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读下面的文章,按要求作答。 父老乡亲 程文胜 (1)那位母亲紧紧抱着被洪水冲散又...

读下面的文章,按要求作答。

父老乡亲

程文胜

(1)那位母亲紧紧抱着被洪水冲散又不期而遇的女儿痛哭失声,小女孩则睁大噙着泪珠的眼睛。小女孩的头发稀少而散乱,那些泛着衰草一样淡金色的头发,在微风中颤动着,如同小女孩的眼神一样惊魂未定。

(2)这是发生在我湖北家乡的真实一幕。这幅题为《劫后重逢》的照片,如同透明的刀片,飞快地划过我的心头,我看见刀刃上闪烁着人性的光芒,也流淌着我的鲜血。

(3)我感受到了疼痛,可我不知道该是痛苦呻吟,还是流泪歌唱。在洪水肆虐的日子,我曾用心歌颂了在大堤上与洪魔抗争的人们,作为一名军旅作家,我一直为能有机会见证这段历史而欣慰不已。

(4)可我忽略了在洪水中受难的父老乡亲了。

(5)我没有写到他们,那时,我一直错误地认为他们是弱者,即使提到,他们也是以灾民的形象出现的。那时,我的父老乡亲们滞留在大堤上,他们守护着从洪水里抢出来的一点点家产,期待着洪水一点点退去。苦难和无奈写在他们的脸上,也流落进我的心里。那时,我对他们只有同情,而没有敬意。

(6)可那幅照片让我的心流血了。在隐隐的疼痛中,一个念头蹦出来:洪水退去之后,这对母女的生活会怎样?

(7)一经发问,我便很快发现,这不仅是关于照片上那对母女的问题,而是有关我整个父老乡亲的问题了。

(8)洪水过去了,洪水带来的创伤却还要长久地伴随着他们。

(9)“什么也没有了,什么也没能带出来。”可他们庆幸自己还活着,而活着已经很好了。他们开始盘算今后的日子。尽管浪头还在自家屋顶拍打着漩涡,隔三差五,他们仍想着要驾船回去看看自己的家。

(10)尽管洪魔是借助大江的河床兴风作浪,但他们憎恨的只是洪水,而从不亵渎养育他们的大江。一个本是融为一体的概念,被凝重而质朴的大江之爱划分为二。我知道,我的父老乡亲已经把整个生命融进那条古老的大江里了。面对这种对大江的眷念,面对这种对土地的挚爱,面对这种源自大江的生命伟力,我不能无动于衷。

(11)孩子似乎比大人更懂得怎样忘记灾难,怎样快活地享受生活。他们光着臂膀在编织袋扎成的窝棚间追逐,或者在堤边伸长手臂打捞江面上随波逐流的稻草、树枝,欢快的笑声在充满复杂气味的空气中飘荡,似乎与以往没有什么不同。看着孩子们那泥垢所不能掩藏的笑脸,我同样不能无动于衷。

(12)我为我错误地以为他们是弱者而羞愧不已,因为流泪并不意味着软弱,因为伟大的人民是作为群体的概念而存在的,而我的父老乡亲们正是其中一部分啊。

(13)事实上,即使作为个体,我的父老乡亲们承受灾难的韧性和勇气比我要大得多。当抗洪将士奋战洪魔时,老妈妈在泥泞中为肩扛麻袋的子弟兵掌灯引路,姐妹们为战斗间隙小憩的战士驱赶蚊蝇,小孩子则为向生命极限挑战的亲人端碗粥、送杯茶……当子弟兵凯旋时,我的父老乡亲们箪食壶浆,用一颗颗最真诚的心编织成荣誉的花篮,一路簇拥着一路祝福着;送走了亲人,我的父老乡亲们又默默地收拾起残存的家当,从大堤上回家,然后,默默地用双手缝补被洪水撕裂的伤口,满怀虔诚地希望着来年的收成。

(14)我不由想起了那个逐日的夸父。为了追赶上太阳,夸父跑啊跑啊拼命地跑,太阳离他越来越近了,他的热血乃至整个生命也开始沸腾、燃烧起来,他喝干了渭河的水仍然焦渴难耐,终于訇然一声倒在地上。看着金黄的尘埃被激扬得漫天飞扬,夸父知道自己生命的尘埃将从此落定,他奋力朝着太阳的方向扔出了手杖。那手杖是他不停追逐太阳的意志的继续,它在历史的天空里留下飞行的黄金轨迹后,没入大地,化成了开满桃花的邓林。

(15)我的父老乡亲们也在追赶着太阳,也在桃花盛开的地方创造美好的人生。

(16)夸父不是远古神话里个体的神,夸父是一个群体。我要说,夸父其实就是我的父老乡亲。

(17)“即使把所有的一切都献给人民,那也不过是沧海之一粟。”这首歌唱得好。因为人民养育了我们这支军队,因为人民是我们伟大的母亲啊!

(18)我的父老乡亲们,你们过得还好吗?

1.文章描绘《劫后重逢》的照片突出母女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对照片的描绘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2.文章赞扬了父老乡亲在灾中和灾后所表现的许多美德。试选出两个例子简析父老乡亲们的美德。

3.“在充满复杂气味的空气中飘荡”一语中“复杂气味”的含义是什么?

4.“夸父逐日”的神话故事在文中有何作用?

5.下面的鉴赏有误的两项是(   )

  A.“这幅题为《劫后重逢》的照片,如同透明的刀片,飞快划过我的心头,我看见刀刃上闪烁着人性的光芒,也流淌着我的鲜血。”运用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我看见照片的复杂的感受,既表达了对照片中所表现的人性之美的赞颂,也表达了我对受难的民众的深切同情。

  B.“我感受到了疼痛,可我不知道该是痛苦呻吟,还是流泪歌唱。”“痛苦呻吟”是对在洪灾中受苦受难的父老乡亲而言,“流泪歌唱”是对在洪灾中与洪魔作坚决抗洪的“人们”而言。它表达出了作者复杂的感受。

  C.文章两次说“我不能无动于衷”,主要强调父老乡亲在洪灾之中和之后的表现对我的触动极大,也让读者联想起以前作者对父老乡亲认识上的误差,有照应上文的作用。

  D.第11段劫后孩子们快乐的生活,为全文增添了亮丽的色彩,反衬出大人们在洪灾中所承受的苦难之重和感受力之敏感。

  E.本文语句运用灵活多变,极具表现力。叙述父老乡亲在洪灾之中承受巨大苦难和洪灾过后面临的困境时,则用了“滞留”、“守护”、“默默地用双手缝补”等字眼,感情凝重;描写孩子们的生活时,则使用“追逐”、“飘荡”,显得轻快。

 

1.百感交集,惊恐(惊魂未定)。引出下文对洪灾中和灾后父老乡亲的表现和命运的思考。由点(具体)到面(抽象),吸引读者。 2.生命力顽强:在遭灾时,他们或为子弟兵掌灯引路,为战士驱赶蚊蝇,或端碗粥送杯茶。乐观:在遭受洪水洗劫、生存受到威胁时,“庆幸自己还活着,而活着已经很好了。”小孩子在还在嬉戏,有“欢声笑语”。睿智:“他们憎恨的只是洪水,而从不亵渎养育他们的大江。”(只要有概述,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3.庆幸、期待、悲伤、无奈等交织而成的气氛。 4.①揭示父老乡亲的生命力和精神的历史渊源,增加了文化底蕴和感染力。②艺术(形象)地表现了父老乡亲必定能度过难关,重建美好生活的信心。 5.BD 【解析】 1. 2. 3. 4. 5.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据《悉尼先驱早报》22日报道,考古学家在澳大利亚内陆的满谷国家公园发现大批冰河时期的人类足迹,年代在1.9万年到2.3万年前,是全球所发现最大一批、也是至今澳大利亚最古老的远古人类脚印。

  这批脚印共有457个,位置在新南威尔士州满谷国家公园的威兰德拉湖附近的潮湿的粘土区,时间是在地球上一次冰河时期的高峰期,足迹中包括小孩、青少年和成年人,长度在13厘米到30厘米之间,从脚印的形状和深度可以看出,当时这些人有的在跑,有的在走,有的足迹显示有人在打猎,包括一个身材可能高达2米的男性,他当时奔跑的时速在20公里左右。

  土著人----穆西穆西人中一位名叫玛丽·帕宾的人于两年前发现了第一个脚印,引起考古学家的高度关注。随后,邦德大学的考古学家斯蒂夫·维博教授于是率队前往进一步挖掘,又发现了450个同一时期的人类脚印,维博说,这些脚印让人们得以一窥当时居住在潮湿内陆地区的人们的生活情况,这是通过其他考古证据无法做到的事,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从这些脚趾缝里挤出的泥巴。

  考古队根据脚印的数量、步伐距离等推测留下足迹人类的身材,维博说:“他们很有运动能力,很强壮,我推测此处部分男性的身材相当类似。”维博日前在脚印发现地6公里远处另外挖掘出两具17000年前的人类遗骸。

  这一地区传统的管理者是威兰德拉湖地区世界遗产区三个传统部落年长者社团成员,他们对于这一发现感觉相当高兴。帕宾女士是穆西穆西人的长老,她介绍说,沿着这些脚印走,就象与一个家族一起散步一样,他们是同样的人。她认为:“这些脚印从沙丘下显露出来,是为了让这个世界的人知道我们的人是多么聪明,他们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生存。”

  恩吉亚姆帕亚部落长老罗伊·肯尼迪表示,这里很早就是他的部落举行特别会议的地点:“它是沙漠里的绿洲。”大约2万年前,现在已经干涸的湖泊里可能有鱼、贝类和小龙虾。考古小组通过脚印的大小和他们的步幅,推断出这些古人的身高。维博教授最近还在大约6英里以外的地方发掘出两个17000年前的头骨碎片。他说:“当时的人是运动型的,非常强健,身材很好。我认为,在这里的那些人都非常熟悉。”

  该州环境部长德布斯说,这些脚印显示,当时有一大群人在此走动、活动:“我们看到在父母脚印之间有小孩子跑步的足迹,父母以直线前进,小孩子则绕着他们跑。”这些脚印记录了约2万年前新南威尔士州住在这座湖边的原住民生活中的某些时刻,这是很重要的纪录。维博21日先公布了其中124个脚印的研究所得,完整报告将在《人类进化》杂志上发表,参与研究的还包括墨尔本大学以及新英格兰大学的考古学家。

1.对这批“脚印”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是目前全球所发现的最大一批最古老的远古人类脚印。

B.是考古学家维博教授最先发现的。

C.脚印长度在13厘米到30厘米之间,包括小孩、青少年和成年人足迹。

D.脚印是在1.9万年到2.3万年前的地球上第一次冰河时期留下的。

2.对文中划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肯尼迪认为当时的人善于运动,身体强健,身材很好,我们对那些人非常熟悉。

B.维博认为当时的人善于运动,身体强健,身材很好,那些人之间都非常熟悉。

C.维博认为当时的人是运动型的,身体强健,我们对那些人是非常熟悉的。

D.肯尼迪认为当时的人是运动型的,身体强健,身材很好,那些人之间非常熟悉。

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威兰德拉湖及其附近地区在大约2万年前是湖泊,里面有鱼、贝类和小龙虾。

B.考古队员根据脚印的数量、步伐距离等可以推测出留下足迹的人类身材。

C.根据发现的这些脚印,我们现在可以清楚地看到从这些脚趾缝里挤出的泥巴。

D.新南威尔士州的环境部长认为,这些脚印显示,当时有一大群人在此活动。

4.根据原文,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穆西穆西人就是属于恩吉亚姆帕亚部落的人。

B.这批脚印共有457个,维博教授等人只研究了其中的部分脚印。

C.维博发现的人类遗骸和头骨碎片证实了当时的人是运动型的,非常强健,身材很好。

D.这批脚印的发现,对于研究当时居住在潮湿内陆地区的人的身体情况和他们的生活情况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查看答案

默写

1.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邪曲之害公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是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4.                   ,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                  

(李商隐《锦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1.联“寒山转苍翠”句中用的“转”字,有何表达效果?

2.尾联两处用典,一是以春秋时代“凤歌笑孔丘”的楚国狂士­­­­­­­­­­­_____________,借指朋友裴迪;一是用《五柳先生传》的作者_____________自比,这样用典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司空图字表圣,河中虞乡人。父舆,有风干。图,咸通末擢进士,礼部侍郎王凝特所奖待,俄而凝坐法贬商州,图感知己,往从之。凝起拜宣歙观察使,乃辟置幕府。召为殿中侍御史,不忍去凝府,台劾,左迁光禄寺主簿,分司东都。卢携以故宰相居洛,嘉图节,常与游。携还朝,过陕虢,属于观察使卢渥曰:“司空御史,高士也。”渥即表为僚佐。会携复执政,召拜礼部员外郎,寻迁郎中。

  黄巢陷长安,将奔,不得前。图弟有奴段章者,陷贼,执图手曰:“我所主张将军喜下士,可往见之,无虚死沟中。”图不肯往,章泣下。遂奔咸阳,间关至河中。僖宗次凤翔,即行在拜知制诰,迁中书舍人。后狩宝鸡,不获从,又还河中。龙纪初,复拜旧官,以疾解。景福中,拜谏议大夫,不赴。后再以户部侍郎召,身谢阙下,数日即引去。昭宗在华,召拜兵部侍郎,以足疾固自乞。会迁洛阳,柳璨希贼臣意,诛天下才望,助丧王室,诏图大朝,图阳堕笏,趣意野耄。璨知无意于世,乃听还。

  图本居中修山王官谷,有先人田,遂隐不出。作亭观素室,悉图唐兴节士文人。名亭曰休休,作文以见志曰:“休,美也,既休而美具。故量才,一宜休;揣分,二宜休;耄而聩,三宜休;又少也惰,长也率,老也迂,三者非济时用,则又宜休。”因自目为耐辱居士。其言诡激不常,以免当时祸灾云。豫为冢棺,遇胜日,引客坐圹中赋诗。客或难之,图曰:“君何不广邪?生死一致,吾宁暂游此中哉!”每岁时,祠祷鼓舞,图与闾里耆老相乐。王重荣父子雅重之,数馈遗,弗受。尝为作碑,赠绢数千,图置虞乡市,人得取之,一日尽。时寇盗所过残暴,独不入王官谷,士人依以避难。(《新唐书·列传一一九》)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俄而凝坐法贬商州      坐:由……而获罪

B.以足疾固自乞          自乞:请求辞职

C.不获,又还河中      从:任命

D.客或之              难:感到难堪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卢携故宰相居洛

古人……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属观察使卢渥

以其无礼晋且贰于楚也

C.璨知无意于世,听还

而陋者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D.客难之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可睹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司空图淡泊名利”的一组是(   )

①图感知己,往从之

②再以户部侍郎召,身谢阙下,数日即引去

③召拜兵部侍郎,以足疾固自乞

④其言诡激不常,以免当时祸灾云

⑤图置虞乡市,人得取之,一日尽

⑥每岁时,祠祷鼓舞,图与闾里耆老相乐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空图在咸通末考中进士,礼部侍郎王凝对他特别赏识。不久,王凝被贬商州,司空图感激他的知己之恩,跟随王凝一起去商州,他待人就是这么讲义气。

B.黄巢攻陷长安,将领四处逃散,司空图不能前往追随天子。他弟弟的仆人段章曾劝他,司空图因不肯背弃朝廷而没有去,显示了他忠贞朝廷的一面。

C.柳璨想笼络司空图,司空图假装失态,故意表现出粗野和衰老,柳璨见他无意于仕途,于是听任他回山。

D.司空图淡泊名利,辞官后便隐居王官谷不出。还在那里建造了简陋的亭观,并将亭题名为“休休亭”,表明了自己“宁处不出”的心志。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他一个人在教室里想着、写着,几乎忘记了一切。

B.“到底去不去呀?我的大小姐!”爸爸“咚咚咚”地敲着我的房门,“人家催几次了,你总要有一个答复吧!”

C.要反对下述两种倾向:明于知彼暗于知己;或者相反,离开客观条件,毫无根据地瞎说盲干。

D.写议论文究竟难在哪里?在推理还是在引文?问题是这种提法本身就有问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