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将下面的文字概括为表明海洋的重要性的两个比喻句,要求每句不超过12字。 大约32...

将下面的文字概括为表明海洋的重要性的两个比喻句,要求每句不超过12字。

大约32亿年以前,原始的生命在海洋里诞生。在海洋里,这些原始生命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生存、发展,经过亿万年的进化,逐步形成了原生生物、海绵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以至出现了鱼类这样比较高级的海洋脊椎动物。形形色色的海洋动物直接间接地依靠海洋中的“牧草”——单细胞海藻生存,成为人类副食品的重要来源。人类每年从海洋里捕获的鱼虾已达几千万吨,将来每年的海洋食品可望达到两亿吨。

比喻句(1):

比喻句(2):

 

(1)海洋是生命的摇篮; (2)海洋是天然的牧场。(每要点2分,4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表达运用能力。答题时,除了在读懂文段内容,提炼出关键词进行概括外,还要注意运用比喻句来表达。读后可知,文段介绍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原始生命诞生在海洋,二是海洋是海洋动物的食品来源。因此答题时,要紧扣这两方面的内容,采用“什么是什么”句式来组织答案。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妩媚得风流

沈从之

一地的山水都在向一个人倾斜,车过桃源,傍沅水曲折而上行,你便仿佛一头闯入了沈从文的领地:白浪滩头,鼓棹呐喊的是他的乌蓬船苍崖翠壁,焰焰欲燃是是他的杜鹃花吊脚楼头,随风播扬的是他热辣而沙哑的情歌长亭外,老林边,欢啭迎啼的是他以生命放飞的竹雀--如他在《边城》中一咏三叹的竹雀。

这个人似乎是从石缝突然蹦出来的。若干年前,我在三湘四水滞留过九载,其间,也曾两次云游湘西,记忆中,绝对没有他的存在。他是水面晃漾的波纹,早已随前一阵风黯然消逝;他是岩隙离披的兰芷,早已被荒烟蔓草遮掩。那年月,山林镇日沉默,阳光长作散淡,潭水枯寂凄迷;没有一帆风,因牵挂而怅惘;没有一蓑雨,因追念而泄密。

而今,千涧万溪都在踊跃汇注沱江;而今,大路小路都在争先投奔凤凰。站在沱江镇也就是凤凰县城的古城墙上闲眺,你会惊讶,泼街的游人,都是映着拂睫的翠色而来,然后又笼着两袖盈盈的清风而去。感受他们(其实也包括你自己)朝圣般的净化,饶你是当代的石崇、王恺、沈万山,能不油然而生嫉妒,嫉妒他那支纤细的笔管究竟流泻出多少沁心的芗泽?并由此激发感慨:与桃花源秦人洞后那似是而非的人造景点相比,这儿才是真正的“别有洞天”。

不在乎生前曾拥有什么样的高堂华屋,只要这曲巷仍有他的一座旧居就行;不在乎一生动用过多少文房四宝,只要这红尘仍有他的文字飘香就行。沈从文自个儿说过:“‘时间’这个东西十分古怪,一切人一切事都会在时间下被改变。”“我……不相信命运,不承认目前形势,却尊敬时间。我不大在生活上的得失关心,却了然时间对这个世界同我个人的严重意义。”好眼力。也是好定力。难怪,当我在从文旧居仔细端详他在各个生命阶段的相片,发现,镜框里的他一律在冲着你微笑,而且是他生平最为欣赏、最为自负的那种“妩媚的微笑”;不管换成哪一种角度看,他的微笑始终妩媚着你。

在旧居小卖部买了一册先生的文集。随便翻开,目光落在了一句成语“大器晚成”。——究竟是书上写的有,还是我的错觉?——说他为大器,嗯,肯定没错。说晚成,就颇费思量。从文其实是早熟的,中年未尽就已把十辈子的书都写完。从文当然又算得是晚成的,崛起在他被同代人无情抛弃之后,被竞争者彻底遗忘之后。冷落并不可怕,时髦更不足喜,沙漏毁了时间未废,抽刀断水水自长流。早在1934年1月,从文年甫而立、乳虎初啸之际,他就在返乡途中,写给新婚爱妻张兆和的信中断言:“说句公平话,我实在是比某些时下所谓作家高一筹的。我的工作行将超越一切而上。我的作品会比这些人的作品更传得久,播得远。”

公平自在山川日月。1988年,从文病逝于北京,归葬于老家凤凰。山城之侧,沱江之畔,丹崖之下,一方矗立的皱石作了他的墓碑兼安息地。山是归根山,水是忘情水,石是三生石,倦游归来的沈从文,在这儿画上了他一生的最后一个句号。碑的阳面,刻的是他的剖白:

照我思索 能理解“我”

照我思索 可认识“人”

的阴面,刻的是他一位至亲的敬诔:

不折不从 亦慈亦让

星斗其文 赤子其人

(选自《中国百年散文精品》)

1.解释加横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第一段中“你便仿佛一头闯入了沈从文的领地”“沈从文的领地”指:

第六段中“倦游归来的沈从文,在这儿画上了他一生的最后一个句号”“倦游归来”意思是:

2.沈从文是否属于“大器晚成”?

3.这篇文章用沈从文墓碑的碑文结尾,作用是

阳面剖白:

阴面敬诔:

整个碑文:

4.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第二段“这个人似乎是从石缝突然蹦出来的”意思是人们从不知道沈从文,后来,他突然引起人们的关注。

B.第二段“他是水面晃漾的波纹,早已随前一阵风黯然消逝;他是岩隙离披的兰芷,早已被荒烟蔓草遮掩”,这里采用比喻的写法,表现了沈从文有一段时间远离现实生活。

C.第三段“而今,千涧万溪都在踊跃汇注沱江;而今,大路小路都在争先投奔凤凰”这里运用了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表现人们敬仰沈从文的人品与文品,纷纷到他的故乡旅游。

D.第三段用桃花源秦人洞后的人造景点,衬托出诞生并滋养伟大作家沈从文的家乡凤凰县风景更美,意蕴深广。

E.本文语言典雅,内涵丰富,句式整散结合,音节和谐,耐人寻味。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各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移舟泊烟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清月近人。

无意苦争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

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题。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运用什么写法抒发怎样的感情?

2.落日心壮,秋风病欲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精神?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孙谦字长逊,东莞莒人也。客居历阳,躬耕养弟妹,乡里称其敦睦。仕宋为句容令,清慎强记,县人号为神明。宋明帝以为巴东、建平二郡太守。郡居三峡,恒以威力镇之。谦将述职,敕募千人自随。谦曰:蛮夷不,盖待之失节耳。何烦兵役,以为国费。固辞不受。至郡,布恩惠之化,蛮獠怀之,竞饷金宝。谦慰喻而遣,一无所纳。及掠得生口,皆放还家。奉秩出吏人,悉原除之。郡境翕然,威恩大。视事三年,征还为抚军中兵参军,迁越骑校尉、征北司马。府主建平王将称兵,患谦强直,托事遣使至都,然后作乱。及建平诛,迁左军将军。

齐初,为钱唐令,御烦以简,狱无系囚。及去官,百姓以谦在职不受饷遗,追载缣帛以送之。谦辞不受。每去官辄无私宅,借空车厩居。永明初,为江夏太守,坐被代辄去郡,系尚方,顷之,免为中散大夫。明帝将废立,欲引谦为心膂,使兼卫尉,给甲仗百人。谦不愿处际会,辄散甲士,帝虽不罪而弗复任焉。梁天监六年,为零陵太守,年已衰老,犹强力为政,吏人安之。先是郡多猛兽暴,谦至绝迹。及去官之夜,猛兽即害居人。谦为郡县,常勤课农桑,务尽地利,收入常多于邻境。九年,以老征为光禄大夫。及至,帝嘉其清洁,甚礼异焉。每朝见,犹请职自效。帝笑之曰:朕当使卿智,不使卿力。十四年,诏加优秩,给亲信二十人,并给扶。谦自少及老,历二县五郡,在廉洁。(《南史·卷七十》)

1.对下列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蛮夷不       宾:服从,归顺        B.威恩大        著:显露

C.常勤课农桑   劝:劝说,规劝        D.犹请职自效    剧:复杂,加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躬耕养弟妹                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B.借空车厩居                始速祸

C.在廉洁                    今财物无

D.奉秩出吏人,悉原除之      为国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孙谦富有治国才干的一组是(   )

乡里称其敦睦

何烦兵役,以为国费

帝嘉其清洁,甚礼异焉

常勤劝课农桑,务尽地利

御烦以简,狱无系囚

敕募千人自随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④⑤       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作者心目中,孙谦是封建社会正面官吏的典型,他对于家庭和国家都有强烈的责任感,为人正直,不以权力为自己谋私利。

B.孙谦生活的时代,国家政权更替频繁,他能历任宋、齐、梁多个朝代的官职而游刃有余,充分表明他在权力斗争中善于审时度势,随时调整个人原则。

C.孙谦为官清廉,属下百姓多次送他财物,他从未收取,每次离职后连住的房子都没有,家无余财。

D.孙谦肯于为国家出力,直到老年仍然勤力为政,政绩斐然,而且他丝毫不感到卷怠,受到皇帝赞赏。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郡居三峡,恒以威力镇之。

齐初,为钱唐令,御烦以简,狱无系囚。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

儒家道统:专制皇权的制衡力量

以往,人们常常把专制主义与“封建社会”和“孔孟之道”联系在一起。现在,中国历史学界已经基本上达成共识,把西欧封建社会套用在中世纪中国是错误的,专制主义与封建主义原本是两种不相容的政治理念和制度。而专制主义与孔孟之道的关系,尚待进一步的澄清。

首先,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后的儒学,已经不是原汁原味的“孔孟之道”,诸如“君臣友道”之类的观念已经从元典中消失了踪迹。其次,儒学也并非专制主义的主要思想资源。有人认为,法家在缔造中国专制主义传统的过程中,其作用决不亚于儒家。儒家的作用不过是替法家冷酷无情的专制主义为之“节文”,为之“缘饰”而已。所以自古到今一直有“儒表法里”或“阳儒阴法”的说法。最后,即使是董仲舒以后的儒学对于皇权专制主义也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汉代儒学通过神秘主义的路径,竭力把儒学准宗教化。它以渲染“天人感应”、“灾异之变”的方式,来节制皇帝的行为。董仲舒说:“刑罚不中则生邪气……上下不和则阴阳缪戾而妖孽生矣。”人君的“貌、言、视、听、思”五种行动如有不当,就会引起五行的变化和四季的失常。这些言论用“天”来警示和恐吓人君,对肆无忌惮的皇权多少有一点威慑性。

韩愈、二程和朱熹等人开创的宋明理学或称道学,演绎出一个“尧以是传之舜……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以后又经韩愈、朱熹传之后世的儒家“道统”。道统首先是思想学术的统系和精粹,认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中所表达的儒家思想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真谛,把“道统”从“政统”、“皇统”中独立出来甚至凌驾于后者之上,就可以用“圣人之言”来拒绝和匡正当朝执权柄者的悖谬之言和随意之政。道统也体现为古来贤君良臣面临各种情形时的行为举止,构成一种政治典范和道德楷模,即使贵为天子,也必须从小学习和终生遵循。

一方面用“天命”来恐吓“人君”,一方面用“道统”来干预“政统”,儒学和儒士对于皇权专制主义构成一种事实上的制衡力量。如果从权力制衡的角度来理解民主宪政,就不好说儒学思想纯粹是专制主义的工具。

1.下列各项不属于作者用来澄清“专制主义与孔孟之道的关系”内容的一项是(  

A.董仲舒以后的儒学对于皇权专制主义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B.专制主义与封建主义原来是两种不相容的政治理念和制度。

C.在缔造中国专制主义传统的过程中,法家的作用决不亚于儒家。

D.汉武帝以前的“孔孟之道”原来就包含着诸如“君臣友道”之类的观点。

2.关于文中的“儒家道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明理学认为“儒家道统”源自尧舜,历经孔孟等人,由韩愈、朱熹传之后世。

B.“儒家道统”是儒家思想学术的精粹,它认为儒家思想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真谛。

C.“儒家道统”独立于“政统”“皇统”之外,甚至凌驾于它们之上,起到了一种制约作用。

D.“道统”就是古代贤君良臣面临各种情形时的行为举止,是一种政治典范和道德楷模。

3.关于文章第三、四段的论证分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三段引用董仲舒的话证明,汉代儒学把儒学准宗教化,对节制皇帝的行为有一定作用。

B.第四段分析了儒家道统的由来和作用,为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C.三、四两段文字从儒家发展的不同时期对整个第二段内容进行了进一步分析论证。

D.两段文字从用“天命”恐吓“人君”和用“道统”干预“政统”两个角度来证明观点。

4.根据文中的信息,下列推断恰当的一项是(   

A.“儒家表里”或“阳儒阴法”的说法表明法家是专制主义的思想根源,而儒家不是。

B.汉代儒家认为,五行的变化和四季的失常都是有人君的行为不当而引起的。

C.“天人感应”“变异之变”的说法,对警示和恐吓人君、制约皇权起了决定性作用。

D.为防止执政时有悖谬之言和随意之政,古代天子须从小学习和终生遵循儒家道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