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机动车尾气污染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元凶之一,对人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危害。请拟写...

机动车尾气污染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元凶之一,对人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危害。请拟写两条标语,提倡步行或骑单车。要求:主题鲜明,有感召力,不超过20字。

答:                                                        

 

零碳零排放,骑车也很棒。 步行生活,我们一小步,生态保护一大步。 脂肪在堆积,大气在哭泣;走下私家车,拥抱脚踏车。 【解析】 试题分析:写标语,要先确定主旨,然后选择恰当的形式进行表达。分析题干,首先强调了机动车尾气的危害,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提倡步行或骑单车” 理解关键词,建议改变外出形式。主题确定好,要考虑句子的表达形式,一般标语写作可以结合对偶、引用、化用、呼告、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同时注意字数要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俄国教育家乌申基说:“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在不断增值,使人终生享受它的利息。坏习惯是无法偿还的道德债务,这种债务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你。

      。”由此看来,好习惯是前进路上的加油站,坏习惯是   。习惯支配人生,习惯的好坏决定人生的成败,真可谓③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在《论语》中,孔子用“                            ”两句表明了“思”与“学”的关系。

《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         ”。

在《陈情表》中,李密以乌鸟反哺作比表达孝道的句子是“                      ”。

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                                ”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精神上的富足、孤高与物质生活的清贫之间的对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五代词,完成题。

定风波

李珣

  雁过秋空夜未央,隔窗烟月锁莲塘。往事岂堪容易想,惆怅,故人迢递在潇湘。

  纵有回文重叠意,谁寄?解鬟临镜泣残妆。沉水香消金鸭冷,愁永,候虫声接杵声长。

  注:①央:尽。②回文:前秦才女苏蕙作回文诗以传情意。③金鸭:如鸭形的金属香炉。④杵声:以杵捣物声,此指制作寒衣发出的声音。

1.这首词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

2.“候虫声接杵声长”一句描写可谓传神,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女主人公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吕元膺,字景夫,郓州东平人。姿仪瑰秀,有器识。历右司员外郎。出为蕲州刺史,尝录囚,囚或白:“父母在,明日岁旦不得省,为恨。”因泣,元膺恻然,悉释械归之,而戒还期。吏白“不可”,答曰:“吾以信待人,人岂我违?”如期而至。自是群盗感愧,悉避境去。

   元和中,累擢给事中。俄为同州刺史。既谢,帝逮问政事,所对详诣。明日,谓宰相曰:“元膺直气谠言,宜留左右,奈何出之?”李藩、裴垍谢,因言:“陛下及此,乃宗社无疆之休。臣等昧死,请留元膺给事左右。”未几,兼皇太子侍读,进御史中丞。拜鄂岳观察使。尝夜登城守者不许左右曰中丞也对曰夜不可辨乃还明日擢守者为大将。

   江西裴堪按虔州刺史李将顺受赇,不覆讯而贬。元膺曰:“观察使奏部刺史,不加覆,虽当诛,犹不可为天下法。”请遣御史按问,宰相不能夺。选拜东都留守。故事,留守赐旗甲,至元膺不给。或上言:“用兵讨淮西,东都近贼,损其仪,沮威望,请比华、汝、寿三州。”帝不听,并三州罢之。留守不赐旗甲,自此始。都有李师道留邸,邸兵与山棚谋窃发,事觉,元膺禽破之。始,盗发,都人震恐,守兵弱不足恃,元膺坐城门指纵部分,意气闲舒,人赖以安。东畿西南通邓、虢,川谷旷深,多麋鹿,人业射猎而不事农,迁徙无常,皆趟悍善斗,号曰“山棚”。权德舆居守,将羁縻之,未克。至是,元膺募为山河子弟,使卫宫城,诏可。

   改河中节度使。时方镇多姑息,独元膺秉正自将,监军及中人往者,无不严惮。入拜吏部侍郎。正色立朝,有台宰望,处事裁宜,人服其有体。以疾改太子宾客。居官始终无訾缺。卒,年七十二,赠吏部尚书。

                                                     (节选自《新唐书·吕元膺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姿仪瑰秀,有器识            器识:器量与见识。

  B.请遣御史按问,宰相不能夺    按问:查究审问。

  C.权德舆居守,将羁縻        羁縻:联系,延续。

  D.居官始终无訾缺              訾缺:过错与缺失。

2.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A.尝夜登城/守者不许/左右曰中丞也/对曰夜不可/辨乃还/明日/擢守者为大将/

  B.尝夜登城/守者不许左右/曰中丞也/对曰夜不可辨/乃还/明日/擢守者为大将/

  C.尝夜登城/守者不许左右/曰中丞也/对曰夜不可/辨乃还/明日/擢守者为大将/

  D.尝夜登城/守者不许/左右曰/中丞也/对曰/夜不可辨/乃还/明日/擢守者为大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元膺推己及人。在蓟州任职时,他不顾属下反对,允许囚徒在春节回乡与家人团聚。这一做法虽有违规之嫌,却使盗贼们感动,主动离开了蓟州。

  B.吕元膺正直无私。江西观察使裴堪审查李将顺受贿一案,朝廷没经审讯就将李将顺降职,他认为不妥,态度坚决,即使宰相也无法改变他的意见。

  C.吕元膺做事敢于打破常规。任东都留守时,他没按惯例赏赐手下的人旌旗与甲胄,有人上书朝廷,认为这一做法有损朝廷的威望,皇帝因此罢免了他的官职。

  D.吕元膺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李师道的邸兵与山棚人阴谋叛乱,守军势力孤弱,形势危急,吕元膺坐在城门上从容指挥部署军队,很快稳定了局势。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明日,谓宰相曰:“元膺直气谠言,宜留左右,奈何出之?”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老人的礼物

(美)马林·汤普森

  我18岁的时候,离开了在美国的家,到英国的利兹大学读书。在这里,我生命中有一段既激动又痛苦的经历。说激动,是因为进利兹大学是我梦寐以求的事情;但就在我入校不久,我突然接到父亲去世的消息,我不能接受这个事实—在英国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我还没有适应周围的的一切,就要独自一人默默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

  一天,我在超市买东西时,发现一位老者一手拎着一袋苹果,一手拄着一根拐杖,步履蹒跚。我赶紧跑过去,扶住他并替他拎着苹果。

  “谢谢你,姑娘。”他说,“不要替我担心,不碍事。”他对我笑,让我有一种温暖的感觉,他不只是用嘴在笑,而且明亮的蓝眼睛里也漾着笑。

  “我能陪您走一段吗?”我问,“免得这些苹果过早地变成苹果酱。”

  他听了哈哈一笑,说:“这可就要让你费事了。”

  他告诉我他叫伯恩斯,路上,伯恩斯先生的身子几乎全部要靠那根拐杖支撑。到了他的家,我帮他放好东西,并帮他准备了英国特有的下午茶。他没有强烈地拒绝我,我把这看作是对我帮助他的答谢。

  我问他以后是否还能再来看望他。他笑着说:“我从来不拒绝好心姑娘的帮助。”

  第二天,我还是在那个时间来到他家,帮他做了一些家务,虽然他没有请求我照顾他,但他也没有拒绝我的帮助,他那根拐杖足以说明他的确需要帮助。他询问了我的一些情况,我告诉他,我的父亲刚刚去世,但我没有说更多的事情。他让我看了桌上的两张镶在镜框里的照片,这是两个女人,一个显然比另一个年长,却长得非常像。

  “这是玛丽”,他指着照片说,“我的老伴,已经去世6年了。那是艾丽丝,我们的女儿,是一名护士。她比她母亲去世得还早,对玛丽打击真大啊!”

  我流下了眼泪。我为玛丽流泪,为艾丽丝流泪,为老而无助的伯恩斯先生流泪,也为我的父亲流泪,在他生命最后的时刻,我竟未能亲口与他道别。

  我一周看望伯恩斯先生两次,时间是固定的。我每次来,他都坐在椅子上,一旁的墙上靠着他的拐杖。他对我的到来似乎总是非常兴奋,尽管我对自己说,我是为了照顾这个老人,但我还是因为有一个人愿意听我倾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而感到高兴。

  我给他准备了下午茶,我们的交谈就开始了。我告诉他,在我父亲去世前两周,我曾因一件小事与父亲发生了争吵,而我再也没有机会向他道歉了。

  虽然伯恩斯先生也不时插上几句话,但是大部分时间都是听我说话。他不只是在听我说话,更是像海绵一样吸进我诉说的每一点内容,并用他的经历及时佐证我的话。

  大约一个月后,在一个“非看望日”,我打算去伯恩斯先生家。我没有预先打电话,因为我认为我们似乎不需要那样的礼节。进了他的家,我发现他在花园里干着活儿,手脚麻利,动作轻快。我惊讶万分,这么利索的一个人为什么要用拐杖?

  “哦,姑娘,你来了。这次让我给你沏一杯茶,你看起来累了。”他说。

  “可是,”我结结巴巴地说,“我想……”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姑娘。你第一次在超市看到我那天,我扭伤了脚踝。”

  “可是,您是什么时候康复的?”

  他的眼睛眨眨,看上去既快活又怀着歉意,“我想,我们见面的第二天我的脚就好了。”

  “可是,为什么呢?”我纳闷地问。他显然不会为了骗我为他做下午茶而故意装出无助的样子。

  “第二天,你又到了我家,从你的话中,我知道了你的苦闷。对你父亲的死以及其他一些事情,你感到孤独和沮丧。我想,这个小姑娘需要一个老东西的肩膀依靠一下。但是我发现,你在告诉自己,你来看望我是为了照顾我,而不是为了你自己。如果你知道我其实非常健康,你还会再来看我吗?我想,你需要对人诉说,对一个年长的甚至比你父亲还年长的人诉说。”

  “那这根拐杖呢?”

  “哦,这的确是一根好拐杖,一般情况下,我用它郊游和爬山。也许什么时候你愿意与我一起去。”

  不久,我们一起去爬了山。伯恩斯先生,一个我打算去帮助的人,帮助了我,送给了我一份用时间精心包装好的礼物。

1.下列对小说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他说,‘不要替我担心,不碍事’”一语是伯恩斯先生的客气话,它又为后文埋下伏笔。

  B.伯恩斯先生让“我”看桌上的两张镶在镜框里的照片,是为了激起“我”的同情,让“我”知道老人的命比“我”更惨。

  C.在父亲生命最后的时刻,“我”竟未能亲口与他道别,这种对长辈的歉疚,“我”想通过对伯恩斯先生的帮助来弥补。

  D.刚到英国的利兹大学读书,“我” 激动而痛苦着,因为遇到伯恩斯老人并得到老人的帮助而激动,也因不能接受父亲去世这个事实而痛苦。

  E.这篇小说构思巧妙,情节曲折多变。用第一人称来叙述,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感。

2.结合小说情节,分析“拐杖”在小说中的作用。

3.通读全文,谈谈“老人的礼物”指什么?本文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