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苏武传(节选)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时汉连伐胡,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苏武传(节选)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相当。且鞮侯单于初立,尽归汉使。武帝嘉其义,乃遗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常惠等百余人俱。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緱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及卫律所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怒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緱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虞常果引张胜。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武气绝,半日复息。单于壮其节,收系张胜。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蛮夷,何以女为见?”

1.下列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阴:阴谋

B.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胜曰 候:拜见

C.而系张胜                         收:逮捕

D.又非亲属,何谓相                 坐:定罪,治罪

2.下名句中画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汉亦留之相当        垣墻周庭当南日

B.收系张胜            余扃牖

C.尚可得            胡为来哉?

D.为降虏蛮夷          其制稍异

3.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苏武出使匈奴,是在汉与匈奴关系有所改善,两国矛盾有所缓和的时候,本不该有危险,然而,由于张胜私下里支持虞常等人的谋反行动,导致了苏武被匈奴扣留。

B.虞常沦落匈奴,但并没有忘记汉朝,他伏弩射杀卫律的行动,正是他爱国的具体体现。

C.苏武的自杀举动,不仅表现了汉朝使节宁死不屈的凛然正气,而且赢得了敌国的尊敬。

D.卫律使尽了威吓、利诱、逼迫等手段,但是始终未能动摇苏武对国家、对民族忠贞不二的崇高气节。

4.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犯,乃死,重负国。

译:

(2)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译:

5.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2)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1.A 2.A 3.B 4.(1)被侮辱以后才死,就更加对不起国家。(2)丧失气节,玷污了国家的使命,即使还活着,有什么面目回到汉朝? 5.(1)愿陛下体恤我愚拙的诚心,满足我微不足道的心愿,祖母刘氏能因此侥幸,最终得以安享晚年。(2)项脊轩一共遭遇四次火灾,能不被焚毁,大概是有神灵保护的缘故吧。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根据语境含义理解,用代入法判断,A项“阴”理解为“阴谋”错,在语境中应为副词,“私下里、暗地里”。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项“以”,目的连词,来。B项“而”,表转折,却/表修饰的连词。C项“乎”,句末语气助词/语气助词,用在句中表停顿处。D项“于”,在/和。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项“爱国”表述不正确,他希望得到皇帝的赏赐。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翻译,抓住关键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句关键词有:“见”,表被动,被;“乃”,才;“重”,更加;“负”,辜负。 (2)句关键词有:“屈节”,丧失气节;“辱命”,玷污国家的使命;“虽”,即使;“以”,来。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逐字落实翻译。抓住关键得分点。(1)句关键词有:“矜”,体恤;“庶”,或许;“卒”,终。 (2)句关键词有:“凡”,共;“得不焚”,省略句,补充完整成分;“殆”,大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项判断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蜀道难》一文中,连续三次出现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一叹蜀道之高峻,二叹蜀道之险恶,三叹蜀中战祸之烈。每一次感叹都完成了一种韵律的转换,抒情、议论、描写的交替,奠定全诗的咏叹基调。

B.《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

C.《氓》将恨与悔的感情熔铸于叙事、议论之中,较细腻地刻画了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并展现了她的坚强性格。

D.《项脊轩志》借写项脊轩的兴废,着重写与之有关的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表达了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肇锡予以嘉名

B.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C.夙遭闵凶

D.吾家读书久不效

 

查看答案

下列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妪,先大母婢也

B.其制稍异于前            肇锡予以嘉名

C.则告诉不许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D.且何谓阁子也            恐年岁之不吾与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

B.妪,先大母婢也,二世

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植也

 

查看答案

以下各句中虚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是区区不能废远                  险衅,夙遭闽凶

B.桑之落矣,其黄                剑阁峥嵘崔嵬

C.欲苟顺私情,告诉不许           儿之成,可待乎

D.桑落矣,其黄而陨                进退,是为狼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