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①如果不是一个仁慈的命运在保护婴儿,不让他感觉到离开母体的恐惧的话,那么诞生的一刹那,婴儿就会感到极度的恐惧。但是婴儿在生后一段时间内同他出生以前并无多大的区别;他还是不能辨认物体,还不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以及他身体之外的世界的存在。他只有需要温暖和食物的要求,但却不会区别温暖、食物同给予温暖和食物的母亲。母亲对婴儿来说就是温暖,就是食物,是婴儿感到满足和安全的快乐阶段。这一个阶段用弗洛伊德的概念就是自恋阶段。周围的现实,人和物体,凡是能引起婴儿身体内部的满足或失望的才会对他产生意义。婴儿只能意识到他的内部要求,外部世界只有同他的需要有关的才是现实的。
②如果孩子不断生长、发育,他就开始有能力接受事物的本来面目。他开始知道其他物体有其自己的、与他无关的存在。他也开始学习同人打交道:他看到如果他吃东西,母亲就微笑;如果他哭泣,母亲就把他抱起来;如果他消化好,母亲就称赞他。所有这些经历凝聚并互相补充成为一种体验:那就是我被人爱。我被人爱是因为我是母亲的孩子。我被人爱是因为我孤立无援。我被人爱是因为我长得可爱并能赢得别人的喜爱。简而言之就是我被人爱是因为我有被人爱的资本——更确切的表达是:我被人爱是因为我是我。母爱的体验是一种消极的体验。我什么也不做就可以赢得母亲的爱,因为母亲是无条件的,我只需要是母亲的孩子。母爱是一种祝福,是和平,不需要去赢得它,也不用为此付出努力。但无条件的母爱有其缺陷的一面。这种爱不仅不需要用努力去换取,而且也根本无法赢得。如果有母爱,就有祝福;没有母爱,生活就会变得空虚——而我却没有能力去唤起这种母爱。
③大多数8岁到10岁的儿童,他们的主要问题仍然是要被人爱,无条件地被人爱。8岁以下的儿童还不会爱,他对被爱的反应是感谢和高兴。儿童发展到这一阶段就会出现一个新的因素——一种新的感情,那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在他的生活中爱的观念——第一次从“被人爱”变成“爱别人”,变成“创造爱”。但从爱的最初阶段到爱的成熟阶段还会持续许多年。进入少年时代的儿童最终会克服他的自我中心阶段,他人就不会再是实现个人愿望的工具,他人的要求同自己的要求同等重要——事实上也许更为重要。给比得更能使自己满足,更能使自己快乐,爱要比被爱更重要。通过爱他就从他的由自恋引起的孤独中解脱出来,他开始体验关心他人以及同他人的统一,另外他还能感觉到爱唤起爱的力量。他不再依赖于接受爱以及为了赢得爱必须使自己弱小、孤立无援、生病或者听话。天真的、孩童式的爱情遵循下列原则:“我爱,因为我被别人爱。”成熟的爱的原则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不成熟的、幼稚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④同爱的能力发展紧密有关的是爱的对象的发展。人生下来后的最初几个月和最初几年同母亲的关系最为密切。这种关系在人没出生以前就已经开始,那就是当怀孕的妇女和胎儿既是一体又是两体的时候。出生在某种意义上改变了这种状况,但决不是像看上去那样有很大的变化。在母体外生活的婴儿还几乎完成依赖于母亲。后来幼儿开始学走路、说话和认识世界,这时同母亲的关系就失去了一部分休戚相关的重要性,而同父亲的关系开始重要起来了。
1.对“母爱的体验是一种消极的体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母爱是一种祝福,是和平,不需要去赢得它,也不用为此付出努力。
B.孩子被母亲爱是因为他们是母亲的孩子,有被母亲爱的资本。
C.长得可爱、瘦弱瘦小、孤立无援都可以成为孩子获得母爱的理由。
D.母爱的无条件使孩子变得消极、被动,缺少生活的自主性,相反懒妈育勤儿。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婴儿在出生后的一段时间里,还不能很好地辨认物体,是因为婴儿只能意识到他的内部要求。
B.孩子在生长、发育后,才开始有能力区别外部事物的不同,但爱的对象的发展在人没出生以前就已经开始了,最早的对象应是自己的母亲,后来才是父亲。
C.进入少年时代的儿童逐渐由自恋的孤独中解脱出来,开始体验关心他人以及合理调控同他人的关系,性格变得开朗了。
D.母爱不受孩子的控制和孩子努力的支配,只要孩子是不成熟的、幼稚的,母亲都会给予他们伟大无私的爱。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婴儿虽然受到母爱呵护,但不具备爱的能力,不能体会到母爱,他只是关注自己的食物,这就是费洛伊德所说的“自恋”。
B.8岁到10岁的儿童主要问题仍然是“被人爱”,但是爱的观念开始发生变化,由“被人爱”开始想到“爱别人”“创造爱”,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别人对自己的爱。
C.克服自我中心,体会到爱要比被爱更重要,感觉到爱唤起爱的力量,这是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基本条件与标志。
D.婴儿没有爱的意识,幼儿有被爱的意识,儿童开始有爱的意识,儿童的爱的能力的发展证明了爱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感情。
阅渎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台湾著名的作家刘墉说,一个成熟的人,最基本的表现,是他关心自己的前途,也创造自己的未来,他不再是什么都指望父母解决,而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他的思考,也不再停留在幼年的幻想、少年时的梦想,而是指向理想的实践。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想?请自拟标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800 字;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④文章中不得泄露个人的相关信息。
根据下面材料,用一句话概括弘一法师是个怎样的人。(50 字以内)
弘一法师早年积极践行儒家慷慨济世的理想,曾作《祖国歌》,发誓“度群生哪惜心肝剖”。中年之后,他苦心向佛,精研律学,将书法当做弘扬佛法的工具,成为中国佛教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是一位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的研究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20 世纪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
答:
下列有关“梳理探究”知识要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代学者认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前四种是构字方法,后两种只不过是用字的方法。根据四书构字,“刃、本、末、上、下、休、比”都是指事字。
B.据统计,现代汉语中每年要出现1000 个左右的新词语。其中包括旧词新用而产生的新词语,如“访问”,原指有目的的去看望、拜访别人,现在也常用于对网络上的信息进行查看、浏览。
C.“词语修辞”就是要对所使用的词语加以选择和锤炼,如“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中“佳肴”一词褒词贬用,反衬出包身工粥菜之难得及质量之差,暗含讽刺的意味。
D.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定的节日,或者是宗教上的,或者是节令上的。汉民族节日主要来源于时令,如白居易的诗《邯郸冬至夜思家》中“冬至”就是一个节日,古代冬至有全家团聚的习俗。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当地时间1 月27 日,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举行解放70 周年纪念仪式,有近300 多名幸存者参加,年龄最小者70 余岁。
B.“地图书”之所以重要,最关键的是它能给读者一个全景概貌。一本合格的“地图书”不是只讲一个小角落,而是告诉你这个领域的边界范围。
C.国际民航处提议设立一个信息共享平台,以便民航客机及时回避并了解在飞越交战地区时可能遇到的危险。
D.延长退休年龄或实行弹性退休体制,对广大人民群众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够接受的,这需要政府部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准确的一项是( )
A.熊猫饮水,颇似酒徒贪杯,它总是喝的肚皮隆起,而后安之若素地拖着笨拙的身躯,一摇一摆地向远处的箭竹林走去。
B.屈原虽然出身于王室公族,但他始终关心下里巴人的命运,所以他不仅忧国而且忧民。
C.和珅初为官时,精明强干,乾隆皇帝对其宠信有加,随着权力的增大,他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同时,其私欲也日益膨胀起来。
D.《唐山大地震》的上映,算是对 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 20 多万死难者的一种祭奠,长歌当哭,哭过之后,这部影片又不能不引发我们对于面临灾难时的人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