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小丑的眼泪 (奥地利)约·马-齐默尔 圣诞夜的前一天...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小丑的眼泪

(奥地利)约·马-齐默尔

圣诞夜的前一天上演的马戏开演了。这对孩子们来说是最引人入胜的。他们满心喜悦地坐在巨大的帐篷里。当黑色的矮马跳舞时,他们欣喜若狂;当雄狮怒吼时,他们毛骨悚然;当穿着白色紧身衣的漂亮女郎在半空中荡秋千时,他们惊恐得大叫。

啊,小丑出场了!

他刚在跑马道上跌跌绊绊地出现,孩子们就欢快地扯开他们的嗓门尖叫起来。孩子们大笑着,帐篷在他们的笑声中颤抖。他们笑得那么厉害,以至眼泪蒙住了视线。这个小丑可真了不起!他的滑稽表演是那样扣人心弦。

这个小丑根本不说话。他用不着说话就妙趣横生。他在孩子们面前表演他们想看的哑剧。他一会儿装小猪,一会儿装鳄鱼,一会儿装跳舞的熊。装兔子的时候,他简直滑稽透了。

突然,这个年迈的小丑紧张起来。他发现一个头上扎着红蝴蝶结的小姑娘。

小姑娘和她的父母坐在跑马道的第一排。她是一个长着聪明俊秀的面庞的漂亮姑娘。坐在她身旁的父亲在笑,母亲也在笑,只有这个扎着红蝴蝶结的小姑娘不笑。只有她一人不笑。

于是他又专为这个坐在第一排的小姑娘卖力地表演起来。

年迈的小丑从来没有表演得如此精彩。

然而,无济于事。那姑娘仍然毫无笑意。她瞪着滚圆而呆滞的眼睛看着小丑,连嘴角都没有动一下。年迈的小丑正突然感到一阵不知所措的悲戚和束手无策的恐惧。他真想中断表演。他觉得,如果坐在第一排的那个小姑娘还是那样瞪着他,他就无法再继续表演了。

于是他走到小姑娘面前,有礼貌地问:“告诉我,你不喜欢我的表演吗?”

小姑娘友好地回答:“不,我很喜欢。”

“那么,”小丑问,“你为什么不笑呢?”

“请您原谅,”她回答,“因为我看不见你。我是瞎子。”

当时,整个帐篷里就像死一般的寂静。

母亲解释道:“爱丽卡从来没有看过马戏!我们给她讲了不少关于马戏表演的情况。所以这一次她无论如何要来。她想知道马戏究竟怎么回事!”

小丑郑重地问:“爱丽卡,你现在知道马戏是怎么回事了吗?”

“是的,”爱丽卡高兴地回答,“我当然已经都知道了。爸爸和妈妈给我解释了这里的一切。我听到了狮子的怒吼和小马的嘶鸣。只有一件事还不清楚。”

“为什么大家对你发笑?”

“那么好吧。如果你的父母方便的话,明天下午我到你家里去。”

“到我家里?”爱丽卡激动地问。

“是的。我将表演给你看,同意吗?”

当夜大雪纷飞,第二天仍然下个不停。他准时到达。她握着他的手,激动地结结巴巴地说:“真……真……真太好了。您真的来了!”

“当然,我答应过的。”小丑说。他牵着爱丽卡的手,把爱丽卡安顿在圣诞树前的沙发上,自己在她的面前跪下。“那好,我们开始吧!”小丑说,“但是请不要让手离开我。你要不停地摸着我,这样你才能知道我在干什么。”

于是年迈的小丑开始表演。他把在马戏团表演的全套节目从头做起。

“现在小熊开始跳舞。”当他模仿熊跳舞时,爱丽卡细嫩的小手抚摩着他,但是她的面容仍然呆滞不变。

虽然这是他毕生最困难的表演,但是小丑一点也不畏缩。他又开始学鳄鱼,然后学小猪。渐渐地,爱丽卡的手指从他的脸上滑到了肩上,她的呼吸急促起来,嘴巴也张开了。

仿佛爱丽卡用她的小手看到了其他孩子用眼睛看到的东西,她在小丑装小猪的时候哧哧地笑起来,笑得短促而轻柔。

年迈的小丑更有信心地表演起来。爱丽卡开始欢笑了。

“现在是兔子。”小丑说,同时开始表演他的拿手好戏。爱丽卡大笑起来,声音越来越响。她高兴得喘不过气来。

“再来一遍,”她兴奋地喊,“请再来一遍!”

她的父母面面相觑,爱丽卡还从来没有这么快活过。

她笑得气喘吁吁。她高喊:“妈妈!爸爸!现在我知道小丑是怎么回事了!现在我什么都知道了!这真是世界上最美的圣诞节啊!”

她细小的手指仍在跪在她面前的老人脸上摸来摸去。

突然爱丽卡吃了一惊。她发现这个伟大的小丑哭了!(有删减)

1.小说前半部分着力突出孩子们看到小丑表演时的喜悦和兴奋,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2.小说中的“小丑”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3.结尾“小丑的哭”这一情节对小说的艺术表现(如主题、情节、人物、结构等)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1.①写孩子们的喜悦和兴奋,与小姑娘的“毫无笑意”形成反差对比,营造了故事悬念,使故事节奏富有张力。②写出了小丑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暗示了其表演的精湛与敬业,为小丑后来决定专门到小姑娘家里去为她表演做了铺垫。 2.①演艺精湛:不需说话就妙趣横生,逗得孩子们笑出眼泪。 ②敬业爱业:发现小姑娘不笑,以为自己的表演不能让她喜欢就感到紧张、恐惧甚至想中断表演。③善良而富有爱心:知道小姑娘眼睛看不见后就决定到小姑娘家里去专门为她表演,让她了解小丑的魅力。 3.①主题上,小丑的哭与小姑娘的笑形成鲜明对比,丰富了文章内涵,深化了“爱”的主旨;②情节上,一直在逗别人笑的小丑竟然哭了,造成了情节上的波澜,形成了出乎意料的情趣。③人物上,一向滑稽的小丑自己还会哭,丰富了小丑的个性。④结构上,与标题遥相呼应,结构严谨;结尾戛然而止,耐人寻味。 【解析】 1.这是一道语段作用的题目,属于情节的内容,答题时注意分析情节——“孩子们看到小丑表演时的喜悦和兴奋”和人物“小丑”中间的关系,注意分析该情节与上下文的情节的关系。 2.这是一道人物形象的概括的题目,小说中塑造人物的手法主要正面和侧面,正面主要是肖像、语言、动作、心理,侧面主要是环境的烘托,对他人的影响以及他人的评价等,在文中找到这些句子进行归纳,可以找到到答案。答题时注意用文中的事实对性格进行解释分析。 3.这是一道结尾的作用的题目,属于情节的内容,首先注意结尾本身是否具有某些特征,人后分析和前文情节、文章的标题、开头的关系,分析和文章的人物形象的关系,注意分析和主旨的关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一句是                        

2.《离骚》中用大鸟和小鸟不合群来比喻说明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两句:                                        

3.《赤壁赋》写作者在江面上自由飘荡,似乎是在浩荡的宇宙间乘风飞行,飘飘忽忽升入仙境里去的句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注]:①选自《诗经·王风》,役:服役。②埘:鸡舍。③有佸:相会。④苟:或许

1.这首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什么形式?分析该章法结构在本诗中的作用。

2.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苏子愀然,正襟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得,托遗响于悲风。”节选自《赤壁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襟        危:       B.江陵         :顺流而下

C.樵于江渚之上  :打鱼       D.知不可乎    骤:屡次

2.下列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段写出了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因此应纵情自然、及时行乐。

B.本段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

C.本段重在抒情,由眼前的“江水”“明月”遥想当年曹操、周瑜,再联想自身,发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

D.本段句式上整散结合,押韵自由灵活,极富声韵之美。

3.把下面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虽无丝竹管弦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列坐其  次:次序

B.可乐也  信:实在

C.之所欣  向:以前

D.文嗟悼  临:面对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不知老将至   ②虽无丝竹管弦

B所以游目骋怀   所以兴怀

C①或因寄     ②当其欣于

D①列坐      致一也

3.下列句式特点与其他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当其欣于所遇

B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C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D不能喻之于怀

4.下列对以上文段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从时间、地点、缘由、人物、环境,以及人物的心情等方面较具体地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本段以写盛会始,以抒感慨终;以做“修禊”为名,以行快乐为实。

B.面对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作者没有沉浸其中,而是从中引出了对生死的联想。作者肯定庄子的生死观,实际上含蓄地表达了其经世致用、有所作为的人生观。

C.“死生亦大矣”,是作者的基本观点,作为书序,以此来概括一篇之意,这正是本文作者见解高远之处。

D.综观全篇,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所以《兰亭集序》不愧为千古盛传的名篇佳作。

5.把下面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2)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恩格斯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不过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要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产生革命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例如,他曾经密切地注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

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最早的《莱茵报》(1842年),巴黎的《前进报》(1844年),《德意志-布鲁塞尔报》(1847年),《新莱茵报》(1848-1849年),《纽约每日论坛报》(1852-1861年),以及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在巴黎、布鲁塞尔和伦敦各组织中的工作,最后,作为全部活动的顶峰,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没有别的什么建树,单凭这一成果也可以自豪。

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恩格斯的这篇讲话对马克思的逝世表示了深切的哀悼,对马克思一生为无产阶级事业所作的伟大贡献作了崇高的评价和热情的赞颂。

B.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一切意识形态发展的基础,这是马克思对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重大发现。

C.剩余价值规律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方面的重大发现,这说明马克思是一个伟大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

D.创办报纸杂志,组织各种工人活动,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等,这是马克思作为革命家所致力的革命实践活动。

2.作者说“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请根据文意选出对“形成的空白”的理解正确的一项(    

A.马克思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太重要了,对他的逝世,人们心理上一时很难接受。

B.马克思的影响是极大的,人们不久就会发现世界上失去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

C.马克思主义正日臻完善,由于马克思逝世,将使革命理论的研究出现一段空白。

D.马克思对人类的贡献极大,他逝世的损失无法弥补,他的位置无人可以替代。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这句话运用讳饰的修辞手法点明马克思的逝世,表达了作者悲痛与崇敬的心情。

B.把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同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类比,是因为它们在科学上具有同等的价值。

C.“一生中能有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这两句话的深意是马克思的两个发现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极其伟大的意义,其成就和贡献是非常巨大的。

D.这篇悼词对马克思的革命实践活动,多用叙述形式;对马克思的各种贡献、发现的阐述和评价,采用议论形式;又运用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或修辞手段抒发情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