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题目。 吃一口自己田里的米 杨汉光 我把母亲接到城里住,她...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题目。

吃一口自己田里的米

杨汉光

我把母亲接到城里住,她的一亩三分责任田就租给同村的张六叔耕种,田租是每年300斤大米。

开始,张六叔把上好的大米送进城来,煮出的饭又软又香。母亲说,张六叔心眼儿好,做什么事都不会亏待人。可是两年后,张六叔送来的米就不好了,煮出的饭粗糙无味,难以下咽,我不想吃这种饭,叫母亲也不要吃,但母亲照吃不误,她说吃老六送来的米,就想起乡下的田。张六叔又一次送米来时,母亲抓起一把米,看了看问:“老六,我租给你的田专出这种糙米?”张六叔不好意思地说:“这种米是在城里便宜买的。现在种田不容易。”母亲说:“我知道种田难。这样吧,那田租减一半,你以后每年送150斤米给我就行了,但一定要我那块田种出的大米。”张六叔非常感激,立即把糙米拉走,改送好米来。

大约又过了两三年,有一天,张六叔空手来我家,对母亲说:“老嫂子,这田是越种越难种了。你是不是再减点田租?”母亲笑一笑说:“老六,我不跟你说田租了。我的田你照种,送多少米来随你的心意,十斤八斤也行。吃一点乡下的米,我心里舒坦。”

此后,张六叔真的每年只送几斤米来。我说:“这个老六叔,也太吝啬了。”母亲说:“不要多讲,随他。种田苦,你看他头发都快白完了,老得多快。”

谁知,老六叔还不知足,这年冬天,他进城来对母亲说:“老嫂子,种田实在难啊!要贴百把块钱给我,我才敢种你的田。”一向宽容的母亲也捺不住性子了,她没好气地说:“老六,你不要得寸进尺。天下哪有倒贴钱租田的道理?这田你不种就算了,我另租给人种。”张六叔说:“那你就租给别人种吧。”

我陪母亲回乡下的老家,处理那一亩三分田。我许多年没有回老家了。看见村里新建了一些小洋楼,原来最穷的刘二叔也住上了洋楼。母亲说:“刘二叔心眼儿好,我们就把田租给他种吧。”

我和母亲走进刘二叔的家里,说想把田租给他种。可我们还没讲完,刘二叔就摇头拒绝了。母亲说:“老二,你听我说完。我是送田给你种,并不收田租,一年只要两斤米,吃一口家乡饭就行。”刘二叔说:“老嫂子,要米你就拿,你的田我却不敢种,一年苦到头,连小孩子的学费都交不起。我两年前就改跑生意不种田了。你看河对面,野草长得最高的那一块就是我的田。”我向门外望去,小河两边茫茫的田野上,确实东一块西一块地长着高高的野草。

我和母亲再也不敢提租田的事。母亲老了,已经没有能力回乡种田。我们也不得不像刘二叔一样,让那一亩三分田生长野草,另外再拿钱交公粮、水费和这种费那种费。

第二年夏天,母亲一个人悄悄地又回老家去。我不放心,追到老家。那时正是收割稻谷的时节,田野上打谷机响个不停。母亲顶着烈日,在她的一亩三分田上割野草。我站在田边问:“妈,你干什么?”母亲说:“这么肥的田,丢荒可惜啊!”母亲连头都不抬一下,双手颤巍巍地割着野草。我理解母亲对土地的深情。我不忍心劝阻母亲,但又不愿让她受苦,于是只好走下田去,递给母亲一瓶矿泉水,接过她手里的镰刀。

从此,我每年都请人耕种母亲的一亩三分田。虽然田里的收获远不够我支付工钱,但我依然坚持下去,只为让母亲能吃上自己田里的米。

1.这篇小说围绕母亲的“一亩三分田”展开了怎样的情节,请分条概述

2.这篇小说刻画的母亲和张六叔的形象都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请结合文中材料,简要分析他们的人性之美。

 

1.①租给张六叔种;②想请刘二叔种;③不忍丢荒,自己种④雇别人种 2.(1)母亲为人宽容大方,心地善良,对张六叔很体谅,不计较田租的多少;(2)母亲对自己的土地怀有深厚的感情,吃一口自己田里的米是她的最大愿望;(3)张六叔忠厚老实,力所能及地履行诺言。 【解析】 1.1】此题考查概括小说的情节。解答时,可以按照时间顺序,以主要人物事件发生的变化来概括、组织,通读全文,不难看出,根据文本叙写内容,诸如“她的一亩三分责任田就租给同村的张六叔耕种”、“刘二叔心眼儿好,我们就把田租给他种吧。”、“‘这么肥的田,丢荒可惜啊!’母亲连头都不抬一下,双手颤巍巍地割着野草。”、“从此,我每年都请人耕种母亲的一亩三分田”等加以概括即可。 2.2】要分析人物形象,需要从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来分析,同时注意结合任务的身份、地位、经历等来分析;结合人物活动的社会背景来理解。通读文本内容,不难发现,母亲为人宽容大方,心地善良,对张六叔很体谅,不计较田租的多少,另外,母亲对自己的土地怀有深厚的感情;而张六叔忠厚老实,虽有小家子气,但非常朴实、真实,总是力所能及地履行诺言。据此分析答案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1.风之积也不厚,           

2.虽世殊事异,               

3.飞湍瀑流争喧豗,         

4.青山隔送行,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与韩荆州书

李白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①:“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所以龙蟠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君侯。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曩心迹②,安敢不尽君侯哉!

君侯制作③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荀慈明;既下车,又辟孔文举。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或为侍中、尚书,先代所美。而君侯亦荐一严协律,入为秘书郎;中间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之徒,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白每观其衔恩抚躬,忠义奋发,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之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倘急难有用,敢效微躯。

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猷④筹画,安能自矜?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若赐观刍荛,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庶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幸推下流,大开奖饰,惟君侯图之。

【注】①谈士:谈论世事的人。②畴曩(chóu nǎng):往舀。③制作:指文章著述。侔(móu):相等,齐同。④谟猷(yóu):谋画。谋略。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吐握之事      躬:鞠躬

B.未下车,即苟慈明      辟:征召

C.而愿身国士       委:付托

D.惟君侯      图:考虑

2.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是写李白向韩荆州介绍自己的才华的一组是(

①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

②十五好剑术,遍于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

③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

④笔参造化,学究天人请日试万言,倚骂可待

⑤王公大人,许与气义 ⑥推赤心于诸贤之腹中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②④⑤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借用天下谈士的话——“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赞美韩荆州谦恭下士,识拔人才。

B.接着作者毛遂自荐,介绍自己的经历、才能和气节。文章表现了李白“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的气概和“日试万言,倚马可待”的自信。

C.作者在介绍自己的同时,颂扬韩荆州的德行、学问和文章。作者为了得到韩荆州的赏识,不得不改他平日不卑不亢,“平交王侯”的性格,对韩荆州进行恭维。

D.文末作者提出请韩荆州阅读自己的作品,并愿意当面呈上,就像薛烛相青萍宝剑,卞和识璞玉一样,自己也能得到韩荆州的赏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

(2)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各题。

梁实秋

勤,劳也。无论劳心劳力,竭尽所能黾勉从事,就叫做勤。各行各业,凡是勤奋不怠者必定有所成就,出人头地。即使是出家的和尚,息迹岩穴,徜徉于山水之间,勘破红尘,与世无争,他们也自有一番精进的功夫要做,于读经礼拜之外还要勤行善法不自放逸。且举两个实例:

一个是唐朝开元间的百丈怀海禅师,亲近马祖时得传心印,精勤不休。他制定了“百丈清规”,他自己笃实奉行,“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一面修行,一面劳作。“出坡”的时候,他躬先领导以为表率。他到了暮年仍然照常操作,弟子们于心不忍,偷偷的把他的农作工具藏匿起来。禅师找不到工具,那一天没有工作,但是那一天他也就真个的没有吃东西。他的刻苦的精神感动了不少的人。

另一个是清初的以山水画著名的石谿和尚。请看他自题《溪山无尽图》:“大凡天地生人,宜清勤自持,不可懒惰。若当得个懒字,便是懒汉,终无用处。……残衲住牛首山房,朝夕焚诵,稍余一刻,必登山选胜,一有所得,随笔作山水数幅或字一段,总之不放闲过。所谓静生动,动必作一番事业。端教一个人立于天地间无愧。若忽忽不知,懒而不觉,何异草木?”人而不勤,无异草木,这句话沉痛极了。过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生活,英文叫做vegetate,义为植物的生活。中外的想法不谋而合。

勤的反面是懒。早晨躺在床上睡懒觉,起得床来仍是懒洋洋的不事整洁,能拖到明天做的事今天不做,能推给别人做的事自已不做,不懂的事情不想懂,不会做的事不想学,无意把事情做得更好,无意把成果扩展得更多,耽好逸乐,四体不勤,念念不忘的是如何过周末如何度假期。这就是一标准懒汉的写照。

恶劳好逸,人之常情。就因为这是人之常情,人才需要鞭策自己。勤能补拙,勤能损欲,这还是消极的说法,勤的积极意义是要人进德修业,不但不同于草木,也有异于禽兽,成为名副其实的万物之灵。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A.各行各业,凡是勤奋不怠者必定有所成就,出人头地。

B.懒惰的人都不会成事。

C.好逸恶劳是人之常情。

D.人只有勤奋做事,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万物之灵。

2.对“这句话沉痛极了”一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句话”指的是:“人而不勤,无异草木。”

B.为人若不勤奋进取,就失去了人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这是最令人痛心的。

C.感到沉痛是因为人不勤奋就难有收获,而人生的意义正在于此。

D.沉痛是因为人与草木一样自生自灭。

 

查看答案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莱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于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

A.“活得有趣的人们”是指鲁四老爷之类的人。

B.“我”在小说的结构上起着线索的作用,我是祥林嫂一生悲惨遭遇的见证人。

C.文段中写鲁镇雪夜的沉寂,与小说开头的景物描写相呼应,衬托祥林嫂死后的悲凉。

D.祥林嫂活在世上无依无靠,现在终于死了,“我”为她的死而感到欣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川相             同“缭”,连接,盘绕 

B.莫消长也         终究,最终

C.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表判断    

D.则天地不能以一瞬   竟,简直

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的活用情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况吾与子渔于江渚之上  B.顺流而

C.方其破荆州,江陵      D.侣鱼虾而麋鹿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子愀然是因为自感人生短暂,知己难觅。

B.客举曹操之例,意在表明英雄人物和业绩不能永久的悲伤。

C.客发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为下文苏子心志的表达作了铺垫。

D.苏子借用江水、清风、明月,阐明了事物都有变和不变的二重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