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通往田野的小巷 刘亮程 ①顺着一条巷子往前走,经过...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通往田野的小巷

刘亮程

①顺着一条巷子往前走,经过铁匠铺、馕坑、烧土陶的作坊,不知不觉地,便进入一片果园或苞谷地。八九月份,白色、红色的桑椹斑斑点点熟落在地。鸟在头顶的枝叶间鸣叫,巷子里的人家静悄悄的。很久,听见一辆毛驴车的声音,驴蹄滴达滴达地点踏过来,毛驴小小的,黑色,白眼圈,宽长的车排上铺着红毡子,上搭红布凉棚。赶车的多为小孩和老人,坐车的,多是些丰满漂亮的女人,服饰艳丽,爱用浓郁香水,一路过去,留香数里,把鸟的头都熏晕了。如果不是赶集日,老城的热闹仅在龟兹古渡两旁,饭馆、商店、清真寺、手工作坊,以及桥上桥下的各种民间交易。这一块是库车老城跳动不息的古老心脏,它的头颅如清真大寺般昼夜高昂,它的手臂时时背在身后,它的双腿埋在千年尘土里,不再迈动半步。

②库车城外的田野更像田野,田地间野草果树杂生。不像其他地方的田野,是纯粹的庄稼世界。

③在城郊乌恰乡的麦田里,芦苇和种类繁多的野草,长得跟麦子一样旺势。高大的桑树杏树耸在麦田中间。白杨树挨挨挤挤围拢四周,简直像一个植物乐园。桑树、杏树虽高大繁茂,却不欺麦子。它的根直扎下去,不与麦子争夺地表层的养分。在它的庞大树冠下,麦子一片油绿。

④有人说,南疆的维吾尔农民懒惰,地里长满了草。我倒觉得,这跟懒没关系,而是一种生存态度。在许多地方,人们已经过于勤快,把大地改变得不像样子,只适合人自己居住。他们忙忙碌碌,从来不会为一只飞过头顶的鸟想一想,它会在哪儿落脚?它的食物和水在哪里?还有那些对他们没有用处的野草,全铲除干净,虫子消灭光。在那里,除了人吃的粮食,土地再没有生长万物的权利。

人只有缓慢下来,才会很从容地想想人之外的其他事情。人已经远远地走到其他生命前面了,完全没理由再急死忙慌地奔跑了。停下来,至少,放慢些脚步。

⑥库车农民的生活就像他们的民歌一样缓慢悠长。那些毛驴,一步三个蹄印地走在千年乡道上,驴车上的人悠悠然然,再长的路,再要紧的事也是这种走法。不管太阳什么时候出来,又什么时候落山。田地里的杂草,就在他们的缓慢与悠然间,生长出来,长到跟麦子一样高,一样结饱籽粒。

在这片田野里,一棵草可以放放心心地长到老而不必担心被人铲除。一棵树也无须担忧自己长错位置,只要长出来,就会生长下去。人的粮食和毛驴爱吃的杂草长在同一块地里。鸟在树枝上做窠,在树下的麦田捉虫子吃,有时也啄食半黄的麦粒,人睁一眼闭一眼。库车的麦田里没有麦草人,鸟连真人都不怕,敢落到人帽上,敢把窝筑在一伸手就够到的矮树枝上。

⑧一年四季,田野的气息从那些弯曲的小巷吹进老城。杏花开败了,麦穗扬花;桑子熟落时,葡萄下架。靠农业养活,以手工谋生的库车老城,它的每一条巷子都通往果园和麦地。沿着它的每一条土路都走回到过去。毛驴车,这种古老可爱的交通工具,悠悠晃晃,载着人们,在这块绿洲上,一千年一千年地,原地打转,永远都跑不快,跑不了多远,也永远不要跑多快多远。

⑨不远的绿洲之外,是荒无人烟的戈壁沙漠。

1.文章开头描写库车老城有何作用?

2.理解下列句在文中的含义

人只有缓慢下来,才会很从容地想想人之外的其他事情。

在这片田野里,一棵草可以放放心心地长到老而不必担心被人铲除。一棵树也无须担忧自己错位置,只要长出来,就会生长下去。

3.全文体现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1.(5分)内容上:写出老城安静、古朴的特点,(1分)表现了老城人顺应自然的生存态度;(1分)结构上:点题;(1分)引出下文对田野的描写;(1分)与最后一段形成对比。(1分) 2.①(2分)人只有停下为了自己的生活忙忙碌碌的脚步,才会有时间考虑自然万物乃至大地生长的权利,表明了作者反对人类的自私狭隘。②(2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田野里植物自然生长的状态,突出了老城人顺应自然的生存态度。 3.(4分)(1)对老城缓慢悠然生活状态的喜爱;(2)对老城人顺应自然(尊重自然、守护自然)的生存态度的赞赏;(3)对快节奏生活的反思;(4)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存状态的向往。(每点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该题考核句子的作用。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入手。内容方面,渲染环境“老城安静、古朴”和烘托人物。结构方面,点扣题目,引出下文“对田野的描写”。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理解关键语句的作用方法一、从“表达方式”入手,把握常见表达方式的作用,顺藤摸瓜。方法二、从“文章结构”入手,把握句子在文中的位置规律,按图索骥。根据语句的位置,有四种句子对文章的解读十分重要,1.段首句: 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转承的作用。2.总起句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引起下文、设置悬念、为下文埋下伏笔、为全文渲染了某种气氛。一个语段往往是相对独立的,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承转作用,如果是记叙文段,首句大多数是概括全段内容或交代事件发生的空间顺序或内部发展顺序。如果是议论文段,首句常常是提出分论点。如果是说明文段,首句则往往指明对象的某一特征。3.过渡句:这种句子有承上启下作用。4.段尾句:或总结概括,或留有余地,或饱蘸笔墨抒情。照应前文、总结上文、与前文照应(呼应),使结构严谨。同时这些句子很有可能就是“主旨句”或“点睛句。”方法三、从“写作手法”入手,整体感知,结合语境,内勾外联。方法四、从“修辞应用”入手,把握各种修辞的特点,依葫芦画瓢。该题中就考核首句的作用。 2. 试题分析:该题考核重要语句的含义。这道题目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正确揣摩句子的含意,首先应紧抓关键词,如“缓慢”“从容”,其次回到原文中,具体分析,“缓慢” 意为停下为了自己的生活忙忙碌碌的脚步。“从容”意为有时间。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易错警示】所谓理解含义,是指既说出句子的表层意思,又说出句子的深层含义。方法上:(一)主旨牵引法。文章的主旨是作者的写作意图,也就是作者的观点、态度和看法。它是用来回答“为什么要写”。用文章的主旨进行牵引,站在作者的角度去理解句子的含义。(二)情感类推(反推)法类推就是取相似的事物来推论或衡量。找出不同的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或形似或神似。三)探原返本法文中重要的句子往往借助修辞加以表达,理解这样的句子时要针对其所使用的修辞,结合语境找出本来的意思,努力探求其本义。是比喻,要透过喻体看到本体;是象征,要透过象征体看到象征意义。只有探原返本,才算从根本上理解掌握实质性的内容。(四)借物联想法作者有时为了让语言更生动形象,变抽象为具体。不直接说出概念话的语言,而借用和它密切相关的可以触摸和感知的物体来代替。对于这类句子,需要通过联想和识辨,才能准确理解句子。(五)类比悟通法“言外之意”,就是“话里暗含着的没有直接说出的意思”。 有些语句的言外之意,是说话者通过运用比喻来实现的,而且通常只出现喻体略去本体,对于这类语句,我们可以采用类比悟通法,即只要分析出本体,便能悟出言外之意。 3. 试题分析:该题考核作者的情感。首先应通读全文,其次抓住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与含义深刻的语句来分析,如文中,“古老可爱的交通工具,悠悠晃晃,载着人们”,体现了作者“对老城缓慢悠然生活状态的喜爱”。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言为心声”。作者无论是写人、状物,还是叙事,都具有一定的写作目的,或褒扬、或批评、或肯定、或揭露,总之,作者的思想感情一定会在文中体现出来。阅读一篇文章,不仅要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具体内容,还要从文章所记叙的事物中体会出作者所表达的情感。(1)依据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依据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依据含义深刻的语句、段落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4)在反复朗读与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

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返身回去,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待她再次送我出门的时候,她说:“出去活动活动,去地坛看看书,我说这挺好。”许多年以后我才渐渐听出,母亲这话实际上是自我安慰,是暗自的祷告,是给我的提示,是恳求与嘱咐。只是在她猝然去世之后,我才有余暇设想,当我不在家里的那些漫长的时间,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痛苦、惊恐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祈求。现在我可以断定,以她的聪慧和坚忍,在那些空落的白天后的黑夜,在那不眠的黑夜后的白天,她思来想去最后准是对自己说:“反正我不能不让他出去,未来的日子是他自己的,如果他真的要在那园子里出了什么事,这苦难也只好我来承担。”在那段日子里——那是好几年长的一段日子,我想我一定使母亲作过了最坏的准备了,但她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你为我想想”。事实上我也真的没为她想过。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惟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能找到。——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节选自史铁生《我与地坛》

1.结合选文,说说文末画线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

2.选文运用多种方法刻画母亲形象,请写出其中一种并结合原文简析其作用。

 

查看答案

下列加横线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盘盘焉,囷囷                    缦立远视,而望幸

B.与嬴不助五国也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三胜

C之心日益骄固                  ,使六国各爱其人

D.多九土之城郭                    青取之于蓝而青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且燕赵处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B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C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D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A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B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C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D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查看答案

对下列课文内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贝尔曼平凡的甚至有点讨厌的外表下有一颗火热的、金子般的爱心,虽然穷困潦倒,却仍无私关怀、帮助他人,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作者借此歌颂了穷苦朋友相濡以沫的珍贵友情和普通人的心灵美。

B“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这个典故原指古希腊斯巴达人为保卫祖国而英勇战死的事迹,在这里暗示纳粹德国给青少年灌输军国主义思想,教育青少年盲从、为法西斯效力卖命的可悲现实。

C.《江南的冬景》中的微雨寒村冬霖景象实在美得富有诗情画意。“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意思是人到此境界,当可与自然合一,尘世的碌碌俗务,名利之心,纷争之意,更难立足于此,使人旷达洒脱,不计荣辱得失。

D《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借古抒怀,表达了个人壮志难酬的感慨。苏词最后以旷达心态看待历史和人生;辛词结尾既是以廉颇自比,表达了自己得不到朝廷重用的愤懑心情,也体现了为当今再也找不到像廉颇这样的大将而痛惜的心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