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题。 不毁灭的背影 沈从文 “其为人也,温美如玉,外润而内贞”...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

不毁灭的背影

沈从文

“其为人也,温美如玉,外润而内贞”

  “君子”在这个时代虽稀有难得,也就像是不切现实。惟把这几句作为佩弦先生①身后的题词,或许比起别的称赞更恰当具体。佩弦先生人如其文,可敬可爱处即在凡事平易而近人情,拙诚中有妩媚,外随和而内耿介,这种人格或性格的混和,在做人方面比做文章还重要。

  我认识佩弦先生和许多朋友一样,从读他的作品而起。先是读他的抒情长诗《毁灭》,其次读叙事散文《背影》。在诗歌散文方面,得把他的作品和俞平伯先生成就并提,平伯先生如代表才华,佩弦先生实代表至性。惟从现代散文发展看全局,佩弦先生的叙事散文,能守住文学革命原则,文字明朗、朴素、亲切,且能把握住当时社会问题的一面,贡献特别大,影响特别深。在文学运动理论上,“普及”和“通俗”目标实属问题核心,真能理解问题重要性,又能把握题旨,且得到有持久性成就的,少数作家中,佩弦先生的工作,可算得出类拔萃。求通俗与普及,佩弦先生都若在不甚费力情形中运用自如,而得到极佳成果。一个伟大作家最基本的表现力,是用那个经济、准确、明朗文字叙事。正如作家的为人,伟大本与朴素不可分。一个作家的伟大处,“常人品性”比“英雄气质”实更重要。但是在一般人习惯前,却常常只注意到那个英雄气质而忽略了近乎人情的厚重质实品性。提到这一点时,更让我们想起“佩弦先生的死去,不仅在文学方面损失重大,在文学教育方面损失更为重大”(冯友兰语)因为冯先生明白“教育”与“文运”同样离不开“人”,必以人为本。文运的开辟荒芜,少不了一二冲锋陷阵的斗士,扶育生长,即必需一大群有耐心和韧性的人来从事。文学教育则更需要能持久以恒、兼容并包的人主持。佩弦先生伟大得平凡,从教育看远景,是惟有这种平凡作成一道新旧的桥梁,才能影响深远的。

  一个写小说的人,对人特别看重性格。外表轮廓线条与人不同处何在,并不重要。最可贵的是品性的本质与心智的爱恶取舍方式。我觉得佩弦先生性格最特别处,是拙诚中的妩媚。他对事、对人、对文章,都有他自己的意见,凡事和而不同,然而差别可能极小。他也有些小小弱点,即调和折衷性,用到文学方面时,比如说用到鉴赏批评方面,便永远具教学上的见解,少独具肯定性。用到古典研究方面,便缺少专断议论,无创见创获。即用到文学写作,作风亦不免容易凝固于一定的风格上,三十年少变化,少新意。但这一切又似乎和他三十年主持文学教育有关。在清华、联大“委员制“习惯下任事太久,对所主持的一部门事务,必调和折衷方能进行,因之对个人工作为损失,对公家贡献就更多。熟人记忆中如尚记得联大时代常有人因同开一课,各不相下,僵持如摆擂台,就必然会觉得佩弦先生的折衷无我处,如何难能可贵!又良好教师和文学批评家,有个根本不同点:批评家不妨处处有我,良好教师却要客观,要承认价值上的相对性、多元性。一个大学国文系主任,这种认识很显然是能将新旧连接,文化活用,引导所主持一部门工作到一个更新发展趋势上的。中国大学的国文系,若还需要办下去,佩弦先生的这点精神,这点认识,实值得特别注意,且值得当成一个永久向前的方针。

(选自《不毁灭的背影》 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朱先生平易而近人情,拙诚中有妩媚,外随和而内耿介,在作者看来他的为人已经十分接近历史中所称许的纯粹的君子。

B.朱自清先生的《毁灭》《背影》等作品因充满至情至性,一发表就受到认可,也深受文学研究会同仁推许。

C.作者认为“一个作家的伟大处,‘常人品性’比‘英雄气质’实更重要”,遗憾的是普通人往往本末倒置。

D.冯友兰深知“教育”与“文运”同样必须以人为本,因此他说朱先生去逝,在文学教育方面的损失和文学方面同样重大。

E.朱先生的调和折衷性表现在多方面,鉴赏批评方面有,古典研究方面有,文学创作有,主持中文系更有。

2文章主要从哪两方面介绍了朱自清先生的成就?请结合文章的内容具体说明。

3作者对朱自清先生的“小小的弱点”作了怎样的评价?这样写有何好处?

4作者在文中说“一个作家的伟大处,‘常人品性’比‘英雄气质’实更重要”,你认同这种观点吗?说说你的看法。

 

(1)BD(2)文学创作方面:①坚守文学的革命原则,且能把握住当时社会问题的一面。②求通俗与普及,且能持之以恒地在创作中加以实践和运用。文学教育方面:①兼容并包,尊重价值上的多元性;②连接新旧,使文化活用,把文学引导到一个更新发展趋势上。(3)做了一分为二的评价。①不足之处:少独具肯定性,无创见创获,风格少变化、少新意。②优点:能调和折衷,兼容并包,使得文学得到了繁荣发展。写作好处:①客观真实再现朱自清先生的形象,使得传主的形象更加丰满,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②先抑后扬,为后文写朱自清先生的牺牲自我等精神做张本和铺垫。(4)认同。①作家的“常人品性”是一种“近乎人情的厚重质实品性”。这种质朴厚实的品性使得作家更能走进生活,走进大众,贴近人的心灵,反映大众的心声。②这样的作家给人的感觉是“真人”真性情、朴素无华,他的作品是真实的,最能反映现实生活、贴近民众,因此说“伟大本与朴素不可分”,“常人品性”更重要。③而所谓的“英雄气质”是一些作家强调的“个性”,虽表现出了很强的“创造性”,但也很可能是表现了个例或表现法让人难以理解、接受,甚至脱离生活,走向极端。因此,作者说“一个作家的伟大处,‘常人品性’比‘英雄气质’实更重要”这一说法是有道理的。 【解析】 试题解析: (1)B“一发表就受到认可”于文无据。D强加因果。 (2)评价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意思是探讨传主的人生观、人生价值、反应的时代精神,在当前社会下有什么积极意义。 (3)第一问难度不大,第二问是某一内容的作用,答题方法如下:①使主要人物的形象更加生动、形象、真实、丰满。②使作品的内容更加丰富。③使主题更加突出、鲜明。 (4)此题的考点是 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具体地说有以下几点:1、开头表明自己的观点;2、分点列出事实特点依据,陈述理由;3、结合文本或文本的具体事例作合理分析;4、总结自己的观点;5、语言通顺流畅,表述规范,书写工整。本题要能够从两个方面展开论述,一是文章的主旨,二是自己的认识和感悟,三是联系社会现实。答题思路一定要清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2)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3)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4)______________!欲人之无惑也难矣!(韩愈《师说》)

(5)只要坚持,就会成功。正如《荀子•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7)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诗经•国风•关雎》)

(8)______________,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

春思二首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1.诗中有两个字透露了诗人想表达的感情,这两个字是什么?诗人是怎样表达的?

2.开头两句以嫩绿、鹅黄亮色来点染明媚的春光的目的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①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

  徙明、亳、沧三州。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过阙,神宗召见,劳问甚宠,拜中书舍人。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

(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

[注]①常平:官仓名。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冠,名闻四方                   刚刚

B.良民,力能动权豪                  残害

C.实欲携其徒                    离间

D.安石富贵,何吝也?                   轻易

2.下列句子中,全部属于曾巩仁政措施的一组是(  

①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②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

③自是外户不闭

④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⑤资其食饮衣衾之具⑥ 巩先期区处猝集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巩通判越州时,除了打开常平仓赈济灾民,还告示属县,劝说富人将十五万石粮食以比常平仓储粮稍高的价格卖给百姓,从而解决了饥荒问题。

B.曾巩为了保护百姓,打击盗贼,嘱咐百姓编制成保伍,让他们侦察盗贼行踪,有情况就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救援,所以每次都能将盗贼捕获。

C.曾巩享有才名,却长期做地方官,世人便认为他时运不好。而与此同时,一些晚生后辈却春风得意仕途显达,但曾巩对此非常淡泊。

D.曾巩在年轻的时候曾同王安石交往,当时王安石的声誉不高,曾巩把他引荐给欧阳修。但王安石得志后,竟然疏远了曾巩,将他视为陌路。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2)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黄梅时节,忽阴忽晴,原野间绿阴沉沉,_________,给摇曳的小草挡住,就生出几缕与波纹直交的浪痕,相互交错着。

①萎黄的叶尖成行成列地散点在水面上

②有的尚未插秧

③田里面积水盈盈

④微风吹过,波纹如绉

⑤看去白茫茫的一片,只偶然有几根草露出水面

⑥有的刚刚插下了秧

A.④②⑤⑥①③

B.③⑥①②⑤④

C.③②①⑥⑤④

D.⑤②⑥①③④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进入冬季以来,北京水上公园开展了各种丰富多彩的雪上、冰上娱乐项目深受市民欢迎。

B.这种将企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用合同、章程等方式加以明确,对于职工行使民主权利无疑是一种基本的保障。

C.两百多万军民投入到救灾当中,他们在公路上除雪、铲冰,向受困的旅客提供热饭和热水等紧急用品。

D.郭艾伦的再度受伤,对沈阳球迷并不陌生,但让沈阳球迷更为担心的是伤愈后的郭艾伦是否会影响今后的比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