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中国传统文化有两大支柱,一是儒家,一是道家。一般认为,儒家比较强调伦理学,重视道德修养;道家则强调智慧的觉悟和解脱。两者的不同,可以用三个简单观念来加以分辨。
第一,儒家的思考方式是以人类为中心,所以肯定我们要尊重及帮助别人,让人类社会可以永续发展。儒家采取的路线是从政治上改革。
道家认为以人为中心去思考问题,必定徒劳无功,必须改变思维模式,超越人类本位。而超越人类本位,首先必须顺其自然,尽量避免人为的造作,因为人为的造作越多,麻烦越多。譬如“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定出真、善、美的标准以后,就会有不真、不善、不美出现;反之,如果还没有标准,每个人都可以开心自在,不用刻意做好事,因为没有所谓的好事可做;不用担心有没有面子,因为所要做的只是活着而已。所以,人世间的一切都是相对的,道家的思想是要我们设法排除人类本位的想法,敞开眼界与心胸,从整个宇宙来看一切。只有不受时间与空间的拘束,心灵才可能自由逍遥。
第二,儒家以“天”为至高存在,凸显历史背景;道家以“道”为至高存在,展现宇宙视野。任何一派哲学对于宇宙的真相或本体都必须有所论断。中国的传统思想是以“天”作为宇宙的最后根源。古人称帝王为“天子”,更是充分证明“天”在古人心目中是至高主宰。儒家承前启后,继承了这一观念,把“天”当作最高存在。孔子两次遇到困境,都把“天”抬出来,如说:“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道家则不同,道家以“道”代替“天”,“天”则被降格为和“地”并称,“天地”并称指的主要是自然界,自然界本身保持一种均衡状态,问题也远比人类社会少。然而,自然界虽然自给自足,毕竟不是最后的根源。道家认为宇宙最后的根源是“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孕育万物,是一切的起始与归宿;“道”存在于万物之中,却又超越万物。道家由“道”取代“天”的地位,很多西方学者据此认为,这是中国古代最具革命性的思想。
第三,儒家期盼“天人合德”,从向善到择善到至善;道家则希望“与道合一”。“天人合德”的“德”是善的德行,亦即人要行善,要不断地修养德行。“与道合一”则代表人要成为有道者或行道者,觉悟了“道”,人的生命境界整个就不一样了。
过去认为,有三种人学习道家会比较有心得。一是年长的人,二是失意的人,三是非常聪明的人。从秦汉到唐宋,中国历代的文人,许多都喜欢道家,他们的作品所用的语汇,他们的生命所展现出的情调,与崇尚儒家的文人截然不同。像苏东坡在《前赤壁赋》提到的:“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这显然是道家对大自然的欣赏,可以说是敞开心灵与自然沟通,不像儒家主要界定在人的社会中。
但是,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也不能没有儒家作为指引,因为每一个人都是从家庭出发,然后进入社会,因而必须设法实践人与人之间适当的关系。如果离开儒家,可能会面临不知如何安顿自己,以及不知如何与人相处的问题。况且,如果大家都走道家的路,这个社会要交给谁来担当呢?由此观之,儒家和道家在社会的功用上,是有点分工合作的意味。
(节选自傅佩荣《国学的天空》,有删改)
1.下列对有关道家思想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道家认为人为的造作多,麻烦就会多,假如不定真善美的标准,每个人都可开心自在。
B道家认为要敞开眼界与心胸,从整个宇宙看一切,只有不受时空拘束,才可能自由逍遥。
C道家认为“天地”并称主要是指自然界,自然界能自给自足,它的问题远比人类社会少。
D道家认为“道”孕育万物,以“道”代替“天”的思想是中国古代最具革命性的思想。
2.下列有关儒家与道家的比较,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儒家强调人的社会性,以便人类永续发展;道家认为要超越人类本位,顺其自然。
B儒家以“天”为最高存在;道家认为“道”是宇宙最后的根源,“道”才是至高的。
C儒家强调要不断地修养德行;道家认为智慧的觉悟和解脱重要,觉悟了“道”尤其重要。
D儒家盼“天人合德”,从向善到至善;道家希望“与道合一”,人就成为了有道或行道者。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的传统思想是以“天”作为宇宙的最后根源,“天”在古人的心目中就是至高主宰。
B面对乱世,儒家采取的路线是从政治上改革,儒家有勇于担当的精神,这比道家强。
C中国历代文人都喜欢道家,他们的生命所展现出的情调,与崇尚儒家的文人截然不同。
D人活在世上,不能没有儒家作为指引,否则,会面临不知如何安顿自己等诸多问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那些有渡河经验的人,在涉水之前,总会习惯地随手抓起一块石头投入水中以测量水深,水花溅得越高,水声越是响亮,河水也就越浅。那溅不起多大水花、听不见多大水声的河水,必定是深不可测的。
黄河并不总是奔腾咆哮的。黄河中游有一段,看上去就是凝滞不动的混浊的泥浆,然而,连搏击过激流的黄河船夫也不敢在这里行船,因为河心是流动的,没有谁能说清它究竟有多深。
静,是外观姿态;流,显示了内在的力量;深,则意味着蕴藉和深重。静水流深,不显不露,昭示着生命的博大精深。令人屏息凝神,浮想联翩……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选角度,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下面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申办标志“墨舞冬奥”,请简要阐释该标志的寓意,并为北京申冬奥成功写一句宣传语。要求语意明确,句子通顺,宣传语不超过18个字。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在各种气象灾害中,台风、洪水等因瞬间破坏力巨大而更受关注,相比之下,①。其实,由于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干旱在我国的气象灾害中是造成损失最重的。旱灾主要由气象因素造成,②:比如温室气体排放、植被破坏、水源过度开发等都会增加旱灾发生的频度和灾害程度。目前,人工影响天气效果有限,气候稳定几乎完全依赖地球环境在可调节范围内的自我修复,③,或将造成雪崩式的环境突变,后果不堪设想。
① |
|
|
|
|
|
|
|
|
|
|
|
|
|
|
|
② |
|
|
|
|
|
|
|
|
|
|
|
|
|
|
|
③ |
|
|
|
|
|
|
|
|
|
|
|
|
|
|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孔子创立的儒学,虽然没有忽视人与自然关系的统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而这三项论题,均含有积极意义和现代价值,并为国内外有识之士瞩目。
①但更注重现实与期待未来,寻求人与人和人与社会的和谐之道
②儒学所涉及的主要内容,简要而言就是隆礼、重仁和尚中道三项论题
③也涉及老庄“道法自然”的哲理
④从汉唐两千余年以来,凡是太平之世,都是儒学盛行之时
⑤因此,有人说,孔子创立的儒学,可以称为是一种盛世之学
A.③①⑤②④ B.①③⑤②④ C.③①④⑤② D.①③④⑤②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长城谣》……这些经典的抗战歌曲曾响彻中华大地。激昂的歌声、慷慨的歌词,不仅在述说着昨天的故事,同样也在唱响着当今的时代主旋律。
B.美国专利和商标局中央复查部已经对苹果诉三星侵权案中的一项关键iPhone设计专利进行了复查,最终该专利无效。
C.“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留学生跨境旅游渐成时尚,却暗藏安全隐患,虽然办理申根签证的同时也会购买保险,但是这并不能确保不会出现问题。
D.周五下午,校学生会成员围绕“中国梦,我的梦”为主题,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讨论会,会上大家踊跃发言,表达出了自己的心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