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 新文学运动的四兄弟:新诗、小说、散文、戏剧,同气连枝...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

  新文学运动的四兄弟:新诗、小说、散文、戏剧,同气连枝,而各有炎凉际遇。文苑春秋,也像世俗门庭,散文一支,似乎门楣偏低,矜贵不如新诗,显赫不如小说,风光不如戏剧,却也独树一帜,别有一番清华气象,“五四”一代的前辈朱自清说“散文不能算作纯艺术品,与诗、小说、戏剧有高下之别。”刘知几认为作史有三长:才、学、识。章学诚认定三者得一不易,兼三尤难,而更增一“德”字。袁枚以为写诗也须三长,而“识”为最先。王国维倡言文学二原质,曰景曰情。当代董桥说,散文须学、识、情,合之乃得“深远如哲学之天地,高华如艺术之境界。”综合诸家,神而化之,当可得散文三味。

  《中华散文名家名作》这部全景式的散文选集,给读者提供了多维的欣赏空间。读者一可以鸟瞰:通读全编,纵览全局,宏观散文世界的发展变化。人文世态的冷暖浮沉,时代潮流的推荡磨洗,也可以由此略见端倪。二可以平视:和素昧平生的作家一一相对,如倾肺腑。文心不同,各有其面,有的渊博,有的深秀,有的严峻,有的真挚,有的隽爽,有的风趣,有的娴雅,有的自然。三可以凝睇:心领神会,赏析美文之美。美在何处?大概离不开体貌、风神、襟怀、素质这些着眼点。而所有这一切,全部体现于抽象的文字符号。司空图品诗,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历来为人津津乐道。但这句名言,只宜意会,不可粘滞,因为文学的建筑材料只能是文字。要做到韵外有致,弦外有音,也只好通过文字的诱发暗示。白话文运动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功高北斗,缺点在于没有把白话文的实用性和艺术性明确区分。艺术性的白话文,不能以“明白如话”自给自足,应当有声有色有光有味,能静能动能歌能舞,善达意,善表情。“五四”至今,白话文成熟到什么程度,大可在散文中测量深浅。四可以远眺:看纸上烟云,字里风涛。散文家的心声常和时代的声音互相呼应,从散文的兴衰中,可以隐然看到一代的政治史、思想史、风俗史、心灵史。五可以浏览:工余无聊,假日休闲,枕边案头,窗前灯下,随兴所至,信手翻阅,是最有味有益的消遣。

(节选自柯灵《散文欣赏的多维空间》,略有删改)

1.结合文章有关内容,解说“综合诸家,神而化之,当可得散文三味”的含义。

2.作者认为《中华散文名家名作》为读者提供了五维的欣赏空间,其中第一维指的是“了解时代世态变化”,请概括其他四维的内容。

3.作者引述司空图“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名言,是要表达什么样的见解?

 

1.综合刘知几、章学诚、袁枚、王国维、董桥诸家的见解,领悟其精义并灵活运用于实践,可得散文三味。 2.①和作家作精神交流;②赏析散文文学之美;③了解认识一代历史;④获得有味有益的消遣。 3.散文创作不必拘泥于司空图的观点,创作者要善于发挥文学的诱发暗示功能来表情达意;读者要善于通过散文文字来领悟作者情意、赏析作品。 【解析】 1.1】答案在第一段可以得到。诸家指的是刘知几、章学诚、袁枚、王国维、董桥。 2.答案在第二段,很明显的。 此题考点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此类题型归要做到以下三步:①直接提取文中相关的语句,这些句子大多放在开头和结尾处。②摘取关键此句进行概括。③分层概括,合并整理。 3.此题的考点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①从概括性强的句子、语段入手。②看句子所在的语段,注意与之相联系的上下句和与之对应的解说局及该段的段意。③从作者的评述入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将下列名篇名句空缺的部分填写完整。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3)___________________,砯崖转石万壑雷。(李白《蜀道难》)

(4)小楼昨夜又东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5)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6)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7)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_____________________。(《周易》)

(8)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浪淘沙•丹阳浮玉亭席上作

陆游

绿树暗长亭,几把离尊。阳关常恨不堪闻,何况今朝秋色里,身是行人。

清泪浥罗巾,各自消魂。一江离恨恰平分。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

(1)“阳关常恨不堪闻”一句中“阳关”指的是什么?为何“不堪闻”?

2“一江离恨恰平分”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

3“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具体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何攀,字惠兴,蜀郡郫人也。仕州为主簿。刺史皇甫晏为牙门张弘所害,诬以大逆。时攀适丁母丧,遂诣梁州拜表,证晏不反。故晏冤理得申。王濬为益州,辟为别驾。濬谋伐吴,遣攀奉表诣台,口陈事机,诏再引见,乃令张华与攀筹量进时讨之宜。濬兼遣攀过羊祜,面陈伐吴之策。攀善于将命,帝善之,诏攀参濬军事。及孙皓降于濬,而王浑恚于后机,欲攻濬。攀劝濬送皓与浑,由是事解。

  除廷尉。时廷尉卿诸葛冲以攀蜀士,轻之,及共断疑狱,冲始叹服。迁散骑侍郎。杨骏执政,多树亲属,厚封赏,欲以恩泽自卫。攀以为非,乃与石崇共立议奏之,奏曰:“今承洪基,此乃天授。至于班赏行爵,优于泰始革命之初,不安一也;今恩泽之封,优于灭吴之功,不安二也;今之开制,当垂于后,若尊卑无差,有爵必进,数世之后,莫非公侯,不安三也。臣等敢冒陈闻。窃谓泰始之初,及平吴论功,制度名牒,皆悉具存。纵不能远遵古典,尚当依准旧事。”帝不纳。

  以豫诛骏功,封西城侯,邑万户,赐绢万匹。攀固让所封户及绢之半,余所受者分给中外宗亲,略不入己。征为扬州刺史,在任三年,迁大司农。转兖州刺史,加鹰扬将军,固让不就。太常成粲、左将军卞粹劝攀莅职,中诏又加切厉,攀竟称疾不起。及赵王伦篡位,遣使召攀,更称疾笃。伦怒,将诛之,攀不得已,扶疾赴召。卒于洛阳,时年五十八。

  攀居心平允,莅官整肃,爱乐人物,敦儒贵才。为梁、益二州中正,引致遗滞。巴西陈寿、阎义皆西州名士,并被乡闾所谤,清议十余年。攀申明曲直,咸免冤滥。攀虽居显职,家甚贫素,惟以周穷济乏为事。

  (选自《晋书•何攀传》,有删改)

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别驾                    辟:征召

B.当于后                    垂:留传

C.以诛骏功                    豫:参与

D.将                     诛:惩罚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何攀“居心平允”的一组是(  

①遂诣梁州拜表,证晏不反

②攀善于将命,帝善之

③攀以为非,乃与石崇共立议奏之

④攀固让所封户及绢之半

⑤攀不得已,扶疾赴召

⑥攀申明曲直,咸免冤滥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濬谋划讨伐吴国,派遣何攀带着奏章到中央口述计谋,皇帝又召见何攀,命令他与张华筹划讨伐事宜。

B.何攀与石崇的奏章提出即使不能遵循远古的典制,也应当依照泰始初及平吴时的封赏旧制的建议,皇帝没有采纳。

C.何攀在改任兖州刺史、加封鹰扬将军的时候,他坚决推辞;有人劝他就职,皇帝也下诏催促,他竟然声称自己有病而不赴任。

D.陈寿、阎义等都是西州名士,被乡里诽谤,何攀任梁州、益州中正的时候,为他们辩明曲直,引荐他们担任官职。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攀适丁母丧,遂诣梁州拜表,证晏不反。

(2)攀虽居显职,家甚贫素,惟以周穷济乏为事。

(3)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4)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查看答案

下列文言句式不同与其他三项是(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何以伐为?

C.无乃尔是过与?

D.龟玉毁于椟中

 

查看答案

下列加横线的文言词语的用法不同与其他三项是(  

A.既来之,则

B.之以桑

C.五十者可以帛矣

D.填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