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儒家道统:专制皇权的制衡力量 以往,人们常常把专制...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

儒家道统:专制皇权的制衡力量

以往,人们常常把专制主义与“封建社会”和“孔孟之道”联系在一起。现在,中国历史学界已经基本上达成共识,把西欧封建社会套用在中世纪中国是错误的,专制主义与封建主义原本是两种不相容的政治理念和制度。而专制主义与孔孟之道的关系,尚待进一步的澄清。

首先,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后的儒学,已经不是原汁原味的“孔孟之道”,诸如“君臣友道”之类的观念已经从元典中消失了踪迹。其次,儒学也并非专制主义的主要思想资源。有人认为,法家在缔造中国专制主义传统的过程中,其作用决不亚于儒家。儒家的作用不过是替法家冷酷无情的专制主义为之“节文”,为之“缘饰”而已。所以自古到今一直有“儒表法里”或“阳儒阴法”的说法。最后,即使是董仲舒以后的儒学对于皇权专制主义也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汉代儒学通过神秘主义的路径,竭力把儒学准宗教化。它以渲染“天人感应”、“灾异之变”的方式,来节制皇帝的行为。董仲舒说:“刑罚不中则生邪气……上下不和则阴阳缪戾而妖孽生矣。”人君的“貌、言、视、听、思”五种行动如有不当,就会引起五行的变化和四季的失常。这些言论用“天”来警示和恐吓人君,对肆无忌惮的皇权多少有一点威慑性。

韩愈、二程和朱熹等人开创的宋明理学或称道学,演绎出一个“尧以是传之舜……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以后又经韩愈、朱熹传之后世的儒家“道统”。道统首先是思想学术的统系和精粹,认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中所表达的儒家思想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真谛,把“道统”从“政统”、“皇统”中独立出来甚至凌驾于后者之上,就可以用“圣人之言”来拒绝和匡正当朝执权柄者的悖谬之言和随意之政。道统也体现为古来贤君良臣面临各种情形时的行为举止,构成一种政治典范和道德楷模,即使贵为天子,也必须从小学习和终生遵循。

一方面用“天命”来恐吓“人君”,一方面用“道统”来干预“政统”,儒学和儒士对于皇权专制主义构成一种事实上的制衡力量。如果从权力制衡的角度来理解民主宪政,就不好说儒学思想纯粹是专制主义的工具。

1.下列各项不属于作者用来澄清“专制主义与孔孟之道的关系”内容的一项是(  

A.董仲舒以后的儒学对于皇权专制主义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B.专制主义与封建主义原来是两种不相容的政治理念和制度。

C.在缔造中国专制主义传统的过程中,法家的作用决不亚于儒家。

D.汉武帝以前的“孔孟之道”原来就包含着诸如“君臣友道”之类的观点。

2.关于文中的“儒家道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明理学认为“儒家道统”源自尧舜,历经孔孟等人,由韩愈、朱熹传之后世。

B.“儒家道统”是儒家思想学术的精粹,它认为儒家思想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真谛。

C.“儒家道统”独立于“政统”“皇统”之外,甚至凌驾于它们之上,起到了一种制约作用。

D.“道统”就是古代贤君良臣面临各种情形时的行为举止,是一种政治典范和道德楷模。

3.关于文章第三、四段的论证分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三段引用董仲舒的话证明,汉代儒学把儒学准宗教化,对节制皇帝的行为有一定作用。

B.第四段分析了儒家道统的由来和作用,为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C.三、四两段文字从儒家发展的不同时期对整个第二段内容进行了进一步分析论证。

D.两段文字从用“天命”恐吓“人君”和用“道统”干预“政统”两个角度来证明观点。

4.根据文中的信息,下列推断恰当的一项是(   

A.“儒家表里”或“阳儒阴法”的说法表明法家是专制主义的思想根源,而儒家不是。

B.汉代儒家认为,五行的变化和四季的失常都是有人君的行为不当而引起的。

C.“天人感应”“变异之变”的说法,对警示和恐吓人君、制约皇权起了决定性作用。

D.为防止执政时有悖谬之言和随意之政,古代天子须从小学习和终生遵循儒家道统。

 

1.B 2.D 3.C 4.D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思考时,先从文本中找到“专制主义与孔孟之道的关系”所在的语段,然后将选项分别带入原文进行仔细的辨识,找出细微的差别,B项谈的是专制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关系而非孔孟之道的关系。故选B。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到与“儒家道统”相关的语段,然后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断取舍,D项,古代贤君良臣面临各种情形时的行为举止是道统的具体体现,而非“就是”。故选D。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章写作思路的分析论证能力。思考时,可先从文本中找到第三、四段,根据对这两段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的分析是否符合这两段内容,C项,三、四两段文字是对第二段最后一句话的进一步分析论证。故选C。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和推断的能力。可从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段,然后根据文段中作者的观点,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作者观点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取舍,A儒家也是专制主义的思想根源,不是“主要的”,从结尾“纯粹“一词也可体味出来;B人君行动不当,并不是引起五行变化和四季失常的唯一原因;C“有一点威慑性”,故“决定性作用”不正确。故选D。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前不久,在加拿大召开的有20个国家400多位科学家参加的第八届激光学术会议上,这两篇论文受到高度重视,给予了颇高评价。

B.如果不重视网络道德建设,一些道德败坏现象及消极落后思想就可能通过网络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违反正常的社会秩序,损害改革发展的大局。

C.广东国投破产事件暴露了中国金融业的风险隐患,为非银行金融机构经营管理提供了教训,向我国金融业敲响了警钟。

D.在技术革新中,公司组织有关人员围绕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对工艺设计、设备保养和质量检测等部门进行了调顿。

 

查看答案

选出下列句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人是借助于另人惊异的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创造文化的生物。 (《人是什么》)

B.贝多芬就是在满脑子的创作计划中溘然长逝的(他说他准备再写出几部大作品,然后就像一个老小孩那样同尘世告别)。 (《人是什么》)

C.而事实又正是这样的,自从屈原以惊人的天才发现了“木叶”的奥妙,此后的诗人们也就再不肯轻易把它放过,于是一用于是一用再用,熟能生巧,而在诗歌的语言中,乃又不仅限于“木叶”一词而已。  (《说“木叶”》)

D.与这种态度截然相对的是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主张。(《孔孟》)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几年时间,张明不但成为博士生,而且发表了几篇颇有影响的论文,令人侧目而视

B.许多人只会喊口号,一遇到有什么事要做,就玩空城计,你推我,我推你,谁也不肯干。

C.年逾不惑的二月河,创作了《康熙大帝》,终于在文坛崭露头角

D.温总理吟诵艾青诗句,全场鸦雀无声,仔细品味着温总理的真情告白。

 

查看答案

下列横线上所填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这就是说,要诗人把由繁复的生活现象加以高度______的东西,还原到它原先的状态中去。

要是把长城当成了古董,而且一味地陶醉于先人创造的业绩,则长城也可能成为锁链,我们将因而______不前。

当诗中跳跃的______被我们所理解时,我们因创造性的艺术欣赏所获得的怜悯是难以形容的。

A.精炼   停止   奥秘                B.精炼   停滞   奥妙

C.精练   停滞   奥妙                D.精练   停止   奥秘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少的一项是(   )

A.安祥    融汇贯通     无可奈何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B.国粹    惹是生非     自由散慢     前师不忘,后世之师

C.婉然    分内之事     各自为正     以言以蔽之

D.抱歉    震聋发聩     一生漂零     昂之弥高,钻之弥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