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 ①1844年的秋天,爱默生在瓦尔登湖上买了一块地。当这年...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

1844年的秋天,爱默生在瓦尔登湖上买了一块地。当这年过去了之后,梭罗得到了这块土地的主人的允许,可以让他“居住在湖边”。终于他跨出了勇敢的一步,用他自己的话来说:“18453月尾,我借来一柄斧头,走到瓦尔登湖边的森林里,到达我预备造房子的地方,开始砍伐一些箭矢似的,高耸入云而还年幼的白松,来做我的建筑材料……那是愉快的春日,人们感到难过的冬天正跟冻土一样地消溶,而蛰居的生命开始舒伸了。”

74日,恰好那一天是独立日,美国的国庆,他住进了自己盖起来的湖边的木屋。在这木屋里,这湖滨的山林里,观察着,倾听着,感受着,沉思着,并且梦想着,他独立地生活了两年又多一点时间。他记录了他的观察体会,他分析研究了他从自然界里得来的音讯、阅历和经验。决不能把他的独居湖畔看作是什么隐士生涯。他是有目的地探索人生,批判人生,振奋人生,阐述人生的更高规律。并不是消极的,他是积极的;并不是逃避人生,他是走向人生。并且就在这中间,他也曾用他自己的独特方式,投身于当时的政治斗争。

③他曾发表了一篇论文《论公民的不服从权利》,这篇也被译作《消极抵抗》的论文,首先是给了英国工党和费边主义者以影响,后来又对于以绝食方式反对英帝国主义的印度圣雄甘地的不“合作运动”与“非暴力主义”有很大的作用,对于1960年马丁·路德·金,在美国争取民权运动也有很大的作用,对托尔斯泰的“勿以暴抗暴”的思想也有影响。梭罗是一生都反对蓄奴制度的,曾不止一次帮助南方的黑奴逃亡到自由的北方。

④这期间,梭罗患上了肺结核症,健康明显地变坏。虽然去明尼苏达作了一次医疗性的旅行,但病情并无好转。他自知已不久人世了。在最后的两年里,他平静地整理日记手稿,从中选出一些段落来写成文章,发表在《大西洋月刊》上。他平静安详地结束了他的一生,死于186256日,未满四十五岁。

⑤梭罗生前,只出版了两本书。1849年自费出版了《康科德河和梅里麦克河上的一星期》,没有引起什么反响,印行一千册,只售出一百多册,在书店仓库里放到1853年,全部退给作者了。梭罗曾诙谐地说,我家里大约藏书九百册,自己著的书七百多册。

⑥他的第二本书就是《瓦尔登湖》了,于1854年出版。也没有受到应有的注意,甚至还受到詹姆斯·洛厄尔以及罗勃特·路易斯·斯蒂文生的讥讽和批评。但乔治·艾略特在1856年元月,却在《西敏寺周报》上给他以“深沉而敏感的抒情”和“超凡入圣”的好评。那些自以为是的,只知道要按照他们的规范,来规规矩矩地生活的人,往往接受不了他们毫不理解的事物的价值,自然要把梭罗的那种有历史意义的行为,看作不切实际的幻梦虚妄了。

⑦随着时光的流逝,这本书的影响是越来越大了,现在业已成为美国文学中的一本独特的、卓越的名著。

⑧对于《瓦尔登湖》,不须多说什么,只是还要重复一下,这是一本寂寞、恬静、智慧的书。其分析生活,批判习俗,有独到之处。自然也颇有一些难懂的地方,作者自己也说过,“请原谅我说话晦涩”,例如那失去的猎犬、栗色马和斑鸠的寓言,爱默生的弟弟爱德华问过他是什么意思。他反问:“你没有失去吗?”却再也没有回答了。

⑨有的评论家说,梭罗失去过一个艾伦(斑鸠),一个约翰(猎犬),可能还失去了一个拉尔夫(栗色马)。谁个又能不失却什么呢?

⑩本书内也有许多篇页是形象描绘,优美细致,像湖水的纯洁透明,像山林的茂密翠绿;有一些篇页说理透彻,十分精辟,有启发性。这是一百多年以前的书,至今还未失去它的意义。在白昼的繁忙生活中,我有时读它还读不进去,似乎我异常喜欢的这本书忽然又不那么可爱可喜了,似乎觉得它什么好处也没有,甚至弄得将信将疑起来。可是黄昏以后,心情渐渐的寂寞和静下来,再读此书,则忽然又颇有味,而看的就是白天看不出好处、辨不出味道的章节,语语惊人,字字闪光,沁人心肺,动我衷肠。到了夜深人静,万籁无声之时,这《瓦尔登湖》毫不晦涩,清澄见底,吟诵之下,不禁为之神往了。

1.第①段画线句一语双关,请从自然与作者自身生命的角度简单阐释这句话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列举梭罗的政治生活,其用意是

3.对本文理解、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梭罗走到瓦尔登湖的森林里,是他跨出的人生的勇敢一步。

B.《大西洋月刊》上发表了梭罗生前整理的大量的日记手稿。

C.梭罗的两本书,刚出版的时候都遭到了别人的讥讽和批评。

D.作者对《瓦尔登湖》不想多说什么,是因为该书浅显易懂。

E.《瓦尔登湖》是一百多年前的书,不适合今天忙碌人阅读。

F.全文融记叙、议论、抒情多种表达方式于一体,文风简朴。

4.根据文中内容,简要概括《瓦尔登湖》作为卓越名著的理由。

5.梭罗的归隐与东晋诗人陶渊明相比,有哪些不同。你怎么看?

 

1.自然界的生物在冬日的蛰伏后重新活动生长,而梭罗在湖边也开始了他生命的蓬勃成长。(呼应上文“终于他跨出了勇敢的一步”,梭罗在湖边感受感悟成长,生命舒伸了。) 2.进一步说明他的独居湖畔不是隐士生涯不是消极的,而是有目的地探索人生是积极的。 3.AF 4.(1)有思想价值,启迪人们思考生活,探索一种符合人生更高规律的生活,具有历史意义。;(2)有艺术价值。描写优美、文风清澄,沁人心脾,给读者美的享受。 5.陶渊明厌恶官场,主动辞职,归隐田园,主观上有消极遁世之意。梭罗追求一种积极的生活,是以另一种方式实现自己的理想。 【解析】 1. 试题分析:从自然的角度可以联系文中“那是愉快的春日,人们感到难过的冬天正跟冻土一样地消溶”等信息,总结为:自然界的生物在冬日的蛰伏后重新活动生长。从作者自身生命的角度可以理解为:梭罗也是自然界生物中的一员,在湖边他有了自己的追求,他的生命也在蓬勃成长、舒伸。 2. 试题分析:分析文章的第③段是列举梭罗的政治生活的用意,应该把握第二段的后半部分的信息,如:“他是有目的地探索人生,批判人生,振奋人生,阐述人生的更高规律。并不是消极的,他是积极的;并不是逃避人生,他是走向人生。并且就在这中间,他也曾用他自己的独特方式,投身于当时的政治斗争”。答案可以从这些信息中提炼概括。 3. 试题分析:B项“大量”错误,原文只是提到“在最后的两年里,他平静地整理日记手稿,从中选出一些段落来写成文章,发表在《大西洋月刊》上”;C项“梭罗的两本书.......都遭到了别人的讥讽和批评”错误,根据原文,《康科德河和梅里麦克河上的一星期》只是没有引起什么反响,没有遭到讥讽和批评;D项“不想多说什么”无中生有,“是因为该书浅显易懂”则属于强加因果;E项“不适合今天忙碌人阅读”错误,原文是“这是一百多年以前的书,至今还未失去它的意义。”也就是说,今天的人阅读仍有意义。 4. 试题分析:概括《瓦尔登湖》作为卓越名著的理由,可以从最后一段中提炼信息,如:“有一些篇页说理透彻,十分精辟,有启发性”、“语语惊人,字字闪光,沁人心肺,动我衷肠”等语句。这些可以分为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两方面。 5.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对比阅读题,陶渊明的归隐要结合其生平、时代背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诗句来体会,这是一种消极的避世;而本文二三段提到了梭罗居住在瓦尔登湖,是在积极的探索人生,是在追求自己的政治理想,因而梭罗的避世是积极的,与陶渊明不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

①旧木棚里这点美丽的淡蓝色荧光,是用一个美丽女子的生命和信念换来的。这项开辟科学新纪元的伟大发现好像不该落在一个女子头上。千百年来,漂亮就是一个女人的最高荣誉,最大资本,只要有幸得到这一点,其余便不必再求了。        在他的名著《项链》中说:“女人并无社会等级,也无种族差异;她们的姿色、风度和妩媚就是她们身世和门庭的标志。”居里夫人是属于那一类很漂亮的女子,她的肖像如今挂遍世界各国的科研教学机构,我们仍可看到她昔日的风采。但是她偏偏没有利用这一点资本,她的战胜自我也恰恰就是从这一点开始的。当她还是个小学生时就显示出上帝给她的优宠,漂亮的外貌已足以使她讨得周围所有人的喜欢。但她的性格里天生还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这就是人们经常加于男子汉身上的骨气。她坚定、刚毅,有远大、执著的追求。为了不受漂亮的干扰,她故意把一头金发剪得很短,她对哥哥说:“毫无疑问,我们家里的人有天赋,必须使这种天赋由我们中的一个表现出来!”她中学毕业后在城里和乡下当了七年家庭教师,积攒了一点学费便到巴黎来读书。当时大学里女学生很少,这个高额头、蓝眼睛、身材修长的漂亮的异国女子,很快成了人们议论的中心。男学生们为了能更多地看她一眼,或有幸凑上去说几句话,常常挤在教室外的走廊里,她的女友甚至不得不用伞柄赶走这些追慕者。但她对这种热闹不屑一顾,她每天到得最早,坐在前排,给那些追寻的目光一个无情的后脑勺。她身上永远裹着一层冰霜的盔甲,凛然使那些“追星族”不敢靠近。她本来住在姐姐家中,为了求得安静,便一人租了间小阁楼,一天只吃一顿饭,日夜苦读。晚上冷得睡不着,就拉把椅子压在身上,以取得一点感觉上的温暖。这种心无旁(    )、悬梁刺(    )、卧薪尝胆的进取精神,就是一般男子也是很难做到的啊。宋玉说有美女在墙头看他三年而不动心;范仲淹考进士前在一间破庙里读书,晨起煮粥一碗,冷后划作四块,是为一天的口粮。而在地球那一边的法国,一个波兰女子也这样心静,这样执著,这样地耐得苦寒。她以25岁的妙龄,面对追者如潮而不心动。她只要稍微松一下手,回一下头,就会跌回温软的怀抱和赞美的泡沫中,但是她有大志,有大求,她知道只有发现、创造之花才有永开不败的美丽。所以她甘愿让酸碱啃蚀她柔美的双手,让呛人的烟气吹皱她秀美的额头。

②本来玛丽·居里完全可以换另外一种活法。她可以趁着年轻貌美如现代女孩吃青春饭那样,在钦羡和礼赞中活个轻松,活个痛快。但是她没有,她知道自己更深一层的价值和更远一些的目标。数年前一位母亲对我说她刚上初中的女儿成绩下降,为什么?答曰:“知道爱美了,上课总用铅笔杆做她的卷卷头。”美对人来说是一种附加,就像格律对诗词也是一种附加。律诗难作,美人难为,做得好惊天动地,做不好就黄花萎地。玛丽·居里让全世界的女子都知道,她们除了“身世”和“门庭”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东西。

1852年斯佗夫人写了一本《汤姆叔叔的小屋》,导致了美国南北战争的爆发,林肯说是一个小妇人引发了一场解放黑奴的大革命。比斯托夫人约晚50年,居里夫人发现了镭,也是一个小妇人引发了一场革命,科学革命。它直接导致了后来卢瑟夫对原子结构的探秘,导致了原子弹的爆炸,导致了原子时代的到来。更重要的是这项发现的哲学意义。哲学家说事物无时无刻不在变;西方哲人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公元1082年东方哲人苏东坡赤壁望月长叹道:“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现在,居里夫人证明镭便是这样“不能以一瞬”而存在的物质,它会自己不停地发光、放热、放出射线,能灼伤人的皮肤,能穿透黑纸使胶片感光,能使空气导电,它刹那间是自己又不是自己。哲理就渗透在每个原子的毛孔里。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她也在不停地变化着,当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她逐渐变得眼花耳鸣,苍白乏力。而比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沉重负担。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理,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她得到了永恒。“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就像化学的置换反应一样,她的青春美丽换位到了科学教科书里,换位到了人类文化的史册里。

1.文第①节中《项链》的作者是    国的

2.在选文第①节中的两个括号内填写正确的字,并解释。

3.第①节中这一点指的是

4.第②节划线句中的“身世”、“门庭”为什么要加双引号?其含义是

5.选文第③节提到斯佗夫人写《汤姆叔叔的小屋》的目的是?

6.选文第③节作者引用哲学家、西方哲人、东方哲人的话,是为了说明

 

查看答案

下列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因舍其名/ 则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B.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而卒以祸

C.遂而鸡豚/根拳而土易

D.人之立志/ 西蜀之去南海

 

查看答案

下列句式和“故不我若也”相同的一项是(   )

A.宋人有耕田者

B.子何恃而往

C.身为宋国笑

D.以告富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史记·张仪列传》有这样一个故事:“卞庄子欲刺虎,馆竖子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卞庄子然之,立须之。有顷,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卞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喜欢书的人,起初是见到喜欢的书,总要想办法买下来。    ①    ,还时常反复回味;有些书买了看了几页就搁下来,从此不想再看下去。在书店里买到一部新书,似乎说不上是“偶得”,    ②    ,这才可称“偶得”。前者是花钱谁都买得到的,是理所当然的事;后者花钱很少,且平添一份喜出望外的乐趣,仿佛是阅世之一得。私下想想,买书藏书,其实完全是为了自己开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