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第十四届中运会将在湛江举行,有关部门表示要精心施工、科学规划,为运动员提供设备一流的场馆和舒适的配套环境.
B、发展混合所有制对于推动国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甲治理结构、激发国企发展动力和市场活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C.周围的店铺都已经打烊,天已经完全黑下来,北风像刀子一样割着已经开裂的脸,但自行车还没有修好,修车的急坏了.
D、一些地方和部门对本地区的某些违规违纪现象视而不见,责任不到位.措施不得力,根本原因是不正之风在作怪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青春是一首流动的歌,唱出了满怀的激情,是一个会心的微笑,传递着流动的快乐,但曾几何时,青春己悄悄在我们的行走中流逝。
B、学习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我们要师心自用、终身学习,无论何时都应该把学习当做一种习惯、一种需求,并把这种观念坚持到底。
C、有些人就是这样,你以为他强,会一直坚强下去,对他暂时出现的状况总不以为然,当他无力的时候,你才知道不是那么回事
D、面对失控的中国楼市,决策者们不宜首鼠两端,而应果断采取措施,促进房产市场的理性回归,彻底消除房产市场的妙作行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飞豹”之父陈一坚
1982年,陈一坚被任命为国产歼击轰炸机的总设计师。当时陈一坚就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命运从此和这架不知何时才能问世的歼击轰炸机紧紧捆绑在一起。
其实,他的命运早就和歼轰机联系在了一起。
抗日战争爆发后,陈一坚随家人从福州来到南平。日军小飞机经常对这个进入东南内陆的必经之地进行轰炸。“日本飞机非常猖狂,飞得很低,飞行员的样子看得一清二楚。”这是陈一坚对飞机的第一印象,却如同梦魇。年幼的他与大人们一起躲在防空洞里。一位母亲带着襁褓中的婴儿,大家害怕孩子哭声会被日本飞行员听到,就让孩子吃奶来捂住他的嘴巴,结果就把孩子活活闷死了。
那个惨景至今仍像电影一样在他脑海里重放,也第一次让他感到“无还手之力”的切肤之痛。“泪如倾,气填膺”,在“飞豹”通过定型审查后,陈一坚将这种情感用一阕《江城子》道尽。
“晚昏犹萌顽童志,报华夏,慰我祖”,童年深埋的情感种子终于萌发成了报国的大志。报考厦门大学时,陈一坚认准了要学航空、造飞机,并且下定决心:不录取我,就换个大学再去考,直到被航空系录取!
1981年,国家财政紧缩,军费大幅削减,“飞豹”由重点型号降为“量力而行”项目。项目基本处于“下马”状态,陈一坚急了。男儿泪,不轻弹,他还是流下了眼泪,“我们理解国家当时的难处,但这个飞机是空军海军都迫切需要的!”陈一坚说,没有歼击轰炸机,海军作战时就没有了空中“保护伞”,“海军部队告诉我,如果人家跑到南沙跟我们较劲儿的话,我们就够不着了,如果出现敌方飞机,我们的军舰只能被动挨打。”陈一坚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
没有研制费,但是工资和办公费,纸、笔钱总还是有的,“飞豹”研制团队就这样继续方案调整、打样设计,根治原方案中的重大缺陷,坚持了约一年时间,“飞豹”设计图已经一摞摞摆在案上。
“上级说‘量力而行’,我们在后面加了四个字‘有所作为’!”陈一坚说。
1988年,“飞豹”迎来了首次呼啸长空的机会。此后,“飞豹”又经历了长达10年的试飞,每一次惊心动魄的试飞都让它成长得更茁壮。
1998年,飞豹正式列装服役,这架完全由中国人自行设计研制的歼击轰炸机,大大增强了我军对地对海的作战能力和远程支援能力,成为当时国产战斗机中唯一可以覆盖南中国海地区的机型,从此,中国空军掀开了更加“有所作为”的一页。
“我只是一介书生。”陈一坚说。
对这个书生来说,创新不是火花四射的激情迸发,而是日常的工作,“就是遇到问题不吭声,自己去学习去解决”。
改革开放后,陈一坚赴德国参观空中客车工业公司的前身MBB公司,看到好几柜子研制飞机的美式技术规范,翻了几本后,陈一坚被震撼了:这个规范太先进了!当时我国长期按照苏式技术规范、管理模式研制飞机,这与实现“飞豹”的设计要求有着难以想象的差距。就在短时间的参观中,他很快领会了苏式规范和美式规范的差异。
陈一坚团队毅然决定规范转轨。一个创新的标准树立了,之后各种困难考验接踵而来。
选择了美式规范,飞机的设计计算能够更加精确,却非常费时,非得用计算机才行。勒紧裤腰带买来了新的设计工具却不会用,怎么办?陈一坚又发挥了善“啃”书的能力,买来许多这方面的书籍、资料,先扫盲后又自学编程。因此,“飞豹”成为了国内最早开展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机种之一。
如今,已经83岁高龄的陈一坚仍然为大飞机的发展奔波呼号,依然密切关注着新“飞豹”的研发和升级,为航空人才的培养不遗余力。
第一代“飞豹”研制历经20年,而如今“新飞豹”从立项到装备部队只用了短短数载……
形变化,魂继承,“飞豹精神”又在新的团队里流传。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自己研制的飞机就像自己的孩子,要带着像摸孩子那样深厚的感降去抚摸、感受、疼爱飞机对它倾注感情才能负起全责。”陈一坚这样告诉唐长红。后者是新一代“飞豹”总设计师。“(《人民日报》)
②“我不是一个人,我的背后是一个团队,是一个国家“—陈一坚(《人民日报》)
③“千里南疆雾茫茫,故国土,自难忘。狂涛骇浪,几处设国防。狼烟四起曾相识,泪如倾,气填膺。”……也就是在新机通过定型审查之后,终感此生不虚的陈一坚写下了那首《江城子》,下半阕是:“冬去春来十余载,图万卷,鬓如霜。苦辣酸甜,徒手卷平川。晚昏犹萌顽童志,报华夏,慰我祖。”(《经济日报》)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怡当的两项是( )
A.“飞豹之父,,陈一坚从小就立志学航空。在报考大学时,他认准了要学航空、造飞机。大学毕业后他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歼击轰炸机的研制上
B、“自己研制的飞机就像自己的孩子”陈一坚对自己倾注一生心血研制的“飞豹”感情深厚,也希望后继者能像他一样去抚摸“飞豹”,疼爱“飞豹”
C、因军费削减,“飞豹”曾基本处于“下马”状态,但陈一坚认为,如果没有歼击袭炸机,我们就会被动挨打,因此他领导的团队一直坚持研制
D、陈一坚的一生始终与歼击轰炸机联系在一起,他的团队成功研制出了“飞豹”机型.他们身上体现的矢志不渝、开拓创新精神也激励着代代“飞豹”人
E、陈一坚说“我只是一介书生”,这表现了他勤奋好学,靠学习去解决困难的钻研精神.他把学习当作自己的首要任务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来报效祖国
2.陈一坚为研制“飞豹”歼击轰炸机做出了哪些贡献?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
3.陈一坚在“飞豹”通过定型审查后写下的《江城子》一词中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形变化,魂继承,‘飞豹精神,又在新的团队里流传。”请结合材料概括“飞豹精神”的内涵,并谈谈这种精神给你怎样的启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头上是一片宁宁静的蓝天
聂鑫森
春二月,天是蓝的,地是绿的,风暖暖地吹过来,扑得人脸颊痒痒的。
护城的小河上,横着一架古朴的木桥,出城、进城的人,流水般淌来淌去。
“风筝!风筝!每只一角五!”那声音又脆又亮,带点儿挑逗的味道。寻声一看,靠着桥栏站着一个胖胖的老头,脸上带着讨好的笑,额上沁出一层晶亮的油汗。他手里提着一串风筝,风筝的翅上、尾上,涂满刺眼的大红大绿。
在他那得意的神态看,他的生意无疑是不错的。一只只风筝从他手上递出去,一张张角票和零散的分币塞进了口袋。
当他的眼光落在桥那头的时候,便从心底里发出一种真诚的同情。
那儿也站着一个和他年纪相仿的老头,悠闲地靠着桥栏,瘦瘦的脸上嵌着双精明的小眼睛,下巴上蓄着几根干枯的胡子。
他也在卖风筝。他的风筝是素白的,有蜻蜓、蝴蝶……翅上还装了会转动的风笛,朴实得叫人看不上眼。他没有着意地叫喊,只是沉静地等候着买主。
偶尔有人问一声:“喂,多少钱一只?”
他伸出五个指头。天啊,五角!问的人摇摇头。
他站了多半天了,连一只风筝也没有卖出去!
胖老头终于忍不住了:“伙计,别傻等了,一角一个。价太高,把人都吓跑了。”
瘦老头转过脸来,下巴动了几下,想说什么,终于没有说。他不喜欢对面那张胖得肉往下坠的脸,他不喜欢他的那些风筝。那也叫风筝?那竹骨剖得粗细不匀,上面还带着毛刺;那纸也糊得太潦草;还有那颜色,俗!……
他下意识地低下头,望着自己手上这一串风筝,那竹骨是耐着性儿剖的,然后又用砂纸细细地打磨了几遍,闪着柔润的光;那素白的纸糊得多贴展,兜得住风,一放,准嗖嗖嗖地往上蹿。风笛儿响得欢快,真像筝的声音,美!他相信自己的手艺,那是几代的家传啊!
他感到满足,但也不无遗憾。
胖老头的风筝很快就卖完了。他狡黠地笑了笑,想瞧瞧瘦老头怎样提着卖不掉的风筝垂头丧气地离开桥头。他悠闲地点燃一支烟,吐出一个又大又圆的烟圈。
瘦老头的脸色变得难看了,连鼻翼都在微微地颤动。
他从口袋里摸出一轴麻线,理出线头,接在一只风筝上,掂了掂,然后顺着风儿一抛。那风筝像懂事似地摆了摆,兜上一口风,憋着劲儿直往上蹿。绳轴转动着,麻线伸延着,绷得那么紧、那么直;上面的风笛呼啦啦地响,响得撩人。眨眼间,化作一个小小的白点,在高远的蓝天上飘闪,像一片轻盈的云。
“好风筝!”
“正正经经的货!”
一时人们都往这边涌,喝彩声此起彼落。
所有的目光都凝聚在那一串素白的风筝上,从头看到尾,从竹骨看到风笛,没一处不顺眼,没一处不爽心!
“我买这一只!五角,认了!”
“眼见为实,我要这一只!”……
人们边说,边把手往风筝上伸,生怕被别人抢了去。瘦老头用手一挡,板紧的脸上没个笑星儿,叫人猜不透。
他又从口袋里摸出把麻线,每根麻线丈把长,是为买主试飞用的。他把麻线小心地接在那一只只风筝上。
胖老头艰难地挤到他身边,焦急地对着他耳朵咕哝着:“快把货甩出去,捞一把,别误了这好机会。”
他斜了胖老头一眼,依旧没有理他,那是一种高傲的不屑。他顺着风,把接好线的风筝统统放起来。刹那间,他的手上飘出一簇素白的“花”,响起一片风笛的韵律。
人们又一次呼喊起来,像起了潮汛一般。
“给我一只!”
“我买了!”……
瘦老头忽然仰天打了个哈哈,睥睨了一下围在自己身边的人墙,矜持地问:
“你们懂得风筝?”
连三岁的小孩也知道风筝,怎么不懂?一双双眼睛直楞楞地望着他,
瘦老头自信地摆了摆头,摆得很有力。他忽然从口袋里掏出把剪刀,阳光下显得那么亮,亮得扎眼。 只听见咔嚓一声脆响,他手里捏着的那一把麻线,齐崭崭地断了,所有的风筝摇晃了一下,呼地抖着劲向上飞去……
胖老头使劲地跺了跺脚,一扭头走了。
人群里响起一片啊呀声。
风筝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无数道目光也被牵引到那很高很远的地方。
头上,是一片宁静的蓝天。
蓝天是公正的。
1.下列对这篇小说想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小说通过叙述两位老人卖风筝的故事,着力批判了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人们往往过于关注物品价格的高低而忽略其质最的好坏
B、文章开篇的环境描写,勾画了一幅风和日丽的春天景象,营造出车水马龙的热闹氛围,为下文的情节发展及人物形象的塑造作了铺垫
C、胖老头对瘦老头“从心底里发出一种真诚的同倩,’,是因为他认为瘦老头的风筝做得精致而朴素,却无人问津,他内心充满了忧虑和遗憾
D、小说结尾部分,瘦老头以剪断绳线、放飞所有风筝来证明自己的高超技艺,对人们的世俗行为表示抗议,表现出他找不到知音的孤独感。
E、小说采用细节的对称、心理的反差来揭示矛盾,将人物置身于同一场景,从语言、动作、神态等多角度进行描写语言轻松而蕴含哲理
2.小说中的瘦老头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
3.简要分析文中三个画线句子在小说情节发展中的作用。
答:
4.小说以“蓝天是公正的”一句话单独成段结尾,有什么妙处?
答: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 , ”
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2)在《劝学》中作者借助比喻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最后山此得出结论“ , ”
(3)李白在《行路难》中用“ , ”两句诗写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及感情的激荡变化。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杜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注:①范蠡:春秋时越国大夫,曾助越王勾践灭吴复国,功成身退,泛游五湖。
1.有人评价此诗“八句皆是眼前景,又皆非眼前影”。请结合颔联和颈联简要分析。
答:
2.尾联如何体现“惆怅”之情?请作简要分析。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