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刘子玄,名知几,以玄宗讳嫌,故以字行。年十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刘子玄,名知几,以玄宗嫌,故以字行。年十二,父藏器为授《古文尚书》,业不进,父怒,楚督之。及闻为诸兄讲《春秋左氏》,冒往听,退辄辨析所疑,叹曰:“书如是,儿何怠!”父奇其意,许授《左氏》。逾年,遂通览群史。与兄知柔俱以善文词知名。擢进士第,调获嘉主簿。

武后证圣初,诏九品以上陈得失。子玄上书,讥“每岁一赦,或一岁再赦,小人之幸,君子之不幸”。又言:“君不虚授,臣不虚受。妄受不为忠,妄施不为惠。今群臣无功,遭遇辄迁,至都下有‘车载斗量,杷椎碗脱’之谚。”又谓:“刺史非三载以上不可徙,宜课功殿,明赏罚。”后嘉其直,不能用也。时吏横酷淫及善人公卿被诛死者踵相及子玄悼士无良而甘于祸作《思慎赋》以刺时。苏味道、李峤见而叹曰:“陆机《豪士》所不及也。

累迁凤阁舍人,兼修国史。中宗时,擢太子率更令。介直自守,累岁不迁。会天子西还,子玄自乞留东都。三年,或言子玄身史臣而私著述,驿召至京,领史事。迁秘书少监。时宰相韦巨源、纪处讷、杨再思、宗楚客、萧至忠皆领监修,子玄病长官多,意尚不一,又仕偃蹇,乃奏记求罢去。

始,子玄修《武后实录》,有所改正,而武三思等不听。自以为见用于时而志不遂,乃著《史通》内外四十九篇,讥评今古。徐坚读之,叹曰:“为史氏者宜置此坐右也。”

子玄内负有所未尽,乃委国史于吴兢,别撰《刘氏家史》及《谱考》。上推汉为陆终苗裔,非尧后;彭城丛亭里诸刘,出楚孝王嚣曾孙居巢侯般,不承元王。按据明审,议者高其博。

开元初,迁左散骑常侍。尝议《孝经》郑氏学非康成注,举十二条左证其谬,当以古文为正;《易》无子夏传,《老子》书无河上公注,请存王弼学。宰相宋璟等不然其论,奏与诸儒质辩。博士司马贞等阿意,共黜其言。诏可。会子贶为太乐令,抵罪,子玄请于执政,玄宗怒,贬安州别驾。卒,年六十一。

子玄领国史且三十年,官虽徙,职常如旧。礼部尚书郑惟忠尝问:“自古文士多,史才少,何耶?”对曰:“史有三长:才、学、识。世罕兼之,故史者少。夫有学无才,犹愚贾操金,不能殖货;有才无学,犹巧匠无楩楠斧斤,弗能成室。善恶必书,使骄君贼臣知惧,此为无可加者。”时以为笃论。子玄善持论,辩据明锐,视诸儒皆出其下,朝有论著辄豫。殁后,帝诏河南(府)就家写《史通》,读之称善。追赠工部尚书,曰文。            (节选自《新唐书•刘知几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吏横酷淫及善人/ 公卿被诛死者踵相及 / 子玄悼士无良而甘于祸 / 作《思慎赋》以刺时

B.时吏横酷 / 淫及善人公卿/ 被诛死者踵相及/子玄悼士无良而甘于祸 / 作《思慎赋》/以刺时

C.时吏横酷 / 淫及善人公卿/被诛死者踵相及/ 子玄悼 / 士无良而甘于祸/作《思慎赋》以刺时

D.时吏横酷/ 淫及善人 / 公卿被诛死者踵相及/ 子玄悼/ 士无良而甘于祸/作《思慎赋/以刺时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讳嫌”就是避讳,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是古代避讳的总原则。如东汉为避光武帝刘秀讳,改“秀才”为“茂才”。

B.擢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但是唐宋时的“进士”有别于明清时的“进士”。

C.礼部是古代官署“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之一,管理全国学校事务、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等事宜。

D.“谥”即谥号,是古代对君、侯、臣等有一定地位的人在其死后追封的称号,用以表彰其功绩或品德,谥号只能由朝廷授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知几少年时学业一般,因学《古文尚书》而受到父亲的杖责,等听到父亲为哥哥们讲的《左传》后,他才有所醒悟,决心不再懈怠,一年后,就通读诸史。

B.刘知己敢于直言上书直陈朝廷滥用官员的弊端,受到武后赞赏和重用;他又写针砭时弊的文章《慎赋》苏味道、李认为超过了西晋陆机的《士》

C.刘知己治学严谨广博。他修正《武后实录》,考证刘氏宗谱质疑《考》《老》等书的版本,提出很多独到的观点;他《史通》一书,被徐坚视为史著的样

D.刘知己虽然官职多变,一直修治史学,做了将近三十年史官。他认为做史官的人必须才、学、识俱兼,缺不可,同时,修史之人还要敢于秉笔直书的勇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玄病长官多,意尚不一,又仕偃蹇,乃奏记求罢去。

(2)宰相宋璟等不然其论,奏与诸儒质辩。博士司马贞等阿意,共黜其言。

 

1.A 2.D 3.B 4.(1)刘子玄忧虑主管修史的官太多,(他们的)意见主张各不相同,加上自己仕途不顺,于是上奏请求离职。(5分。“病” “长”“偃蹇”“罢去”各1分,语句通顺1分 ) (2)宰相宋璟等人不赞成他的主张,上奏要求让儒生们提出辩驳。博士司马贞等人阿附宋璟意图,一起废除他的观点。(5分。“然” “质辩”“阿”“黜”各1分,语句通顺1分 ) 【解析】 1. 试题分析:先整体把握文段内容,然后根据文段内容从大的范围,把能断开的断开,然后根据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如名词、文言虚词、固定句式、对称句、标志性词等。本题可根据人名、官职名作主语的情况断句。例如,“公卿”“子玄”等。 考点:能为文言文断句。能力层级为运用E级。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及筛选信息的能力。应根据平时对文学常识的积累,根据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仔细辨识选项的表述是否正确。D项,君主的谥号由礼官确定,由即位皇帝宣布,大臣的谥号是朝廷赐予的。故选D。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3. 试题分析:本题要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和选项相关的句子,仔细地进行对照,找出其中的差异。有个别选项是对原文中的某一句中的一个词翻译不对。B项,“受到武后的赞赏和重用”表述不正确,读后可知,建议没有得到武后的采纳。故选B。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应将待译句子放回语境去理解,也应注意尽可能直译,将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落实,补出省略成分,将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习惯译出。需要关注的词:“病”“长”“偃蹇”“罢去”“然”“质辩”“阿”“黜”。 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刘子玄,名知几,因为避玄宗的名讳,所以就用他的字来代替。十二岁时,父亲给他讲授《古文尚书》,学业不见长进,父亲恼怒,用小杖责打来督促他。后来听说父亲要给兄长们讲授《春秋左氏传》,刘子玄混在里面去听,回来后就剖析疑难的问题,感叹说:“《古文尚书》要是像这样,我怎么会懈怠呢!”父亲对他的想法感到很惊异,答应给他讲授《春秋左氏传》。过了一年,刘子玄就通览了各种史书。他以擅长文词知名。后来考中进士。 武后证圣初年,下诏令让九品以上的官员陈述朝廷政事得失。刘子玄上书说:“君主不应轻易地授予官职,大臣不应轻易地接受官职。臣子随便地接受官职不是忠诚,君王任意地授予官职不是施恩。如今群臣没有功劳,碰到机遇就能升迁,以致京城中有‘车载斗量,杷椎碗脱’(形容数量多)的谚语。”又说:“刺史任职不是三年以上的不可以转任,应当考核政绩的优劣,明确奖惩。”武后称赞他的直率,但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当时,酷吏横行,祸及善良的人,公卿被诛杀的接连不断。刘子玄为士人没有良知并甘心于这种祸乱之状而感到哀伤,写了《思慎赋》来讽议时事。 几度升迁做到了凤阁舍人,兼修国史。中宗时,提拔为太子率更令,以耿介正直要求自己,多年没有升迁。适逢天子西回长安,刘子玄自己请求留在东都。三年,有人上书说刘子玄身为国家的史臣却私自著述,朝廷派人从驿路征召他到京师,担任写史的事务,迁任秘书少监。当时宰相韦巨源、纪处讷、杨再思、宗楚客、萧至忠都兼任监修,刘子玄苦于长官太多,想法、观点不统一,而萧至忠又多次指责他编写无成效,加之仕途不顺利,于是奏记请求离职,并借机向萧至忠上书,对他讲了著史的“五不可”。又说:“朝廷虽重用史官的才能,却没有给予史官相应优厚的礼遇。萧至忠看过之后,感叹爱惜他的才华,没有准许他离职。宗楚客等人憎恶刘子玄的批评直率严厉,对史官们说:“这个人作书,想把我们置于何地?” 当初,刘子玄编修《武后实录》,有所改正,而武三思等人不采纳。刘子玄以为自己虽被朝廷任用,但自己的意愿却不能实现,于是著《史通》,来讥刺品评古今的史书。徐坚读《史通》后,感叹道:“写史的人应当把这本书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开元初年,刘子玄调任左散骑常侍。正赶上他的儿子任太乐令,犯事被治罪,刘子玄向宰相求情,玄宗发怒,把刘子玄贬到安州作别驾。在安州去世,享年六十一岁。刘子玄善于提出新的见解,论辩考据清晰敏锐,认为当时的那些文士们都不如自己,朝廷有所论著他总要参与修撰。在他去世后,玄宗阅读《史通》,称赞写得好。追赠他为工部尚书,谥号为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同其他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清拔凌云、不畏霜雪、随处而安等等。这些特点,很自然地与历史上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发生契合,进而被引入社会伦理美学范畴,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来互相吹捧或以竹自诩,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也普遍寓情于竹、引竹自况。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有关竹子的诗词歌赋层出不穷,画竹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一个重要门类,封建士大夫在私园、庭院中种竹养竹以助风雅,亦成为普遍风气。

最早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它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要算《礼记》了。《礼记•祀器》中说:“……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魏晋时期政治局势反复无常,文人士子意气消沉,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为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在当时社会引起很大震动,对后代封建文人的行止也产生了莫大影响。可以说,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竹林七贤乃是“始作俑者”。自此以后,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便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晋室东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南方秀丽的山水将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懑闷中解脱出来。他们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广袤的竹林正是他们托身、浪迹之所,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风流名士们沉醉痴迷。一时间,闻有好竹即远涉造访而不通名姓者有之,种竹十顷栖居林中者有之,对竹啸吟终日不辍者亦有之,王徽之、张廌、翟庄、袁粲等,是其中风流最著者;王徽之乃至声称:不可一日无此君!这一时期,文人雅士赋竹、赞竹,为竹作谱,蔚成风气。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戴凯之的《竹谱》正是在这种风气下以韵文的形式诞生的。

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所赋予竹的,是“清风瘦骨”“超然脱俗”的魏晋风度,尽管对竹的“高节”“坚贞”也偶有提及,但更多的是对竹的自然风采的礼赞,表现了这一时期文人士大夫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作为一种社会风范的竹,在这一时期尚未产生以及被普遍接受。及至中唐以后,尽管竹子作为一种自然的灵物,其天姿秀色仍被普遍欣赏,但它的某些特点如虚心、有节、根固、顶风傲雪、四时不改柯易叶等等,开始被强调并引入社会伦理范畴,最终演化成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识中有德行的君子贤人的化身。这明显地反映在中晚唐时期的文学作品之中,白居易在《养竹记》一文里首次总结出竹的“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高尚情操,将竹比作贤人君子;刘岩夫在《植竹记》里则更将封建文人士大夫所共同钦慕的“刚”“柔”“忠”“义”“谦”“贤”“德”等等品格赋予竹子;此外,“亲慈子孝”“尊敬长者”等伦理规范也或先或后赋予了慈竹(子母竹)和筇竹(扶老竹)。从此,竹子在中国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体系中确立了不可动摇的地位,并通过种竹养竹、咏竹画竹等等追求风流雅致的行径,一代一代传承并不断丰富和发展。

(摘编自《汉字趣编》之十二)

1.下列有关“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竹子后来被视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它的某些独特之处与这些君子贤人的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有契合之处。

B.戴凯之的《竹谱》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也是文人雅士赋竹、赞竹,竹文化发展到鼎盛时期诞生的竹谱专著。

C.《礼记•祀器》中说的“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是古代典籍中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竹子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文字记载。

D.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所赋予竹的是“清风瘦骨”“超然脱俗”的魏晋风度,表现出了文人士大夫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魏晋时期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是为了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

B.作为一种社会风范的竹,其虚心、有节、根固、顶风傲雪、四时不改柯易叶等特点被强调并引入社会伦理范畴,是中唐以后的事。

C.王徽之、袁粲等人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以广袤的竹林为托身、浪迹之所,是因为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他们沉醉痴迷。

D.白居易的《养竹记》总结出竹的高尚情操,刘岩夫的《植竹记》将封建文人士大夫所共同钦慕的品格赋予竹子,使竹文化更具内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到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寓情于竹、引竹自况来看,爱竹源于他们的性格。

B.“竹林七贤”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对后代封建文人产生了莫大影响,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与竹子结下不解之缘与之有关。

C.竹子最终演化成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识中有德行的君子贤人的化身,并反映在文学作品中,有一个由外表到内在的转化过程。

D.将“刚柔忠义”等品格赋予竹子,将“亲慈子孝”“尊敬长者”等伦理规范赋予了慈竹和筇竹,表明竹子在中国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体系中就确立了牢固的地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最近微信朋友圈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在玩耍。小男孩收集了很多石头,小女孩有很多的糖果。

小男孩想用所有的石头与小女孩的糖果做个交换,小女孩同意了。小男孩偷偷地把最大和最好看的石头藏了起来,把剩下的给了小女孩。而小女孩则如她允诺的那样,把所有的糖果都给了小男孩。

那天晚上,小女孩睡得很香,而小男孩却彻夜难眠。他始终在想:小女孩是不是也跟自己一样,藏起了很多糖果?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2015年11月13日,法国巴黎遭遇恐怖袭击后,全世界人民以“Pray For Paris”的话题为巴黎祈福。下图是传播最广泛的一张。请大家评述此图的创意。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在下面—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儒家幸福观主要体现在关于人生理想的论述当中,其特点一是               ,二是社会幸福重于个人幸福。孔子是对于物质享受与精神快乐两相兼顾的人,但更重视后者。他的学生颜回,日子过得很苦,但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对这种幸福观极为赞许。但是,这种幸福观错在                 ,发展到极端,就是禁欲主义。道家幸福观主张对物质财富、生死寿夭等都持淡泊态度,注重人之本性的内心的幸福,对于儒家幸福观                    

 

查看答案

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

实际上,文学鉴赏有一个公认的规律,那就是见仁见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面对同样一部作品,                ,一部分读者认为优秀,另一部分读者却认为不过如此,这是文学鉴赏活动中的一种常见现象。正是由于这个缘故,世界上包括诺贝尔奖在内的许多文学奖,每次公布得奖作品后都会在文坛上产生激烈争议,不像自然科学奖那样基本上可以一锤定音。

A.读者会产生不一样的阅读感受,因为其人生阅历、性格禀赋乃至阅读爱好不同

B.读者拥有不同的人生阅历、性格禀赋乃至阅读爱好,因而阅读感受也会不一样

C.读者因人生阅历、性格禀赋乃至阅读爱好不同,会产生不一样的阅读感受

D.人生阅历、性格禀赋乃至阅读爱好不同的读者会产生完全不一样的阅读感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