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梁晓声 小分队在向“满盖①荒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梁晓声

小分队在向“满盖荒原”进发。副指导员、“摩尔人”王志刚和我同坐在一辆车上。副指导员是我们全团知识青年扎根边疆的光荣榜样。“摩尔人”曾在宿舍里公开承认他爱副指导员,这使我很嫉妒,因为我也暗暗地爱着她。

我们的拖拉机像远迁的鄂伦春部落,在茫茫的草原上奔驶了整整两天两夜。当我们打开地图,一致确信拖拉机履带已经碾在积雪覆盖的鬼沼的冰面上时,正是荒原庄严而肃穆的黎明时分。

呵!鬼沼!它并非像传说中那么恐怖,也许因为它处在冬眠状态,雪被罩住了它那狰狞的真实面目吧。我们看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世界最大的湖泊被冰结在眼前,满盖荒原”——它平坦得令我们这批垦荒者难以置信,直铺到遥远的地平线。

魔王!你在哪里?你出来!我们的一个伙伴大声呼喊。

传说中的“魔王没有出现。

“摩尔人”王志刚突然朝不远处一指:你们看!”——一根从正中间劈开的圆木桩钉进土地,倾斜地立在那里。

我们都好奇地走了过去。副指导员拂掉木桩上的雪,我们看到了一块木碑,累累斧痕粗糙砍平的劈面上,刀刻的字迹被风雨所侵蚀,只能依稀认出死于此……三个歪扭的字。

我相信,我们每个人当时都和我一样,倒吸了一口冷气。

那里,还有一个!我的妹妹又发现了同样的不祥之物,她第一个朝拖拉机退去。

副指导员低声说:我们走吧,别搅扰他们安息了。

如果有人问我:你在北大荒感到最艰苦的是什么?

我的回答是:垦荒。

如果有人问我:你在北大荒感到最自豪的是什么?

我的回答还是:垦荒。

为了寻找有水源有林子的理想地点,我们的足迹几乎踏遍了满盖荒原。我们发现了一条在地图上没有标出来的小河,它是满盖荒原上唯一洁净的水源,被我们命名为流浪者。我们发现它之前,它像流浪汉在荒原上不知徘徊了多少岁月,现在我们在它身边扎下了帐篷。

当冰雪消的时候,当流浪者唱起了《拉兹之歌》的时候,我们闪亮的犁头劈进了"满盖荒原"的胸膛。若非垦荒者,谁能体会拖拉机翻起第一垄处女地时那种喜悦?这荒原上有那么多的狼,光天化日之下,它们三五成群,大模大样地尾随在我们的拖拉机后面,捕食被犁头翻出的肥大的土拨鼠。夜晚,它们就在我们的帐篷四周嗥叫。创业的艰苦,使垦荒队的每一个小伙子都变成了圣徒。副指导员跟我的妹妹,和我们同住在一顶帐篷里。一块毯子分隔开了她们的狭小天地,毯子后面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巴黎圣母院

一天深夜,我从睡梦中偶然醒了一次,却没有听到拖拉机翻地的轰响。我一下子跳起,来不及多想,只穿着短裤,就闯进了巴黎圣母院,将副指导员从被窝里捅了起来。

你,你要干什么?!

拖拉机不响了!摩尔人在翻地!

啊!副指导员顺手就操起了步枪。

拖拉机不响,意味着摩尔人出了事。所有的人都惊醒了!正当大家要奔出帐篷,摩尔人从外面钻了进来。马灯光下,我们见他身上背着一只狼,两手拽着狼的两只前爪,头顶住狼脖子;那只狼朝天张大着嘴,两只后腿抓在他的腰胯上。

摩尔人大声说:快动手!它还活着!

我们各自操家伙,棍棒齐下,将那只狼在他背上打死了,好大的一只白毛老苍狼!

摩尔人一下子坐在地铺上,喘息了半天,才说:拴大犁的钢丝绳断了,我回来换钢丝绳,这东西跟上了我,出其不意地将两只前爪搭在我肩上……”他的脸上、手上尽是血痕,棉衣被撕成碎片。他拧着眉脱下棉衣,里面的绒衣和皮肉被狼的后爪抓得稀烂!

副指导员命令我的妹妹:快,拿医药箱来!

这时,我们才发现,她仅穿着衬衣衬裤,光着一双腿。她也意识到了什么,在我们的目光下一时显得不知所措。随即,她镇定了下来,从容地说:都瞪着我干什么?没你们的事了,全睡觉去!

大家都一个个顺从地钻进了被窝,我没有。我将马灯举在摩尔人头顶。

副指导员第一次那么柔情地看了我一眼,一句话也没有说,立刻从妹妹手中接过医药箱,替摩尔人小心翼翼地包扎伤处……

(有删改)

【注】①满盖,鄂伦春语,魔王的意思。②《拉兹之歌》是印度电影《流浪者》里面的歌曲。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描写了副指导员、“摩尔人”、我及妹妹等一群人在屯垦“满盖荒原”中的壮烈行动,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同心合力、目标一致的垦荒集体。

B小说通过人与兽的搏斗等情节,讴歌了垦荒队员在险恶艰难的环境中展现出的英雄主义光辉,同时也含蓄地批评了特定时代的狂热精神。

C“我”是垦荒队的重要成员,又是故事的叙述者,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事,使故事显得更加真实可信,同时也便于从垦荒队员的角度进行抒情议论。

D.垦荒队在“鬼沼”发现木碑,依稀认出“死于此”三个字,他们意识到已有垦荒者牺牲于此。但是他们没有退缩,而是决心继承前辈的遗志,誓将垦荒事业进行到底。

E.作者用“流浪者”唱起了《拉兹之歌》来描写“满盖荒原”冰雪消融、小河流淌的情形,颇具抒情性,寄托着远离家乡的垦荒队员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副指导员第一次那么柔情地看了我一眼,一句话也没有说,立刻从妹妹手中接过医药箱,替‘摩尔人’小心翼翼地包扎伤处……”此处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答:

3.本文写“巴黎圣母院”的有关情节有哪些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答:

4.标题“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包含着怎样的意蕴?试作探究

答:

 

1.答C给3分,答A给2分,答B给1分,答D、E不给分。 2.“我”第一个察觉正在翻地的“摩尔人”遇到危险,并不顾一切告知副指导员,且留下来为他举灯,(3分)副指导员对“我”的做法表示赞许,肯定了“我”对战友的关切和深情。 3.①男女共寝一室,说明无法安排足够是宿舍,突出条件简陋,生活艰苦;②青年男女共寝一室,中间仅以毯子相隔,突出他们心灵世界的圣洁;③写“我”夜闯“巴黎圣母院”,汇报战友遇险,突出“我”对战友的关心。④使主旨更为丰富,文学性更强。(每点2分) 4.“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一标题,既揭示了自然环境非同一般,又表达了垦荒者的豪情;(2分)①人们很少踏上这片土地,它是荒原,还没有被开垦;②环境险恶,人美还没有揭开它的面纱,无法真正了解它;③人称“鬼沼”,有关于“恶魔”的传说,大家叫它“满盖荒原”;(以上答出2点给3分)④有一群英勇的垦荒者,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犁地播种,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业,创造奇迹。(3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B项,“同时也含蓄地批评了特定时代的狂热精神”于文无据。D项,“他们意识到已有垦荒者牺牲于此。但是他们没有退缩,而是决心继承前辈的遗志,誓将垦荒事业进行到底”分析不当,“死于此”的人未必是垦荒者;目睹木碑,他们“倒吸了一口冷气”,从这里也看不出他们“誓将垦荒事业进行到底”的决心。E项,“寄托着远离家乡的垦荒队员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分析不当,应是抒发即将开垦的喜悦之情。 2.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要联系前后情节综合考虑。要明确“我”和“摩尔人”的关系,同是垦荒队员,又都喜欢副指导员。“我”第一个察觉正在翻地的“摩尔人”遇到危险,并不顾一切告知副指导员,且留下来为他举灯,副指导员柔情地看“我”一眼是对“我”的行为的肯定和赞许。 3.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可以从三个方面阐述:一是没有足够的宿舍,突出条件简陋,生活艰苦;二是青年男女共寝一室,中间仅以毯子相隔,突出垦荒队员心灵世界的圣洁;三是“我”夜闯“巴黎圣母院”,汇报“摩尔人”遇险,突出“我”对战友的关心。 4.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可以从自然环境和垦荒者两个角度展开阐述。从自然环境角度来说,可从土地未被开垦、人们不识它的真面目、有神奇的传说邓方面展开论述;从垦荒者角度来说,可以从英勇的垦荒者到人迹罕至、极端险恶的土地上开荒种地,创造神奇等角度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诉衷情近

柳永

雨晴气爽,伫立江楼望处。澄明远水生光,重叠暮山耸翠。遥认断桥幽径,隐隐渔村,向晚孤烟起。

残阳里。脉脉朱阑静倚。黯然情绪,未饮先如醉。愁无际。暮云过了,秋光老尽,故人千里。竟日空凝睇

1.词的上片中所描写景物的特点前后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

2.请简要分析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并赏析结句表达的妙处。

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题。

谢尚字仁祖,豫章太守鲲之子也。幼有至性。七岁丧兄,哀恸过礼,亲戚异之。八岁,神悟夙成。鲲尝携之送客,或曰:“此儿一坐之颜回也。”尚应声答曰:“坐无尼父,焉别颜回!”席宾莫不叹异。十余岁,遭父忧,丹杨尹温峤吊之,尚号啕极哀。既而收涕告诉,举止有异常童,峤甚奇之。及长,开率颖秀,辨悟绝伦,脱略细行,不为流俗之事。好衣刺文袴,诸父责之,因而自改,遂知名。善音乐,博综众艺。司徒王导深器之,比之王戎,常呼为“小安丰”,辟为。袭父爵咸亭侯。始到府通谒,导以其有胜会,谓曰:“闻君能作《鸲鹆舞》,一坐倾想,宁有此理不?”尚曰:“佳。”便著衣帻而舞。导令坐者抚掌击节,尚俯仰在中,傍若无人,其率诣如此。

转西曹属。时有遭乱与父母乖离,议者或以进仕理王事,婚姻继百世,于理非嫌。尚议曰:“有心之人,决不冒荣苟进。冒荣苟进之畴,必非所求之旨,徒开偷薄之门而长流弊之路。或有执志丘园、守心不革者,犹当崇其操业以弘风尚,而况含艰履戚之人,勉之以荣贵邪?”

时安西将军庾翼镇武昌,尚数诣翼咨谋军事。尝与翼共射,翼曰:“卿若破的,当以鼓吹相赏。”尚应声中之,翼即以其副鼓吹给之。尚为政清简,始到官,郡府以布四十匹为尚造乌布帐。尚坏之,以为军士襦袴。

大司马桓温欲有事中原,使尚率众向寿春,进号安西将军。初,苻健将张遇降尚尚不能绥怀之遇怒据许昌叛尚讨之为遇所败收付廷尉。时康献皇后临朝,特令降号为建威将军。

桓温北平洛阳,上疏请尚为都督司州诸军事。将镇洛阳,以疾病不行。升平初,又进都督豫、冀、幽、并四州。病笃,征拜卫将军,加散骑常侍,未至,卒于历阳,时年五十。谥曰简。

(选自《晋书·列传四十九》,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苻健将张遇/降尚/尚不能绥怀/之遇怒据/许昌叛尚/讨之为遇所败收/付廷慰

B.苻健将张遇降尚/尚不能绥怀之/遇怒/据许昌叛/尚讨之/为遇所败/收付廷慰

C.苻健将张遇/降尚尚不能/绥怀之遇怒/据许昌叛/尚讨/之为遇所败收/付廷慰

D.苻健将张遇降尚/尚不能绥怀之/遇怒/据许昌/叛尚讨之/为遇所败/收付廷慰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掾”,原为“做官”的意思,后作为副官佐或官署属员的通称,如掾吏、掾属、掾佐。

B.“鼓吹”既指古代的器乐合奏曲,亦即《乐府诗集》中的鼓吹曲,也指演奏乐曲的乐队。

C.“郡府”,文中指郡守的官署。“郡”,古代行政区域;“府”唐代至清代的行政区域名。

D.“大司马”,官名,西汉常授给掌权的外戚,多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等联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谢尚小时候就有卓绝的品性。谢尚的兄长去世时,谢尚只有七岁,但他哀恸的情感超出礼法;十岁时,父亲去世,他号啕大哭后向别人诉说经过,言行不同于别的孩子。

B.谢尚行为洒脱,不拘小节。谢尚在父亲为宾客饯行的酒席上告诉人们,人群中没有孔子就不能辨别出颜回;后来,十分喜欢穿绣花的衣裤,在父辈们的劝说下才改正。

C.谢尚广通多种技艺,率真任性。在一次盛会上,王导问谢尚能不能在这儿跳《鸲鹆舞》,谢尚不假思索地答应下来,然后穿衣戴头巾,跳起来,旁若无人。

D.谢尚为官清廉,关爱军中将士。有一次,谢尚刚到任上,郡府用四十匹布为他造了一个黑布的帐篷,但谢尚马上把这个帐篷拆开,把布匹拿出来给将士们做了衣裤。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中唐艺术的内在矛盾

从中唐起,现实如杜甫、韩愈等,其审美理想中渗透了儒家的思想,表达出富有现实内容的社会理想和政治伦理。尽管风格趣味大不相同,当时的文坛却贯穿着这一思潮脉络。连生性浪漫的杜牧,也力赞《楚骚》“言及君臣理乱,时有以激发人意”。他们与封建前期门阀士族对文艺的主张、观念和理论是有差别的。钟嵘《诗品》讲“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刘勰《文心雕龙》讲“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都认为文艺是受客观事物感发触动的产品。而韩愈“文起八代之衰”,白居易要回到诗歌的“六义”,都是要回到两汉的儒家经学,把文艺和伦理紧捆在一起。文艺被规定为伦理政治的使用工具,艺术自身的审美规律被抛在一边。这对文艺的发展当然没有好处,迟早走向其反面。

就在这些文以载道的倡导者们身上,已经酝酿一种深刻的矛盾。作为世俗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他们提倡儒学,企望天子圣明,自己也志得圆满,那时他们会选择兼济天下。但事实上,现实不会那么理想,皇帝并不英明,自己的仕途也不会一帆风顺,因此他们在强调“文以载道”的同时,也不由自主地走向反面,即“独善其身”,结果就形成了既关心政治又躲避政治的矛盾。

此外,文章和生活在中唐以后文人心中也日趋分野,一方面他们高喊周孔道统,另一方面却耽于名位、声色、财富。他们虽然标榜儒家教义,实际却沉浸在他们各自的生活爱好中。这是一种无奈的抗争。一方面,打着孔孟旗号,声称文艺为政治服务,发展为宋代理学的文艺观。另一方面,他们对现实世俗的沉浸和感叹导致他们转向对个人审美趣味的研磨打造,并使之成为文艺的真正主题和对象,这又为宋元词曲的出现做铺垫。如果说,在魏晋,文艺和哲学是相辅相成的,那么唐宋以后,二者则是彼此背离,分道扬镳。但是,并非宋明理学而是宋元词曲,把中国的文学趣味带进一个新的天地。这些千古名句的审美情趣完全不同盛唐,而是沿着中唐线索,走进更为细腻有官能感受和情感色彩的捕捉追求中。它的作者尽管仍然大做治国平天下的美梦,但他们的审美重点已经游离了这些。他们的时代精神已经不在马上,而在闺房;不在世间,而在心境。所以,从这一时期,最为成功的艺术作品是那些不关时事的山水画、爱情诗,而不是爱发议论的宋诗。与粗犷而不事雕琢的盛唐诗歌相比,纤细而极尽柔媚的花间词更为时下文人所心仪。

至此,在词中,中晚唐以来艺术趋向生活的这种时代心理终于找到了它最合适的归宿。种种与诗境截然不同的词境的创造,正是这个时代典型的审美音调。它使得艺术正逐步摆脱长久控制着自己的枷锁。

那么中唐艺术的内在矛盾如何解决?这需要艺术与政治的分离,走向专业细致的发展道路。与从中唐经晚唐到宋元的这种艺术发展相吻合,在美学理论上突出来的就是对艺术风格、韵味的追求。这种风格韵味往往让人有欲说还休、休又欲说的愁肠百结。如果说,钟嵘《诗品》和刘勰《文心雕龙》还是与文艺理论混合在一些的美学,那么,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和严羽的《沧浪诗话》,就是更为纯粹更为标准的美学了。但无论多么纯粹的美学如果要完全脱离儒家思想而独立,却又是一种空中楼阁,这就是研究者需要谨慎的。只有彼此呼应协调,相互补充配合,方成为一代美学风神。

(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皇帝圣明,自己志得圆满,中唐这些知识分子就强调兼济天下;而当皇帝昏庸,自己仕途不顺时,他们就选择独善其身。

B.中唐以后文人心中标榜儒家教义、强调文艺为政治伦理服务的观念,后来发展成为宋代理学的文艺观,而对个人审美趣味的研磨打造为宋元词曲的出现作了铺垫。

C.与盛唐诗歌相比,花间词缺乏粗犷豪放的气象,趋于细腻柔媚的风格,也更为时下那些不关心时事的文人所喜爱。

D.艺术趋向生活,需要摆脱长期控制自己的政治伦理枷锁,而与诗境不同的词境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所在。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中唐起,无论现实主义还是浪漫主义诗人,尽管风格趣味不同,但都在审美理想中渗透了儒家的思想,表达出富有现实内容的社会理想和政治伦理。

B.魏晋时代的文艺和哲学是相辅相成的;唐宋之后,二者彼此背离,分道扬镳;最终不是哲学而是文艺将中国文学趣味带入一个新天地。

C.宋元以来诗人更注重细腻的官能感受和情感捕捉,不再有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追求,转而关注自我的个人生活和体验。

D.韩愈和白居易虽然主张有区别,但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都强调文艺的政治伦理功能,而摒弃了艺术自身的审美规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唐诗人和封建前期门阀士族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强调诗歌为政治伦理服务,后者强调诗歌对客观事物表达感怀触动。

B.中唐之后的文人耽于名利、声色,沉浸于个人生活,过去标榜的儒家教义成为一种幌子,体现了这些文人的思想有虚伪之处。

C.所谓艺术要与政治分离,就是要求文艺去捕捉、表达和创造出那种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却又动人心魄的情感、意趣和韵味。

D.作者认为,美学追求既要独立不成为儒家思想的附庸,又不能脱离儒家思想孤立存在,需要相互补充,才会体现美的神髓。

 

查看答案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真实的“自我”之所以被压抑到无意识的领域之中,这种“自我欺骗”起了重要作用。

②真正的自信者必是有勇气正视自己的人,而这样的自信也必定和对自己的怀疑及不满有着内在的联系。

③软弱的人往往有意无意的欺骗自己,忘掉那些不愉快的经历和体验。

④由此造成虚假的自信,有些人的自信不过是一种“有益的盲目”。

⑤真实需要巨大的勇气,认识真实的“自我”也不例外。

⑥事实上,几乎所有伟大的天才都并非天性自信的人,相反倒有几分自卑,他们为自己的弱点苦恼,于是奋起自强,反而有了令一般人吃惊的业绩。

A. ②①③④⑤⑥     B.⑤③①④②⑥     C.②⑥⑤③①④     D.⑤⑥②③④①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李满春指出,必须从法律上对个人和政府微博进行规制,防止出现一些滥用微博打击报复的现象。

B.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实现从“制造型国家”向“创造型国家”的战略转型,最关键的是要大幅度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而这又有赖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C.日本政府自从悍然宣布购买钓鱼岛以来,中国各地爱国民众以不同的方式对日本政府的丑恶行径予以强烈的谴责和愤怒的声讨。

D.为了避免楼市调控不陷入尴尬的局面,各地方政府须继续“给力”限购政策,切实调整供应结构,继续加大保障房建设和供应的力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