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水泥桶中的信 [日本]叶山嘉树 松户与三是个倒水泥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水泥桶中的信

                                  [日本]叶山嘉树

松户与三是个倒水泥桶的。外表虽然不很明显,但头发和鼻口都被水泥沾成灰色。他想把手指伸入鼻孔,抠掉像钢筋混凝土那样黏住鼻毛的混凝土,可是为了配合每分钟吐出十立方尺水泥的搅拌器,根本没有时间把手指伸向鼻孔。他一直担心自己的鼻孔,却整整十一个小时没空清理鼻子。其间虽有两度休息:午饭时间和三点钟的歇息。可是,中午时间,肚子很饿;下午那次歇息时间要清扫搅拌器,没有空闲,所以始终没有把手伸到鼻子上。他的鼻子似乎像石膏像的鼻子那样硬化了。快到下班时间了,他用疲惫的手搬动水泥桶,一个小木盒从水泥桶中掉出来。

“是什么?”他觉得很奇怪,但已无暇顾及这种东西。他用铲子把水泥送入水泥升斗秤量;再把水泥从升斗倒进槽里,很快就要把那桶水泥倒光了。

“且慢,水泥桶中不可能出现盒子。”

他捡起小盒子,投入肚兜的钱袋。盒子很轻。

“这么轻,好像没有装钱。”

他想,不久又要倒光下一桶,秤量下一部分。搅拌器旋即开始空转,水泥已经弄完,终于下班了。他先用引水到搅拌器的橡皮管冲洗手和脸;然后把便当盒缠在脖颈上,一心想先喝一杯再吃饭,一面想一面走回他的大杂院。发电厂已经完成八成。矗立夕阳中的惠那山覆着纯白的雪,满身汗水仿佛突然冰冷起来。在他经过的脚下,木曾川的水泛起白沫而鸣。

“嘿!真受不了,老婆肚子又大了……”他一想到满地爬的孩子,想到即将在这寒冷时分生下来的孩子,想到一再生产的老婆,就觉得泄气之至。

“一圆九十钱的日薪,一天要吃两升五十钱的米,衣着住宿又要九十钱,真浑蛋!怎么还能喝酒呢!”他突然想起钱袋里的小盒子。盒子上没有写什么,钉得很牢。

“里头好像有什么东西,钉住了。”

他先把盒子砸在石头上了可是没有砸坏,于是像要踩碎这个世界似的,拼命践踩。从他捡到的小盒中掉出一块破布包裹的纸片。上面这样写着:

——我是N水泥公司缝水泥袋的女工。我的爱人担任的工作是把石块放进碎石机去。十月七日早上,放进大石块时,跟那石块一起夹在碎石机中。他的伙伴想去救他,但我的爱人已如沉到水中一般,沉落在石下。于是,石块和爱人的躯体互相辗碎,变成红色细石,落到传动带上,又从传动带传入粉碎筒中,发出细细的咒诅声,和着机器的轰鸣声而被粉碎了,就这样被烧制成水泥。骨骼、肌肉和灵魂,都变成粉末。我爱人的一切都变成水泥了,剩下的只是这件工作服的破片。我缝制了装爱人的袋子,我的爱人变成水泥了。第二天,我写这封信悄悄放进桶子里。你是工人吗?如果你是工人,一定会觉得我很可怜,请回信。这桶中的水泥用来做什么呢?我很想知道。我的爱人会变成几桶水泥?用到哪些地方?你是水泥匠,还是建筑工人?我不忍见我爱人变成剧场的走廊,大宅的围墙。可是,我怎能阻止得了!如果你是工人,请不要把这水泥用在那种地方。唉,算了,用在什么地方都没有关系。我的爱人一定认为埋在什么地方都可以。没关系,他是一个很坚强的人,一定会配合得很好。他温柔善良,而且稳当可靠。他还很年轻,才二十六岁。他如何爱我,我不知道。但是我已经用水泥袋代替寿衣,让他穿上!他没有入棺,已进入旋转窑了。我如何送他呢?他已葬到东边,也葬到西边;葬在远方,也葬在近处。如果你是工人,请给我回信。我把爱人所穿的工作服破片送给你,包这封信的就是。这破布已沁进石粉和他的汗水。他是穿着这件破工作服紧紧拥抱我的。如果不会给你添麻烦,请把使用这水泥的日月、详细情形、用在什么地方,还有你的名字,都告诉我,务请保重。再见。

  松户与三觉得孩子们在身边翻滚嬉闹。他望着信末的住址和名字,一口气把倒在杯里的酒喝光。

“真想喝个烂醉,把一切都砸坏!”他怒吼。

“喝醉乱来怎么行!孩子怎么办?”妻子说。他看着妻子大腹中的第七个孩子。

                                                             1925年          

1.下列对小说的概括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通过松户与三在工作中拾到的一封信,讲述了一个工人掉进水泥厂碎石机里被碾碎、又在转窑里被烧成水泥的悲惨遭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劳动人民的血泪图。

B.文章虽短,却能以细腻的笔触刻画出日本劳工恶劣的工作环境、困苦的生活以及他们的悲哀和无奈,读后令人唏嘘。

C.小说中人物松户与三发现盒子后马上想到“这么轻,好像没有装钱”,表现了他因生活贫困而产生的自私贪婪、妄想不劳而获的心理。

D.小说用大量篇幅记述了信件的具体内容,女工详细叙说了爱人死亡的全部经过,口吻平静,说明女工在残酷的社会现实和悲惨的遭遇面前因为无能为力而内心早已麻木。

E.松户与三读完信后“觉得孩子们在身边翻滚嬉闹”,说明信在他心里并没有产生影响,依旧厌恶自己成群的孩子。

2.小说围绕松户与三讲述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松户与三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说,这篇小说反映了“人性在工业社会里已经被异化”的现实。对此你有怎样的理解?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AB 2.①描述了水泥工人松户与三的劳动情景。②他发现并阅读藏在水泥桶里的女工信件的经过。③读完信件后的反应。(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3.松户与三是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受压迫想反抗又不得不对现实妥协的日本贫苦工人形象。(2分)①他勤劳质朴,有同情心,工作劳苦,生活贫困。他因生活贫困工资低孩子多而沮丧、不满,尤其对造成女工悲惨遭遇的社会无比愤怒,想砸坏一切。(2分)②他虽因为对生活不满、对社会愤恨不平而产生反抗心理但面对生计问题又犹豫和妥协。“真想喝个烂醉”、“看着妻子腹中的第七个孩子”等,表现了他的犹豫不决和妥协。(2分) 4.观点:认同此说法:①人不像人,形如水泥。开篇描写自己的劳动过程,人在生产水泥的紧张环境中辛苦劳作,无暇顾及自己;(2分)②亲情扭曲。自己与孩子本是骨肉亲情,但生活的压迫使他一想到即将降生的孩子就感到“泄气之至”;(2分)③被生活吞噬。信中的内容反映了女工的丈夫已经被水泥吞噬,实际上也是被繁重的生活本身吞噬,这也是自己虽然活着,但也已经被生活吞噬的写照。(2分)④生活的重压使他变得麻木,对生活不满也只能无奈地叹息。(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C项文中无法看出他的“自私贪婪”,“不劳而获”也言过其实;D项“因为无能为力而内心早已麻木”理解不够全面、准确;E项说明信已经产生影响,松户与三不再像原来那样厌恶自己的孩子。)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解答该题,应当准确把握小说的结构,可以将围绕松户与三描写的事件划分一下层次结构,即可得出三方面内容,也就是他的劳作情景、发现并阅读信件以及读信之后的反映,将这些在答案中概括出来即可。 考点:把握文章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解答该题,应当结合小说中对人物的描写来分析,抓住文中人物的语言、外貌、行为动作、细节等方面的描写概括即可,通过文中的“松户与三是个倒水泥桶的”“他用疲惫的手搬动水泥桶”“一圆九十钱的日薪,一天要吃两升五十钱的米,衣着住宿又要九十钱,真浑蛋!怎么还能喝酒呢!”等信息可以总结出他是一个勤劳质朴,有同情心,工作劳苦,生活贫困的人;通过他阅读完女工信件后的反映“真想喝个烂醉,把一切都砸坏!”“他怒吼”“他看着妻子大腹中的第七个孩子”等信息表现了他对生活不满、对社会愤恨不平而产生反抗心理但面对生计问题又犹豫和妥协。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解答该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可以同意题干中的说法,也可以不同意,然后分析理由,言之成理即可。如果选择同意,可以从文中的描写工人劳作过程甚至无暇顾及自己、对自己的孩子想起来就感到“泄气”、被水泥吞噬的女工的丈夫的遭遇等方面总结作答。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2)《归去来兮辞》中感叹生命短暂,抒发了诗人顺乎自然,超尘脱俗的情志的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滕王阁序》中着力描写大自然的山光水色,突出水清山紫的秋景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

            题葡萄图

                      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搠野藤中.

(注)徐渭(1521---1593),明代杰出的书画家、文学家。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晚年号青藤道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性情纵放,屡试不第。

1.第一、二句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请作简要分析.

2.第三句“笔底明珠无处卖”中的“明珠”指什么?这句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张昭字子布,彭城人也。少好学,善隶书,从白侯子安受《左氏春秋》,博览众书,与琅邪赵昱、东海王朗俱名友善。弱冠察孝廉,不就,与朗共论旧君讳事,州里才士陈琳等皆称善之。孙策创业,命昭为长史、抚军中郎将,升堂拜母,如比肩之旧,文武之事,一以委昭。

策临亡,以弟权托昭,昭率群僚立而辅之。权每田猎,常乘马射虎,虎常突前攀持马鞍。昭变色而前曰:“将军何有当尔?夫为人君者,谓能驾御英雄,驱使群贤,岂谓驰逐于原野,校勇于猛兽者乎?如有一旦之患,奈天下笑何?”权谢昭曰:“年少虑事不远,以此惭君。”然犹不能已,乃作射虎车,为方目,间不置盖,一人为御,自于中射之。时有逸群之兽,辄复犯车,而权每手击以为乐。昭虽谏争,常笑而不答。权于武昌,临钓台,饮酒大醉。权使人以水洒群臣曰:“今日酣饮,惟醉堕台中,乃当止耳。”昭正色不言,出外车中坐。权遣人呼昭还,谓曰:“为共作乐耳,公何为怒乎?”昭对曰:“昔纣为糟丘酒池长夜之饮,当时亦以为乐,不以为恶也。”权默然,有惭色,遂罢酒。初,权当置丞相,众议归昭。权曰:“方今多事,职统者责重,非所以优之也。”后孙邵卒,百僚复举昭,权曰:“孤岂为子布有爱乎?领丞相事烦,而此公性刚,所言不从,怨咎将兴,非所以益之也。”乃用顾雍。

昭容貌矜严,有威风,权常曰:“孤与张公言,不敢妄也。”举邦惮之。年八十一,嘉禾五年卒。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张昭传》)

1.对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察孝廉,不          就:就任

B.升堂拜母,如肩之旧      比:紧靠

C.孤岂为子布有乎          爱:喜欢

D.孤与张公言,不敢也      妄:胡乱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张昭性情刚直不阿的一组是(   

①弱冠察孝廉,不就  ②如有一旦之患,奈天下笑何  ③昭率群僚立而辅之 

④昭正色不言,出外车中坐  ⑤后孙邵卒,百僚复举昭  ⑥昭容貌矜严,有威风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③⑥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受孙策委托的大臣,张昭不折不扣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他经常对孙权进行劝谏,为此孙权对他言听计从。

B.张昭是孙策非常器重的大臣,国家的文武大事,全部委托给张昭。孙策临死时,把弟弟孙权托付给张昭,请他扶植。

C.张昭年轻时喜欢学习,擅长隶书,跟随白侯子安学习《左氏春秋》,广泛阅读,州里的有才之士陈琳等人都很称道他。

D.张昭容貌严肃,有威慑人的气质,孙权经常说:“寡人和张公说话,不敢妄也。”举国上下的人们都很害怕他。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夫为人君者,谓能驾御英雄,驱使群贤,岂谓驰逐于原野,校勇于猛兽者乎?

(2) 权遣人呼昭还,谓曰:“为共作乐耳,公何为怒乎?”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 。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

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升腾,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①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

②金色主宰了世界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

③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

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⑤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

⑥轻飞曼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

A.③④②⑥⑤① B.⑤ ①⑥③④② C.③⑤①⑥④② D.②④⑥⑤①③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今天,敦煌研究院的专家们只得一次一次屈辱地从外国博物馆买取敦煌文献的微缩胶卷,叹息一声,走到放大机前。   

B.近年来,中国外交以更加主动、积极和自信的姿态呈现在世界面前,并赢得了国际上的更多支持、理解和信任。

C.长假出游时,怎样避免游客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关部门对此作了相关提示。

D.豫剧《村官李天成》发表后,引起很大反响。作者写“李天成”,是为展现他富而思源、一心一意建设社会新农村的情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