子的火,他的盈利主要来自于售酒,每张桌子上的客人酒喝得越多,谢尔盖也就赚得越多,但伊丽娜大妈不但每次只买一壶酒馆里分量最少的酒,而且还长时间地占着一个位置,还是靠窗户能看到外边风景的位置。

但是谢尔盖又不能赶走伊丽娜大妈,因为要尊重每位进来的客人。

一天,伊丽娜大妈突然把我叫到跟前:“你一定很奇怪,一个只点酒却又不喝的老太婆,为什么总要来酒馆,是不是?”

我点了点头。

“好吧,那我现在就告诉你,我来这里是为了怀念我逝去的丈夫安德烈,他非常爱我。”接着,伊丽娜大妈开始跟我讲述起他的丈夫——“可能是由于我没能给他生育个一儿半女吧,40岁后的安德烈开始嗜酒如命,而我又激烈地反对他喝酒,觉得对他身体不好。因为在家里喝不成酒,他就常常谎称晚上要在单位加班,实际是偷偷地躲进‘鲟鱼’来喝酒。他一身酒气地回到家里,能瞒得了谁呢?”

“为了酒,我对他发过无数次脾气,我多想借机让他休了我,重娶一个,可是他没有,直到去世的那天,他才说喝酒不是为了解愁,只是喜欢,可是谁信呢?”

接着伊丽娜大妈又忧伤地说:“现在安德烈不在了,家里再也闻不到一点点酒气,但我反而觉得非常不自在,愈加思念他了!”

“其实,我来这里只是想坐一坐,感受一下他生前在这里喝酒的气氛,还有满屋的酒气,便会觉得安德烈从未离开过我。”

这真是一个出乎我意料的故事,不久后,我又将它转述给了谢尔盖。

三年后,我学成归国,离开了“鲟鱼”,从此没有了关于伊丽娜大妈的消息。直到前不久,我因事出差到莫斯科,顺道去“鲟鱼”看望谢尔盖。从他口中得知伊丽娜大妈已经于一年前去世了,并且在她的遗书中偷偷地将自己的遗产交由谢尔盖继承,以弥补她生前在“鲟鱼”三年多的时间里,只占着位置不喝酒对谢尔盖所造成的损失。

“直到办完了继承手续后我才知道,伊丽娜大妈遗产的实际价值一一几乎是‘鲟鱼’15年利润的总和!她还在遗书中说,谢谢我让她一直都感觉始终跟丈夫在一起。”说这话时,谢尔盖一脸内疚的表情。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3年第17期)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伊丽娜大妈之所以每个周末都要到“鲟鱼”酒馆来,一方面是因为酒馆价格公道,服务态度好;一方面是为了思念丈夫,回味丈夫身上的酒气。

B.伊丽娜大妈每次在酒馆的消费都很少,但在酒馆的一个好位置上呆的时间却很长,这自然影响了酒馆的收入,导致老板谢尔盖很不满。

C.伊丽娜大妈主动把她常来酒馆的原因告诉“我”,不但表明她已经看到了谢尔盖对她的不满,也表明她信任“我”不会把她的秘密告诉别人。

D.伊丽娜大妈的丈夫安德烈因妻子不能生育而不听劝阻长期酗酒,最后导致死亡,作者对安德烈的态度是既有同情也有批评。

E.这篇小说取材普通人的生活,主要人物伊丽娜大妈形象丰满;小说情节并不复杂,但有波澜,故事结局是小说情节的高潮,十分精彩。

(2)小说中的“我”在作品中具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3)伊丽娜大妈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4)小说结尾写伊丽娜大妈把遗产交由“鲟鱼”酒店老板谢尔盖继承,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李商隐《锦瑟》中回环曲折表达了自己的惆怅痛苦,让人为之哀婉不已的句子是:                 

(2)《春望》一诗中杜甫移情于花鸟,以“                                    。”这两句诗表达了思念家人、感时伤怀的复杂情怀。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借用典故,表达对老友的怀念隐含对当时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的句子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

渔家傲

王安石

灯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撩乱。闻说洊亭新水漫,骑款段,穿云入坞寻游伴。

却拂僧床褰素幔,千岩万壑春风暖。一弄松声悲急管,吹梦断,西看窗日犹嫌短。

【注】1这首词创作于王安石罢相退隐江中之后。这一时期,王安石常常到钟山定林寺昭文斋下榻,也常到附近的山林溪壑间登览野游。这首词是他在定林院生活的一个剪影。2款段:本是马行迟缓的样子,这里代指词人所骑的毛驴。

1.在词中,词人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春天的特点?请简要概括。

2.这首词上下两片体现了词人不同的心境,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颜师鲁,字几圣,漳州龙溪人。绍兴中,擢进士第,历知莆田、福清县。尝决水利讼。岁大侵,发廪劝分有方而不遏籴价,船粟毕凑,市籴[dí]更平。郑伯熊为常平使,荐于朝,帅陈俊卿尤器重之。

寻改使浙西。役法敝甚细民至以鸡豚罂榻折产力遇役辄破家师鲁下教属邑预正流水籍稽其役之序宽比限免代输咸便安之。盐课岁百钜万,本钱久不给,亭灶私鬻,禁不可止,刑辟日繁。师鲁撙帑[注]缗,尽偿宿负,戒官吏毋侵移。上谓执政曰:“儒生能办事如此!”予职直秘阁。农民有垦旷土成田未及受租者,奸豪多为己利,师鲁奏:“但当正其租赋,不应绳以盗种法,失劭农重本意。”奏可,遂着为令。

为国子祭酒。初,上谕执政择老成端重者表率太学,故有是命。首奏:“宜讲明理学,严禁穿凿,廉耻兴而风俗厚。”师鲁学行素孚规约,率以身先,与诸生言,孜孜以治己立诚为本,艺尤异者必加奖劝,由是人知饬励。上闻之喜曰:“颜师鲁到学未久,规矩甚肃。”

诏充遗留礼信使。初,遗留使至金,必令簪花听乐。师鲁言:“国势今非昔比,金人或强臣非礼,誓以死守。”沿途宴设,力请彻乐。至燕山,复辞簪花执射。时孝宗以孝闻,师鲁据经陈谊,反复慷慨,故金终不能

除吏部尚书兼侍讲,屡抗章请老,以龙图阁直学士知泉州。在泉因任,凡阅三年,专以恤民宽属邑为政,始至即捐舶货,诸商贾胡尤服其清。以绍熙四年卒于家,年七十五。

师鲁自幼庄重若成人,孝友天至。初为番禺簿,丧父以归,扶柩航海,水程数千里,甫三日登于岸,而飓风大作,人以为孝感。

(选自《宋史·颜师鲁传》,有删改)

[注]撙:节制。帑(tǎng):财物。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尝决水利             滞:积压

B.师鲁撙帑缗,尽偿宿     宿:停留

C.廉耻兴而风俗厚         俾:使

D.故金终不能             夺:改变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役法敝甚/细民至以鸡豚罂榻折产力/遇役辄破家/师鲁下教属邑/预正流水籍/稽其役之序/宽比限/免代输/咸便安之

B.役法敝甚细民/至以鸡豚罂榻折产力/遇役辄破家/师鲁下教属邑/预正流水籍/稽其役之序/宽比限/免代输/咸便安之

C.役法敝甚/细民至以鸡豚罂榻折产力/遇役辄破家/师鲁下教属邑预正/流水籍稽其役之序/宽比限/免代输/咸便安之

D.役法敝甚细民/至以鸡豚罂榻折产力/遇役辄破家/师鲁下教属邑/预正流水籍稽其/役之序宽比限/免代输/咸便安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师鲁关心民生,体恤百姓。年成大荒,他开仓放粮,想办法稳定粮价,得到上司赏识;他在泉州任职三年,施政以爱民宽容为原则,得到商人胡人的敬服。

B.颜师鲁为政有方,老成持重。他出使浙西,办事能力强,得到皇帝的称赞;农民开垦荒地,租税被坏人豪强侵占,他上奏提出建议,得到朝廷肯定,并写成法令。

C.颜师鲁忠于国家,刚正守节。起初,宋朝的使者到金国被侮辱,颜师鲁担任遗留礼信使时表示自己会用死来守节,他践行自己的诺言,并宣扬孝道,令金国佩服。

D.颜师鲁有孝心。他从小就端庄严肃像个成年人,天生有孝心。他的父亲去世,他携带灵柩从海上回家,刚上岸就刮起猛风,人们认为这是他的孝心感到了上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当正其租赋,不应绳以盗种法,失劭农重本意。

(2)师鲁学行素孚规约,率以身先,与诸生言,孜孜以治己立诚为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字内悟与字外悟

书法上的悟大致可分字内悟,字外悟。这是从学习和创作两个阶段来区分的,两者缺一不可。字内悟,主要是以古人为师,通过长期的临摹,逐渐领悟并掌握书法的书写法则,这是学习的第一阶段;字外悟,是在以古人为师的基础上,进一步以造化为师,从无法中求法,从观察天地万物的自然和变态中领悟书法的真谛,这是书法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

在书法学习中,要观其形、得其意,要写写想想,手摹心追。清代书法家朱和羹在《临池心解》中这样说:“观能书者,仅得数字揣摩,便自成体。无他,专心即久,悟其用笔、用墨及结体之法,供我运用耳。”他主张临摹应学得精到,关键在于用心揣摩,认真领悟古人用笔、结体的方法,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找出神妙之处。近代书画家沈尹默先生曾谈到米芾的《十七帖》,对米芾的“惜无索靖真迹,观其下笔处”一语不理解而感到疑惑:为什么米芾不说观其用笔处,而要说下笔处?后来恍然大悟,原来历代名家下笔皆用中锋。沈尹默用这个方法去发奋临摹王羲之的《兰亭序》,便渐能上手,心驰笔重。这是字内悟的很好例子,由此可见,向古人求法绝非一朝一夕之易事,而是需要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要循序渐进,边学边想,屡疑屡悟,有了悟才能有长进。

字外悟与字内悟不同。清代书法家宋曹认为,书无完法,“必以古人为法,而后能悟生于古法之外也。悟生于古法之外而后能自我作古,以立我法也”。这就是从字内悟“入门得法”而转化为字外悟。“入”是为了“出”,能“出”方能创造书法艺术,创立“我法”而独树一帜。字外悟,决不能浮光掠影、走马观花、马马虎虎,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现象上,必须深入事物的本质,探索它们发展变化的规律。只有理通神会,才能进入“融天机于自得,会群妙于一心”的高妙境界。古人从鹅群戏水、逆水行舟、担夫争道、群丁拔棹、人舞蛇斗、雨漏屋痕、夏云变幻、江涛翻腾等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中领悟书法的真谛,都是字外悟的生动事例。

字内悟与字外悟虽有区别,但又是互相沟通的。历代书法家都是不断从字内悟又从字外悟中提高自己的书艺水平的。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的黄庭坚就是善于妙悟的一个,他早年从周越学书20年但未能悟古人用笔之妙,所写的字死板呆滞,未能脱俗,后来得到张旭、怀素、高闲墨迹,才窥得笔法之妙,并进一步上求秦汉篆隶,乃悟古人用笔与笔意。他自己说:“近时士大夫罕得古法,但弄笔缠绕,遂号为草耳,不知与科斗、篆、隶同意,数百年来,惟张长史、永州狂僧怀素及余三人,悟此法耳!”他从科斗、篆、隶中悟到草书用笔亦应向背分明,并非随意弄笔屈曲,这是字中悟。晚年他又云“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这也是字中悟。“余寓居开元寺之怡思堂,坐见江山,每于此中作草,似得江山之助”。这是字外悟。黄庭坚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好学善悟,书法水平不断提高,到了晚年,其笔力已是炉火纯青,臻三昧超妙之域了。

(节选自《文艺评论》,有删改)

1.关于“字内悟”与“字外悟”,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字内悟与字外悟分别体现在书法艺术学习与创作两个阶段中,两者先后有序,不能颠倒。

B.字内悟是书法学习的第一阶段,它要求学习者从对古人书法的长期临摹中领悟并逐渐掌握书写法则。

C.字外悟属于书法艺术的创作阶段,强调的是以造化为师,要求对天地万物的自然和变态进行临摹。

D.字内悟与字外悟两者缺一不可,前者是后者的基础,而后者则是一种更高境界的升华与提高。

2.在书法学习中,下列表述不能体现“手摹心追”的一项是    

A.以前人字帖为楷模,在长期的临摹中体会领悟进而掌握书写法则。

B.古人从鹅群戏水、逆水行舟、担夫争道等生活中的现象中领悟书法的真谛。

C.用心临摹,认真体味古人书法作品,找出神妙之处,善于总结规律。

D.临摹字帖也要善于质疑,在质疑中发现问题,获得领悟,取得进步。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书法艺术创作就是要完全摆脱前人的影响,独树一帜,从而达到“以造化为师,从无法中求法”的最高境界。

B.沈尹默先生在研究米芾《十七帖》时,发现问题并敢于质疑,后来又在对王羲之《兰亭序》的体悟中找到了答案。

C.历代书法家既主张字内悟与字外悟的不同,又强调两者的相通之处,从而在研究与创作中提高他们的书艺水平。

D.黄庭坚善于妙悟,他从前人字帖与自然中体悟到了用笔的精妙之处,从而摆脱了周越书法“死板呆滞”的缺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