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昆德拉说:“生命是一棵长满可能的树。”由于性格、经历和生活环境的不同,每个人对生命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请从以下四位作家或文学人物中,任选两位仿照示例各写一句话,表达对生命的理解,要求符合人物特征,句式大致相同。
人物:陶渊明 徐志摩 桑迪亚哥 巴金
示例:苏轼——生命就是一次风雨兼程的旅行,只有心胸旷达,才能笑到终点。
请用对偶句描述下面《红楼梦》中宝黛初会的情景,字数不超过30字。
黛玉一见,便大吃一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寄钱
白旭初
回乡办完父亲的丧事,成刚要母亲随他去长沙生活。母亲执意不肯,说乡下清静,城里太吵住不惯。
成刚明白,母亲是舍不得丢下长眠在地下的父亲,成刚临走时对母亲说:过去您总是不让我寄钱回来,今后我每个月给您寄200元生活费。母亲说乡下开销不大,要寄寄100元就够用了。
母亲住的村子十分偏僻,乡邮员一个月才来一两次。如今村子里外出打工的人多了,留在家里的老人们时时盼望着远方的亲人的信息,因此乡邮员在村子里出现的日子是留守村民的节日。每回乡邮员一进村就被一群大妈大婶和老奶奶围住了,争先恐后地问有没有自家的邮件,然后又三五人聚在一起或传递自己的喜悦或分享他人的快乐。
这天,乡邮员又来了,母亲正在屋后的菜园里割菜,邻居大妈一连喊了几声,母亲才明白是叫自己,慌忙出门从乡邮员手里接过一张纸片,是汇款单。母亲脸上洋溢着喜悦,说是儿子成刚寄来的。邻居张大妈夺过母亲手里的汇款单看了又看,羡慕得不得了,说,乖乖,2400元哩!人们闻声都聚拢来,这张高额汇款单像稀罕宝贝似的在大妈大婶们手里传来传去的,每个人都是一脸的钦羡。
母亲第一次收到儿子这么多钱,高兴得睡不着觉,半夜爬起来给儿子写信。母亲虽没上过学堂,但当过村小教师的父亲教她识得些字,写得些字。母亲的信只有几行字,问成刚怎么寄这么多钱回来?说好一个月只寄100元。一年只有1200元啊。成刚回信说,乡邮员一个月才去村里一两次,怕母亲不能及时收到生活费而着急。成刚还说他工资不低,说好每个月寄200元的,用不完娘放在手里也好应付急用呀。
看完了成刚的信,母亲甜甜地笑了。
过了几个月,成刚收到了母亲的来信,信只短短几句,说成刚不该把一年的生活费一次寄回来,明年寄钱一定要按月寄,一个月寄一次。
转眼间一年就过去了。成刚因单位一项工程工期紧脱不开身,回老家看望母亲的想法不能实现了。他本想按照母亲的嘱咐每月给母亲寄一次生活费,又担心忙忘了误事,只好又到邮局一次给母亲汇去2400元。二十多天后,成刚收到一张2200元的汇款单,是母亲汇来的。成刚先是十分吃惊,后百思不得其解,正要写信问问母亲,却收到了母亲的来信。母亲又一次在信上嘱咐说,要寄就按月给我寄,要不我一分钱也不要。
一天,成刚遇到了一个从家乡来长沙打工的老乡,成刚在招待老乡吃饭时,顺便问起了母亲的情况。老乡说,你母亲虽然孤单一人生活,但很快乐。尤其是乡邮员进村的日子,你母亲像过节一样欢天喜地。收到你的汇款,她要高兴好几天哩。
成刚听着听着已泪流满面,他明白了,母亲坚持要他每个月给她寄一次钱,是为了一年能享受12次快乐。母亲心不在钱上,而在儿子身上。
1.下列对于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母亲执意不肯去城市,不仅仅是城里太吵住不惯,更主要的是放不下长眠地下的父亲。
B.母亲打心眼儿里为儿子的孝心高兴、激动,但是,生活在乡下的她难免有些固执,因此才有了退钱的情节。
C.小说的矛盾冲突设置比较巧妙,儿子很有孝心,在母亲叮嘱要一月一月寄钱之后,由于害怕忙忘了,还是一次寄了。而这恰恰与母亲没有言说的心思构成了矛盾。
D.作者一面写母亲对儿子的爱,一面写儿子对母亲的孝,整篇小说情节曲折,引人人胜,主题更是感人至深。
E.小说围绕城里的儿子给乡下母亲“寄钱”的故事,活脱脱地写出了母亲这一形象,赞美了现实中一切为孩子着想的平凡母亲。
2.小说中的母亲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3.第三自然段在全文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如何理解小说结尾“母亲心不在钱上,而在儿子身上”这句话的含意?对此你有怎样的领悟,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
(2)画图省识春风面, 。
(3) ,此时无声胜有声。
(4) ,蓝田日暖玉生烟。
(5) ,申之以孝悌之义。
(6)故木受绳则直, 。
(7)天下云集, 。
(8) ,百年多病独登台。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旅夜书怀
杜 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律诗的基本章法是:四句为一层,前后共两层。试归纳前后两层的大意。
2.请从情与景的角度简要赏析颔联。
请用(/)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划8处)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怠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