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的文字是“首届微型小说大赛”评出的最具人气的作品,请对这篇作品作简要评析。(...

下面的文字是“首届微型小说大赛”评出的最具人气的作品,请对这篇作品作简要评析。(不超过60字)

我因车祸而失明,所以我从不知女友长什么样。那年,她得了胃癌,临终前她将眼角膜移植给了我。我恢复光明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她的照片,然而我只找到她留给我的一封信,信里有一张空白照片,照片上写有一句话:“别再想我长什么样,下一个你爱上的人,就是我的模样。”

 

在凝练深沉中用曲折跌宕的情节、简洁朴实的文字揭示爱情的淳朴、真挚和永恒,催人泪下,发人深省。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实质考查对微型小说的解读能力。解答时要从情节的设置、主题的表达这些方面来切入。语言表达要规范,不能有错字,病句,错字病句都会成为减分的因素。另外,不要超过规定字数。对于网友“信天云”的作品的评析,要从情节、语言、内容、效果四个角度入手,每个角度各1分,意思对即可。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围绕“雨”这个话题,仿照画线句子,在横线处续写两句话。

雨丝最能扯动昔日的情思,雨声也最易叩响情感的门环。多情的诗人有“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遐想;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意象是形成意境的材料,意境是意象组合之后的升华。

这恐怕是每一个善于读诗,可以与之谈诗的人都会有的体验。

境与象的关系,全面而确切的表述应该是:境生于象而超乎象。

意象好比细微的水珠,意境则是飘浮于天上的云。

那飘忽的,变幻的、色彩斑斓的、千姿百态的云,它的魅力恰如诗的意境。

云是由水珠凝集而成的,但水珠一旦凝集为云,则有了云的千姿百态。

A.③①②④⑥⑤    B.①③②④⑥⑤   C.③①④⑥⑤②    D.①③④⑥⑤②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加拿大短篇小说作家爱丽丝·门罗,有意思的是,获奖后,诺贝尔奖委员会和媒体都联系不上作家本人。

B.语文课堂其实就是微缩的社会言语交际场,学生会在这里学习将来步入广阔社会所需要的言语交际本领与素养。

C.现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峰会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瞩目,在诸多成果面前,中的推动作用已经正在成为关键因素。

D.风靡世界的“大黄鸭”落户北京园博园为家,引起了广大市民的极大关注,它的每一天活动,都被市民拍照放到网上。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正不遗余力地建设和谐社会。但何为“和谐”,人们的认识并不一致。在我看来,只有人心向背的和谐,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和谐。

B.大学毕业已经十年了,其间,他换过几种不同性质的工作,但始终没有放弃专业学习。

C.叙利亚局势持续紧张、恶化,呈现一发而不可收的态势。一旦叙利亚政权发生更迭,整个中东的政治布局都将发生变化。

D.中国足球队主教练被摄像机和话筒包围了,他振振有词:“这是场很难打的比赛,我们拼到了最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学问源于乐趣,藏宝最终散尽

曾有一种说法,21世纪可能还会出现个钱钟书,王世襄是出不了了。

2009年11月28日,著名文物专家、学者、文物鉴赏家、收藏家王世襄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享年95岁。王世襄的离世,意味着中国又一位标志性的文化老人陨落。

王世襄生于1914年。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是朝中大官,母亲是书香门第,他年轻时就在燕京大学读书。王世襄虽然出身豪门,拥有很好的教育背景,对书画、陶瓷这些也都是精通的,但他更关注的却是社会底层的文娱活动:捉獾、养鸽、驯鹰、养狗等等。他的很多对于这些方面的研究,就不被许多人看成是学问。

王世襄是杂家也是通家。他的许多学问最初都起源于乐趣。王世襄生前有一句名言:“一个人如连玩都玩不好,还可能把工作干好吗?”他被称为“京城第一大玩家”。少年的“王家二少爷”养狗、玩葫芦、养鸣虫,在北京城可算得上是小有名气。他玩过一只白鹰,是鹰中绝品,当时叫价一百块钱,而一袋洋面粉才两块五。王世襄头一次托人借钱,买走了这只白鹰。

王世襄从小的心思都不在学业上,他对自己的判断是“我自幼及壮,从小学到大学,始终是玩物丧志,业荒于嬉。”但启功先生却不认同这种说法,他曾说,王世襄先生的“玩物”是“研物”,许多被人看作是玩的东西,在王世襄眼里都是艰苦的学问。王世襄曾说:人生价值不在据有事物,而在观察赏析,有所发现,使之上升成为知识,有助文化研究与发展。

即使“雕虫小技”,王世襄都“玩”出了道道。他曾经出版过《中国金鱼文化》、《竹刻艺术》、《北京鸽哨》等等。他收藏的东西除了家具这样的大家伙,还包括蛐蛐罐、鸽哨这样的小玩意儿,同样都非常精深而成一领域之专家。2000年,王世襄将自己一生所写的大部分文章交由三联书店以《锦灰堆》为名出版,书中涉及家具、漆具、竹刻、工艺、则例、书画、雕塑、乐舞、忆往、游艺、饮食、杂稿等十二类。

王世襄于l940年曾应梁思成之邀加入中国营造学社,在国难频仍的年代,他们在荒野中寻找中华文明的久远证据,将历史传统重又缝合。l945年8月,日本投降。经当时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和梁思成推荐,王世襄被派遣回北平清查战乱损失的文物。当时,许多日本和德国的文物贩子与收藏家在中国收买文物,伺机盗运出境。王世襄宴请了四五十位知名的古玩商,请他们提供线索。他得知沦陷时期河南某地出土的青铜器多数被德国人杨宁史买去,于是通过其父友人找到宋子文详陈原委,终于没收了杨宁史的青铜器240件,其中包括价值连城的“宴乐渔猎攻战铜壶”、“商饕餮纹大钺”等。

文革时期,王世襄跑到国家文物局,请求文物局的内行红卫兵前来抄家,就此保住了大批文物。王世襄毕生为国家追回国宝,收藏了那么多宝贝,却在晚年都拍卖回流到了社会。王世襄最终选择了“散尽”,这些宝贝也有了更多前世今生。

王世襄自称“书呆子”,在“反右”已经开始的情况下,他还热情地邀约黄苗子、郁风以及漫画家张光宇来自己的四合院“芳嘉园”住。小院越来越热闹,成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京城文化圈里一个不可多得的雅集场所。但由于人越来越多,王世襄便缩回一间漏雨的小屋,将数十件形态、大小各异的明清家具塞满狭小的空间。两个明代的柜子被王世襄拼在一起,他和老伴袁荃猷睡在里面,以至黄苗子专门为这张特殊的“大床”写了一副对联——“移门好就橱当榻,仰屋常愁雨湿书”,横批——“斯是漏室”。

有一件物什是王世襄始终珍藏的,那就是他与夫人袁荃猷买菜用了多年的提筐。2003年,妻子去世,王世襄在怀念亡妻的诗中,深情地回忆与妻“提筐双弯梁,并行各挈一”的情景。他还说,到将来自己辞世之后,请人把这个提筐放在两个墓穴之间,能与妻子“生死永相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文章开篇引用一些人的说法“21世纪可能还会出现个钱钟书,王世襄是出不了了”,并不是在否定钱钟书国学大师的地位,而是为了突出王世襄在民俗研究和文物收藏上的贡献。

B.文中写王世襄借钱买白鹰一事,以实例说明他的心思从小就不在学业上,而对“玩物” 投入热情,也说明了他的“杂”与“通”。

C.王世襄从一开始就秉持研究文化、实现人生价值的理念,有意识地关注“雕虫小技”,《中国金鱼文化》《竹刻艺术》《北京鸽哨》《锦灰堆》等书都是其成就的代表作。

D.王世襄毕生为追回国宝而努力,收藏了许多宝贝,却在晚年散尽收藏,这表现出他对国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也表现出他豁达的性情。

E.这篇人物传记以议论为主,有记叙,展现了王世襄性格的不同侧面。

2.从全文看,文章表现了王世襄的哪几个方面?请简要概括。

3.王世襄说“一个人如连玩都玩不好,还可能把工作干好吗?”而他又对自己的判断是“始终是玩物丧志,业荒于嬉。”这两句话是否矛盾?为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4.标题“学问源于乐趣,藏宝最终散尽”,既概括王世襄先生生平,又道出事理,颇有深意。请你就对“学问与乐趣”、“藏与散”这两组关系的理解,任选一组,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